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紀六十七 (公元246年-252年)_資治通鑒白話版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資治通鑒白話版 > 漢紀六十七 (公元246年-252年)

漢紀六十七 (公元246年-252年)(2 / 2)
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
兗州刺史令狐愚是司空王淩的外甥,屯駐平阿,甥舅二人共掌重兵,專責淮南事務。王淩與令狐愚密謀,認為皇帝暗弱,受強臣控製,聽說楚王曹彪有智勇,想共立他為帝,遷都許昌。九月,令狐愚派將領張式到白馬與楚王聯絡,王淩又派舍人勞精到洛陽告知兒子王廣。王廣說:“凡舉大事應順民心。曹爽因驕奢失民心,何平叔何晏)虛華不務實,丁謐、畢軌、桓範、鄧颺雖有舊望,卻都爭權奪利。加上他們更改朝典、政令多變,雖立意高遠卻不接地氣,百姓習慣舊製不願順從,所以即便他們權勢傾天下,仍同日被誅,名士減半,百姓卻安然處之,無人哀憐,就是因為失民心。如今司馬懿心思雖難測,但行事未顯叛逆,且提拔賢能、廣納人才,修訂先朝政令,順應民心。曹爽的惡行,他都一一改正,日夜勤勉以撫恤百姓為先,父子兄弟掌握兵權,難以撼動。”王淩不聽。

冬十一月,兗州刺史令狐愚再次派張式聯絡楚王曹彪,使者未歸時,令狐愚病逝。

十二月辛卿日,朝廷任命王淩為太尉;庚子日,任命司隸校尉孫禮為司空。

光祿大夫徐邈去世。他以清廉節操聞名,盧欽曾著書稱讚:“徐公誌高行潔,才博氣猛。他行事高遠而不孤僻,廉潔而不偏執,博學而能守要,剛猛而能寬容。聖人認為清廉最難,徐公卻輕鬆做到。”有人問盧欽:“徐公在武帝時被認為通達,任涼州刺史及回京後卻被認為耿介,為何?”盧欽答:“從前毛玠、崔琰掌權,推崇清素之士,當時人們紛紛改變車服求名,徐公卻不改常貌,故被視為通達;近來天下奢靡成風,徐公仍堅守雅尚,不隨流俗,昔日的通達,如今便成了耿介。這是世人無常而徐公恒常啊。”盧欽是盧毓之子。

嘉平二年公元250年)

夏季五月,朝廷任命征西將軍郭淮為車騎將軍。

起初,會稽潘夫人受吳主孫權寵愛,生下少子孫亮,孫權十分疼愛。全公主與太子孫和有矛盾,想提前結納新援,多次稱讚孫亮,還將丈夫兄長的孫女嫁給孫亮。孫權因魯王孫霸結黨害兄,心中厭惡,對侍中孫峻說:“子弟不睦,臣下結派,必重蹈袁氏覆轍,為天下笑。若立一人為嗣,怎能不亂?”於是有廢孫和立孫亮之意,但猶豫多年。孫峻是孫靜的曾孫。

秋季,孫權幽禁太子孫和。驃騎將軍朱據進諫:“太子是國之根本,且天性仁孝,天下歸心。昔晉獻公信驪姬而申生亡,漢武帝信江充而戾太子冤死,臣怕太子不堪憂慮,即便日後建思子之宮,也追悔莫及!”孫權不聽。朱據與尚書仆射屈晃率將吏們泥頭自縛,連日到宮門前為孫和請命;孫權登白爵觀望見,十分厭惡,下令朱據、屈晃“無事勿擾”。無難督陳正、五營督陳象各上書切諫,朱據、屈晃也固諫不止,孫權大怒,將陳正、陳象滅族,又將朱據、屈晃牽入大殿,二人仍口諫不止,叩頭流血,辭氣不屈,孫權各杖打一百,將朱據貶為新都郡丞,屈晃罷歸鄉裡,因進諫被誅殺流放的官員達十餘人。最終廢孫和為庶人,遷到故鄣,賜死魯王孫霸,殺楊竺並拋屍長江,又誅殺全寄、吳安、孫奇,皆因他們黨附孫霸誣陷孫和。起初,楊竺年少成名,陸遜卻認為他終將敗亡,勸楊竺兄長楊穆與他分族。楊竺敗後,楊穆因多次勸誡弟弟得以免死。朱據尚未到任,中書令孫弘便奉詔書追賜他自儘。

