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嘉三年公元309年)
正月辛醜初一,火星運行到紫微星座附近,這在古代被視為不祥之兆。漢國的太史令宣於修之對漢國皇帝劉淵說:“不出三年,咱們肯定能拿下洛陽。蒲子這個地方地勢不好,很難長久安穩,平陽看起來更有發展前途,建議把都城遷過去。”劉淵聽從了他的建議,隨後宣布大赦天下,改年號為河瑞。
三月戊申日,高密孝王司馬略去世。朝廷任命尚書左仆射山簡為征南將軍,負責都督荊州、湘州、交州、廣州四州的軍事,讓他鎮守襄陽。山簡是山濤的兒子,這人特彆愛喝酒,對政事根本不上心。他還向朝廷上表說:“順陽內史劉璠很得民心,我擔心百姓會強行推舉他當首領鬨事。”於是朝廷下詔,把劉璠調回京城任越騎校尉。從此,南方各州就陷入了混亂,當地的老百姓沒有不懷念之前的劉弘的。
丁巳日,太傅司馬越從滎陽回到京城。中書監王敦對親近的人說:“司馬越獨攬大權,但他推薦官員、請示事務時,尚書台還按照老規矩審核,他這次回來,肯定要殺人立威。”晉懷帝當太弟的時候,和中庶子繆播關係很好。等懷帝即位,就任命繆播為中書監,繆胤為太仆卿,把他們當作心腹。懷帝的舅舅散騎常侍王延、尚書何綏、太史令高堂衝,也都參與機密事務。司馬越懷疑這些朝臣不向著自己,劉輿、潘滔又勸他把繆播等人全殺了。於是司馬越誣陷繆播等人企圖叛亂,乙醜日,派平東將軍王秉率領三千甲士衝進皇宮,在晉懷帝身邊抓走了繆播等十多個人,交給廷尉後全部處死。晉懷帝隻能眼睜睜看著,除了歎氣流淚,什麼也做不了。何綏是何曾的孫子。當年,何曾在晉武帝的宴會上,回家後對兒子們說:“皇上開創大業,可我每次參加宴會,都沒聽他聊過治理國家的長遠計劃,隻說些日常瑣事,這不是能造福子孫的做法,國家在他這一代還行,後代就危險了!你們或許能躲過災禍。”他又指著孫子們說:“這些孩子肯定要遭難。”何綏死後,他的哥哥何嵩哭著說:“我爺爺簡直像聖人一樣有先見之明!”何曾生活奢侈,每天吃飯要花一萬錢,還說沒什麼好吃的。他兒子何劭,每天吃飯要花兩萬錢。何綏和弟弟何機、何羨,更是奢侈得過分,寫信給彆人,言辭傲慢無禮。河內人王尼看到何綏的信,對人說:“何伯蔚在亂世還這麼驕橫,能逃過一劫嗎?”有人說:“何伯蔚要是聽到你這話,肯定會害你。”王尼說:“等他聽到我說的話,估計自己已經死了!”到永嘉末年,何氏家族果然滅絕了。
史學家司馬光評論說:何曾指責晉武帝偷懶懈怠,隻顧眼前,不做長遠打算;他料到天下將亂,子孫必受牽連,這是多麼有遠見啊!然而他自己生活奢侈無度,讓子孫也跟著學,最終家族因驕奢而滅亡,他的遠見又體現在哪呢?而且作為宰相,知道君主的過錯,不向君主進諫,卻私下和家人說,這不是忠臣的做法。
太傅司馬越任命王敦為揚州刺史。劉實多年來一直請求告老還鄉,朝廷始終不批準。尚書左丞劉坦上奏說:“古代養老,擔心老人太閒,而不是讓他們承擔繁重的官職,應該同意劉實退休的請求。”丁卯日,朝廷下詔,讓劉實以侯爵身份回家養老,任命王衍為太尉。
司馬越辭去兗州牧的職務,改任司徒。他覺得近來很多麻煩事都和宮廷、尚書台有關,就上奏朝廷,把在宮中擔任宿衛的有侯爵的武官都罷免了。當時宮中的武官大多有爵位,這一下幾乎都被趕走了,這些人隻能哭著離開。司馬越又讓右衛將軍何倫、左衛將軍王秉率領幾百名東海國的士兵負責宮廷保衛。
