晉紀三 公元280年-288年)_資治通鑒白話版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資治通鑒白話版 > 晉紀三 公元280年-288年)

晉紀三 公元280年-288年)(1 / 2)

太康元年公元280年)春天正月,吳國為了安撫人心,宣布大赦天下。

晉軍這邊,杜預率軍直逼江陵,王渾從橫江出兵,他們攻打吳國的各個軍事重鎮和據點,所到之處,吳軍紛紛潰敗。二月戊午日,王濬和唐彬擊敗了丹陽監盛紀。吳國為了阻擋晉軍戰船,在長江險要的江灘處,用粗大的鐵鎖鏈橫攔江麵;還打造了一丈多長的鐵錐,偷偷沉在江裡,想以此來阻攔晉軍艦船。王濬想出了應對辦法,他造了幾十隻大筏子,每隻都有一百多步見方,在筏子上綁上草人,給草人披上鎧甲、拿著兵器,讓水性好的士兵駕著筏子走在前麵。鐵錐碰到筏子,就紮在上麵被帶走了。他又製作了長十多丈、粗幾十圍的大火炬,灌上麻油,放在戰船前麵。遇到鐵鎖鏈,就點燃火炬焚燒,不一會兒,鐵鎖鏈就被燒得融化斷開,晉軍戰船通行無阻。庚申日,王濬攻克西陵,殺掉了吳國都督留憲等人。壬戌日,又拿下荊門、夷道兩座城池,殺死夷道監陸晏。杜預派牙門周旨等率領八百奇兵,在夜裡乘船渡江,偷襲樂鄉。他們到處張掛旗幟,在巴山燃起大火。吳國都督孫歆嚇得不輕,給江陵督伍延寫信說:“北邊來的晉軍,簡直是飛過來的!”周旨等人在樂鄉城外設下埋伏,孫歆派兵迎戰王濬,結果大敗而歸。周旨他們等孫歆的敗軍一回來,就跟著混進城去,孫歆都沒察覺,晉軍一直衝到他的營帳,把他活捉了。乙醜日,王濬擊殺吳國水軍都督陸景。杜預接著進攻江陵,甲戌日成功攻克,斬殺伍延。這下,沅江、湘江以南,一直到交州、廣州的各個州郡,都望風而降,紛紛送上官印。杜預手持符節,以皇帝的名義安撫這些地方。這一路下來,晉軍一共斬殺、俘虜吳國都督、監軍十四人,牙門、郡守一百二十多人。胡奮也攻克了江安。

乙亥日,晉武帝下詔:“王濬、唐彬平定巴丘後,和胡奮、王戎一起拿下夏口、武昌,然後順著長江長驅直入,直搗秣陵。杜預則要穩定零陵、桂陽,安撫衡陽。大軍過境後,荊州南部地區傳一道檄文就能平定。杜預等人要分兵支援王濬、唐彬,太尉賈充把軍隊轉移到項地駐紮。”王戎派參軍襄陽人羅尚、南陽人劉喬帶兵和王濬會合,一起攻打武昌,吳國江夏太守劉朗、督武昌諸軍虞昺都投降了。虞昺是虞翻的兒子。

杜預和眾將領商議接下來的行動,有人說:“吳國作為我們的對手已經上百年了,不可能一下子消滅乾淨。現在春天江水上漲,我們在這裡不好久留,不如等到冬天,再大舉進攻。”杜預反駁道:“以前樂毅靠濟西一戰就吞並了強大的齊國,如今我們軍威正盛,就像劈竹子一樣,劈開幾節之後,後麵的竹子就會迎著刀刃自己裂開,根本不費力氣。”於是,他給各位將領安排好作戰計劃,直接向建業進軍。

吳主孫皓聽說王渾的軍隊南下,趕緊派丞相張悌督率丹陽太守沈瑩、護軍孫震、副軍師諸葛靚,率領三萬大軍渡江迎戰。到了牛渚,沈瑩勸說道:“晉軍在蜀地訓練水軍已經很久了,我們上遊的軍隊一直沒什麼戒備,有名的將領都死了,現在都是些年輕人統領軍隊,恐怕抵擋不住。晉軍的水軍肯定會打到這裡,我們應該集中兵力,等他們來了再打。要是能僥幸獲勝,長江以西自然就太平了。現在渡江和晉軍主力決戰,萬一失敗,那可就大勢已去了!”張悌卻認為:“吳國要滅亡,這是明擺著的事,不管聰明人還是糊塗人都知道,不是今天才看出來。我擔心等晉軍到了,大家心裡害怕,隊伍就散了,沒法再組織起來作戰。趁著現在渡江,還能拚一拚。要是失敗了,我們一起為國家戰死,也沒什麼遺憾的。要是打贏了,北邊的敵人逃跑,我們軍威大振,到時候乘勝南下,在半路上迎擊敵軍,不愁打不贏。要是按你的辦法,恐怕士兵都跑光了,我們隻能乾等著敵人來,君臣一起投降,連一個為國死戰的人都沒有,這不是太丟人了嗎!”

