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紀五十六 (公元201年-205年)_資治通鑒白話版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資治通鑒白話版 > 漢紀五十六 (公元201年-205年)

漢紀五十六 (公元201年-205年)(2 / 2)

九月,漢獻帝下詔讓曹操兼任冀州牧,曹操則把兗州牧的職位交了回去。

之前袁尚派牽招到上黨督辦軍糧,牽招還沒回來,袁尚就逃到中山去了。牽招勸高乾把袁尚接到並州,兩人聯手再做打算,高乾卻不同意。牽招沒辦法,隻好去投奔曹操,曹操讓他繼續擔任冀州從事。曹操還征召崔琰做彆駕,得意地對崔琰說:“昨天查看戶籍,冀州能征三十萬兵,真是個大州啊!”崔琰卻嚴肅地說:“如今天下分裂,袁氏兄弟自相殘殺,冀州百姓屍橫遍野。您作為王者之師,還沒聽說您安撫百姓、拯救蒼生,卻先想著計算兵力,這可不是冀州百姓期望中的明公啊!”曹操聽後,馬上收起笑容,向他道歉。許攸仗著自己立過功,越來越驕橫,有一次在大庭廣眾之下,直接喊曹操的小名:“阿瞞,要是沒有我,你能拿下冀州?”曹操雖然笑著回應:“你說得對。”但心裡已經很不高興了,後來找機會把許攸殺了。

十月,天空中出現了彗星,劃過東井星區。高乾見大勢已去,帶著並州投降了曹操,曹操讓他繼續擔任並州刺史。

曹操圍困鄴城的時候,袁譚又背叛了曹操,趁機攻占了甘陵、安平、勃海、河間等地,還在中山攻打袁尚。袁尚戰敗,逃到故安投奔袁熙,袁譚收編了他的殘部,回到龍湊駐紮。曹操寫信斥責袁譚違背約定,還和他斷絕了婚約,把袁譚的女兒送了回去,然後發兵征討。十二月,曹操大軍兵臨城下,袁譚放棄平原,逃到南皮,在清河邊上安營紮寨。曹操順利進入平原,平定了周圍的各個縣城。

曹操上表舉薦公孫度為武威將軍,封永寧鄉侯。公孫度卻不屑地說:“我在遼東稱王稱霸,要什麼永寧鄉侯!”直接把印綬藏進了倉庫。這一年,公孫度去世,他的兒子公孫康繼承了他的位置,還把永寧鄉侯的爵位給了弟弟公孫恭。曹操因為牽招曾經在袁氏手下管理烏桓,就派他去柳城安撫烏桓部落。當時峭王正集結五千騎兵,準備去援助袁譚,公孫康也派使者韓忠給峭王送去了單於印綬。峭王召集各個部落首領開會,韓忠也在座。峭王問牽招:“以前袁公說奉天子之命,封我為單於;現在曹公又說要重新奏請天子,封我為真單於;遼東又送來印綬。到底誰給的才是真的?”牽招解釋道:“袁公以前是受天子授權,所以能封你。但後來他違背了天子命令,曹公取而代之,說要奏請天子給你真正的單於封號,這才是合理的。遼東不過是一個郡,哪有資格私自封你!”韓忠不服氣,叫囂道:“我們遼東坐擁百萬大軍,還有扶餘、濊貊等部落幫忙。現在強者為尊,曹操憑什麼獨斷專行!”牽招大怒,嗬斥道:“曹公恭敬賢明,輔佐天子,討伐叛逆,安撫四方。你們君臣頑固不化,仗著偏遠就違背天命,私自授封,簡直是褻瀆皇權!很快就會遭到滅頂之災,還敢在這裡侮辱曹公!”說完,一把抓住韓忠的頭往地上撞,拔出刀就要砍。峭王嚇得驚慌失措,光著腳抱住牽招,為韓忠求情,周圍的人也都嚇得臉色發白。牽招這才回到座位,給峭王等人分析天下局勢,講清成敗禍福。眾人聽後,紛紛離席下跪,接受教導,還趕走了遼東的使者,解散了準備援助袁譚的騎兵。
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
在江東,丹楊大都督媯覽和郡丞戴員殺了太守孫翊。將軍孫河駐守京城,聽說後急忙趕到宛陵,結果也被媯覽、戴員殺害。兩人還派人迎接揚州刺史劉馥,打算獻出丹楊。媯覽進了軍府之後,竟然打起了孫翊妻子徐氏的主意。徐氏很聰明,假意答應:“請等到月底,我設祭除服之後,就聽你的。”媯覽信以為真,同意了。徐氏暗中聯係孫翊的親信舊將孫高、傅嬰等人,讓他們一起想辦法除掉媯覽。孫高、傅嬰含淚答應,又秘密召集了二十多個曾經侍奉孫翊的人,一起立下盟約。到了月底,徐氏設祭,哭得十分傷心。祭禮結束後,她立刻脫下喪服,熏香沐浴,有說有笑,和平常判若兩人。大家都覺得奇怪又悲傷,不明白她為什麼這樣。媯覽暗中觀察,見她這個樣子,也就放下了戒心。徐氏把孫高、傅嬰藏在屋內,派人把媯覽叫了進來。徐氏出門拜見媯覽,剛拜了一下,就大喊:“二位將軍動手!”孫高、傅嬰立刻衝出來,當場殺死媯覽,其他人則在外麵殺掉了戴員。徐氏重新穿上喪服,捧著媯覽、戴員的首級到孫翊墓前祭奠,全軍上下無不震驚。孫權聽說丹楊發生叛亂,立刻從椒丘趕回來。到了丹楊,他將媯覽、戴員的餘黨全部誅殺,提拔孫高、傅嬰為牙門,其他人也都得到了不同的賞賜。

