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一月,石遵召來義陽王石鑒、樂平王石苞、汝陽王石琨、淮南王石昭等人在鄭太後麵前商議,說:“石閔不守臣節的跡象逐漸明顯,現在想殺掉他,怎麼樣?”石鑒等人都說:“應該這樣做!”鄭氏說:“從李城起兵回來,沒有棘奴石閔的小名),哪有今天!他稍微有點驕縱,怎麼能馬上殺了他!”石鑒出來後,派宦官楊環騎馬把消息告訴石閔。石閔於是劫持李農和右衛將軍王基秘密謀劃廢黜石遵,派將軍蘇彥、周成率領三千披甲士兵在南台逮捕石遵。石遵正在和婦人玩彈棋,問周成說:“反叛的人是誰?”周成說:“義陽王石鑒應當立為君主。”石遵說:“我尚且這樣,石鑒能在位多久!”於是在琨華殿殺了石遵,同時殺了鄭太後、張後、太子石衍、孟準、王鸞以及上光祿張斐。石鑒即位,大赦天下。任命武興公石閔為大將軍,封武德王,司空李農為大司馬,一同錄尚書事。郎闓為司空,秦州刺史劉群為尚書左仆射,侍中盧諶為中書監。
秦、雍地區的流民一起向西返回,路過枋頭,共同推舉蒲洪為主,部眾達到十多萬人。蒲洪的兒子蒲健在鄴都,衝破關卡逃奔到枋頭。石鑒害怕蒲洪的逼迫,想用計謀打發他走,就任命蒲洪為都督關中諸軍事、征西大將軍、雍州牧、領秦州刺史。蒲洪召集官員屬吏,商議是否接受任命;主簿程樸請求暫且和趙國聯合,像列國那樣分境而治。蒲洪發怒說:“我不能做天子嗎,卻說要像列國那樣!”把程樸拉出去殺了。
都鄉元穆侯褚裒回到京口,聽到很多哭聲,問身邊的人怎麼回事,手下回答說:“都是代陂之戰中戰死士兵的家屬。”褚裒又羞又氣,生了病。十二月己酉日,褚裒去世。朝廷任命吳國內史荀羨為使持節、監徐、兗二州及揚州的晉陵諸軍事、徐州刺史,當時荀羨才二十八歲,東晉建立以來,地方長官中沒有像他這麼年輕的。
後趙君主石鑒派樂平王石苞、中書令李鬆、殿中將軍張才趁夜在琨華殿攻打石閔、李農,沒能成功,宮中陷入混亂。石鑒害怕了,假裝不知情,連夜在西中華門斬殺了李鬆、張才,同時殺了石苞。
新興王石祗是石虎的兒子,當時鎮守襄國,和姚弋仲、蒲洪等人聯合兵力,向國內外發布檄文,想一起誅殺石閔、李農。石閔、李農任命汝陰王石琨為大都督,和張舉以及侍中呼延盛率領七萬步兵騎兵分兵討伐石祗等人。
中領軍石成、侍中石啟、前河東太守石暉謀劃誅殺石閔、李農,結果被石閔、李農殺掉。龍驤將軍孫伏都、劉銖等人率領三千羯族士兵埋伏在胡天祠,也想誅殺石閔、李農。石鑒在中台,孫伏都率領三十多人準備登上中台挾持石鑒來攻打石閔、李農。石鑒看見孫伏都毀壞閣道,上前詢問原因,孫伏都說:“李農等人謀反,已經在東掖門了。我想率領衛士討伐他們,特意先向您報告。”石鑒說:“你是功臣,好好為朝廷出力。我在台上看著,你不用擔心沒有回報。”於是孫伏都、劉銖率領部眾攻打石閔、李農,沒能取勝,退守鳳陽門。石閔、李農率領幾千部眾攻破金明門進入宮中。石鑒害怕石閔殺自己,趕緊召喚石閔、李農,打開宮門讓他們進來,說:“孫伏都謀反,你們應該迅速討伐他。”石閔、李農攻打並斬殺了孫伏都等人,從鳳陽門到琨華殿,屍體堆積如山,血流成河。他們還下令宮中內外的六夷之人,敢拿兵器的就斬首。胡人有的衝破關卡、有的翻越城牆逃出,不計其數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石閔派尚書王簡、少府王鬱率領幾千人把石鑒看守在禦龍觀,用繩子吊著食物給他吃。他在城中下令:“近日孫伏都、劉銖叛亂,黨羽已被誅殺,善良的人沒有受到牽連。從今天起,和朝廷同心的留下,不同心的可以隨意離開,命令城門不再阻攔。”於是趙人在百裡之內的都進城來,胡人、羯人離開的擠滿了城門。石閔知道胡人不願為自己所用,就向內外發布命令:“趙人砍下一個胡人的首級送到鳳陽門的,文官晉升三級,武官都封為牙門。”一天之內,就斬殺了幾萬人。石閔親自率領趙人誅殺胡人和羯人,無論貴賤、男女、老少都被殺,死了二十多萬人,屍體堆在城外,都被野狗豺狼吃掉。那些在四方駐守的胡人,石閔都寫信命令趙人將帥誅殺他們,有的因為高鼻梁多胡須而被誤殺的占了一半。