三月,張悌等人渡過長江,把王渾的部將城陽都尉張喬包圍在楊荷。張喬手下隻有七千人,他關閉營柵請求投降。諸葛靚想把這些降兵都殺了,張悌說:“強敵還在前麵,沒必要先對付這些小股敵人,而且殺投降的人不吉利。”諸葛靚反駁道:“這些人是因為救兵沒到,兵力不夠,才假裝投降來拖延時間,並不是真心歸降。要是放了他們繼續前進,肯定會後患無窮。”張悌沒聽他的,安撫了降兵後繼續進軍。張悌的軍隊和揚州刺史汝南人周浚的軍隊擺開陣勢對峙,沈瑩率領丹陽精銳士卒、手持刀盾的五千士兵,三次衝擊晉軍陣地,都沒能突破。沈瑩隻好率軍後退,這一退,隊伍就亂了。晉軍將軍薛勝、蔣班趁著吳軍混亂發起攻擊,吳軍開始潰逃,將領們根本攔不住。張喬又從後麵發起攻擊,在版橋把吳軍打得大敗。諸葛靚帶著幾百人逃走,他派人去接張悌,張悌不肯走。諸葛靚親自去拉他,說:“國家存亡自有定數,不是你一個人能改變的,何必白白送死!”張悌流著淚說:“仲思諸葛靚字仲思),今天就是我的死期!我從小就被你家丞相賞識提拔,一直擔心不能為國戰死,辜負了他的知遇之恩。現在能為國家獻身,還有什麼可說的!”諸葛靚再三拉他,他都不動,諸葛靚隻好流著淚離開。剛走了一百多步,回頭一看,張悌已經被晉軍殺死。這一戰,晉軍還斬殺了孫震、沈瑩等七千八百人,吳國上下一片震驚。
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
一開始,晉武帝下詔讓王濬攻下建平後,受杜預指揮;到建業後,受王渾指揮。杜預到江陵後,對將領們說:“要是王濬攻下建平,就會順流直下,那時候他威名遠揚,不適合再受我指揮;要是他攻不下建平,我指揮他也沒用。”王濬到西陵後,杜預給他寫信說:“你已經摧毀了吳國西邊的屏障,就該直接攻打建業,消滅這個多年的敵人,把吳國人從苦難中解救出來,然後整頓軍隊回都城,這可是千古難得的大功勞!”王濬看了信很高興,把杜預的信上奏給晉武帝。張悌戰敗死後,揚州彆駕何惲對周浚說:“張悌帶著吳國全部精銳在這裡被消滅,吳國朝廷和民間都嚇破了膽。現在王濬已經攻破武昌,乘勝東下,所到之處戰無不勝,吳國已經土崩瓦解了。我們應該趕緊渡江,直奔建業,大軍突然殺到,就能震懾住敵人,說不定不用打仗就能拿下吳國!”周浚覺得這個主意好,就派人報告王渾。何惲說:“王渾做事不果斷,就想著不犯錯保自己平安,肯定不會聽我們的。”周浚堅持派人去,王渾果然說:“我接到的詔令是讓我在長江北岸駐紮,抵禦吳軍,不能輕易進軍。你們州的軍隊雖然勇猛,但難道能獨自平定江東嗎?現在違背命令,就算打贏了也沒什麼可稱讚的;要是打敗了,那罪過就大了。而且詔令說王濬要受我指揮,你們準備好船隻,到時候一起渡江就行了。”何惲說:“王濬攻克了這麼強大的敵人,帶著已經取得的戰功來受你指揮,我可沒聽說過這樣的事。再說您作為上將,看到有機會就該進軍,難道什麼事都要等詔令嗎?現在渡江,十拿九穩能取勝,還有什麼可猶豫的,為什麼停滯不前呢?這讓我們州上下的人都很不滿!”但王渾就是不聽。

