晉紀五 (公元299年-300年)_資治通鑒白話版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資治通鑒白話版 > 晉紀五 (公元299年-300年)

晉紀五 (公元299年-300年)(1 / 2)

元康九年公元299年)

春季,正月

孟觀在中亭把氐族人打得大敗,還活捉了他們的首領齊萬年。

太子洗馬江統是陳留人,他覺得少數民族會擾亂中原,得趁早解決這個隱患,就寫了一篇《徙戎論》提醒朝廷:“夷、蠻、戎、狄這些少數民族,本來住在偏遠的地方。大禹平定天下後,西戎才歸順。這些人天性貪婪,凶狠殘暴。四個少數民族裡,戎和狄最厲害,他們弱的時候就服軟,強大了就搞侵略叛亂。當年他們強大時,漢高祖劉邦被困在白登,漢文帝還要在霸上屯兵防守;等他們變弱了,漢元帝、漢成帝時,匈奴單於都來漢朝朝拜。這都是實實在在發生過的事。所以賢明的君主管理少數民族,就是時刻做好防備,保持常規的防禦策略,就算他們來朝拜送禮,邊境的防守也不能鬆懈;要是他們來侵犯,也不用大老遠派兵去征討,隻要能保證國內安寧,邊境不被侵犯就行。

“到了周朝後期,王室失去了對諸侯的控製,諸侯各自為政,邊境也守不住了,大家各有各的算盤。少數民族就趁機跑到中原地區,有些諸侯還把他們招過來,安撫他們為自己效力。從那以後,少數民族不斷入侵,和中原人混居在一起。秦始皇統一六國後,軍力強大,把胡人趕走,把越人驅逐,那時候中原地區就沒有少數民族鬨事了。

“東漢建武年間,馬援當隴西太守,討伐叛亂的羌人,把剩下的羌人遷到關中,住在馮翊、河東這些空著的地方。過了幾年,這些羌人人口越來越多,他們仗著自己勢力壯大,又不滿漢人侵犯他們利益。漢安帝永初元年,羌人發動叛亂,殺了不少將領官員,攻破了好多城池。鄧騭帶兵平叛還吃了敗仗,叛亂甚至蔓延到河內地區。十年時間裡,不管是少數民族還是漢族百姓都深受其害,任尚、馬賢好不容易才把叛亂平定。從那以後,羌人的勢力一直沒徹底消滅,稍微有點機會,他們就又叛亂,東漢中期的外患,就屬羌人叛亂最嚴重。三國曹魏剛建立時,和蜀漢對峙,邊境上的少數民族兩邊跑。晉武帝把武都的氐族人遷到秦州,想借此削弱敵人、增強自己實力,抵禦蜀漢,這隻是一時的權宜之計,不是長久的好辦法,現在就已經看出弊端了。

“關中地區土地肥沃,物產豐富,一直是帝王居住的地方,可從來沒聽說少數民族適合住在這兒。不是我們同一族的人,想法肯定不一樣。趁著他們衰弱,把他們遷到京城附近,普通百姓習慣了就會欺負他們,這讓少數民族心裡恨透了。等他們人口繁衍多了,就會生出異心。他們生性貪婪凶悍,心裡又滿是怨恨,一旦有機會就會作亂。而且他們住在中原內地,沒有山川關隘阻隔,突然襲擊沒有防備的百姓,搶奪野外的糧食,所以一旦作亂,禍患就會迅速蔓延,造成不可預測的災難,這是必然的趨勢,也有事實證明過。現在最好的辦法,就是趁著我們軍力強大,戰事還沒完全結束,把馮翊、北地、新平、安定幾個地方的羌人,遷到先零、罕幵、析支這些地方;把扶風、始平、京兆的氐族人遷回隴右,安置在陰平、武都邊界。路上給他們提供糧食,讓他們能順利到達,各自回到本族聚居地,再讓屬國、撫夷這些官職的人去安頓他們。讓少數民族和晉朝百姓分開居住,各得其所。就算他們以後想侵犯中原,因為離得遠,又有山河阻隔,就算來搗亂,危害也不會太大。

