漢紀五十一 (公元188年-190年)_資治通鑒白話版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資治通鑒白話版 > 漢紀五十一 (公元188年-190年)

漢紀五十一 (公元188年-190年)(1 / 2)

中平五年公元188年)

這年春天,正月丁酉日,皇帝大赦天下。

二月,紫宮星座附近出現彗星。

黃巾軍的殘餘勢力郭大等人,在河西的白波穀起兵,他們四處攻打太原、河東等地。

三月,屠各胡發動襲擊,殺死了並州刺史張懿。

太常、江夏人劉焉看到朝廷接連出事,就向皇帝建議說:“各地之所以戰亂不斷,是因為刺史權力太小,既管不住地方,又有很多不稱職的人擔任此職,才導致百姓反叛。應該改設州牧,選拔有名望、有能力的大臣去擔任,這樣才能穩定局勢。”其實劉焉心裡盤算著去交趾當州牧。侍中、廣漢人董扶私下對劉焉說:“京城馬上要大亂了,而益州地區有出天子的氣象。”劉焉一聽,立刻改變主意,請求去益州任職。正好此時益州刺史郤儉橫征暴斂,搞得民怨沸騰,百姓的不滿傳到了朝廷。再加上耿鄙、張懿都被叛賊殺害,朝廷便采納了劉焉的建議,選派列卿、尚書等官員擔任州牧,而且都保留原來的品級。於是,劉焉被任命為益州牧,太仆黃琬為豫州牧,宗正、東海人劉虞為幽州牧。從此,州牧的權力越來越大,成為影響地方局勢的關鍵人物。劉焉是魯恭王的後代,劉虞則是東海恭王的五世孫。劉虞曾經擔任過幽州刺史,當地百姓和外族都感念他的恩德,所以朝廷才再次重用他。董扶和太倉令趙韙得知消息後,直接辭去官職,跟著劉焉一起前往蜀地。

朝廷下令征調南匈奴的軍隊,配合劉虞去討伐張純。南匈奴單於羌渠派左賢王率領騎兵前往幽州。但南匈奴的百姓害怕朝廷沒完沒了地征兵,於是右部落發動叛亂,他們聯合屠各胡,集結了十多萬人,殺死了單於羌渠。之後,南匈奴人擁立羌渠的兒子右賢王於扶羅為持至屍逐侯單於。

夏天,四月,太尉曹嵩被罷免。

五月,朝廷任命永樂少府、南陽人樊陵為太尉,但到了六月,樊陵又被免職,這頻繁的人事變動,也反映出朝廷內部的混亂。

在益州,賊寇馬相、趙祗等人在綿竹起兵,他們打著黃巾軍的旗號,殺死了刺史郤儉,接著又攻打巴郡、犍為。短短一個月,就占領了三個郡,聚集起幾萬人馬,馬相甚至自稱天子。益州從事賈龍率領官吏和百姓奮起反抗,經過幾天激戰,將馬相等人擊退,益州境內暫時恢複平靜。賈龍隨後挑選人馬,迎接劉焉入蜀。劉焉把治所遷到綿竹,他安撫那些反叛的人,推行寬鬆惠民的政策,希望借此贏得民心。

