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)
這一年春天正月,天空出現了彗星,劃過北鬥七星區域,在古代,這往往被看作是不祥之兆。
曹操親自帶兵去攻打高乾,臨走前,他讓自己的兒子曹丕留守鄴城,還安排彆駕從事崔琰輔佐曹丕。曹操率軍包圍了壺關,經過三個月的攻打,壺關守將扛不住了,選擇投降。高乾沒辦法,隻好逃到匈奴去搬救兵,可匈奴單於不想摻和這趟渾水,沒答應他。高乾隻能帶著幾個隨從往南逃,打算跑到荊州避難,結果在上洛被都尉王琰抓住殺了,至此,並州地區全部被曹操平定。
曹操隨後派陳郡的梁習以彆部司馬的身份兼任並州刺史。當時並州剛經曆戰亂,局勢混亂,匈奴、鮮卑等少數民族勢力趁機壯大,不少當地百姓和官吏為了活命,逃到他們的部落裡。還有一些地方武裝,仗著人多,四處搶劫作惡。梁習到任後,先是用懷柔政策,好言好語地勸那些少數民族首領和地方豪強,給他們禮遇,還推薦其中一些人到曹操的幕府當官。等這些有影響力的人都安排好了,梁習又動員當地身強力壯的男子參軍,有的加入曹操的正規軍,有的當地方武裝。人都走得差不多後,梁習把他們的家屬也陸續遷到鄴城,前後一共遷移了好幾萬人。對於那些不聽從安排的,梁習就發兵征討,殺了一千多人,還有上萬人投降。這麼一來,匈奴單於老老實實的,各部落首領也俯首稱臣,像普通百姓一樣聽從管理。邊境安定下來,老百姓可以安心種地,梁習還鼓勵大家發展農業,推行的政策說一不二。當地的老人都說,從沒見過這麼能乾的刺史。梁習還向曹操推薦了不少人才,比如從外地逃到並州避難的河內人常林、楊俊、王象、荀緯,還有太原人王淩,曹操讓他們去當縣長,這些人後來都很有名。
之前,山陽人仲長統到並州遊學,拜訪過高乾。高乾對他很客氣,還向他請教天下大勢。仲長統說:“您雖然有遠大誌向,但缺少實現誌向的才能;喜歡招攬人才,卻不會分辨好壞,這一點您得特彆注意。”高乾覺得自己挺厲害,聽了這話很不高興,仲長統看話不投機,就離開了。高乾死後,荀彧推薦仲長統當了尚書郎。仲長統寫了一本叫《昌言》的書,專門討論國家治亂的問題。他說:“那些爭奪天下的豪傑,一開始誰都沒有當皇帝的命,正因為大家都沒名分,所以才會爭來打去。鬥智鬥勇到最後,大家都精疲力儘,誰也打不動了,這才老老實實投降。等到天下安定,新皇帝繼位,那些豪傑沒了野心,老百姓也安於現狀,皇位有了固定的主人。這時候,就算是個特彆笨的人當皇帝,也能憑借皇權,讓百姓感恩戴德,樹立起無上的威嚴。像周公、孔子這樣的聖人,也沒辦法和他比;像孟賁、夏育這樣的勇士,也無處施展力量。可要是後來的皇帝昏庸無道,覺得天下沒人敢反對他,就開始放縱私欲,和大臣們一起胡作非為。朝廷裡全是阿諛奉承的小人,後宮的外戚都跟著顯貴。他們拚命搜刮百姓,把老百姓逼得走投無路,最後天下大亂,內憂外患一起來,國家很快就會滅亡。那些亡國之君到死都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失敗,這不就是被富貴衝昏了頭腦,沉迷享樂害了自己嗎?朝代的興亡更替,就是這麼循環往複,這是曆史發展的規律。”
這年秋天七月,武威太守張猛殺了雍州刺史邯鄲商,後來州裡的軍隊出兵平叛,把張猛殺了。張猛是張奐的兒子。
八月,曹操向東去攻打海賊管承,大軍開到淳於這個地方,派樂進、李典兩員大將出戰,把管承打得大敗,管承帶著殘部逃到海島上躲了起來。
昌豨又一次造反,曹操派於禁去討伐,很快就把昌豨殺了。
這一年,朝廷封已故琅邪王劉容的兒子劉熙為琅邪王,同時,齊、北海、阜陵、下邳、常山、甘陵、濟陰、平原這八個封國被撤銷。