左積弩將軍朱誕逃到漢國,詳細地向劉淵報告洛陽防守空虛,勸劉淵攻打洛陽。劉淵任命朱誕為前鋒都督,滅晉大將軍劉景為大都督,帶兵攻打黎陽,很快就攻克了。接著在延津打敗王堪,還把三萬多男女百姓趕到黃河裡淹死了。劉淵聽說後大怒:“劉景還有什麼臉麵見我?這種行為天理難容!我隻想除掉司馬氏,老百姓有什麼罪?”於是把劉景降為平虜將軍。
這年夏天,發生大旱,長江、漢江、黃河、洛水的水都乾涸了,人都可以直接走過去。
漢國安東大將軍石勒攻打巨鹿、常山,手下人馬發展到十多萬。他把當地有文化的人集中起來,專門設立了“君子營”。石勒任用趙郡的張賓為主要謀士,刁膺為得力助手,夔安、孔萇、支雄、桃豹、逯明為猛將,並州的很多匈奴、羯族人都來投奔他。
起初,張賓喜歡讀書,性格豁達,誌向遠大,常常把自己比作張良。等石勒到山東一帶征戰時,張賓對親友說:“我看了這麼多將領,沒有誰比得上這位胡人將軍,我可以和他一起成就大業!”於是他拿著劍來到軍營門口,大喊著要見石勒。一開始,石勒沒覺得他有什麼特彆。但張賓多次給石勒出謀劃策,後來事情的發展都和他說的一樣。石勒這才覺得他很厲害,任命他為軍功曹,之後無論大事小情都要問他的意見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漢國皇帝劉淵任命王彌為侍中,都督青州、徐州、兗州、豫州、荊州、揚州六州軍事,征東大將軍,青州牧,讓他和楚王劉聰一起攻打壺關,石勒擔任前鋒都督。劉琨派護軍黃肅、韓述去救援,劉聰在西澗打敗韓述,石勒在封田打敗黃肅,兩人都被殺了。太傅司馬越派淮南內史王曠、將軍施融、曹超帶兵抵禦劉聰等人。王曠渡過黃河後,想長驅直入,施融說:“敵人占據險要地形,隨時可能出擊,我們雖然有幾萬人,但孤軍深入,很容易被攻擊。應該先憑借河水固守,觀察形勢,再做打算。”王曠生氣地說:“你想擾亂軍心嗎?”施融退下後說:“敵人善於用兵,王曠不懂形勢,我們今天必死無疑!”王曠等人翻過太行山後,與劉聰相遇,在長平交戰,王曠的軍隊大敗,施融、曹超都戰死了。
劉聰接著攻破屯留、長子,一共斬殺了一萬九千人。上黨太守龐淳獻出壺關,向漢國投降。劉琨讓都尉張倚兼任上黨太守,占據襄垣。
以前,匈奴的劉猛死後,右賢王去卑的兒子誥升爰接管了他的部眾。誥升爰去世後,兒子劉虎繼位,住在新興,號稱鐵弗氏,他和白部鮮卑都歸附了漢國。劉琨親自帶兵攻打劉虎,劉聰派兵偷襲晉陽,沒有成功。
五月,漢國皇帝劉淵封兒子劉裕為齊王,劉隆為魯王。
秋天八月,劉淵命令楚王劉聰等人進攻洛陽,朝廷派平北將軍曹武等人抵抗,結果都被劉聰打敗。劉聰長驅直入,一直打到宜陽。他因為之前接連獲勝,就放鬆了警惕,沒有做好防備。九月,弘農太守垣延假裝投降,夜裡偷襲劉聰的軍隊,劉聰大敗,隻好撤軍。
王浚派祁弘和鮮卑人段務勿塵在飛龍山攻打石勒,把石勒打得慘敗,石勒隻能退到黎陽駐紮。