“有人可能會反對說:氐族人剛在新平鬨過事,關中又鬨饑荒瘟疫,百姓日子都不好過,都盼著能安寧下來。現在還要讓疲憊不堪的百姓,去遷徙本來就心存猜疑的少數民族,恐怕力量不夠,事情辦不成,之前的禍害還沒消除,新的變故又要發生了。我的回答是:你覺得現在這些氐族人,是還留有實力,真心悔過、棄惡從善,感念我們的恩德才來歸附的?還是走投無路,沒了辦法,害怕被我們出兵消滅才這樣的?答案是後者,他們是沒了餘力,實在沒辦法了。既然這樣,我們就能掌控他們的生死,讓他們聽我們的安排。人要是喜歡自己的工作,就不會輕易換;要是住得安穩,就不想搬家。現在他們正滿心猜疑、害怕,所以可以用武力威懾他們,讓他們不敢違抗。趁他們死傷流散,還沒重新聚集起來,而且和關中百姓都有仇,正好把他們遷到遠方,這樣他們就不會留戀故土。聖賢謀劃事情,都是在事情還沒發生時就提前準備,在混亂還沒出現時就著手治理,不用大張旗鼓就能把事情辦好,不用刻意彰顯就能成就德行。次一等的,也能把災禍變成福氣,把失敗轉化為成功,遇到困境能解決,碰上不順能變通。現在你隻看到了禍事的結局,卻不想著重新製定長遠的策略,舍不得改變方法的辛苦,非要沿著翻車的老路走,這是為什麼呢!再說關中地區有一百多萬人,算下來少數民族差不多占了一半。不管是讓他們留在原地,還是遷徙,都得解決吃飯問題。要是有人窮得沒飯吃,糧食接濟不上,那就拿出關中的糧食,保障他們的生存,這樣他們就不會餓死在路邊,也不會去搶劫鬨事。現在把他們遷走,路上給他們提供糧食,等他們回到本族聚居地,族人會互相照顧。而留在秦地的漢人,還能省下一半的糧食,這就等於給遷徙的人提供了路上的口糧,給留下的人留下了糧倉,既緩解了關中人口擁擠的問題,又消除了盜賊產生的根源,解決了眼前的隱患,還能帶來長遠的好處。要是害怕一時的辛苦,就忘了一勞永逸的好辦法,舍不得短時間的勞累,卻留下世代的敵人,這可不是能開創基業、為子孫後代考慮的做法。
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
“並州的胡人,本來就是匈奴裡最凶暴的。東漢建安年間,朝廷讓匈奴右賢王去卑把呼廚泉單於騙來當人質,還允許匈奴部落分散住在六個郡。曹魏鹹熙年間,因為其中一個部落勢力太大,就分成了三個小部落;西晉泰始初年,又分成了四個。結果後來劉猛在國內叛亂,還和境外的敵人勾結,最近郝散也發動了叛亂。現在匈奴五部的人口,已經有幾萬戶,比西邊的少數民族人數還多,而且他們天生勇猛,騎馬射箭很厲害,戰鬥力比氐族、羌族強一倍。要是哪天突然發生變故,並州地區可就危險了。

“正始年間,毋丘儉討伐高句麗,把剩下的高句麗人遷到滎陽。剛遷過去的時候,隻有幾百戶,現在他們的子孫已經繁衍到幾千人了,再過幾代,人口肯定更多。現在有些百姓丟了工作,都會逃亡叛亂,家裡的狗馬養肥了,還會咬人,更何況是少數民族,怎麼可能不鬨事!隻是現在他們還弱小,力量不夠罷了。