燕王俊派使者到涼州,約張重華一起攻打後趙。
高句麗王釗把前東夷護軍宋晃送到燕國,燕王俊赦免了他,改名叫宋活,任命為中尉。
永和六年庚戌年,公元350年)
春天正月,後趙大將軍石閔想消除石氏的痕跡,借口讖文中有“繼趙李”的說法,改國號為衛,改姓李氏,大赦天下,改年號為青龍。太宰趙庶、太尉張舉、中軍將軍張春、光祿大夫石嶽、撫軍石寧、武衛將軍張季以及公侯、卿、校、龍騰衛士等一萬多人,逃奔襄國;汝陰王石琨逃奔冀州。撫軍將軍張沈占據滏口,張賀度占據石瀆,建義將軍段勤占據黎陽,寧南將軍楊群占據桑壁,劉國占據陽城,段龕占據陳留,姚弋仲占據灄頭,蒲洪占據枋頭,各自擁有幾萬部眾,都不依附石閔。段勤是段末柸的兒子,段龕是段蘭的兒子。
王朗、麻秋從長安趕往洛陽。麻秋接到石閔的書信,誅殺了王朗部下的一千多胡人。王朗逃奔襄國。麻秋率領部眾返回鄴都,蒲洪派他的兒子龍驤將軍蒲雄迎戰,俘獲了麻秋,任命他為軍師將軍。
汝陰王石琨和張舉、王朗率領七萬部眾討伐鄴都,大將軍石閔率領一千多騎兵在城北迎戰。石閔手持兩刃矛,騎馬飛馳衝擊,所向披靡,斬殺三千人,石琨等人大敗而逃。石閔和李農率領三萬騎兵到石瀆討伐張賀度。
閏月,衛主石鑒秘密派宦官帶著書信召張沈等人,讓他們趁虛襲擊鄴都。宦官把這事告訴了石閔、李農,石閔、李農急忙返回,廢黜石鑒並殺了他,同時殺了後趙主石虎的三十八孫,把石氏一族全部消滅。姚弋仲的兒子曜武將軍姚益、武衛將軍姚若率領幾千禁兵衝破關卡逃奔灄頭。姚弋仲率領部眾討伐石閔,駐紮在混轎。
司徒申鐘等人向石閔獻上皇帝尊號,石閔讓給李農,李農堅決推辭。石閔說:“我們原本是晉人,現在晉室還在,我請求和各位分割州郡,各自稱牧、守、公、侯,上表迎接晉朝天子返回洛陽建都,怎麼樣?”尚書胡睦進言說:“陛下聖德順應天意,應該登上皇位,晉氏衰敗微弱,遠遠逃到江南,怎麼能駕馭英雄,統一四海呢!”石閔說:“胡尚書的話,可以說是識時務知天命啊。”於是即皇帝位,大赦天下,改年號為永興,國號大魏。
朝廷聽說中原大亂,又謀劃進取。己醜日,任命揚州刺史殷浩為中軍將軍、假節、都督揚、豫、徐、兗、青五州諸軍事,任命蒲洪為氐王、使持節、征北大將軍、都督河北諸軍事、冀州刺史、廣川郡公;蒲健為假節、右將軍、監河北征討前鋒諸軍事、襄國公。
姚弋仲、蒲洪都有占據關右的誌向。姚弋仲派他的兒子姚襄率領五萬部眾攻打蒲洪,蒲洪迎戰,打敗了姚襄,斬殺俘獲三萬多人。蒲洪自稱大都督、大將軍、大單於、三秦王,改姓苻氏。任命南安人雷弱兒為輔國將軍;安定人梁欏為前將軍,兼任左長史;馮翊人魚遵為右將軍,兼任右長史;京兆人段陵為左將軍,兼任左司馬;王墮為右將軍,兼任右司馬;天水人趙俱、隴西人牛夷、北地人辛牢都為從事中郎;氐族酋長毛貴為單於輔相。
二月,燕王俊派慕容霸率領二萬士兵從東路出兵徒河,慕輿於從西路出兵衘螉塞,自己從中路出兵盧龍塞,討伐後趙。任命慕容恪、鮮於亮為前鋒,命令慕輿泥開山修路。留下世子慕容曄鎮守龍城,任命內史劉斌為大司農,和典書令皇甫真留下統領後方事務。
慕容霸的軍隊到達三陘,後趙征東將軍鄧恒惶恐害怕,燒毀倉庫,放棄安樂城逃走,和幽州刺史王午一起據守薊城。徙河南部都尉孫泳急忙進入安樂城,撲滅殘餘的火焰,登記那裡的糧食布帛。慕容霸收取安樂、北平的士兵糧食,和燕王俊在臨渠會合。
