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寧元年公元301年,辛酉年)
春天正月,朝廷任命散騎常侍、安定人張軌為涼州刺史。張軌覺得當時天下大亂,心裡盤算著要占據河西地區作為安身之所,所以主動請求去涼州任職。那時涼州境內盜賊到處橫行,鮮卑族也時常侵擾。張軌到任後,把宋配、汜瑗當作自己的主要謀士,將這些亂黨和入侵者全部打敗,他的威名在西部地區傳開。
相國司馬倫和孫秀,指使牙門趙奉假傳晉宣帝司馬懿的“神諭”,說:“司馬倫應該早日登上皇位。”散騎常侍、義陽王司馬威,是司馬望的孫子,平時就愛討好司馬倫。司馬倫讓司馬威兼任侍中,派他去威逼晉惠帝,奪走皇帝的玉璽和綬帶,偽造了禪讓詔書。又讓尚書令滿奮拿著符節,捧著玉璽綬帶,把皇位“禪讓”給司馬倫。左衛將軍王輿、前軍將軍司馬雅等人率領士兵衝進宮殿,向禁衛軍三部司馬說明情況,用威逼和賞賜的手段,讓他們不敢反抗。張林等人則帶兵把守各個宮門。正月乙醜日,司馬倫坐著皇帝的車駕進入皇宮,登上皇位,大赦天下,改年號為建始。晉惠帝從華林西門出宮,被安置在金墉城,司馬倫派張衡帶兵看守他。
正月丙寅日,司馬倫尊晉惠帝為太上皇,把金墉城改名為永昌宮,將皇太孫司馬臧廢為濮陽王。他立自己的長子司馬荂為皇太子,封兒子司馬馥為京兆王,司馬虔為廣平王,司馬詡為霸城王,這些兒子都兼任侍中並掌握兵權。司馬倫任命梁王司馬肜為宰衡,何劭為太宰,孫秀為侍中、中書監、驃騎將軍、儀同三司,義陽王司馬威為中書令,張林為衛將軍。其他黨羽也都紛紛當上卿、將等官職,很多人破格提拔,多得數都數不清。就連奴仆、士兵也都被封了爵位。每次上朝,官員們帽子上裝飾的貂蟬代指高官)坐滿朝堂,當時的人編了句諺語諷刺說:“貂尾不夠用,狗尾巴來湊。”這一年,各地舉薦的賢良、秀才、孝廉都不用考試就直接授官;各郡國負責統計事務的計吏,以及十六歲以上的太學生也都被授予官職;大赦當天在職的郡守縣令都被封侯;各郡負責文書的主要屬吏都被舉薦為孝廉,各縣的主要屬吏都被舉薦為廉吏。國家府庫裡的財物,都不夠用來賞賜這些新封的官員。需要封官賜爵的人太多,鑄造官印都來不及,有的就隻能用空白木板來代替官印授予官職。
當初,平南將軍孫旗的兒子孫弼,以及孫子孫髦、孫輔、孫琰,都攀附孫秀,和孫秀認作同族,短短一個月就做了大官。等到司馬倫稱帝,這四個人都當上將軍,被封為郡侯,孫旗也被任命為車騎將軍,授予開府的資格。孫旗覺得孫弼等人接受司馬倫的官職爵位太過離譜,肯定會給家族招來災禍,就派小兒子孫回前去責備他們,但孫弼等人根本不聽。孫旗沒辦法管他們,隻能痛哭一場。