“治理國家的人,應該擔心的不是人口少,而是國家不安定。以天下這麼大的地方,百姓這麼多、這麼富裕,難道非要少數民族住在國內才能滿足需求嗎?這些少數民族都可以勸說他們回到自己的家鄉,這樣既能安撫他們思鄉的情緒,也能消除我們中原的隱患,讓國內太平,四方安定,這樣的德政才能流傳下去,從長遠看這才是好辦法!”可惜朝廷沒采納江統的建議。

散騎常侍賈謐在東宮給太子講課,對太子態度特彆傲慢。成都王司馬穎看見了,當場就斥責了賈謐。賈謐生氣了,就在賈後麵前告狀,賈後就把司馬穎貶為平北將軍,派去鎮守鄴城。朝廷又征召梁王司馬肜擔任大將軍、錄尚書事;任命河間王司馬顒為鎮西將軍,鎮守關中。當初晉武帝定下規矩,不是皇室近親不能鎮守關中,但司馬顒不看重錢財,愛惜人才,朝廷覺得他很賢能,所以打破規矩任用了他。

夏季,六月戊戌日

高密文獻王司馬泰去世。

賈後越來越荒淫暴虐,私下和太醫令程據等人有不正當關係。她還用竹箱把路上的年輕男子裝進宮,又怕事情泄露,經常把這些人殺掉。賈模擔心禍事牽連到自己,非常憂慮。裴頠和賈模、張華商量,想廢掉賈後,改立謝淑妃為後。賈模和張華都說:“皇上自己沒有廢後的意思,我們擅自這麼做,要是皇上不同意,該怎麼辦?而且現在各位王爺勢力強大,各自結黨,一旦出了事,我們性命難保,國家也會陷入危機,對國家沒好處。”裴頠說:“確實像你們說的。但賈後這麼昏庸暴虐,國家大亂很快就要來了。”張華說:“你們倆和賈後都是親戚,說的話她或許能聽進去,應該多跟她講講其中的利害關係,但願她彆太過分,這樣天下還不至於大亂,我們也能安穩地度過餘生。”裴頠每天都去勸說自己的姨母廣城君,讓她告誡賈後要親近、厚待太子,賈模也多次跟賈後說這麼做的利害關係。可賈後根本不聽,反而覺得賈模在說她壞話,就疏遠了他。賈模不得誌,又氣又愁,最後抑鬱而死。

秋天,八月

朝廷任命裴頠為尚書仆射。裴頠雖然是賈後的親戚,但他向來聲望很高,天下人都盼著他能掌握大權。不久,皇帝下詔讓裴頠專門負責門下省事務,裴頠卻上奏堅決推辭,說:“賈模剛剛去世,現在又讓我接替他的位置,這會讓外戚的勢力更受關注,也會讓人覺得朝廷偏袒,給朝廷抹黑。”但皇帝沒同意他的請求。有人勸裴頠:“你和賈後是親戚,如果能勸她就儘力去勸;要是勸不動,就早點找借口離開朝廷。要是這兩條都做不到,就算你上十道辭呈,也躲不過災禍。”裴頠感慨了很久,最終還是沒聽這個建議。

晉惠帝司馬衷腦子不太靈光。有一次,他在華林園聽到蛤蟆叫,就問身邊的人:“這蛤蟆叫,是為了公事,還是為了私事?”當時天下鬨饑荒,很多百姓餓死了,晉惠帝聽說後,竟然問:“他們為什麼不吃肉粥呢?”因為皇帝糊塗,朝廷大權就落到了大臣手裡,政令出自多個部門,有權有勢的人家互相推薦親信、請托辦事,就像在市場上做交易一樣。賈後和她母親郭槐橫行霸道,公開收受賄賂。南陽人魯褒寫了一篇《錢神論》來諷刺這種現象,文章裡說:“錢的樣子,象征著天地乾坤,人們把它當兄長一樣親近,給它起了個名字叫‘孔方兄’。錢沒有德行卻受人尊崇,沒有權勢卻讓人趨之若鶩,能讓人走進富貴人家,甚至進入皇宮。它能讓危險變安全,讓死的變活的,能讓高貴的變低賤,能決定人的生死。所以,爭鬥沒有錢就贏不了,仕途不順沒有錢就無法升遷,仇怨沒有錢就化解不了,好名聲沒有錢就傳不出去。洛陽城裡那些當官的,都愛死這‘孔方兄’了,跟它形影不離,現在的人啊,眼裡隻有錢!”