這一年,多個郡國發生嚴重水災。

已故太傅陳蕃的兒子陳逸,和術士襄楷在冀州刺史王芬那裡聚會。襄楷說:“從天文星象來看,對宦官非常不利,那些黃門、常侍恐怕要被滅族了。”陳逸聽了十分高興。王芬說:“要是這樣,我願意帶頭除掉他們!”於是,王芬聯絡各路豪傑,還上書朝廷,說黑山賊正在攻打郡縣,想借此機會起兵。正好皇帝打算北巡河間舊宅,王芬等人便謀劃在途中帶兵劫持皇帝,殺掉所有常侍、黃門,然後廢掉皇帝,改立合肥侯為帝。他們把這個計劃告訴了議郎曹操。曹操卻說:“廢立皇帝這種事,是天下最凶險的事情。古時候有人權衡利弊後成功實施,比如伊尹、霍光。但他們心懷忠誠,又手握大權,順應眾人的意願,所以才能成功。現在你們隻看到以前的容易,沒看到如今的艱難,想做這種驚天動地的大事,還想確保成功,這不是很危險嗎?”王芬又邀請平原的華歆、陶丘洪一起謀劃。陶丘洪本打算參與,華歆卻勸阻說:“廢立皇帝是大事,連伊尹、霍光做起來都不容易。王芬性情疏闊又沒什麼軍事才能,肯定成不了事。”陶丘洪這才打消念頭。不久,北方夜半時分出現紅色雲氣,橫貫天空。太史向皇帝奏報:“北方有陰謀,陛下不宜北行。”皇帝於是取消行程,還下令王芬停止軍事行動,沒過多久又要召見他。王芬害怕事情敗露,丟下印綬逃跑,跑到平原後,自殺身亡。

秋天,七月,朝廷任命射聲校尉馬日磾為太尉。馬日磾是馬融的族孫。

八月,朝廷首次設立西園八校尉。任命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,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,屯騎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,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,趙融為助軍左校尉,馮芳為助軍右校尉,諫議大夫夏牟為左校尉,淳於瓊為右校尉,並且都歸蹇碩統領。自從黃巾軍起義後,皇帝開始關注軍事。蹇碩健壯勇猛,又有軍事謀略,深受皇帝信任,就連大將軍何進也要受他節製。

九月,司徒許相被罷免,司空丁宮改任司徒,光祿勳、南陽人劉弘被任命為司空。

朝廷任命衛尉、條侯董重為驃騎將軍。董重是永樂太後哥哥的兒子,他的任職也反映出宮廷內部勢力的博弈。

冬天,十月,青州、徐州的黃巾軍再次興起,攻打周邊郡縣,戰火重燃。

有善於觀測天象的人說,京城將有大戰,皇宮中會有人流血。皇帝為了破解這個預言,大規模征調各地軍隊,在平樂觀下舉行軍事演習。他讓人修建了一個大壇,上麵立起十二層華蓋,高達十丈;在大壇東北又建了一個小壇,上麵有九層華蓋,高九丈。演習現場,數萬名步兵、騎兵列陣紮營。甲子日,皇帝親自前來視察軍隊,他坐在大壇的華蓋下,大將軍何進則在小壇的華蓋下駐紮。皇帝還穿上鎧甲,給馬披上戰甲,自稱“無上將軍”,繞著軍陣巡視三圈後才返回,然後把軍事指揮權交給何進。皇帝問討虜校尉蓋勳:“我這樣演習,怎麼樣?”蓋勳回答說:“我聽說古代賢君靠德行服人,而不是炫耀武力。現在敵人遠在天邊,卻在近處大擺陣勢,這既不能顯示您的果敢堅毅,反而顯得窮兵黷武!”皇帝說:“說得好!可惜現在才認識你,之前群臣都沒說過這樣的話。”蓋勳對袁紹說:“皇上其實很聰明,隻是被身邊的人蒙蔽了。”他和袁紹商量著要一起除掉皇帝身邊的寵臣。蹇碩得知後非常害怕,就把蓋勳調出京城,去當京兆尹。
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
十一月,王國率軍包圍陳倉。朝廷重新任命皇甫嵩為左將軍,督率前將軍董卓,兩人合兵四萬,前去抵禦。

張純和丘力居在青州、徐州、幽州、冀州四處劫掠。朝廷下詔,讓騎都尉公孫瓚前去討伐。公孫瓚在屬國石門與他們交戰,張純等人慘敗,連老婆孩子都顧不上,越過邊塞逃走,被他們擄走的百姓也都被救回。但公孫瓚孤軍深入,沒有後援,在遼西管子城被丘力居等人包圍。被困兩百多天後,糧草耗儘,軍隊潰散,士兵死傷了十分之五六。