王濬從武昌順流而下,直撲建業。吳主孫皓派遊擊將軍張象率領一萬水軍去抵禦,結果張象的軍隊遠遠看到晉軍的旗幟就投降了。王濬的軍隊戰船布滿江麵,旌旗遮天蔽日,威勢震天,吳國人嚇得不行。吳主寵信的大臣岑昏,為人陰險、愛阿諛奉承,卻做到了九卿的高位。他還喜歡大興土木,讓百姓苦不堪言。晉軍快打到建業時,宮中幾百個親近侍從向吳主叩頭說:“北邊的晉軍一天天逼近,可我們的士兵都不肯打仗,陛下打算怎麼辦?”吳主問:“為什麼會這樣?”大家回答:“就是因為岑昏!”吳主隻好說:“要是這樣,就拿這奴才向百姓謝罪!”眾人齊聲說:“好!”於是一起衝出去抓住岑昏。吳主趕緊派人去追,想阻止,可岑昏已經被殺了。

陶浚原本要去討伐郭馬,到武昌後,聽說晉軍大舉進攻,就帶兵東撤,回到建業。吳主召見他,詢問水軍的情況,陶浚說:“蜀軍晉軍)的戰船都很小,現在給我兩萬士兵,乘著大船去作戰,肯定能打敗他們。”吳主就召集士兵,把符節和斧鉞交給陶浚,讓他領兵迎敵。可到了第二天該出發的時候,夜裡士兵就全都逃散了。

這時,王渾、王濬和琅邪王司馬伷都已經逼近吳國邊境,吳國司徒何植、建威將軍孫晏紛紛把官印、符節送到王渾那裡投降。吳主采用光祿勳薛瑩、中書令胡衝等人的計策,分彆派使者給王渾、王濬、司馬伷送去書信,表示願意投降。他還給吳國群臣寫信,狠狠責備自己,並且說:“現在大晉統一天下,正是英雄豪傑施展才華的時候,大家不要因為改朝換代,就放棄自己的誌向。”使者先把玉璽送到琅邪王司馬伷那裡。壬寅日,王濬的水軍經過三山,王渾派人送信,讓王濬暫時過來商量事情。王濬卻揚起船帆,直奔建業,回複說:“風太大,船停不下來!”當天,王濬率領八萬士兵,戰船相連百裡,擂鼓呐喊著進入石頭城。吳主孫皓雙手反綁,拉著棺材,來到晉軍軍營門前投降。王濬解開他的綁繩,燒掉棺材,以禮相待。至此,晉軍接收了吳國的地圖和戶籍,一共攻克四個州,四十三個郡,五十二萬三千戶百姓,二十三萬軍隊,吳國正式滅亡。

晉朝朝廷得知吳國已被平定,大臣們紛紛向晉武帝祝賀。武帝手持酒杯流淚說:“這都是羊祜太傅的功勞啊!”隻有驃騎將軍孫秀沒有祝賀,他麵向南方流淚道:“從前討逆將軍孫策)二十歲以校尉身份開創基業,如今後主卻把整個江南都放棄了,祖宗宗廟從此化為廢墟。蒼天啊,這都是些什麼人啊!”

當初還沒攻下吳國時,大臣們都認為不能輕易進軍,隻有張華堅持說一定能攻克。賈充卻上表稱:“吳地不能完全平定,現在正是夏天,長江、淮河下遊潮濕,必定會發生瘟疫,應該召回各路軍隊,以後再做打算。即使腰斬張華也不足以向天下謝罪。”武帝說:“這是我的主意,張華隻是和我意見相同罷了。”荀勖又上奏,認為應按賈充的奏表行事,武帝沒有聽從。杜預聽說賈充上奏請求罷兵,趕緊派人快馬加鞭上表堅決反對,使者剛到轘轅山就得知吳國已投降。賈充又慚愧又害怕,到皇宮請罪,武帝安撫他,沒有追究。
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
夏天四月甲申日,晉武帝下詔賜給孫皓歸命侯的爵位。乙酉日,大赦天下,改年號為太康,全國聚飲五天。派使者分彆到荊州、揚州安撫百姓,吳國的州牧、太守以下官員都不更換,廢除吳國的苛政,一切從簡,吳國人非常高興。

滕修討伐郭馬尚未成功,聽說晉軍討伐吳國,就率領部下前往救援,到巴丘時,聽說吳國已滅亡,就穿上喪服流淚,返回後與廣州刺史閭豐、蒼梧太守王毅分彆送上官印請求投降。孫皓派陶璜的兒子陶融帶著親筆信去勸降陶璜,陶璜流了幾天淚,也送上官印投降,武帝都恢複了他們的原職。