另外,朝廷大臣都爭著表現自己能嚴格審查事務,每當有爭議的事情,大家各有各的想法,導致刑法不統一,打官司的人越來越多。裴頠上奏說:“以前先王製定的刑罰和獎賞是相稱的,量刑標準統一,所以百姓知道該遵守什麼,官員也能安心工作。元康四年,一陣大風刮落了宗廟宮殿上的幾片瓦,太常荀寓就被免職,這屬於小事重罰,不符合慣例。五年二月又刮大風,蘭台的官員害怕再出事,就仔細檢查屋梁,找到了十五處瓦片稍微傾斜的地方,就把太常關了起來,又興起了一場刑獄。今年八月,皇陵上一棵直徑七寸二分的荊樹被砍,司徒和太常嚇得四處奔走,雖然知道這是小事,但又怕被彈劾,隻能到處想辦法脫責,到現在太常還被關著。法律條文是有限的,但違法的情況千變萬化,所以才會有臨時商議處理的製度,確實不能事事都按常規來。但像這些事,處理得都太過分了,我擔心奸猾的官吏會趁機隨意量刑。”
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
然而,不合理的議論還是沒停止。三公尚書劉頌又上奏說:“近年來,法律的解釋越來越混亂,政令不統一,官吏不知道該遵守什麼,百姓也不知道怎麼避免犯法,奸邪之人趁機鑽空子,上級也很難約束下級。同樣的事情,處理結果卻不一樣,司法很不公平。君臣之間,各有職責。法律必須嚴格執行,所以要讓主管官員按照條文辦事;遇到法律沒規定的特殊情況,就需要大臣來解決;還有些事情要根據實際情況處理,那就由皇帝來決斷。主管官員按條文辦事,就像西漢張釋之公正處理衝撞皇帝車駕的案子;大臣解決疑難問題,就像公孫弘判決郭解的案件;皇帝決斷大事,就像漢高祖殺掉丁公。天下的事情,隻要不是特殊情況,都不能隨意議論,必須按照法律來辦。這樣,法律才能在百姓心中有威信,大家才不會困惑,官吏也沒辦法徇私舞弊,這才是治理國家的正道。”皇帝於是下詔:“以後郎官、令史如果發現法律有問題需要反駁,要及時上報。”但朝廷混亂的局麵還是沒能改變。

劉頌後來調任吏部尚書,他提出把官員分為九個等級,想讓官員們安心任職,減少頻繁調動,通過考核來判斷能力,明確賞罰。但因為賈後、郭槐把持權力,那些想快速升官的人反對,這個製度最後沒能實行。

裴頠向張華推薦平陽人韋忠,張華想征召韋忠做官,韋忠卻以生病為由推辭。有人問他為什麼,韋忠說:“張華華而不實,裴頠貪得無厭,他們拋棄禮法,依附賈後,這哪是大丈夫該做的事!裴頠總想拉攏我,我一直擔心他會陷入深淵,連累到我,怎麼能主動靠近他呢!”

關內侯索靖是敦煌人,他預感到天下要大亂,指著洛陽宮門前的銅駝歎息說:“以後恐怕隻能在荒草叢中見到你了!”