烏桓趁著天下大亂,搶了漢朝十多萬戶百姓。袁紹在的時候,給他們的首領封了單於的稱號,還把自家的女孩子嫁給他們。遼西的烏桓首領蹋頓勢力最強,袁紹生前對他特彆好,所以袁紹的兒子袁尚、袁熙兄弟失敗後,就跑到蹋頓那裡避難。蹋頓經常帶著烏桓騎兵南下騷擾邊境,還想幫袁尚兄弟奪回冀州。曹操準備出兵收拾他們,為了方便運送糧草,特意開鑿了平虜渠和泉州渠兩條運河。
孫權也沒閒著,他帶兵攻打境內的麻屯、保屯兩處山賊,很快就把這兩股勢力平定了。
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)
這年春天二月,曹操從淳於返回鄴城。丁酉這天,曹操給二十多個立下大功的人封了列侯,還專門上奏皇帝,表揚荀彧的功勞。到了三月,皇帝給荀彧增加了一千戶食邑。曹操還想讓荀彧當三公,荀彧讓荀攸多次推辭,推了十幾次,曹操才不再堅持。
曹操準備去打烏桓,手下的將領們都反對說:“袁尚就是個敗軍之將,烏桓那幫人又貪婪又不講信用,怎麼會真心幫他?咱們要是長途遠征,劉備肯定會勸劉表偷襲許都,萬一出了意外,後悔都來不及。”郭嘉卻不同意:“主公雖然威震天下,但烏桓仗著離咱們遠,肯定不會防備。咱們趁著他們沒準備,突然殺過去,一定能打垮他們。再說袁紹以前對烏桓和老百姓都不錯,袁尚兄弟還活著,現在冀州、青州、幽州、並州這四個州的百姓,隻是因為害怕才服從咱們,還沒感受到主公的恩德。要是咱們不管烏桓,先去南邊打劉表,袁尚就會借助烏桓的力量,召集袁紹的舊部。烏桓一鬨事,當地百姓和少數民族都會響應,蹋頓的野心就更大了,到時候青、冀二州可就保不住了。劉表就是個隻會清談的人,他知道自己管不住劉備,重用劉備怕控製不了,輕用又發揮不了劉備的作用,所以就算咱們傾巢而出遠征烏桓,也不用擔心後方出事。”曹操覺得郭嘉說得有道理,就決定出兵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大軍走到易縣的時候,郭嘉又說:“用兵打仗,講究的是速度。咱們現在千裡奔襲,帶著這麼多糧草輜重,根本跑不快,等烏桓人得到消息,肯定提前做好準備。不如把輜重留下,輕裝前進,打他們個措手不及。”
之前,袁紹多次派人去無終請田疇出來做官,還直接給田疇封了將軍印,讓他管理當地百姓,田疇都拒絕了。曹操平定冀州後,河間人邢顒對田疇說:“黃巾起義到現在二十多年了,天下大亂,百姓四處逃亡。聽說曹操法令嚴明,老百姓早就厭倦戰亂了,亂到極點就會迎來太平,我先去投奔曹操,給大家帶個頭。”說完就收拾行李回老家了。田疇感歎說:“邢顒真是個有遠見的人。”曹操任命邢顒為冀州從事。田疇一直痛恨烏桓殺害本郡的官員和百姓,早就想報仇,可惜自己力量不夠。曹操派人來請他,田疇馬上讓手下收拾行李準備出發。手下人很奇怪:“以前袁紹五次派人來請您,您都不肯去,現在曹操的使者一來,您就急著要走,這是為什麼?”田疇笑著說:“這不是你們能明白的。”田疇跟著使者到了曹營,曹操任命他為蓚縣縣令,隨軍駐紮在無終。
當時正是夏天雨季,沿海地區地勢低窪,道路泥濘難行,烏桓軍隊又把守著險要路口,曹軍根本沒法前進。曹操正發愁,就問田疇該怎麼辦。田疇說:“這條路每到夏秋季節就積水,淺的地方車馬走不了,深的地方船也過不去,一直是個大難題。以前北平郡的治所在平岡,有條路經過盧龍,可以直通柳城。不過從東漢光武帝建武年間到現在,這條路已經荒廢快兩百年了,但還能找到小路。現在烏桓人肯定以為咱們會從無終走,看咱們前進不了隻能退兵,就會放鬆警惕。咱們要是悄悄撤軍,從盧龍口翻越白檀的險要地段,走那條荒廢的路,不但路近,還能打他們個措手不及,蹋頓不用打就能抓住。”曹操一聽,覺得這辦法好,馬上帶兵後撤,還在路邊立了塊大木牌,上麵寫著:“現在天氣太熱,道路不通,等秋冬季節再來進軍。”烏桓的偵察兵看到後,真以為曹軍撤了。