王濬東下時,吳國的城池守軍都望風歸降,隻有建平太守吾彥據城堅守,聽說吳國滅亡後才投降,武帝任命吾彥為金城太守。當初朝廷尊崇寵信孫秀、孫楷,想借此招降吳人,等到吳國滅亡,就降孫秀為伏波將軍,孫楷為渡遼將軍。

琅邪王司馬伷派使者將孫皓及其宗族送往洛陽。五月丁亥初一,孫皓到達洛陽,與太子孫瑾等人用泥塗頭,反綁雙手,到東陽門投降。武帝下詔派謁者解開他們的綁繩,賜給衣服、車馬、三十頃田地,每年給予豐厚的錢穀、綿絹。任命孫瑾為中郎,孫皓其他被封為王的兒子都為郎中,對吳國的舊臣,根據才能提拔任用。跟隨孫氏將士渡江的人免除十年賦役,百姓免除二十年賦役。

庚寅日,武帝到殿前,大會文武官員及四方使者,國子學生也參加了。召見歸命侯孫皓及吳國投降的人,孫皓登殿叩頭。武帝對孫皓說:“我設這個座位等你很久了。”孫皓說:“我在南方,也設這個座位等陛下。”賈充對孫皓說:“聽說你在南方鑿人眼睛,剝人麵皮,這是什麼刑罰?”孫皓說:“臣子有弑君或奸邪不忠的,就對他用這種刑罰。”賈充默默無言,十分慚愧,而孫皓麵不改色。

武帝從容問散騎常侍薛瑩孫皓亡國的原因,薛瑩回答:“孫皓親近小人,刑罰濫用,大臣和將領們都不能自保,這就是他亡國的原因。”過了幾天,武帝又問吾彥,吾彥回答:“吳主英明,宰相賢明。”武帝笑著說:“如果是這樣,為什麼會亡國?”吾彥說:“上天賜的福祿終有儘頭,天命有所歸屬,所以被陛下擒獲。”武帝很欣賞他的回答。

王濬進入建業的第二天,王渾才渡過長江,因王濬沒等他到就先接受孫皓投降,心裡又羞愧又憤怒,打算攻打王濬。何攀勸王濬把孫皓送給王渾,此事才得以解決。何惲因為王渾與王濬爭功,給周浚寫信說:“《尚書》看重謙讓,《周易》推崇謙虛。之前攻破張悌,吳人已喪失士氣,龍驤將軍王濬)趁機攻占吳都。論先後,我們確實進軍遲緩,既已失去機會,沒參與其事,如今卻要爭功;對方既然不肯隱忍,將會損害和睦的大局,引發爭相誇耀的鄙陋之風,這是我所不認同的。”周浚收到信後,立即勸諫王渾,王渾不聽,上表稱王濬違抗詔命不接受指揮,誣陷他有罪。王渾的兒子王濟娶了常山公主,宗族勢力強盛。有關部門上奏請求用囚車征召王濬,武帝不同意,隻是下詔書責備王濬不服從王渾命令,違反製度貪圖利益。

王濬上書為自己辯解說:“之前接到詔書,讓我直接前往秣陵,又讓我接受太尉賈充指揮。我在十五日到達三山,看見王渾的軍隊在北岸,他送信邀請我;我的水軍順風乘勢,徑直前往賊城,無法回船去見王渾。我在中午到達秣陵,傍晚才收到王渾下達的應當接受指揮的符節,他想讓我第二天十六日)率領全部部下回去包圍石頭城,又索要蜀軍及鎮南各軍的人員名單。我認為孫皓已來投降,沒必要空圍石頭城;而且士兵名冊不可能倉促間準備好,這些都不是當務之急,不能接受執行,並非敢忽視放棄明令。孫皓眾叛親離,孤身一人,像雀鼠一樣貪生,苟且求活罷了,而江北各軍不知虛實,不早捉拿,自己犯了小錯。我一到就捉住了他,反而被怨恨,他們都說:‘圍困敵人百日,卻讓彆人得到功勞。’我認為事奉君主的原則,隻要對國家有利,生死都可不顧。如果為了避免嫌疑而逃避責任,這是臣子保全自身的做法,實在不是聖明君主和國家的福氣。”