冬天,十一月初一

發生了日食。

當初,廣城君郭槐因為賈後沒有兒子,經常勸賈後要疼愛太子。賈謐驕橫放縱,多次對太子無禮,郭槐總是嚴厲斥責他。郭槐想讓韓壽的女兒嫁給太子,太子也想通過和韓家聯姻來鞏固自己的地位。但韓壽的妻子賈午和賈後都不同意,反而給太子聘了王衍的小女兒。太子聽說王衍的大女兒很漂亮,卻被賈後許配給了賈謐,心裡很不滿,還為此抱怨過。郭槐病重時,臨終前拉著賈後的手,讓她一定要好好對待太子,說得非常懇切。她還說:“趙粲和賈午一定會把你的事情搞亂,我死後,彆再讓她們進宮,一定要記住我的話!”但賈後根本不聽,反而和趙粲、賈午一起謀劃著害太子。

太子小時候有很好的名聲,長大之後卻不愛學習,隻知道和身邊的人玩樂。賈後又讓宦官們引誘太子追求奢侈、變得殘暴,從此太子的名聲越來越差,也越來越驕橫。他有時候不去上朝,隻顧著遊玩,還在宮裡模仿集市,讓人殺豬賣酒,他自己掂量重量,竟然一點不差。這是因為他的生母出身屠戶,所以太子才有這樣的喜好。東宮每月有五十萬錢的俸祿,太子經常提前支取兩個月的,還是不夠花。他還讓人在西園賣葵菜、藍子、雞、麵粉等東西賺錢。太子還迷信陰陽風水、占卜之類的小術,做事有很多顧忌。太子洗馬江統上書提了五條建議:“第一,就算有點小病,也應該堅持上朝;第二,要經常拜見老師,請教為善之道;第三,宮裡畫畫之類的事情可以先減少,後花園裡雕刻之類的雜役都應該停掉;第四,在西園賣菜之類的行為,有損皇家體麵,會敗壞名聲;第五,修補房屋不必太顧忌那些小忌諱。”但太子一條都沒聽進去。

中舍人杜錫擔心太子保不住儲君之位,每次都忠心勸諫,勸太子修養品德、做好學業,保住好名聲,話說得非常懇切。太子被他煩得不行,就在杜錫常坐的氈子下麵藏了根針,把杜錫紮得流血。杜錫是杜預的兒子。

太子性格剛烈,他知道賈謐仗著賈後的寵愛驕橫跋扈,根本不給他麵子。賈謐當時擔任侍中,他去東宮的時候,太子有時候直接把他丟在後院自己玩去了。詹事裴權勸太子:“賈謐是賈後寵愛的人,一旦他在賈後麵前說壞話,那可就危險了。”太子不聽。賈謐就在賈後麵前誣陷太子:“太子私下攢了很多錢,還結交了不少小人,就是為了對付賈氏家族。要是皇帝去世,太子當了皇帝,肯定會像當年楊家那樣,把我們都殺了,再把您廢到金墉城,這對他來說易如反掌。不如早點想辦法,換個聽話的太子,這樣您才能安全。”賈後聽進去了,就到處宣揚太子的缺點。她還假裝懷孕,在肚子裡塞草團,準備好生產用具,把妹夫韓壽的兒子韓慰祖抱來撫養,打算用他取代太子。

當時朝廷內外都知道賈後想害太子,中護軍趙俊勸太子先下手為強,廢掉賈後,但太子沒聽。左衛率劉卞是東平人,他去問張華賈後是不是有謀害太子的陰謀,張華說:“沒聽說。”劉卞說:“我從須昌的一個小官吏,承蒙您提拔才有今天。士人懂得報答知己,所以我才跟您說實話,您怎麼還懷疑我呢?”張華問:“就算真有這事,你打算怎麼辦?”劉卞說:“東宮有很多有才能的人,還有一萬精兵;您是朝廷重臣,如果您支持,太子可以借著上朝的機會掌管尚書事務,把賈後廢到金墉城,這隻需要兩個宦官就能辦到。”張華說:“現在皇帝在位,太子是皇帝的兒子,我又沒有輔佐大臣的權力,突然一起做這種事,這是目無君父,還會讓天下人覺得太子不孝。就算事情成功了,我們也難免獲罪。況且朝廷裡到處都是有權有勢的人,權力分散,怎麼能保證一定成功呢?”賈後經常派親信微服私訪,刺探消息,聽說了劉卞的話,就把他貶為雍州刺史。劉卞知道自己的話泄露了,就喝毒藥自殺了。
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
十二月