冬季十月,廬江太守文欽假意叛魏,想引誘吳偏將軍朱異親自帶兵迎接。朱異識破詭計,上奏吳主,認為不可迎納。孫權說:“如今北方未統一,文欽若真心歸降,應暫且接納;若懷疑有詐,便設網羅之計,以重兵防備。”於是派偏將軍呂據率兩萬人,與朱異合力到魏吳邊界,文欽果然未降。朱異是朱桓之子,呂據是呂範之子。

十一月,司空孫禮去世。

孫權立子孫亮為太子,並派十萬軍隊在堂邑修塗塘水壩,淹浸北方道路。

十二月甲辰日,東海定王曹霖去世。

征南將軍王昶上書:“孫權流放良臣,嫡庶爭位,可趁機攻吳。”朝廷采納,派新城太守州泰襲擊巫縣、秭歸,荊州刺史王基進逼夷陵,王昶直取江陵。王昶用竹索架橋渡河進攻,吳大將施績趁夜逃入江陵。王昶想引吳軍到平地決戰,先派五軍沿大道佯裝撤退,讓吳軍望見而放鬆;又將繳獲的鎧甲、首級環城展示以激怒吳軍,設下伏兵等待。施績果然來追,王昶迎戰,大破吳軍,斬殺將領鐘離茂、許昮。

蜀漢薑維再次進攻西平,未能攻克。

嘉平三年公元251年)

春季正月,王基、州泰進擊吳軍,大獲全勝,收降數千人。

三月,朝廷任命尚書令司馬孚為司空。

夏季四月甲申日,任命王昶為征南大將軍;壬辰日,大赦天下。

太尉王淩聽聞吳軍堵塞塗水,想趁機發兵,整肅軍隊後上表請求討賊,朝廷下詔不許。王淩派將軍楊弘將廢立皇帝之事告知兗州刺史黃華,黃華與楊弘聯名向司馬懿告發。司馬懿率中軍沿水道征討王淩,先下赦令赦免其罪,又寫信勸諭,隨後大軍突襲至百尺。王淩自知勢窮,乘船獨自出迎,派屬官王彧謝罪,送上印綬、節鉞。司馬懿軍到丘頭,王淩在水邊自縛請罪,司馬懿奉詔派主簿為他解縛。
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
王淩既已蒙赦,又仗著與司馬懿舊交,不再疑慮,徑直乘小船想靠近司馬懿。司馬懿派人阻攔,讓船停在淮水中,相距十餘丈。王淩知被猜忌,遙喊:“你若用簡帖召我,我怎敢不來?何必率軍前來!”司馬懿答:“因你不肯隨簡帖來。”王淩說:“你負我!”司馬懿道:“我寧負你,不負國家!”於是派步騎六百將王淩押送西去京師。王淩試探索要棺釘以觀察司馬懿態度,司馬懿命人給予。五月甲寅日,王淩行至項縣,飲藥自儘。

司馬懿進軍壽春,張式等人紛紛自首。司馬懿窮究此事,牽連者皆滅三族。他挖開王淩、令狐愚的墳墓,剖棺暴屍於附近集市三日,焚燒印綬、朝服,用土掩埋。

起初,令狐愚未做官時常有大誌,眾人認為他必振興令狐氏,唯有族父弘農太守令狐邵說:“令狐愚性情倜儻,不修德卻野心大,必滅我宗族。”令狐愚聽聞心中不平。當令狐邵任虎賁中郎將時,令狐愚已輾轉仕進,所任之處頗有聲望。他從容問令狐邵:“從前您說我不能承繼宗族,如今如何?”令狐邵熟視不答,私下對妻兒說:“他的性情氣度仍如從前,依我看終會敗滅,不知我是否會受牽連,還是會連累你們。”令狐邵死後十餘年,令狐愚果然被滅族。

令狐愚在兗州時,征召山陽人單固擔任彆駕,與治中楊康同為心腹。令狐愚死後,楊康應司徒征召到洛陽,揭發令狐愚暗中謀劃的事,令狐愚因此敗亡。司馬懿到壽春後,見到單固,問:“令狐愚謀反了嗎?”單固說:“沒有。”楊康上報事情時,牽連到單固,於是逮捕單固及其家屬入獄,審訊數十次,單固始終堅稱無此事。司馬懿傳訊楊康與單固對質,單固理屈詞窮,罵楊康:“老奴才!既辜負使君,又滅我宗族,你以為還能活嗎!”楊康起初以為能封侯,後因供詞矛盾,與單固一同被斬。臨刑前出獄,單固又罵:“老奴!你死得活該!若死者有知,你有何麵目地下相見!”