正月癸酉日,司馬倫派人殺了濮陽哀王司馬臧。孫秀獨攬朝政大權,司馬倫發出的詔令,孫秀經常隨意修改、增減,甚至直接用青紙自己寫詔書,有時候早上發的詔令晚上就改了,朝廷官員的職位變動就像流水一樣頻繁。張林向來和孫秀關係不好,還因為沒得到開府的資格而心懷怨恨,他偷偷給太子司馬荂寫信說:“孫秀獨斷專行,大家都不滿意,而且現在的功臣都是些小人,把朝廷搞得一團糟,可以把他們全殺了。”司馬荂把這封信交給司馬倫,司馬倫又拿給孫秀看。孫秀勸說司馬倫逮捕張林並殺了他,還滅了張林三族。孫秀忌憚齊王司馬冏、成都王司馬穎、河間王司馬顒,因為他們各自手握重兵,占據一方。於是,孫秀把自己的親信黨羽都安排到三王的幕府中做參謀,還加封司馬冏為鎮東大將軍,司馬穎為征北大將軍,都授予開府儀同三司的高位,想用這種方式安撫他們。
李庠作戰勇猛,很得人心,益州刺史趙廞xin)漸漸對他起了猜忌之心,但還沒表露出來。長史、蜀郡人杜淑,張粲勸趙廞說:“將軍您剛剛起兵,就把重兵交給李庠在外統領,他畢竟不是我們同族,恐怕心思和我們不一樣。這就好比把武器倒過來交給彆人,應該早點想辦法解決他。”正好這時李庠勸趙廞稱帝,杜淑、張粲就趁機誣陷李庠大逆不道,趙廞下令將李庠斬首,還殺了他十幾個子侄。當時李特、李流都帶兵在外,趙廞派人去安撫他們說:“李庠說了不該說的話,罪該萬死。但兄弟之間,罪責不相互牽連。”又重新任命李特、李流為督將。李特、李流因此怨恨趙廞,帶兵回到綿竹。
趙廞手下的牙門將、涪陵人許弇請求擔任巴東監軍,杜淑、張粲堅決不同意,許弇一怒之下,在趙廞官署的大廳裡親手殺了杜淑、張粲,杜淑、張粲的手下又把許弇殺了。這三個人都是趙廞的心腹,趙廞的勢力從此開始衰落。
趙廞派長史、犍為人費遠,蜀郡太守李苾,督護常俊率領一萬多人去截斷北方的道路,在綿竹的石亭駐紮。李特秘密聚集了七千多士兵,趁夜襲擊費遠等人的軍隊,放火燒營,費遠的軍隊死傷十之八九。李特接著進攻成都,費遠、李苾和軍祭酒張微在夜裡打開城門逃走,文武官員也全都逃散。趙廞隻能獨自帶著妻子兒女乘小船逃跑,到廣都時,被隨從殺死。李特進入成都後,放縱士兵大肆搶掠,還派使者到洛陽,向朝廷陳述趙廞的罪狀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當初,梁州刺史羅尚聽說趙廞造反,就向朝廷上表說:“趙廞向來沒什麼才能,蜀地百姓也不擁護他,他的失敗指日可待。”朝廷下詔任命羅尚為平西將軍、益州刺史,讓他率領牙門王敦、蜀郡太守徐儉、廣漢太守辛冉等七千多人進入蜀地。李特等人聽說羅尚要來,非常害怕,派弟弟李驤在路上迎接羅尚,還獻上珍寶古玩。羅尚很高興,任命李驤為騎督。李特、李流又在綿竹用牛肉和美酒犒勞羅尚,王敦、辛冉勸羅尚說:“李特這些人就是盜賊,應該趁這次聚會把他們殺了;不然的話,以後肯定是大患。”羅尚沒有聽從。辛冉和李特以前就認識,他對李特說:“老朋友相逢,不是好事就是壞事啊。”李特聽了心裡更加猜忌、恐懼。三月,羅尚到達成都。汶山的羌人反叛,羅尚派王敦去討伐,結果王敦被羌人殺死。
齊王司馬冏計劃討伐趙王司馬倫,但還沒行動。這時,離狐人王盛、潁川人處穆在濁澤聚眾起事,百姓紛紛響應,隊伍每天增加上萬人。司馬倫派部將管襲擔任齊王軍司,去討伐王盛、處穆,並將他們斬殺。司馬冏趁機逮捕管襲並殺了他,然後和豫州刺史何勖、龍驤將軍董艾等人起兵。司馬冏派使者告知成都王司馬穎、河間王司馬顒、常山王司馬乂,以及南中郎將、新野公司馬歆,還向各地的征東、征西等將軍,各州、郡、侯國發布檄文,說:“逆臣孫秀迷惑趙王司馬倫,我們應當共同起兵討伐。有不聽從命令的,滅三族。”