冬天十月,劉淵又派楚王劉聰、王彌、始安王劉曜、汝陰王劉景率領五萬精銳騎兵攻打洛陽,大司空雁門剛穆公呼延翼率領步兵隨後進發。丙辰日,劉聰等人到達宜陽。朝廷以為漢國軍隊剛吃了敗仗,沒想到他們又來攻打,非常害怕。辛酉日,劉聰駐紮在西明門。北宮純等人夜裡率領一千多名勇士出城,攻打漢國的營壘,斬殺了漢國的征虜將軍呼延顥。壬戌日,劉聰向南轉移,駐紮在洛水。乙醜日,呼延翼被手下殺死,他的軍隊從大陽潰散逃回。劉淵下令讓劉聰等人撤軍。劉聰上表說晉軍實力弱小,不能因為呼延翼、呼延顥死了就撤軍,堅決請求留下來攻打洛陽,劉淵同意了。太傅司馬越隻能據守城池。戊寅日,劉聰親自去嵩山祈禱,留下平晉將軍安陽哀王劉厲、冠軍將軍呼延朗統領留守部隊。太傅的參軍孫詢勸說司馬越乘虛出擊,斬殺了呼延朗,劉厲投水而死。王彌對劉聰說:“現在我們已經失利,洛陽防守又很堅固,軍糧都在陝縣,剩下的糧食撐不了幾天。殿下不如和龍驤將軍先回平陽,準備好糧草和士兵,再找機會進攻。我也去收攏糧草,在兗州、豫州待命,這樣不好嗎?”劉聰因為之前堅持要留下來,不敢擅自回去。宣於修之對劉淵說:“按星象來看,要到辛未年才能拿下洛陽。現在晉朝氣數未儘,大軍不撤,肯定會失敗。”於是劉淵召回了劉聰等人。
天水人訇琦等人殺死成國的太尉李離、尚書令閻式,獻出梓潼向羅尚投降。成國君主李雄派太傅李驤、司徒李雲、司空李璜前去攻打,沒能成功,李雲和李璜還在戰鬥中陣亡。
當初,譙周有個兒子住在巴西,被成國的巴西太守馬脫殺害。譙周的孫子譙登找到劉弘,請求出兵報仇。劉弘向朝廷上表,讓譙登擔任梓潼內史,還允許他自行招募巴蜀地區的流民。譙登招募到兩千人,向西進發,到巴郡後,又向羅尚請求增派兵力,但遭到拒絕。譙登進攻宕渠,斬殺馬脫,還生吃了他的肝臟。正好這時梓潼投降,譙登便進軍占據涪城。李雄親自帶兵攻打,卻被譙登擊敗。
十一月甲申日,漢國的楚王劉聰、始安王劉曜回到平陽。王彌向南殺出轘轅關,在潁川、襄城、汝南、南陽、河南等地的幾萬戶流民,一直被當地居民欺辱,他們趁機響應王彌,燒毀城池,殺掉朝廷的太守、縣令等官員。石勒攻打信都,殺死冀州刺史王斌,王浚便自己兼任冀州刺史。朝廷下詔,派車騎將軍王堪、北中郎將裴憲帶兵討伐石勒,石勒聞訊撤兵迎戰;魏郡太守劉矩獻出魏郡向石勒投降。石勒抵達黎陽時,裴憲丟下軍隊逃往淮南,王堪則退守倉垣。
十二月,漢國君主劉淵任命陳留王劉歡樂為太傅,楚王劉聰為大司徒,江都王劉延年為大司空。還派都護大將軍曲陽王劉賢,與征北大將軍劉靈、安北將軍趙固、平北將軍王桑,向東駐紮在內黃。王彌上表,請求讓左長史曹嶷代理安東將軍,向東攻打青州,順便接回自己的家人,劉淵同意了。
此前,東夷校尉、勃海人李臻曾與王浚約定共同輔佐晉室,但王浚心懷異誌,李臻對此十分不滿。和演死後,彆駕、昌黎人王誕逃到李臻那裡,勸說李臻起兵討伐王浚。李臻派兒子李成帶兵攻打王浚。遼東太守龐本向來與李臻不和,趁機襲擊並殺死李臻,還派人在無慮殺死李成。王誕又逃到慕容廆那裡。朝廷下詔,讓勃海人封釋代替李臻擔任東夷校尉,龐本又想謀殺封釋;封釋的兒子封悛勸父親設下伏兵,邀請龐本赴宴,將其抓獲斬殺,並殺光了龐本全家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永嘉四年公元310年)
正月乙醜初一,朝廷大赦天下。
漢國君主劉淵立單征的女兒為皇後,立梁王劉和為皇太子,隨後大赦天下;又封兒子劉義為北海王,任命長樂王劉洋為大司馬。
漢國鎮東大將軍石勒渡過黃河,攻克白馬,王彌率領三萬人馬與他會合,一同攻打徐州、豫州、兗州。二月,石勒突襲鄄城,殺死兗州刺史袁孚,接著攻克倉垣,殺死王堪。之後,石勒再次北渡黃河,進攻冀州各郡,有九萬多百姓追隨他。
成國太尉李國鎮守巴西,他帳下的文石將其殺死,獻出巴西向羅尚投降。