曹操讓田疇當向導,率軍翻山越嶺,走了五百多裡,經過白檀、平岡,穿過鮮卑人的地盤,直奔柳城。離柳城還有二百裡的時候,烏桓人才發現曹軍來了。袁尚、袁熙兄弟,還有蹋頓,帶著遼西單於樓班、右北平單於能臣抵之等幾萬人馬前來迎戰。八月,曹操登上白狼山,突然和烏桓大軍遭遇。烏桓人多勢眾,曹操的糧草輜重還在後麵,披甲的士兵也不多,身邊的人都很害怕。曹操登高一看,發現烏桓軍陣腳混亂,立刻下令出擊,讓張遼當先鋒。這一仗,曹軍把烏桓打得大敗,蹋頓和不少烏桓首領被殺,投降的胡人和漢人加起來有二十多萬。遼東單於速仆丸跟著袁尚、袁熙逃到遼東太守公孫康那裡,手下還有幾千騎兵。有人勸曹操乘勝追擊,曹操卻說:“我不用出兵,公孫康就會把袁尚、袁熙的腦袋送來。”九月,曹操帶兵從柳城撤軍。公孫康正想拿袁尚、袁熙的人頭向曹操表功,提前在馬廄裡埋伏了精兵,然後請袁尚、袁熙來做客。兩人剛進門還沒坐下,公孫康一聲令下,伏兵衝出來就把他們抓住殺了,還把速仆丸的腦袋一起砍下來,派人送給曹操。將領們都不明白,問曹操:“主公您剛撤兵,公孫康就殺了袁尚、袁熙,這是為什麼?”曹操說:“公孫康一直害怕袁尚、袁熙,我要是逼得太緊,他們就會聯合起來抵抗;我一放鬆,他們就會自相殘殺,這是必然的結果。”曹操把袁尚的首級掛起來示眾,還下令:“誰敢哭就殺了誰!”隻有牽招一個人不怕死,公開設祭壇哭祭袁尚,曹操覺得他是個重情義的人,不但沒殺他,還舉薦他為茂才。
這次出征,路上又冷又旱,連續二百裡找不到水,軍隊糧食也不夠,隻好殺了幾千匹馬當口糧,挖地三十多丈才找到水。回到鄴城後,曹操把之前勸他不要出征的人都找來,大家都不知道怎麼回事,心裡害怕極了。結果曹操不但沒怪罪,還重重地賞賜了他們,說:“我這次出征,是冒險碰運氣,能取勝全靠老天爺幫忙,不能當作常態。你們的建議,才是穩妥的辦法,所以要獎賞你們,以後有話儘管說,彆再猶豫。”
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)秋冬
這年十月辛卯日,天空中出現彗星,劃過鶉尾星宿區域,這在古代被視為不祥之兆。同月乙巳日,黃巾軍殺死了濟南王劉趕。
十一月,曹操北伐烏桓得勝歸來,大軍抵達易水時,代郡的烏桓單於普富盧、上郡的烏桓單於那樓,都跑來祝賀曹操獲勝。回到鄴城後,曹操論功行賞,打算封田疇為亭侯,賜給他五百戶食邑。但田疇推辭說:“我當初是為了給劉虞報仇,才帶著大家躲進山裡。現在大事沒成,反而接受賞賜,這不是我的本意。”田疇堅決不肯接受,曹操看出他態度誠懇,便不再勉強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曹操北伐烏桓的時候,劉備曾勸劉表趁機偷襲許都,但劉表猶豫不決,沒有采納這個建議。等曹操大軍班師回朝,劉表才對劉備說:“早該聽你的,錯過了這麼好的機會。”劉備安慰他說:“如今天下大亂,戰爭不斷,以後這樣的機會還會有,隻要下次能抓住,就不用後悔。”
這一年,孫權向西出兵攻打黃祖,雖然沒有完全消滅黃祖,但擄走了不少人口,然後撤軍回東吳。此時,孫權的母親吳氏病重,她把張昭等大臣叫到身邊,托付完後事就去世了。
在這期間,還有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:琅邪人諸葛亮隱居在襄陽隆中,他常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戰國時期的管仲、樂毅,覺得自己有治國安邦的才能。當時很多人都不相信,隻有潁川的徐庶和崔州平覺得他確實有這樣的本事。崔州平是崔烈的兒子。