朝廷任命揚州刺史諸葛誕為鎮東將軍,都督揚州諸軍事。

吳主孫權立潘夫人為皇後,大赦天下,改元太元。

六月,朝廷賜死楚王曹彪,將諸王公全部遷到鄴城,派官員監視,禁止與人交往。

秋季七月壬戌日,皇後甄氏去世。

辛未日,任命司馬孚為太尉。

八月戊寅日,舞陽宣文侯司馬懿去世,朝廷任命其子衛將軍司馬師為撫軍大將軍,錄尚書事。

起初,南匈奴自稱先祖是漢室外甥,故冒姓劉。曹操將單於呼廚泉留在鄴城,把匈奴分為五部,居並州境內。左賢王劉豹是單於於扶羅之子,任左部帥,部族最強。城陽太守鄧艾上書:“單於在內地,羌夷失去統領,聚散無主。如今單於威望日減,外域部族威勢日重,需嚴加防備。聽聞劉豹部有叛胡,可趁機將其分為二部,削弱勢力。去卑在前朝有功,其子卻未繼業,應賜顯號,讓居雁門。分割屬國、削弱敵寇,追錄舊勳,是禦邊良策。”又建議“與漢人雜居的羌胡,應逐漸遷出,讓他們住在邊境,以崇廉恥之教,堵塞奸邪之路。”司馬師全部采納。

吳立節中郎將陸抗屯駐柴桑,到建業治病。病愈將還時,孫權流淚道彆,說:“我從前聽信讒言,與你父親情義不厚,因此負你;前後問罪的文書,全部焚毀,彆讓他人看見。”

此時孫權醒悟太子孫和無罪,冬季十一月,他祀南郊歸來中風,想召孫和回朝,全公主、侍中孫峻、中書令孫弘極力反對,於是作罷。孫權因太子孫亮年幼,商議托孤人選,孫峻推薦大將軍諸葛恪,稱其可擔大任。孫權嫌諸葛恪剛愎自用,孫峻說:“當今朝臣才能無人能及。”於是從武昌召諸葛恪。諸葛恪臨行前,上大將軍呂岱告誡:“世事多難,你遇事務必十思。”諸葛恪說:“季文子三思而行,孔子說‘再思即可’,如今您讓我十思,是明說我才能低劣!”呂岱無言以對,時人都認為諸葛恪失言。

虞喜評論:托以天下,是至重之事;以人臣行君主之威,是至難之事。兼具二者而處理萬機,能勝任者少。呂岱是國之元老,誌慮深遠,剛以十思相戒,卻被以“才劣”拒絕,這是諸葛恪的疏漏,智謀與謹慎不足!若能因“十思”之意,廣詢時務,從諫如流,怎會殞命殿堂,死於奸人之手?世人奇其雄辯,卻嘲笑呂岱無言為淺陋,不思安危終始,如同貪慕春藻繁華,卻忘了秋實甘甜。從前魏伐蜀,蜀軍嚴陣以待,費禕卻與來敏對棋,毫無倦意。來敏以為他必能破敵,稱其謀略已定、麵無憂色。但長寧認為君子臨事當懼,謀定而後動。蜀是小國,麵對大敵,謀劃隻有守與戰,怎能自恃有餘、安然無戚?費禕性格寬簡,不防細微,終被降將郭循所害,豈非隱患早現而禍終成?從前見長寧品評費禕,今見諸葛恪逆呂岱,二事同理,皆可為世鑒。

諸葛恪到建業,在孫權臥室內接受詔命,以大將軍領太子太傅,孫弘領少傅,詔命諸事統歸諸葛恪,唯殺生大事需奏聞。又製定群官拜揖禮儀,各有等級。任命會稽太守滕胤為太常,滕胤是孫權女婿。
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
十二月,任命光祿勳鄭衝為司空。

蜀漢費禕回成都,望氣者稱“都城無宰相之氣”,於是再北屯漢壽。

本年,蜀漢尚書令呂乂去世,任命侍中陳祗為尚書令。

嘉平四年公元252年)