董卓對皇甫嵩說:“陳倉情況危急,我們趕緊去救援吧!”皇甫嵩說:“不行。百戰百勝,不如不戰而屈人之兵。陳倉雖然是個小城,但城防堅固,糧草充足,一時半會兒攻不下來。王國雖然兵強馬壯,但久攻陳倉不下,士兵肯定疲憊不堪。等他們疲憊時再出擊,這才是必勝之道,為什麼要現在去救呢?”王國攻打陳倉八十多天,始終沒能攻破。

中平六年公元189年)

這年春天,二月,王國的軍隊疲憊不堪,隻好解圍撤退。皇甫嵩見狀,立刻下令追擊。董卓勸阻說:“不能追!兵法上說,窮寇莫追,歸師勿遏。”皇甫嵩卻說:“不對。之前我不進攻,是避開他們的銳氣;現在追擊,是等他們疲憊。我們要打的是疲憊之師,不是急於回家的歸師;王國的軍隊正在逃跑,毫無鬥誌,我們以嚴整之師攻打混亂之軍,這根本不是追擊窮途末路的敵人。”於是,皇甫嵩獨自率軍追擊,讓董卓在後麵接應。經過多次交戰,皇甫嵩大獲全勝,斬殺敵軍一萬多人。董卓又羞愧又惱怒,從此和皇甫嵩結下仇怨。韓遂等人一起廢掉王國,還劫持了前信都令、漢陽人閻忠,讓他統領各部。閻忠不久後病死,韓遂等人開始爭權奪利,互相殘殺,勢力也逐漸衰弱。

幽州牧劉虞到任後,派人前往鮮卑部落,向他們說明利害關係,要求他們交出張舉、張純的首級,還承諾給予豐厚的獎賞。丘力居等人聽說劉虞來了,非常高興,紛紛派使者前來表示願意歸附。張舉、張純嚇得逃出邊塞,其他人則紛紛投降或逃散。劉虞上書朝廷,請求撤掉各地的駐軍,隻留下降虜校尉公孫瓚,率領一萬步兵、騎兵駐紮在右北平。三月,張純的門客王政殺死張純,把首級獻給劉虞。公孫瓚一心想徹底消滅烏桓,而劉虞卻想用恩德和信義招降他們,兩人因此產生了矛盾。

中平六年公元189年)

夏天,四月初一丙子日),發生了日食。

隨後,太尉馬日磾被免職。朝廷派使者前往幽州,就地任命幽州牧劉虞為太尉,並封他為容丘侯。

當時,小黃門蹇碩忌憚大將軍何進的權勢,便和一眾常侍一起勸說漢靈帝,派何進向西去攻打韓遂。漢靈帝聽從了他們的建議。但何進暗中得知了這個陰謀,於是上奏請求派袁紹去徐州、兗州召集兵力,打算等袁紹回來後再西征,以此來拖延出發的時間。

此前,漢靈帝的幾個皇子都不幸夭折。何皇後生下兒子劉辯後,為了保住他的性命,將其寄養在道士史子眇家中,劉辯因此被稱為“史侯”。王美人生下兒子劉協後,由董太後親自撫養,劉協被稱為“董侯”。群臣紛紛上書,請求皇帝確立太子之位。漢靈帝覺得劉辯為人輕佻,缺乏帝王威儀,想立劉協為太子,卻一直猶豫不決。後來漢靈帝病重,便將劉協托付給蹇碩。四月十一日丙辰日),漢靈帝在嘉德殿駕崩。蹇碩當時在皇宮內,想先殺掉何進,然後擁立劉協為帝。他派人去請何進,說是要商議事情,何進沒有懷疑,立即乘車前往。蹇碩的司馬潘隱和何進是老相識,他看到何進前來,便用眼神向何進示意危險。何進大吃一驚,急忙從小路騎馬逃回自己的軍營,隨後帶兵進駐百郡邸,並以生病為由,不再入宮。四月十三日戊午日),皇子劉辯登上皇位,年僅十四歲。他尊奉何皇後為皇太後,何太後開始臨朝聽政,並大赦天下,將年號改為光熹。劉辯還封皇弟劉協為渤海王,劉協當時隻有九歲。朝廷任命後將軍袁隗為太傅,讓他與大將軍何進共同處理尚書事務。