太傅司馬越征召建威將軍、吳興人錢璯,以及揚州刺史王敦。錢璯圖謀殺死王敦後反叛,王敦逃往建業,向琅邪王司馬睿報告此事。錢璯隨即起兵反叛,進攻陽羨,司馬睿派將軍郭逸等人前去討伐;周玘聯合同鄉,與郭逸等人一同進攻錢璯,並將其斬殺。周玘三次平定江南叛亂,司馬睿任命他為吳興太守,還在他的家鄉設立義興郡,以表彰他的功績。
曹嶷從大梁帶兵東進,所到之處紛紛歸降,很快攻克東平,接著又進攻琅邪。
夏季四月,王浚的部將祁弘在廣宗擊敗漢國冀州刺史劉靈,並將其斬殺。
成國君主李雄對部將張寶說:“你要是能拿下梓潼,我就把李離的官職賞給你。”張寶於是先殺了人,假裝逃亡到梓潼,訇琦等人信以為真,將他視為心腹。恰逢羅尚派使者到梓潼,訇琦等人出城相送,張寶趁機關閉城門,訇琦等人逃往巴西。李雄任命張寶為太尉。
幽州、並州、司州、冀州、秦州、雍州六個州發生嚴重蝗災,蝗蟲把草木、牛馬的毛發都啃食殆儘。
秋季七月,漢國的楚王劉聰、始安王劉曜、石勒,以及安北大將軍劉越,在懷地包圍了河內太守裴整,朝廷下詔,派征虜將軍宋抽前去救援。石勒與平北大將軍王桑迎擊宋抽,並將其斬殺;河內人抓住裴整向漢國投降,漢國君主劉淵任命裴整為尚書左丞。河內督將郭默收攏裴整的殘部,自任塢堡主,劉琨任命郭默為河內太守。羅尚在巴郡去世,朝廷下詔,讓長沙太守、下邳人皮素接替他的職位。
庚午日,漢國君主劉淵臥病不起;辛未日,他任命陳留王劉歡樂為太宰,長樂王劉洋為太傅,江都王劉延年為太保,楚王劉聰為大司馬、大單於,一並處理尚書事務。在平陽西邊設置單於台。又任命齊王劉裕為大司徒,魯王劉隆為尚書令,北海王劉義為撫軍大將軍、兼任司隸校尉,始安王劉曜為征討大都督、兼任單於左輔,廷尉喬智明為冠軍大將軍、兼任單於右輔,光祿大夫劉殷為左仆射,王育為右仆射,任顗為吏部尚書,朱紀為中書監,護軍馬景兼任左衛將軍,永安王劉安國兼任右衛將軍,安昌王劉盛、安邑王劉飲、西陽王劉璿都兼任武衛將軍,分彆掌管禁兵。劉盛年少時不喜歡讀書,隻研讀《孝經》《論語》,他說:“讀這兩部書並踐行其中道理就夠了,讀那麼多卻不踐行有什麼用!”李熹見到他後,感歎道:“遠遠看去好像很好相處,走近了才發現,他嚴肅得像位嚴厲的君主,真是君子啊!”劉淵因為他忠誠厚道,所以臨終前委以重任。丁醜日,劉淵召太宰劉歡樂等人進入宮中,接受遺詔輔佐朝政。己卯日,劉淵去世,太子劉和即位。
劉和生性猜忌,待人刻薄寡恩。宗正呼延攸是呼延翼的兒子,劉淵認為他沒有才能和品行,終身都沒給他升遷官職;侍中劉乘向來厭惡楚王劉聰;衛尉西昌王劉銳,因沒能參與顧命而感到羞恥。於是,他們三人合謀,勸說劉和:“先帝沒考慮到局勢的輕重,讓三位王爺在京城內統領強兵,大司馬劉聰又率領十萬大軍駐紮在近郊,陛下如今就像坐在彆人的地盤上。應當儘早謀劃對策。”劉和是呼延攸的外甥,對他的話深信不疑。辛巳日夜裡,劉和召見安昌王劉盛、安邑王劉欽等人,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們。劉盛說:“先帝的靈柩還未下葬,四位王爺也沒有反叛的跡象,一旦自相殘殺,天下人會怎麼看待陛下?況且大業剛剛開始,陛下不要輕信讒言,懷疑自己的兄弟。兄弟都不能信任,那還能信任誰呢!”呼延攸、劉銳大怒,說:“今天的事,沒彆的選擇,領軍將軍這是什麼話!”隨即命令左右侍衛殺死劉盛。劉盛死後,劉欽害怕地說:“一切聽陛下安排!”