春季正月癸卯日,任命司馬師為大將軍。

吳主孫權立故太子孫和為南陽王,居長沙;仲姬之子孫奮為齊王,居武昌;王夫人之子孫休為琅邪王,居虎林。

二月,立皇後張氏,大赦天下。張皇後是前涼州刺史張既的孫女、東莞太守張緝之女,召張緝拜為光祿大夫。

吳改元神鳳,大赦天下。

吳潘皇後性格剛戾,孫權病重時,她向孫弘詢問呂後稱製舊事。左右侍從不堪虐待,趁她昏睡時將其縊殺,謊稱暴病而亡。後事情敗露,六七人被處死。

孫權病危,召諸葛恪、孫弘、滕胤、呂據、孫峻入臥室內托孤。夏季四月,孫權去世。孫弘與諸葛恪素來不和,怕被治罪,秘不發喪,想矯詔誅殺諸葛恪。孫峻告知諸葛恪,諸葛恪請孫弘議事,在座中殺死他,這才發喪。追諡孫權為大皇帝,太子孫亮即位,大赦,改元建興。閏月,任命諸葛恪為太傅,滕胤為衛將軍,呂岱為大司馬。諸葛恪下令罷免監視官,免除拖欠債務,取消關稅,施恩百姓,眾人無不喜悅。他每次出入,百姓都伸長脖子想一睹其風采。

諸葛恪不想讓諸王住在濱江兵馬之地,將齊王孫奮遷到豫章,琅邪王孫休遷到丹楊。孫奮不肯遷,又多次違法,諸葛恪寫信給孫奮:“帝王之尊與天同位,故以天下為家,視臣民為父兄;仇敵有善必舉,親戚有惡必誅,這是承天理物、先國後身的聖人製度,百代不變。漢初多封子弟,至其強大便圖謀不軌,上危社稷,下殘骨肉,此後引以為戒。自光武以來,諸王有製,隻能在宮內自娛,不得臨民乾政,與外交往皆有重禁,因此保全福祚,這是前世得失之驗。先帝覽古戒今,防微杜漸,臨終時遣諸王各赴封國,詔策殷勤,科禁嚴峻,戒敕無所不至,實為上安宗廟、下全諸王,使百世相承,無滅國害家之悔。大王應上效太伯順父之誌,中念河間獻王、東海王強恭順之節,下以前世驕恣荒亂之王為戒。聽聞您到武昌後,多違詔敕,不拘製度,擅發諸將兵修建宮室;左右侍從有罪,應上表交付有司,卻擅自誅殺,事不明白。中書楊融親受詔敕,理應恭肅,您卻稱‘我就是不聽禁,能奈我何!’聞此之日,眾人無不寒心。俗語說‘明鏡照形,古事知今’,大王應深以魯王為戒,改易其行,恭謹事朝,如此則無求不得。若棄先帝法教,懷輕慢之心,臣下寧負大王,不敢負先帝遺詔;寧被大王怨恨,不敢忘尊主之威而令詔敕不行!若魯王早納忠言,何至滅亡?良藥苦口,唯病者能甘;忠言逆耳,唯達者能受。今我等儘心,欲為大王除危於萌芽,廣福慶之基,故直言無隱,願大王三思!”孫奮得信恐懼,於是遷到南昌。

起初,吳大帝孫權修築東興堤來遏製巢湖水勢,後來進攻淮南失敗,便用堤內水域停泊船隻,東興堤自此廢棄不再修治。冬季十月,太傅諸葛恪在東興聚集眾人,重新修建大堤,在左右兩邊依山勢各建一座城池,每城留千人駐守——將軍全端守西城,都尉留略守東城,隨後率軍返回。