使者到了鄴城,成都王司馬穎召來鄴縣縣令盧誌商議。盧誌說:“趙王篡位叛逆,神人共憤。殿下您如果能招攬人才,順應民心,憑借正義去討伐他,百姓肯定不用召喚就會自己趕來,大家都會奮勇爭先,沒有打不贏的道理!”司馬穎聽從了他的建議,任命盧誌為諮議參軍,又補任他為左長史。盧誌是盧毓的孫子。司馬穎任命兗州刺史王彥、冀州刺史李毅、督護趙驤、石超等人作為前鋒,各地紛紛響應。等軍隊到達朝歌時,人數已經有二十多萬。石超是石苞的孫子。常山王司馬乂在自己的封國,和太原內史劉暾各自率領軍隊,作為司馬穎的後援。
新野公司馬歆收到司馬冏的檄文後,不知道該支持誰。他的寵臣王綏說:“趙王和您關係親近而且勢力強大,齊王和您關係疏遠又勢力弱小,您應該支持趙王。”參軍孫洵在眾人麵前大聲說:“趙王凶狠叛逆,天下人都該一起討伐他,哪能隻看關係親疏和勢力強弱!”司馬歆於是決定跟隨司馬冏起兵。
前安西參軍夏侯奭在始平聚集了幾千人響應司馬冏,還派使者邀請河間王司馬顒一起起兵。司馬顒采用長史、隴西人李含的計謀,派振武將軍、河間人張方前去討伐,擒獲夏侯奭及其黨羽,將他們腰斬。司馬冏的檄文送到後,司馬顒把司馬冏的使者抓起來送到司馬倫那裡,還派張方帶兵去幫助司馬倫。張方走到華陰時,司馬顒聽說司馬冏、司馬穎的軍隊勢力強大,又把張方召回來,轉而投靠司馬冏和司馬穎。
司馬冏的檄文傳到揚州,揚州的人都想響應司馬冏。揚州刺史郗隆是郗慮的玄孫,因為侄子郗鑒和幾個兒子都在洛陽,所以猶豫不決,他把下屬官員都召集起來商量。主簿、淮南人趙誘,前秀才虞潭都說:“趙王篡位叛逆,天下人都痛恨他;現在各地義軍紛紛起兵,趙王肯定會失敗。為您考慮,最好的辦法是親自率領精兵,直接奔赴許昌;中等辦法是派將領帶兵和他們會合;下等辦法是稍微派點小部隊,見機行事幫助取勝。”郗隆退下後,私下和彆駕顧彥商量,顧彥說:“趙誘他們說的下策,其實是上策。”治中留寶、主簿張褒、西曹留承聽說後,請求麵見郗隆,說:“不知道您現在打算怎麼辦?”郗隆說:“我受兩代皇帝的恩典,不想偏袒任何一方,隻想守住揚州。”留承說:“天下是晉世祖司馬炎打下的天下。太上皇晉惠帝)在位已久,現在趙王奪取皇位,實在不公。齊王順應時勢起兵,成敗顯而易見。您如果不早點發兵響應,猶豫不決拖延時間,恐怕災禍就要降臨,揚州還能守得住嗎!”郗隆沒有回應。虞潭是虞翻的孫子。郗隆收到檄文六天了還不表態,將士們都非常憤怒。參軍王邃鎮守石頭城,將士們爭相前去投奔他,郗隆派從事到牛渚去阻攔,卻攔不住。將士們於是擁戴王邃攻打郗隆,郗隆父子和顧彥都被殺,他們的首級被傳送給司馬冏。
安南將軍、監沔北諸軍事孟觀,通過觀察星象,認為紫微星的位置沒出現異常變化,認定司馬倫不會失敗,便死心塌地為司馬倫堅守陣地。