王渾又轉交周浚的信說:“王濬的軍隊得到吳國的寶物。”還說“王濬的牙門將李高放火燒孫皓的宮殿”。王濬又上表說:“我孤立無援,與強大的宗族結怨。冒犯君主,罪行還可挽救;得罪權貴大臣,災禍則難以預測。偽郎將孔攄說:去年二月武昌失守,水軍到來,孫皓巡視石頭城回來,身邊的人都拔刀大呼說:‘要為陛下決一死戰。’孫皓大喜,以為必定能這樣,就拿出全部金寶賞賜他們。小人無禮,拿到就跑。孫皓害怕,才圖謀投降。投降使者剛走,身邊的人就搶劫財物,掠奪妻妾,放火燒宮。孫皓逃竄,擔心不能活命。我到達後,派參軍去救滅了火。周浚先進入孫皓的宮殿,王渾又先登上孫皓的船,我進去查看都在他們之後。孫皓宮中連坐的席子都沒有,如果有遺留的寶物,那周浚和王渾會先得到。他們等說我聚集蜀人,不及時送孫皓,想謀反。又恐嚇吳人,說我要誅殺他們,抓走他們的妻子兒女,希望他們作亂,得以發泄私憤。連謀反大逆的罪名都強加給我,其餘的誹謗自然也就來了。今年平定吳國,確實是大慶;對我而言,卻反而受到責難。”
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
王濬到京城後,有關部門上奏說王濬違抗詔命,大不敬,請求交付廷尉治罪,武帝不允許。又上奏說王濬在大赦後燒毀賊船一百三十五艘,請求交付廷尉審訊,武帝下詔不予審訊。

王渾、王濬爭功不止,武帝命令守廷尉廣陵人劉頌查核此事,劉頌認為王渾功勞最大,王濬為中功。武帝認為劉頌斷案不合理,將他降職為京兆太守。

庚辰日,增加賈充封邑八千戶,任命王濬為輔國大將軍,封襄陽縣侯;杜預為當陽縣侯;王戎為安豐縣侯;封琅邪王司馬伷的兩個兒子為亭侯;增加京陵侯王渾封邑八千戶,進爵為公爵;尚書關內侯張華進封廣武縣侯,增加封邑一萬戶;荀勖因專門掌管詔命有功,封他一個兒子為亭侯;其他各位將領及公卿以下官員,賞賜各有不同。武帝因為平定吳國,祭告羊祜廟,封羊祜的夫人夏侯氏為萬歲鄉君,食邑五千戶。

王濬覺得自己滅吳功勞巨大,卻被王渾父子及其黨羽打壓,心裡很不服氣。每次進見晉武帝,他都要講述自己征戰的辛苦,還有被冤枉的委屈,有時氣得控製不住情緒,直接轉身就走,也不向武帝告辭。不過武帝每次都寬容他。益州護軍範通勸王濬:“您功勞確實大,但可惜在處理功勞這件事上不夠完美。您凱旋的時候,要是戴著普通頭巾回家,絕口不提平定吳國的事,有人問起來,就說‘這是皇上聖明,各位將領出力,我有什麼功勞!’就像藺相如那樣謙遜,讓廉頗自愧不如,王渾還好意思跟您爭嗎?”王濬說:“我一開始是吸取鄧艾的教訓,怕惹禍上身,才不得不說;後來實在憋不住,是我心胸太狹隘了。”當時大家都覺得王濬功勞大,得到的回報卻太少,紛紛為他打抱不平。博士秦秀等人還上表為他鳴冤,武帝這才升任他為鎮軍大將軍。後來王渾去拜訪王濬,王濬提前布置好衛兵,才敢見他。

杜預回到襄陽後,認為天下雖然太平,但忘了備戰就會有危險,於是經常組織軍事訓練,加強邊防。他還引來滍水、淯水灌溉一萬多頃農田,開通揚口,讓零陵、桂陽的漕運更加通暢,公家、私人都從中受益。杜預不會騎馬,射箭也射不穿鎧甲,但他用兵如神,其他將領都比不上。他在鎮守襄陽時,經常給洛陽的權貴送禮。有人問他原因,他說:“我隻求他們彆害我,不指望他們幫我。”

王渾被升任為征東大將軍,再次鎮守壽陽。諸葛靚為躲避晉武帝,一直躲著不出來。武帝和諸葛靚以前有交情,諸葛靚的姐姐又是琅邪王妃,武帝知道他躲在姐姐家,就親自去找他。諸葛靚嚇得躲進廁所,武帝還是找到他,說:“沒想到今天還能見到你!”諸葛靚流著淚說:“我沒勇氣像豫讓那樣毀容,現在見到陛下,實在羞愧!”武帝想封他為侍中,他堅決推辭,回到家鄉後,一輩子坐著的時候都不麵向朝廷方向。