劉備當時駐紮在荊州,為了尋訪賢才,他去拜訪襄陽名士司馬徽。司馬徽說:“那些隻會讀書的儒生,哪裡懂得天下大勢?真正能看清局勢的,是傑出的人才。我們這兒就有‘伏龍’和‘鳳雛’。”劉備趕緊問這兩人是誰,司馬徽回答:“就是諸葛亮和龐統。”後來,徐庶在新野拜見劉備,劉備很欣賞他的才能。徐庶對劉備說:“諸葛孔明號稱‘臥龍’,將軍願意見見他嗎?”劉備說:“你帶他一起來吧。”徐庶卻說:“這個人隻能將軍親自去拜訪,不能隨便把他叫來,您最好親自走一趟。”於是,劉備就去拜訪諸葛亮,前後一共去了三次,才見到諸葛亮。
見麵後,劉備讓其他人退下,誠懇地對諸葛亮說:“漢朝衰敗,奸臣把持朝政,我不自量力,想為天下伸張大義,可智謀和能力不夠,才落得如今四處奔波的下場。但我壯誌未改,先生您覺得我該怎麼辦?”諸葛亮分析道:“現在曹操已經擁有百萬大軍,還挾持天子號令諸侯,咱們暫時不能和他正麵交鋒。孫權占據江東,曆經三代經營,地勢險要,百姓擁護,還有很多賢才輔佐,我們可以和他結盟,但不能打他的主意。荊州這個地方,北靠漢水、沔水,南可直達南海,東邊連著吳郡、會稽,西邊通著巴郡、蜀郡,是兵家必爭之地,可劉表守不住,這或許是上天留給將軍的機會。益州地勢險要,土地肥沃,號稱‘天府之國’,但劉璋昏庸懦弱,北邊還有張魯威脅,百姓富足,卻得不到安撫,有才能的人都盼著遇到明主。將軍您是漢室宗親,又以信義聞名天下,如果能占據荊州和益州,守住險要之地,安撫好少數民族,和孫權結盟,對內整頓政務,對外等待時機,那麼成就霸業、複興漢室就有希望了。”劉備聽完,覺得諸葛亮說得太對了,從此和他的關係越來越好。關羽、張飛看到後不太高興,劉備解釋說:“我有了孔明,就像魚有了水一樣,你們就彆再說什麼了。”關羽、張飛這才不再抱怨。
司馬徽這個人,品行高潔,很會看人。和他同縣的龐德公名氣也很大,司馬徽把龐德公當兄長一樣敬重。諸葛亮每次去龐德公家裡,都會在床前拜見,龐德公也不阻攔。龐德公的侄子龐統,年輕的時候看起來很樸實遲鈍,沒什麼人看好他,隻有龐德公和司馬徽很器重他。龐德公經常稱諸葛亮為“臥龍”,龐統為“鳳雛”,司馬徽為“水鏡”,所以司馬徽才會向劉備推薦這兩個人。
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)
這年春天正月,司徒趙溫征召曹操的兒子曹丕做官。曹操卻上奏朝廷,說:“趙溫征召我的兒子,這是在選舉人才時弄虛作假。”於是,朝廷下旨罷免了趙溫的官職。
曹操回到鄴城後,命人開鑿玄武池,訓練水軍。
之前,巴郡的甘寧帶著八百門客投奔劉表。但劉表是個文人,不擅長軍事,甘寧看劉表成不了大事,擔心將來劉表勢力潰散,自己也跟著遭殃,就想東下去投奔東吳。可黃祖當時駐守夏口,擋住了去路,甘寧隻好留在黃祖手下,一待就是三年,黃祖一直沒把他當回事。後來孫權攻打黃祖,黃祖戰敗逃跑,孫權手下的校尉淩操帶兵緊追不舍。甘寧箭術高超,他在後麵一箭射死了淩操,黃祖這才逃過一劫。打完仗回營,黃祖對甘寧還是像以前一樣,沒什麼特彆對待。黃祖的都督蘇飛多次向黃祖推薦甘寧,黃祖都不用。甘寧想走,又怕走不了,蘇飛就建議黃祖,讓甘寧去當邾縣縣長。甘寧趁機逃到東吳,周瑜、呂蒙一起向孫權推薦他,孫權對他很重視,把他和老臣們一樣看待。