壬午日,劉銳率領馬景在單於台攻打楚王劉聰,呼延攸率領永安王劉安國在司徒府攻打齊王劉裕,劉乘率領安邑王劉飲攻打魯王劉隆,還派尚書田密、武衛將軍劉璿攻打北海王劉義。田密、劉璿挾持劉義,衝破關卡,投奔劉聰,劉聰下令全軍披甲,嚴陣以待。劉銳得知劉聰已有防備,急忙返回,與呼延攸、劉乘一同攻打劉隆、劉裕。呼延攸、劉乘懷疑劉安國、劉欽有二心,將他們殺死。當天,劉和斬殺劉裕,癸未日,又斬殺劉隆。甲申日,劉聰攻打西明門,將其攻克;劉銳等人逃入南宮,劉聰的前鋒部隊緊追不舍。乙酉日,劉聰在光極西室殺死劉和,隨後抓獲劉銳、呼延攸、劉乘,將他們的首級砍下,懸掛在大街上示眾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漢國群臣請求劉聰登基稱帝。劉聰認為北海王劉義是單皇後的兒子,便想把皇位讓給他。劉義哭著堅決推辭,劉聰過了好一會兒才答應,說:“義弟和各位大臣正是因為禍亂還很嚴重,才覺得我年紀大更合適。這是國家大事,我怎麼敢推辭!等義弟長大後,我一定會把皇位還給他。”於是劉聰即位,宣布大赦天下,改年號為光興。他尊單皇後為皇太後,自己的生母張氏為帝太後;封劉義為皇太弟,兼任大單於、大司徒;立妻子呼延氏為皇後,這呼延氏是劉淵皇後的堂妹。劉聰還封兒子劉粲為河內王,劉易為河間王,劉翼為彭城王,劉悝為高平王,同時讓劉粲擔任撫軍大將軍,都督中外諸軍事;任命石勒為並州刺史,封汲郡公。
略陽臨渭的氐族首領蒲洪,勇猛又有謀略,氐族眾人都敬畏服從他。漢國皇帝劉聰派使者封蒲洪為平遠將軍,蒲洪拒不接受,還自稱護氐校尉、秦州刺史、略陽公。九月辛未日,漢國將劉淵葬於永光陵,諡號光文皇帝,廟號高祖。
雍州的很多流民都在南陽生活,朝廷下詔讓他們返回故鄉。但流民們覺得關中地區荒蕪殘破,都不願意回去。征南將軍山簡、南中郎將杜蕤各自派兵遣送,還催促他們限期出發。京兆人王如暗中聯絡壯士,趁夜襲擊山簡和杜蕤的軍隊,將其擊敗。緊接著,馮翊人嚴嶷、京兆人侯脫各自聚眾攻打城鎮,殺掉當地的縣令、縣長響應王如。沒過多久,他們的人馬就發展到四五萬。王如自稱大將軍,兼任司州、雍州二州牧,還向漢國稱臣。
這年冬天十月,漢國的河內王劉粲、始安王劉曜和王彌率領四萬大軍攻打洛陽,石勒則率領兩萬騎兵在大陽與劉粲會合。他們在澠池擊敗晉朝監軍裴邈,然後長驅直入洛川地區。劉粲從軒轅關出兵,在梁、陳、汝、潁等地劫掠;石勒從成皋關出兵,壬寅日,在倉垣包圍陳留太守王讚,卻被王讚打敗,隻能退守文石津。
劉琨親自率軍討伐劉虎和白部鮮卑,同時派使者帶著謙卑的言辭和豐厚的禮物,向鮮卑族的拓跋猗盧請求援兵。拓跋猗盧派弟弟拓跋弗的兒子拓跋鬱律率領兩萬騎兵相助,最終擊敗劉虎和白部鮮卑,將他們的營地屠戮殆儘。劉琨與拓跋猗盧結拜為兄弟,還上表朝廷封拓跋猗盧為大單於,把代郡封給他,讓他做代公。當時代郡屬於幽州管轄,王浚不同意,派兵攻打拓跋猗盧,結果被拓跋猗盧擊退。從此,王浚和劉琨之間產生了矛盾。
拓跋猗盧覺得自己的封邑離本族太遠,百姓往來不便,就率領一萬多家部落民眾從雲中進入雁門,向劉琨索要陘北的土地。劉琨無力控製局麵,又想依靠拓跋猗盧作為外援,隻好把樓煩、馬邑、陰館、繁畤、崞五縣的百姓遷到陘南,把陘北之地給了拓跋猗盧。拓跋猗盧的勢力因此變得更加強大。