司馬倫和孫秀得知司馬冏、司馬穎、司馬顒三王起兵後,嚇得不輕。他們偽造了司馬冏的奏表,內容是:“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敵人突然包圍了我,我能力有限守不住,懇請朝廷派中央軍救援,這樣我就算死也能死在朝廷這邊。”然後把這份假奏表公開給朝廷內外看。同時,司馬倫派出多路軍隊迎戰:讓上軍將軍孫輔、折衝將軍李嚴率領七千士兵從廷壽關出發;征虜將軍張泓、左軍將軍蔡璜、前軍將軍閭和率領九千士兵從崿阪關出發;鎮軍將軍司馬雅、揚威將軍莫原率領八千士兵從成皋關出發,去抵擋司馬冏。還派孫秀的兒子孫會,督率將軍士猗、許超,帶著三萬禁衛軍去對抗司馬穎。此外,司馬倫召回東平王司馬楙擔任衛將軍,負責指揮各路軍隊,又派京兆王司馬馥、廣平王虔率領八千士兵,作為後續支援部隊。司馬倫和孫秀整天求神拜佛、搞迷信活動祈求好運,讓巫師挑選作戰的黃道吉日。他們還派人穿著羽毛做的衣服,假扮成仙人王喬,寫書信說司馬倫的皇位能長久,想用這種把戲迷惑眾人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閏月丙戌日初一,發生了日食。從正月到這個月,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大行星在天空中頻繁移動,運行軌跡雜亂無章。
張泓等人率軍進占陽翟,和司馬冏交戰,多次打敗司馬冏。司馬冏的軍隊退到潁陰駐紮。這年夏天四月,張泓乘勝追擊,司馬冏派兵迎戰。雙方交戰時,司馬倫這邊的孫輔、徐建的軍隊在夜裡突然大亂,他們直接逃回洛陽自首,說:“齊王司馬冏的軍隊太厲害了,根本擋不住,張泓他們肯定都戰死了!”司馬倫嚇得要命,趕緊封鎖消息,還召回兒子司馬虔和許超。結果剛召回人,張泓打敗司馬冏的捷報就到了,司馬倫又把他們派回去。張泓率領各路軍隊渡過潁水,進攻司馬冏的軍營,司馬冏出兵攻打張泓的部將孫髦、司馬譚等人,把他們打敗,張泓這才退軍。孫秀卻謊稱已經攻破司馬冏的軍營,還抓住了司馬冏,讓文武百官都來慶賀。
成都王司馬穎的前鋒部隊到黃橋時,被孫會、士猗、許超打敗,一萬多人死傷,士兵們都嚇壞了。司馬穎想撤到朝歌防守,盧誌和王彥勸他說:“現在我們雖然打了敗仗,但敵人剛取勝,肯定會輕敵。我們要是撤退,士氣就徹底沒了,以後更沒法打仗。打仗哪有隻贏不輸的?不如重新挑選精銳士兵,日夜兼程,出其不意攻打敵人,這才是用兵的奇招。”司馬穎聽從了建議。司馬倫為了嘉獎黃橋之戰的勝利,給士猗、許超都授予了符節,讓他們和孫會平起平坐。這就導致三人誰也不服誰,軍隊指揮混亂,而且他們仗著打了勝仗,根本不把司馬穎放在眼裡,也不設防備。司馬穎趁機率領大軍發起進攻,在湨水和他們展開大戰,孫會等人慘敗,扔下軍隊向南逃跑。司馬穎乘勝追擊,一路渡過黃河。