何進掌握朝政大權後,對蹇碩企圖謀害自己的行為懷恨在心,暗中謀劃著除掉他。袁紹通過何進的親信張津,勸說何進將所有宦官全部誅殺。何進認為袁氏家族世代顯貴,深受朝廷恩寵,而且袁紹和他的堂弟虎賁中郎將袁術都很有威望,深受豪傑們的擁戴,於是對他們十分信任並加以重用。何進又廣泛征召了何顒、荀攸、鄭泰等二十多位足智多謀的人才,任命何顒為北軍中候,荀攸為黃門侍郎,鄭泰為尚書,將他們視為自己的心腹。荀攸是荀爽的侄孫。

蹇碩心中不安,寫信給中常侍趙忠、宋典等人說:“大將軍何進兄弟把持朝政,如今他們與天下的黨人密謀,要誅殺先帝身邊的宦官,將我們趕儘殺絕。隻是因為我掌管著禁軍,他們才暫時沒有行動。現在我們應該一起關閉宮門,迅速逮捕並殺掉何進。”中常侍郭勝與何進是同鄉,何太後和何進能夠得到皇帝的寵信,郭勝出了不少力,所以他親近何家。郭勝與趙忠等人商議後,沒有聽從蹇碩的計劃,反而把蹇碩的信拿給何進看。四月二十五日庚午日),何進派黃門令將蹇碩逮捕並處死,隨後將蹇碩統領的禁軍全部收歸自己掌管。
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
驃騎將軍董重與何進爭權奪利,宦官們為了壯大自己的勢力,便支持董重。董太後每次想要參與政事,都會被何太後阻攔。董太後憤怒地罵道:“你現在這麼囂張,不就是依仗著你哥哥何進嗎!我讓驃騎將軍砍下何進的頭,就像翻一下手那麼容易!”何太後聽說後,把這件事告訴了何進。五月,何進與三公一起上奏說:“孝仁皇後董太後)派前中常侍夏惲等人與各州郡勾結,謀取錢財,所得財物全部藏入西省。按照舊例,藩王的王後不能留在京城,請求將孝仁皇後遷回她的封國。”奏章得到了批準。五月初七辛巳日),何進派兵包圍驃騎將軍府,逮捕了董重,免去他的官職,董重被迫自殺。六月初七辛亥日),董太後因擔憂恐懼,突然去世。

六月十七日辛酉日),朝廷將漢靈帝安葬在文陵。何進為了防備類似蹇碩謀害自己的事情再次發生,借口生病,既沒有入宮參加漢靈帝的喪禮,也沒有去送葬。

這期間,天下發生了大水災。

秋天,七月,朝廷將渤海王劉協改封為陳留王。

司徒丁宮被罷免。

袁紹再次勸說何進:“以前竇武想要誅殺皇帝寵信的宦官,結果反而被宦官殺害,主要原因就是消息泄露。五營的士兵都畏懼服從宦官,竇武卻反而任用他們,這才招來殺身之禍。如今將軍您兄弟二人都統領著精銳部隊,部下的將領官吏又都是傑出的人才,他們都願意為將軍效力,事情的成敗完全掌握在您手中,這是上天賜予的良機。將軍應該為天下百姓鏟除禍害,這樣就能名垂青史,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機會!”何進於是稟告何太後,請求將中常侍以下的所有宦官全部罷免,讓三署郎來填補他們的職位。何太後不同意,說:“宦官掌管皇宮內的事務,這是從古到今的慣例,也是漢朝的舊製,不能廢除。況且先帝剛剛離世,我怎麼能天天和一幫士人一起處理政務呢!”何進難以違背太後的意願,就打算先誅殺那些肆意妄為的宦官。袁紹卻認為,宦官們親近皇帝,負責傳達詔令,如果不全部鏟除,日後必定會成為大患。