劉琨派使者向太傅司馬越提議,請求出兵共同討伐劉聰和石勒。司馬越忌憚苟曦和豫州刺史馮嵩,擔心他們成為後患,沒有答應。劉琨無奈之下,隻好遣返拓跋猗盧的援兵。
劉虎收攏殘部,向西渡過黃河,在朔方的肆盧川定居。漢國皇帝劉聰因為劉虎是宗室成員,封他為樓煩公。
壬子日,朝廷任命劉琨為平北大將軍,王浚為司空,晉升鮮卑族的段務勿塵為大單於。
當時,京城洛陽的饑荒和困境日益嚴重,太傅司馬越派使者用緊急文書向各地征調軍隊,讓他們援救京城。晉懷帝對使者說:“替我告訴各地的征東、征西等將軍:現在出兵還能挽救局勢,再晚就來不及了!”然而,最終沒有一支軍隊前來救援。征南將軍山簡派督護王萬帶兵援救,軍隊駐紮在沔陽時,被王如擊敗。王如趁機在沔水、漢水一帶大肆劫掠,還進逼襄陽,山簡隻能據城堅守。荊州刺史王澄親自率軍援救京城,走到沶口時,聽說山簡戰敗,手下士兵紛紛逃散,他也隻好返回。朝廷大臣們大多提議遷都避難,王衍卻認為不可行,還賣掉自己的車和牛,以此安撫人心。山簡被嚴嶷逼迫,從襄陽轉移到夏口駐紮。
石勒帶兵渡過黃河,準備前往南陽。王如、侯脫、嚴嶷等人得知消息後,派一萬士兵駐紮在襄城抵禦石勒。石勒發起攻擊,將這一萬士兵全部俘虜,隨後進軍駐紮在宛城以北。當時,侯脫占據宛城,王如占據穰城,兩人向來不和。王如派使者給石勒送去厚禮,與他結拜為兄弟,勸說石勒攻打侯脫。石勒果然進攻宛城並將其攻克;嚴嶷帶兵救援宛城,沒趕上,隻好投降。石勒斬殺侯脫,囚禁嚴嶷並送往平陽,吞並了他們的全部人馬。接著,石勒向南攻打襄陽,接連攻克長江以西的三十多座營壘。撤軍返回時,石勒前往襄城,王如派弟弟王璃偷襲,石勒迎戰並將其擊敗,隨後再次駐紮在長江以西。
太傅司馬越殺掉王延等人後,大失人心;又看到胡人侵擾日益嚴重,內心惶恐不安。於是他身穿軍裝覲見晉懷帝,請求出兵討伐石勒,順便坐鎮兗、豫二州。晉懷帝說:“如今胡人逼近京城,人心不穩,朝廷社稷都依賴您,怎麼能遠離京城,讓根基變得脆弱呢!”司馬越回答:“我出兵如果有幸能打敗敵人,就能重振國威,總比坐在這裡困守等死強。”十一月甲戌日,司馬越率領四萬士兵前往許昌,留下王妃裴氏、世子司馬毗,以及龍驤將軍李惲、右衛將軍何倫守衛京城,負責監視宮廷和朝廷;任命潘滔為河南尹,總管留守事務。司馬越還上表請求讓行台跟隨自己,並任用太尉王衍為軍司,朝廷中有名望的賢才都被任命為他的屬官,名將和精銳士兵也都歸入他的麾下。這樣一來,皇宮和朝廷失去了守衛力量,饑荒愈發嚴重,宮殿內屍體橫陳;盜賊公然橫行,官府和軍營都挖壕溝自衛。司馬越向東駐紮在項城,任命馮嵩為左司馬,自己兼任豫州牧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竟陵王司馬楙稟告晉懷帝,請求派兵襲擊何倫,沒有成功。晉懷帝歸罪於司馬楙,司馬楙慌忙逃竄,才得以保命。
揚州都督周馥認為洛陽孤立無援十分危險,上書朝廷請求遷都壽春。太傅司馬越因為周馥沒有事先告知自己就直接上書,勃然大怒,下令召見周馥和淮南太守裴碩。周馥不肯前往,裴碩便率兵先行。裴碩謊稱接受司馬越的密旨,襲擊周馥,卻被周馥打敗,隻能退守東城。
朝廷下詔加封張軌為鎮西將軍,都督隴右諸軍事。光祿大夫傅祗、太常摯虞寫信給張軌,告知京城糧食匱乏的情況。張軌派參軍杜勳向朝廷獻上五百匹馬、三萬匹毯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