甘寧向孫權獻計說:“現在漢朝越來越衰弱,曹操早晚會篡奪皇位。荊州這個地方,山川險要,是東吳西邊的戰略要地。我看劉表,目光短淺,他的兒子們又沒本事,守不住荊州。主公應該早點動手,不能讓曹操搶了先。要拿下荊州,得先打敗黃祖。黃祖現在老糊塗了,錢糧都缺,手下人貪汙放縱,官兵們心裡都有怨氣,戰船武器也沒人修理,農業生產荒廢,軍隊紀律渙散。主公現在出兵,肯定能打敗他。打敗黃祖後,咱們再向西進軍,占據楚關,勢力就更大了,下一步還能謀劃奪取巴蜀之地。”孫權覺得這個主意很好。但張昭當時也在場,反對說:“現在東吳內部還不太穩定,要是出兵,恐怕會引發內亂。”甘寧反駁道:“主公把治理國家的重任交給您,您卻擔心內亂,這怎麼能和古代的名臣相比呢?”孫權舉起酒杯對甘寧說:“興霸甘寧字興霸),今年攻打黃祖的事,就交給你了!你隻要好好謀劃,保證打敗黃祖,張長史的話不用在意!”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於是,孫權出兵西征黃祖。黃祖在沔口用兩艘蒙衝戰船橫在江麵,用粗大的棕櫚繩綁著大石頭當錨,船上安排了上千人,用弓弩交叉射擊,箭頭像雨點一樣射過來,東吳軍隊根本無法前進。偏將軍董襲和彆部司馬淩統擔任先鋒,各自帶領一百名敢死隊員,每人穿兩層鎧甲,乘坐大船,衝進蒙衝戰船中間。董襲親自揮刀砍斷兩根大繩,蒙衝戰船失去固定,橫在江麵上,東吳大軍這才順利前進。黃祖命令都督陳就帶領水軍迎戰,平北都尉呂蒙率領前鋒部隊,親手斬殺了陳就。東吳將士乘勝追擊,水陸並進,包圍了黃祖的城池,全力攻打,最後攻破城池,大肆屠戮。黃祖想逃跑,被追兵追上殺死,東吳軍隊擄走了男女幾萬人。
孫權事先準備了兩個木匣,打算用來裝黃祖和蘇飛的腦袋。慶功宴上,甘寧離開座位,給孫權磕頭,痛哭流涕,說起蘇飛以前對自己的恩情:“如果不是蘇飛,我早就死在荒郊野外了,哪有機會為您效力?現在蘇飛雖然有罪,但我懇請主公饒他一命。”孫權被他的話感動,說:“我可以放了他,但他要是跑了怎麼辦?”甘寧說:“蘇飛免去殺身之禍,得到重生的機會,就算趕他走,他都不會跑,怎麼會逃跑呢?要是他跑了,我願意把我的腦袋裝進木匣!”孫權這才赦免了蘇飛。淩統因為父親淩操被甘寧殺死,一直想找機會報仇,孫權知道後,命令淩統不許找甘寧麻煩,還讓甘寧帶兵駐紮到彆的地方。
夏天六月,朝廷廢除了司空、司徒、太尉這“三公”官職,重新設立丞相和禦史大夫。癸巳日,曹操當上了丞相。他馬上安排自己信得過的人進丞相府:崔琰擔任丞相西曹掾,負責選拔人才;毛玠做丞相東曹掾,和崔琰一起管理官員升遷。此外,司馬朗被任命為主簿,幫著處理日常事務;他弟弟司馬懿當了文學掾,負責文書工作;盧毓則成了法曹議令史,負責法律相關事務。
崔琰和毛玠選拔人才特彆嚴格,隻挑人品正直的人。那些空有名氣卻品行不端的人,再怎麼有名也得不到重用。在他們的影響下,整個官場風氣大變:官員們不敢再奢侈浪費,就算是有權有勢的大臣,出門的車馬、穿著的衣服都不敢太講究;地方官員回京城述職,常常灰頭土臉、穿著破舊衣服,坐著簡陋的柴車;軍營裡的官吏去丞相府辦事,甚至穿著官服走路去。
曹操聽說後特彆高興,感歎道:“要是用人都能這樣,大家自覺遵守規矩,我還操什麼心啊!”
司馬懿從小就聰明,很有謀略。崔琰對他哥哥司馬朗說:“你弟弟聰明果斷,比你厲害多了!”曹操聽說後,就想把司馬懿招到自己手下。沒想到司馬懿借口得了風痹病,躺在床上動不了,拒絕了曹操。曹操脾氣上來了,派人去抓他,司馬懿害怕,隻好乖乖來上班。
曹操派張遼去長社駐紮。出發前一晚,軍營裡突然有人謀反,一時間四處起火,士兵們亂成一團。張遼卻很鎮定,對手下說:“彆慌!肯定不是整個軍營都反了,就是有人故意搗亂!”他下令:“沒參與謀反的人都坐著彆動!”然後帶著幾十個親兵站在軍營中間。過了一會兒,局勢就穩定下來,很快抓住了帶頭鬨事的人,當場殺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