何太後的母親舞陽君和弟弟何苗,多次接受宦官們的賄賂,他們知道何進想誅殺宦官,就多次在太後麵前為宦官們說情開脫,還說:“大將軍何進擅自誅殺皇帝身邊的近臣,這是獨攬大權、削弱國家根基的行為。”何太後聽得多了,也開始懷疑何進。何進剛剛掌握大權,一向敬畏宦官,雖然表麵上想成就一番大事,內心卻優柔寡斷,所以這件事一直沒能決斷。

袁紹等人又給何進出主意,讓他召集各地的猛將和豪傑,帶兵開進京城,以此來脅迫何太後同意誅殺宦官。何進覺得這個辦法可行。主簿陳琳勸諫道:“俗話說‘掩目捕雀’,連小小的麻雀都不能用欺騙的手段抓住,更何況是國家大事,怎麼能靠欺詐來成事呢?如今將軍您總攬皇家威嚴,掌握軍事大權,完全可以果斷行事,就像在大火爐上燒毛發一樣容易。您應該立刻采取行動,當機立斷,這樣才能順應天意民心。如果反而放棄手中的權力,向外尋求援助,等到各路大軍聚集京城,勢力強大的人就會稱雄,這就好比倒拿著武器,把劍柄交給彆人,不但事情辦不成,還會引發大亂!”何進沒有聽從。典軍校尉曹操聽說後,笑著說:“宦官這個官職,從古至今都應該有,隻是君主不應該給他們太大的權力和寵信,讓他們發展到今天這種地步。既然要治他們的罪,誅殺首惡就行了,派一個獄吏就足夠了,何必大費周章地召集外地軍隊呢?想要把他們全部殺掉,事情肯定會泄露,我看此事必然失敗。”

當初,漢靈帝征召董卓擔任少府,董卓上書推辭說:“我率領的湟中義從和秦、胡士兵都對我說:‘軍餉沒有發全,賞賜也斷絕了,妻子兒女都在挨餓受凍。’他們拉住我的車子,不讓我離開。這些羌、胡士兵性情貪婪,我實在無法製止,隻能暫時安撫他們。情況特殊,所以再次向您上奏。”朝廷對此也沒有辦法。等到漢靈帝病重,下詔書任命董卓為並州牧,並讓他把軍隊交給皇甫嵩統領。董卓又上書說:“我承蒙陛下恩典,掌管軍隊長達十年,與士兵們朝夕相處,感情深厚。他們感念我的養育之恩,願意為我拚死效力。我懇請陛下允許我帶著這些士兵前往並州,在邊疆為國家效力。”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酈勸說皇甫嵩:“現在天下的兵權,掌握在您和董卓手中。如今您與董卓已經結下仇怨,勢不兩立。董卓接到詔書卻不肯交出兵權,還上書請求帶走軍隊,這是違抗命令;他趁著京城政局混亂,故意拖延不前往並州,這是心懷不軌。這兩種行為都不可赦免。而且董卓凶狠殘暴,六親不認,手下將士也不擁護他。您如今身為元帥,憑借國家的威嚴去討伐他,對上可以彰顯忠義,對下能夠鏟除禍害,一定能成功。”皇甫嵩說:“違抗命令雖然有罪,但擅自誅殺大臣也有責任。不如把這件事上奏朝廷,讓朝廷來裁決。”於是他上書陳述此事,漢靈帝因此責備董卓。但董卓依然不肯奉詔,而是把軍隊駐紮在河東,靜觀時局變化。
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
何進征召董卓帶兵前往京城。侍禦史鄭泰勸諫說:“董卓為人殘忍,不講情義,野心勃勃。如果把朝政大權交給他,讓他參與重大事務,他一定會肆意妄為,危害朝廷。您憑借皇親國戚的重要身份,掌握著輔佐朝政的大權,完全可以獨自決斷,誅殺有罪之人,實在不應該借助董卓的力量!而且事情拖延容易發生變故,不久前的教訓還曆曆在目,您應該儘快做出決斷。”尚書盧植也認為不應該征召董卓,何進卻一概不聽。鄭泰於是棄官離去,他對荀攸說:“何進這個人,很難輔佐。”