自從司馬冏等人起兵,朝廷百官和將士都想殺了司馬倫和孫秀。孫秀嚇得躲在中書省不敢出門。等聽說黃河以北的軍隊戰敗,他更是愁得不知如何是好。孫會、許超、士猗等人逃回後,和孫秀商量對策。有人提議收攏殘兵繼續作戰;有人建議燒毀皇宮,殺掉不支持自己的人,挾持司馬倫向南投靠孫旗、孟觀;還有人想乘船逃到東海,大家爭論不休,一直沒拿定主意。閏月辛酉日,左衛將軍王輿和尚書、廣陵公司馬漼,率領七百多士兵從南掖門衝進皇宮,禁衛軍三部司馬在裡麵接應,他們在中書省殺了孫秀、許超、士猗,接著又處死了孫奇、孫弼和前將軍謝惔等人。司馬漼是司馬伷的兒子。王輿帶兵駐守雲龍門,把朝廷的高級官員都召集到宮殿裡,逼司馬倫寫詔書,內容是:“我被孫秀誤導,惹得三王起兵,現在已經殺了孫秀。應該迎接太上皇晉惠帝)複位,我告老還鄉種地去。”然後派人舉著繪有騶虞的旗幟,傳令讓將士們放下武器。宦官把司馬倫從華林東門帶出來,他和太子司馬荂都被送回汶陽裡的住宅。朝廷又派幾千士兵到金墉城迎接晉惠帝。百姓們看到這一幕,都歡呼萬歲。晉惠帝從端門進入皇宮,登上大殿,群臣紛紛磕頭謝罪。晉惠帝下詔,把司馬倫、司馬荂送到金墉城看管。廣平王司馬虔從黃河以北返回,走到九曲時,聽說局勢大變,扔下軍隊,帶著幾十個人跑回了家。
閏月癸亥日,晉惠帝大赦天下,改了年號,還下令全國歡慶五天,分彆派使者去慰問司馬冏、司馬穎、司馬顒三王。梁王司馬肜等人上奏說:“趙王司馬倫父子作惡多端、叛逆不道,應該處死。”閏月丁卯日,晉惠帝派尚書袁敞帶著符節,賜司馬倫自殺,又逮捕了他的兒子司馬荂、司馬馥、司馬虔、司馬詡,全部處死。凡是被司馬倫任用的官員,都被罷黜免職,朝廷各部門幾乎沒人留任。這一天,成都王司馬穎到達洛陽。閏月己巳日,河間王司馬顒也到了。司馬穎派趙驤、石超去陽翟幫助司馬冏討伐張泓等人,張泓等人全部投降。從戰爭開始到結束的六十多天裡,戰死的人將近十萬。張衡、閭和、孫髦在東市被斬首,蔡璜自殺。五月,晉惠帝下令處死了參與篡位的義陽王司馬威。襄陽太守宗岱接到司馬冏的檄文後,殺了孫旗;永饒冶令空桐機殺了孟觀,兩人都把首級送到洛陽,他們的三族也都被滅了。晉惠帝還立襄陽王司馬尚為皇太孫。
六月乙卯日,齊王司馬冏率領大軍進入洛陽,把軍隊駐紮在通章署,幾十萬士兵威風凜凜,震懾了整個京城。
六月戊辰日,晉惠帝再次大赦天下。
恢複賓徒王司馬晏的吳王封號。
六月甲戌日,晉惠帝下詔書,任命司馬冏為大司馬,賜予九錫古代帝王賜給諸侯、大臣有殊勳者的九種禮器,是最高禮遇),各種待遇和當年司馬懿、司馬師、司馬昭、司馬炎輔佐曹魏時一樣;任命司馬穎為大將軍,都督中外諸軍事,賜予黃鉞代表皇帝出征的權力),錄尚書事總攬朝政),也賜予九錫,允許他上朝不用小步快走,還可以帶著佩劍、穿著鞋子上殿;任命司馬顒為侍中、太尉,賜予“三賜之禮”一種特殊禮遇);任命司馬乂為撫軍大將軍,統領左軍。晉惠帝還把廣陵公司馬漼晉封為王,讓他兼任尚書,加授侍中;把新野公司馬歆晉封為王,任命他為都督荊州諸軍事,加授鎮南大將軍。司馬冏、司馬穎、司馬顒三人的王府,各自設置屬官四十人,武官名號一大堆,文官卻隻是湊數。有見識的人一看就知道,戰爭還遠遠沒有結束。六月己卯日,晉惠帝任命梁王司馬肜為太宰,兼任司徒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光祿大夫劉蕃的女兒是司馬倫兒子司馬荂的妻子,所以劉蕃和他的兩個兒子——散騎侍郎劉輿、冠軍將軍劉琨,都受到司馬倫重用。大司馬司馬冏覺得劉琨父子有才能、有聲望,特意赦免了他們,還任命劉輿為中書郎,劉琨為尚書左丞。此外,司馬冏又讓前司徒王戎擔任尚書令,劉暾擔任禦史中丞,王衍擔任河南尹。