六月,晉武帝恢複丹水侯司馬睦的爵位,封他為高陽王。秋天八月己未日,封弟弟司馬延祚為樂平王,但司馬延祚很快就去世了。九月庚寅日,賈充等人認為天下已經統一,多次請求舉行封禪大典,武帝沒有答應。

冬天十月,前將軍、青州刺史淮南人胡威去世。胡威在擔任尚書時,曾勸諫武帝,說當時政策太過寬鬆。武帝說:“尚書郎以下的官員,我不會寬容。”胡威說:“我要說的,不是丞、郎、令史這些小官,而是像我這樣的大臣,隻有嚴格要求我們,才能整頓風氣,嚴明法紀!”

這一年,晉朝把司隸校尉管轄的郡設為司州。此時全國共有十九個州,一百七十三個郡國,二百四十五萬九千八百四十戶。武帝下詔:“從東漢末年開始,天下大亂,刺史既要管理民政,又要統領軍隊。如今天下統一,應該放下武器,讓刺史的職責恢複到漢朝時的樣子,把州郡的軍隊都撤掉,大郡隻留一百名武官,小郡留五十名。”交州牧陶璜上書反對:“交州、廣州西邊幾千裡,還有六萬多戶不服從管理,真正服兵役、勞役的,才五千多家。這兩個州相互依存,隻有靠軍隊才能鎮守。而且寧州的各少數民族部落,占據上遊,水路、陸路都能通行,州裡的軍隊不能減少,不然太薄弱了。”仆射山濤也說不能撤掉州郡的軍隊。但武帝不聽。到了永寧年間以後,盜賊四起,州郡沒有軍隊,根本無法平亂,天下大亂,就像山濤說的那樣。後來刺史又開始同時管理軍政和民政,州鎮的權力越來越大。

從漢、魏以來,投降的羌、胡、鮮卑等少數民族,大多被安置在邊塞內的各個郡。後來他們多次因為怨恨,殺害當地官員,漸漸成了大患。侍禦史西河人郭欽上書說:“少數民族強悍野蠻,自古以來就是禍患。曹魏初期人口少,西北各郡大多住著少數民族,連京兆、魏郡、弘農這些地方都有。現在他們雖然表麵服從,但百年之後如果發生戰亂,胡人的騎兵從平陽、上黨出發,不到三天就能打到孟津,到時候北地、西河、太原、馮翊、安定、上郡就都成了少數民族的地盤。應該趁著平定吳國的威風,依靠謀臣猛將的智慧,慢慢把內地的少數民族遷到邊疆,加強邊境管理,恢複古代的邊疆製度,這才是長久之計。”可惜武帝也沒聽進去。
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
太康二年公元281年)春天三月,武帝下詔挑選孫皓宮中的五千名宮女入宮。平定吳國後,武帝開始沉迷享樂,不理政事,後宮宮女差不多有上萬人。他經常坐著羊拉的車在宮裡閒逛,羊停在哪裡,他就在哪裡休息。宮女們為了得到寵幸,就在門口插上竹葉,在地上灑鹽水,吸引羊把車拉到自己門前。皇後的父親楊駿和他的弟弟楊珧、楊濟開始掌權,他們勾結權貴,收受賄賂,權勢大到能影響朝廷內外,當時的人把他們稱為“三楊”,很多老臣都被疏遠排擠。山濤多次勸諫武帝,武帝雖然明白,但就是不改。

當初,鮮卑族的莫護跋從塞外遷到遼西棘城以北,他的部落被稱為慕容部。莫護跋的孫子慕容涉歸,又把部落遷到遼東以北。慕容部世代歸附中原王朝,多次跟隨朝廷出征立功,慕容涉歸被封為大單於。冬天十月,慕容涉歸開始侵犯昌黎。十一月壬寅日,高平武公陳騫去世。這一年,揚州刺史周浚把治所遷到秣陵。吳國那些不服晉朝統治的百姓,多次叛亂,都被周浚平定。他禮待當地的德高望重的老人,選拔人才,恩威並施,吳地的百姓漸漸心服口服。


最新小说: 焚天劍主傳 混元玄天錄 禍世雙嬌 逆襲千金之總裁夫君是廢柴 活在這溫情人間 國運七零,嫌我女娃?我科研興邦 異星幻夢 重生六零:我攜萌寶囤糧暴富 閃婚冷麵兵王:老婆竟是玄學大佬 歲月與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