何進的屬官王匡和騎都尉鮑信都是泰山人,何進派他們回鄉招募士兵;同時,何進還征召東郡太守橋瑁駐守成皋,讓武猛都尉丁原率領數千人進犯河內,丁原命人焚燒孟津,大火映照得洛陽城中一片通紅,他們都宣稱是為了誅殺宦官。董卓接到征召後,立刻啟程,並上書說:“中常侍張讓等人,憑借皇帝的寵信,擾亂天下。我聽說,與其在鍋裡把水揚起來阻止沸騰,不如把鍋底的柴火抽掉;雖然切開毒瘡會很疼,但總比讓毒瘡在體內侵蝕要好。從前趙鞅發動晉陽的軍隊,來鏟除國君身邊的惡人,如今我也敲響戰鼓,前往洛陽,請求陛下逮捕張讓等人,清除朝廷中的奸邪之徒!”何太後仍然不同意誅殺宦官。何苗對何進說:“我們當初一起從南陽來到京城,都是出身貧賤,靠著宦官的幫助才獲得富貴。國家大事哪有那麼容易處理,既然已經走到這一步,就像潑出去的水無法收回,你應該慎重考慮,還是與宦官們和解為好。”

董卓率軍來到澠池時,何進卻又猶豫不決,他派諫議大夫種邵帶著詔書去阻止董卓進軍。董卓拒不接受詔書,繼續向洛陽進發,一直來到河南。種邵出城迎接並慰勞董卓,同時勸說他撤軍。董卓懷疑事情有變,就命令士兵用武器威脅種邵。種邵大怒,高舉詔書大聲斥責,董卓的士兵都嚇得散開。種邵上前當麵質問董卓,董卓理屈詞窮,隻好率軍退回到夕陽亭。種邵是種暠的孫子。

袁紹生怕何進改變主意,便極力勸說:“如今您與宦官已經徹底撕破臉,事情都到這地步了,還在等什麼?再拖延下去,變故隨時發生,您就會重蹈竇武的覆轍!”何進聽後,任命袁紹為司隸校尉,賜予符節,允許他見機行事;同時任命從事中郎王允為河南尹。袁紹安排洛陽的武吏密切監視宦官動向,又催促董卓等人趕緊上書,聲稱要進軍平樂觀。何太後這下慌了神,隻好將所有中常侍、小黃門都打發回老家,隻留下何進的心腹看守皇宮。

宦官們紛紛跑到何進麵前磕頭謝罪,任憑他處置。何進卻隻是說:“天下大亂,根源就在你們身上。現在董卓馬上就到,你們還不趕緊各自回封國去!”袁紹再三勸何進趁機動手,將宦官一網打儘,可何進就是不聽。袁紹又偽造何進的命令,寫信給各州郡,讓他們抓捕宦官的親屬。何進遲遲不決,謀劃的事情漸漸泄露,宦官們又害怕又著急,開始暗中籌謀反擊。

張讓的兒媳婦是何太後的妹妹,張讓便向兒媳磕頭哀求:“我這老骨頭犯了錯,本該和你一起回鄉。但我家幾代蒙受皇恩,如今要永遠離開皇宮,實在舍不得。隻求能再入宮當值一次,再見太後一麵,就算死在溝壑裡,也沒有遺憾了!”兒媳被說動,求母親舞陽君向太後求情,何太後心軟,又下詔讓宦官們回宮當值。

八月戊辰日,何進大搖大擺走進長樂宮,勸何太後下令誅殺所有宦官。張讓、段珪等人私下嘀咕:“大將軍之前裝病不參加先帝喪禮,現在突然入宮,莫非又要重演竇武殺宦官的慘劇?”他們派人偷偷監聽,把何進的話聽得一清二楚,當即帶著幾十名黨羽,手持兵器從側門潛入,埋伏在宮殿門下。等何進出宮時,他們假傳太後詔書,將何進騙進內殿。