孫河的兒子孫韶,年僅十七歲,就收攏了孫河的殘部,駐守京城。孫權帶兵從吳地出發,夜裡到了京城下安營,為了試探城中情況,假裝發起進攻。城裡的士兵立刻登上城牆,四處傳檄警戒,喊殺聲震天,還向城外射箭。孫權派人說明來意,城裡這才安靜下來。第二天,孫權召見孫韶,任命他為承列校尉,讓他統領孫河的舊部。

建安十年公元205年)

正月,曹操率軍攻打南皮,袁譚親自率軍迎戰。戰場上戰鬥極為慘烈,雙方士兵死傷無數。看著士兵傷亡慘重,曹操有些猶豫,想暫緩進攻。議郎曹純進諫說:“如今我們孤軍深入,戰事拖延太久對我們不利。要是繼續進攻卻拿不下南皮,一旦撤退,軍威就全沒了。”曹操聽後,親自拿起鼓槌擂鼓,鼓舞士氣,率領士兵全力進攻,終於拿下了南皮。袁譚見勢不妙,倉皇出逃,最終被曹操的追兵追上斬殺。

此前曾幫袁尚進城報信的李孚,主動找到曹操,自稱冀州主簿,進言說:“現在南皮城裡秩序混亂,強者欺負弱者,人心惶惶。我覺得應該派那些剛投降且在城裡有威望、能讓人信服的人,去宣傳您的政策法令。”曹操覺得有理,馬上派李孚進城。李孚在城中告知官吏百姓,讓大家各安其業,不得相互侵擾,城中這才恢複了安寧。隨後,曹操下令將袁譚的謀士郭圖等人及其家眷全部斬殺。

袁譚此前派王修到樂安運送軍糧,王修聽說袁譚情況危急,立刻帶著手下士兵前往支援。走到高密時,傳來袁譚被殺的消息,王修下馬痛哭:“沒了主公,我還能投靠誰!”之後,王修去見曹操,請求收斂安葬袁譚的屍體,曹操答應了他的請求,並讓他返回樂安繼續督辦軍糧。袁譚原來管轄的各個城池見狀,紛紛歸降曹操,隻有樂安太守管統拒不投降。曹操命令王修去取管統的首級,王修認為管統是忠義之士,不僅解開他的綁繩,還帶他去見曹操。曹操很欣賞管統的忠義,赦免了他,還征召王修擔任司空掾。

郭嘉建議曹操多征召青州、冀州、幽州、並州的名士擔任屬官,以此收服人心,讓百姓歸附。曹操采納了這一建議。當年官渡之戰時,袁紹曾讓陳琳寫檄文聲討曹操,文中不僅列舉曹操的“罪狀”,還把曹操的家世也狠狠辱罵了一番。袁氏戰敗後,陳琳歸降曹操,曹操質問他:“你以前替袁紹寫檄文,數落我一個人就行了,乾嘛還要牽連我父親和祖父?”陳琳連忙謝罪,曹操愛惜他的才華,不僅沒有懲罰他,還讓他和阮瑀一起掌管記室,負責文書工作。