新野王司馬歆準備去鎮守荊州,他和司馬冏一起乘車去拜謁皇陵時,勸司馬冏說:“成都王司馬穎和你是至親,又一起立下大功,你應該把他留在洛陽一起處理朝政;要是留不住,就把他的兵權奪了。”常山王司馬乂和司馬穎一起拜謁皇陵時,對司馬穎說:“天下是先帝打下的基業,你應該維護正道。”聽到這話的人都覺得不安。盧誌對司馬穎說:“齊王號稱有百萬大軍,和張泓等人僵持都沒打贏;大王您直接渡過黃河,立下的功勞獨一無二。但現在齊王想和您一起處理朝政。我聽說‘一山不容二虎’,您不如借著太妃司馬穎母親)身體不舒服,請求回去照顧,把朝政大權交給齊王。這樣反而能收買人心,這才是上策。”司馬穎聽從了建議。晉惠帝在東堂接見司馬穎,慰勞他。司馬穎拜謝說:“這都是大司馬司馬冏的功勞,我沒出什麼力。”接著上奏稱讚司馬冏的功績,說應該把朝政交給他,還說自己母親生病,請求回到封國。說完就告辭離開,沒回軍營,直接去拜謁太廟,然後從東陽城門出城,回鄴城去了。他派人給司馬冏送信告彆,司馬冏大吃一驚,趕緊騎馬追出來,在七裡澗追上了司馬穎。司馬穎停下車和他告彆,哭得稀裡嘩啦,隻說擔心母親的病情,對朝政隻字不提。從此,士人和百姓都開始稱讚司馬穎。
司馬冏jiong)征召了一批人才:新興人劉殷擔任軍諮祭酒,洛陽縣令曹攄shu)為記室督,尚書郎江統、陽平太守河內人苟曦參與軍事謀劃,吳國人張翰任東曹掾yuan),孫惠為戶曹掾,前廷尉正顧榮和順陽人王豹當主簿。其中,孫惠是孫賁的曾孫,顧榮是顧雍的孫子。劉殷從小孤苦貧窮,卻悉心奉養曾祖母,以孝道聞名。彆人送他糧食布帛,他收下也不道謝,隻說“等以後富貴了再報答”。他長大後博通經史,性格灑脫有大誌,生活儉樸卻不寒酸,清正卻不孤傲,看似隨和卻不容侵犯。司馬冏還讓何勖當中領軍,董艾掌管中樞機要,又封葛旟yu)、路秀、衛毅、劉真、韓泰等有功將領為縣公,當作心腹,號稱“五公”。
成都王司馬穎回到鄴城後,朝廷派使者重申之前的任命,他接受大將軍職位,卻推辭了九錫的特殊禮遇。他上表論功行賞,將興義功臣都封為公侯,還說:“大司馬之前在陽翟與敵軍相持太久,百姓困苦,請求調撥河北邸閣的十五萬斛米賑濟陽翟饑民。”他命人製造八千多口棺材,用成都國的俸祿置備衣物,收斂祭祀黃橋戰役的陣亡士兵,表彰他們的家屬,賞賜比普通戰亡者高出二等,還下令在溫縣埋葬趙王倫的一萬四千多名戰死士兵,這些都是盧誌的謀劃。司馬穎外表俊美但頭腦糊塗,不愛讀書,不過性格敦厚,把事務交給盧誌處理,所以能成就美名。朝廷再次派使者請他入朝輔政並接受九錫,可他的寵臣孟玖不想回洛陽,程太妃又貪戀鄴城,他最終還是推辭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