張讓等人圍著何進怒斥:“天下大亂,又不是我們宦官的錯!當年先帝和太後鬨矛盾,眼看就要廢後,是我們哭著求情,還各自掏出千萬家財送禮,才平息事端。我們這麼做,不過是想依托何家罷了,你現在卻要趕儘殺絕,是不是太過分了!”話音未落,尚方監渠穆拔劍,當場將何進斬殺在嘉德殿前。隨後,張讓等人偽造詔書,任命前太尉樊陵為司隸校尉,少府許相為河南尹。

尚書接到詔書,心生懷疑:“這事得請大將軍出來一起商議。”宦官們直接把何進的首級扔過去:“何進謀反,已經伏法!”何進的部將吳匡、張璋在宮外得知主公遇害,立刻帶兵要衝進宮,卻發現宮門緊閉。虎賁中郎將袁術趕來,和吳匡一起發動猛攻,宦官們則手持兵器死守宮門。眼看天色漸暗,袁術一把火點燃南宮青瑣門,想用濃煙逼出張讓等人。

張讓慌忙跑去告訴何太後,誣陷何進謀反縱火。他們裹挾著太後、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,劫持一眾官員,從複道逃向北宮。尚書盧植手持長戈守在閣道窗下,仰頭痛罵段珪,段珪害怕之下鬆開太後,何太後趁機跳窗逃生。袁紹和叔父袁隗則假傳聖旨,將樊陵、許相斬殺,隨後與何苗帶兵駐守朱雀闕下,抓住趙忠等宦官,全部處死。
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
吳匡早就看不慣何苗與何進不同心,又懷疑他和宦官勾結,便在軍中煽動:“殺死大將軍的,就是車騎將軍何苗!兄弟們願意為大將軍報仇嗎?”士兵們群情激憤,高喊願效死力。吳匡隨即聯合董卓的弟弟董旻,率軍殺死何苗,還把屍體扔在苑中。袁紹趁機關閉北宮門,帶兵搜捕宦官,不論老少一律斬殺,兩千多人慘死刀下,不少沒長胡須的人也被誤殺。袁紹還下令強攻皇宮,士兵們甚至爬上端門屋頂,向內發動攻擊。

八月庚午日,張讓、段珪等人走投無路,帶著少帝和陳留王等幾十人步行逃出穀門,連夜跑到小平津。慌亂之中,傳國玉璽丟失,也沒有公卿大臣跟隨,隻有尚書盧植和河南中部掾閔貢連夜追到黃河邊。閔貢怒斥張讓:“還不趕緊去死,我立刻殺了你!”說著揮劍斬殺數人。張讓等人嚇得跪地磕頭,哭著向少帝告彆:“我們死不足惜,陛下一定要保重啊!”說完投河自儘。

閔貢帶著少帝和陳留王摸黑趕路,借著螢火蟲的微光朝南走,想回宮。走了幾裡地,找到一輛百姓的敞篷車,三人擠著坐上去,在雒舍歇了一晚。第二天,少帝獨自騎馬,陳留王與閔貢共乘一馬繼續南行,漸漸有公卿大臣趕來會合。

此時董卓的大軍剛到顯陽苑,遠遠望見洛陽火光衝天,立刻帶兵疾馳。天還沒亮,董卓趕到城西,聽說皇帝在北邊,便與公卿們一起到北芒阪下迎接。少帝見董卓帶兵突然出現,嚇得大哭。公卿們趕緊喊話:“有詔書,讓你的軍隊後撤!”董卓冷笑:“你們身為朝廷大臣,卻不能匡扶社稷,如今皇帝流亡在外,還有什麼資格讓我撤軍?”


最新小说: 鳳臨九天:神君他偏寵小星瀾 終末骸骨法典 仙子,這是老奴留給你肚子的禮物 帶娃部隊認親,絕嗣軍官被拿捏 家居廠那些人 隱婚遇霸總:西瘋子的貼身特助 重生七零小知青和軍官大佬談上了 小炮灰被讀心後,劇情崩了 開局睡橋洞,我用騙術收割名利場 我不存在的詭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