在這期間,漁陽的王鬆占據涿郡,涿郡人劉放勸說王鬆歸降曹操,王鬆聽從建議,曹操征召劉放擔任參司空軍事。

袁熙被手下將領焦觸、張南起兵攻打,無奈之下,他和袁尚一起逃往遼西烏桓。焦觸自封幽州刺史,逼迫幽州各郡的太守、縣令,讓他們背叛袁氏,歸附曹操。他集結了數萬兵馬,殺白馬盟誓,下令說:“誰敢違抗,一律斬殺!”眾人嚇得不敢抬頭,隻能依次歃血為盟。彆駕韓珩卻站出來說:“我深受袁氏父子的厚恩,如今他們敗亡,我既沒有智慧挽救局勢,也沒有勇氣以死儘忠,從道義上來說已經有虧。但要我投降曹操,為他效力,我實在做不到。”在場的人都為韓珩捏了一把汗,生怕他惹來殺身之禍。焦觸卻表示:“乾大事要堅守大義,事情能不能成功,也不差他一個人,就成全他的誌向,以此激勵那些忠心侍奉君主的人吧。”於是放過了韓珩。焦觸等人歸降曹操後,都被封為列侯。
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
夏天四月,黑山賊首領張燕率領十多萬部眾歸降曹操,被封為安國亭侯。

故安的趙犢、霍奴等人殺死幽州刺史和涿郡太守,三郡的烏桓人在獷平攻打鮮於輔。八月,曹操出兵征討趙犢等人,將他們斬殺,隨後渡過潞水救援獷平,烏桓人見勢不妙,逃到塞外。

冬天十月,高乾聽說曹操要去征討烏桓,趁機在並州再次叛亂。他扣押上黨太守,派兵把守壺關口。曹操派樂進、李典前去平叛。與此同時,河內的張晟聚集一萬多人,在崤山、澠池一帶劫掠,弘農的張琰起兵響應張晟。

河東太守王邑被朝廷征召,郡掾衛固和中郎將範先等人去找司隸校尉鐘繇,請求讓王邑留任,鐘繇沒有答應。實際上,衛固等人表麵上是請求留任王邑,私下裡卻和高乾勾結。曹操對荀彧說:“關西的那些將領,表麵上服從朝廷,實際上心懷二心。張晟在崤山、澠池作亂,還和劉表暗中勾結,衛固等人又趁機搗亂,這將成為大患。河東是天下的要地,你快幫我舉薦一位賢才去鎮守。”荀彧推薦道:“西平太守杜畿,有勇有謀,足以應對各種危難和變故。”曹操於是任命杜畿為河東太守,並讓鐘繇催促王邑交出印信。王邑直接帶著印綬,從黃河北岸前往許都向曹操複命。

衛固等人得知消息後,派數千士兵封鎖陝津,杜畿到達後,幾個月都無法渡河。曹操派夏侯惇前去征討衛固等人,大軍還沒到,杜畿分析說:“河東有三萬戶百姓,並不是所有人都想叛亂。如果我們現在用武力強攻,那些原本不想作亂的人沒了依靠,就會因為害怕而聽從衛固的指揮。到時候衛固等人勢力壯大,肯定會拚死抵抗。要是我們討伐失敗,麻煩就大了;就算取勝,也會讓河東百姓遭受戰火摧殘。而且衛固他們還沒有公開違抗朝廷命令,對外隻是以請求留任舊太守為名,應該不會輕易傷害我這個新太守。我不如單車前往,出其不意。衛固這個人雖然詭計多端,但做事猶豫不決,肯定會假裝接受我。隻要我能在郡裡待上一個月,想辦法牽製住他,就有機會解決問題。”於是,杜畿繞道從鄈津渡河。

範先想殺杜畿來樹立威嚴,同時試探他的態度,就在官府門前斬殺了主簿以下三十多人,杜畿卻神色自若,沒有絲毫畏懼。衛固見狀,心想:“殺了他也沒什麼好處,隻會落下惡名,而且他現在在我們手裡,還怕控製不了他?”於是表麵上尊奉杜畿為主。杜畿對衛固、範先說:“你們二位在河東威望很高,我以後還要仰仗你們。不過大家既然一起共事,就要同甘共苦,以後有什麼大事,咱們共同商議決定。”他任命衛固為都督,代理郡丞事務,兼任功曹;三千多將校吏兵,則由範先統領。衛固等人很高興,雖然表麵上侍奉杜畿,心裡卻沒把他當回事。