太子的長子司馬虨生病了,太子想為他請求封王,皇帝沒答應。司馬虨病得很重,太子就為他祈禱求福。賈後聽說後,就假稱皇帝生病了,把太子召進皇宮。太子到了之後,賈後不見他,把他安置在彆的房間,派婢女陳舞傳皇帝的命令,賜給太子三升酒,讓他一口氣喝完。太子推辭說喝不了這麼多,陳舞就逼他:“你這是不孝嗎?皇帝賜的酒都不喝,難道懷疑酒裡有毒?”太子沒辦法,勉強喝完,結果喝得大醉。賈後讓黃門侍郎潘嶽寫了一封信的草稿,派小婢女承福拿著紙筆和草稿,趁太子喝醉的時候,假稱皇帝詔令,讓太子抄寫。信裡寫著:“陛下應該自行了斷,如果不這麼做,我就會動手。皇後也應該趕緊自行了斷,不然我就親自下手。我還和謝妃約定好了,到時候兩邊一起行動,不要猶豫,免得留下後患。我在日月星辰下發誓,皇天會保佑我掃除禍患,立司馬道文太子長子)為王,讓蔣氏當皇後。如果心願達成,我會用牛羊豬三牲祭祀北君。”太子醉得迷迷糊糊,就照著抄了,有些字沒寫完,賈後又補全,然後把信呈給皇帝。

十二月三十日

晉惠帝來到式乾殿,召集公卿大臣入宮。黃門令董猛拿出太子寫的信和青紙詔書,對眾人說:“司馬遹寫了這樣的信,現在賜他死罪。”這封信在王公大臣間傳閱,卻沒人敢說話。張華站出來說:“廢太子可是大禍啊!自古以來,因為廢除嫡長子引發國家動亂的例子太多了。而且咱們晉朝建國沒多久,陛下一定要慎重考慮!”裴頠也建議,應該先查查傳信的人,再對比太子平時的筆跡,不然很可能是偽造的。賈後一聽,立刻拿出太子以前寫的十幾份奏折,讓眾人對比,大家看了之後,也不敢說信是假的。

賈後讓董猛假傳長廣公主的話,對皇帝說:“這事得趕緊做決定,大臣們意見不一,誰不服從詔令,就按軍法處置!”大臣們從白天討論到傍晚,還是沒結果。賈後見張華等人態度堅決,怕事情鬨大,就退了一步,提議把太子貶為平民,皇帝同意了。隨後,尚書和鬱等人拿著符節去東宮,宣布廢除太子。司馬遹換上平民衣服,拜謝接旨,步行走出承華門,坐上簡陋的牛車。車騎將軍司馬澹帶兵,把太子、太子妃王氏,還有三個兒子司馬虨、司馬臧、司馬尚,一起囚禁到金墉城。太子妃的父親王衍趕緊上表,請求女兒和太子離婚,皇帝批準了,太子妃哭著回了娘家。賈後還殺了太子的生母謝淑媛,以及司馬虨的生母蔣俊。

永康元年公元300年)

春季,正月初一

晉惠帝大赦天下,改年號為永康。


最新小说: 小河村李二狗 救命!老扁把我逼成戰國醫學卷王 大唐:小兕你一定要好好活著 西山十戾傳 我以帝魂鎮國運 柴周神醫:開局被退婚 重回1986當寡頭 地府聊天群?毛茸茸委托我來幫你 搞事就變強,開局複活長孫皇後 六零年代當聖母?退退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