鎮東將軍諸葛誕對大將軍司馬師進言:“如今趁吳國邊境不穩,可讓王昶進逼江陵,毋丘儉直取武昌,牽製吳國上遊;再挑選精兵攻打東興兩城,等吳軍救援趕到時,必能大獲全勝。”此時征南大將軍王昶、征東將軍胡遵、鎮南將軍毋丘儉等人也各自獻上伐吳計策。朝廷因三位將領策略不同,下詔詢問尚書傅嘏。傅嘏回答:“議論者有的想乘船直渡長江,橫掃江南;有的想分四路並進,攻打城池營壘;有的想在邊境大規模屯田,伺機而動。這些確實是常用的伐賊策略。但從整軍備戰以來,已過去三年,我軍並非適合突襲的部隊。吳國作為敵寇近六十年,君臣同心,共擔吉凶,如今雖失去主帥指孫權去世),但上下仍憂危相護。倘若他們在渡口要地列船防守,憑堅城險隘據守,那麼‘橫行江表’的計策恐怕難以成功。如今我軍邊境守備與敵軍相距較遠,對方設置的偵察網絡又特彆嚴密,我方間諜無法滲透,情報閉塞。軍隊沒有耳目,情況探查不明,卻要派大軍直逼天險,這是希圖僥幸求功,先開戰再求勝,並非保全軍隊的良策。相比之下,隻有進軍邊境大規模屯田是最穩妥的辦法:可詔令王昶、胡遵等人選擇險要之地駐紮,審慎部署,再讓三方軍隊同時向前推進占據要地。這樣做有七大利處:其一,奪取肥沃土地,讓敵軍退居貧瘠之地;其二,軍隊出駐百姓之前,可避免遭受劫掠;其三,招撫周邊百姓,使降附者日益增多;其四,我軍偵察網絡遠設,敵軍間諜難以滲透;其五,敵軍若後撤防守,偵察網絡必定稀疏,我軍屯田便可順利開展;其六,軍隊就地取食積穀,無需長途運輸;其七,敵軍動向隨時可聞,一旦有隙可迅速出兵討伐。這七項都是軍事要務。若不占據要地,就會讓敵軍獨占便利資源;若占據,則利益歸於國家,不可不仔細考量。當雙方屯壘逼近、形勢交織時,智勇與巧拙才能得以施展——通過謀略可判斷得失,通過交鋒可知實力強弱,敵軍的虛實又能往哪裡隱藏?以小國對抗大國,就會勞役繁重、力量衰竭;以貧國對抗富國,就會賦稅沉重、財力匱乏。所以‘敵人安逸就設法讓其疲勞,敵人飽足就設法讓其饑餓’,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”但司馬師並未采納。
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
十一月,朝廷詔令王昶等三路大軍攻吳。十二月,王昶進攻南郡,毋丘儉進逼武昌,胡遵、諸葛誕率七萬大軍攻打東興。甲寅日,吳太傅諸葛恪率四萬兵馬日夜兼程救援東興。胡遵等人命各軍架設浮橋渡河,在堤上列陣,分兵攻打兩座城池。因城池建於險峻高處,一時難以攻克。諸葛恪派冠軍將軍丁奉與呂據、留讚、唐谘率前部從山的西麵進軍。丁奉對眾將說:“如今各軍行動遲緩,若讓敵軍占據有利地形,就難以與之爭鋒了,我請求率部急進。”於是讓其他軍隊走側路,自己率麾下三千人徑直前進。當時正刮北風,丁奉揚帆兩天便抵達東關,占據徐塘。此時天降大雪,異常寒冷,胡遵等人正擺酒設宴。丁奉見魏軍前部兵力薄弱,對部下說:“獲取封侯獎賞,就在今日!”於是命士兵脫下鎧甲,丟棄長矛大戟,隻戴頭盔、手持短刀盾牌,裸身攀登堤岸。魏軍望見,紛紛大笑,沒有立即整兵備戰。吳兵登堤後立即擂鼓呐喊,攻破魏軍前沿營壘,呂據等人也相繼趕到。魏軍驚慌失措四散奔逃,爭相搶渡浮橋,浮橋斷裂,士兵們跳入水中,互相踩踏。前部督韓綜、樂安太守桓嘉等人戰死,魏軍死亡數萬人。韓綜本是吳國叛將,多次侵害吳國,吳大帝孫權曾對他恨之入骨,諸葛恪便命人將韓綜的首級送往孫權廟中祭奠。此役吳軍繳獲車馬、牛馬、騾驢各數千,物資器械堆積如山,隨後整頓軍隊凱旋。

起初,蜀漢薑維進攻西平,俘獲中郎將郭循,蜀漢任命他為左將軍。郭循企圖刺殺蜀漢後主,卻始終無法接近,每次借上壽之機,邊拜邊向前靠近,都被左右侍衛阻攔,始終未能得手。

喜歡資治通鑒白話版請大家收藏:()資治通鑒白話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活在這溫情人間 國運七零,嫌我女娃?我科研興邦 異星幻夢 重生六零:我攜萌寶囤糧暴富 閃婚冷麵兵王:老婆竟是玄學大佬 歲月與情 廢土鯨落:我體內有隻鯤 天災降臨:全家囤貨萬斤苟在山洞 龍君! 江湖笑之鐘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