衛固打算大規模征兵,杜畿擔心他勢力壯大,就勸說道:“現在大規模征兵,容易引起百姓恐慌,不如慢慢來,用錢財招募士兵。”衛固覺得有道理,聽從了他的建議,結果隻招募到少量士兵。杜畿又勸衛固:“大家都顧家,不如讓將領和官吏們輪流休息,等到需要的時候再召集他們,也不困難。”衛固等人害怕違背眾人意願,再次同意了。就這樣,有德行的人被派到外麵,暗中成為杜畿的助力;心懷不軌的人分散回家,勢力被削弱。

不久,白騎軍攻打東垣,高乾進入濩澤。杜畿知道各縣百姓已經歸附自己,便帶著幾十名騎兵出城,前往堅固的堡壘據守。許多官吏百姓紛紛舉城響應杜畿,幾十天時間,杜畿就聚集了四千多人。衛固等人聯合高乾、張晟一起攻打杜畿,卻久攻不下,去劫掠各縣,也一無所獲。曹操派議郎張既西征,聯合關中將領馬騰等人,一同出擊,打敗了張晟等人,斬殺衛固、張琰等人,其餘黨羽則全部赦免。

此後,杜畿開始治理河東。他采取寬厚惠民的政策,百姓有了糾紛訴訟,杜畿就給他們講清道理,讓他們回家仔細思考。老人們聽了之後,都自責不已,不再輕易打官司。杜畿鼓勵百姓耕種農桑,發展畜牧養殖,沒過多久,百姓們家家戶戶都過上了富足的生活。接著,他興辦學校,推舉孝悌之人,整治軍事,加強武備,河東地區很快就安定下來。杜畿在河東任職十六年,政績常常位居天下第一。

秘書監、侍中荀悅寫了《申鑒》五篇,並上奏給漢獻帝。荀悅是荀爽的侄子,當時朝政大權掌握在曹操手中,漢獻帝隻能拱手無為。荀悅空有報國之誌,卻無處施展,於是寫下這本書。書中大致內容是:治理國家,首先要消除“四患”,然後推崇“五政”。虛偽迷惑人心、私心破壞法律、放縱逾越規矩、奢侈敗壞製度,這四種現象不消除,國家的政策就無法推行,這就是“四患”。發展農業桑蠶業來保障百姓生計,明辨善惡來端正風俗,宣揚文化教育來彰顯教化,建立軍事防備來樹立威嚴,明確賞罰製度來統一法令,這就是“五政”。如果百姓連死都不怕,用刑罰就無法威懾他們;如果百姓不熱愛生活,用善行也無法勸導他們。所以統治者首先要讓百姓富裕起來,安定他們的思想,這就是“養生”。善惡要依據功勞和罪過判斷,讚譽和詆毀要有事實依據,聽其言要責其行,舉其名要察其實,杜絕一切弄虛作假的行為,這樣才能讓社會沒有奸邪怪事,百姓沒有不良風氣,這就是“正俗”。榮耀和恥辱是賞罰的精髓所在,用禮教和榮辱對待君子,感化他們的內心;用刑罰和鞭打來約束小人,規範他們的行為。如果廢除教化,普通人就會墮落成小人;推行教化,普通人就能成為君子,這就是“章化”。統治者必須有軍事防備,以防不測,國家太平的時候,軍事力量可以融入內政;有戰事的時候,就用於作戰,這就是“秉威”。賞罰是治國的關鍵,君主不隨意賞賜,不是因為愛惜財物,而是隨意賞賜就無法激勵善行;不隨意懲罰,不是憐憫犯人,而是隨意懲罰就無法懲戒惡行。該賞不賞,就是阻止人們行善;該罰不罰,就是縱容人們作惡。統治者能做到不阻止百姓行善,不縱容百姓作惡,國法就能確立,這就是“統法”。消除“四患”,確立“五政”,真誠地推行,堅定地守護,政務簡約而不懈怠,政策寬鬆而無疏漏,如此一來,君主垂衣拱手,天下就能太平。

喜歡資治通鑒白話版請大家收藏:()資治通鑒白話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諸天領主:從廢土農場到萬界神庭 AI覺醒之代碼紀元 NBA:超次元體質,黴黴求饒! 全民航海,但我是艦娘? 明日方舟:普瑞賽斯的遊戲 我在東莞看風水的那些年 夢魘學堂 骨香散 我,萬界導遊,帶著藍星飛升了! 我一個菜鳥,怎麼都認為我是大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