三月,燕軍到達無終。王午留下他的部將王佗率領幾千人防守薊城,自己和鄧恒逃到魯口據守。乙巳日,燕王俊攻下薊城,擒獲王佗,把他殺了。燕王俊想把一千多投降的士兵全部活埋,慕容霸勸諫說:“趙國施行暴虐,大王出兵討伐,是要把百姓從苦難中拯救出來並安撫中州;現在剛攻下薊城就活埋投降的士兵,恐怕不能為王者之師樹立好名聲。”燕王俊於是釋放了他們。燕王俊進入薊城建都,中州的男女相繼前來投降。燕軍到達範陽,範陽太守李產想為石氏抵抗燕軍,但部眾不願為他所用,於是率領八個縣城的縣令縣長出城投降;燕王俊仍任命李產為太守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李產的兒子李績擔任幽州彆駕,他拋棄家人追隨王午駐守魯口。鄧恒對王午說:“李績的家鄉在北方,他父親已經投降燕國,現在他雖然在這裡,恐怕最終也難以保住,隻會成為你的拖累,不如除掉他。”王午說:“這是什麼話!在如今這樣的喪亂時局,李績能堅守道義、舍棄家庭,這份情義的厚重,就算是古代的烈士也比不上,你竟想用猜疑加害他?燕、趙地區的士人聽說了,會說我們隻是聚集在一起當賊寇,毫無道義可言。眾人一旦離心,就再也無法聚集,這是坐等著自我瓦解啊。”鄧恒這才作罷。王午還是擔心將領們和自己不同心,可能會對李績不利,就打發李績回去了。
李績辭彆王午去見燕王俊,燕王俊責備他說:“你不識天命,拋棄父親追求名聲,今天才來投奔嗎!”李績回答說:“我眷戀舊主,心存一點氣節,做官在哪,哪裡的君主就是我的君主!殿下正以道義奪取天下,我不覺得來得晚了。”燕王俊很高興,善待了他。
燕王俊任命弟弟慕容宜為代郡城郎,孫泳為廣寧太守,重新設置了幽州各郡縣的官員。
甲子日,燕王俊派中部俟厘慕輿句負責薊城的留守事務,自己率軍去魯口攻打鄧恒。軍隊到達清梁,鄧恒的部將鹿勃早率領幾千人趁夜襲擊燕軍大營,一半人已經攻入,先攻擊前鋒都督慕容霸,衝進他的營帳,慕容霸起身奮力反擊,親手殺死十多人,鹿勃早無法前進。燕軍因此得以整頓戒備,燕王俊對慕輿根說:“賊軍攻勢很猛,應該暫且避讓。”慕輿根嚴肅地說:“我們人多他們人少,力量不對等,所以他們才趁夜來襲,希望能僥幸獲利。現在既然遇上了賊軍,就該迎擊,還有什麼可猶豫的!大王隻管安心躺著,我們自會為大王打敗他們!”燕王俊還是坐不住,內史李洪跟著他出了營外,屯駐在高土堆上。慕輿根率領身邊幾百名精銳勇士從中軍直接衝向鹿勃早,李洪慢慢整頓騎兵隊伍回來相助,鹿勃早才退走。燕軍追擊四十多裡,鹿勃早僅以身免,部下士兵幾乎全被殲滅。燕王俊率軍返回薊城。
魏主石閔恢複冉姓,尊母親王氏為皇太後,立妻子董氏為皇後,兒子冉智為皇太子,冉胤、冉明、冉裕都封為王。任命李農為太宰、領太尉、錄尚書事,封齊王,李農的兒子們都封為縣公。冉閔派使者持節去赦免各地駐軍,他們都不聽從。
麻秋勸苻洪說:“冉閔、石祗正在互相攻伐,中原的戰亂平定不了。不如先奪取關中,鞏固基業後,再向東爭奪天下,到時候誰能抵擋呢!”苻洪深表讚同。不久,麻秋趁宴會用毒酒害死苻洪,想吞並他的部眾;苻洪的世子苻健抓獲麻秋並殺了他。苻洪對苻健說:“我之所以沒入關,是以為能平定中州;如今不幸被這小子所害。中州不是你們兄弟能拿下的,我死後,你趕緊入關!”說完就去世了。苻健接替統領部眾,於是去掉大都督、大將軍、三秦王的稱號,改用晉朝的官職爵位,派叔父苻安去晉朝報喪,同時請求朝廷任命。
後趙新興王石祗在襄國即皇帝位,改年號為永守。任命汝陰王石琨為相國,六夷中占據州郡擁有兵權的人都響應他。石祗任命姚弋仲為右丞相、親趙王,用特殊的禮節對待他。姚弋仲的兒子姚襄,勇猛且有謀略,士人百姓都喜歡他,人們請求姚弋仲立他為繼承人,姚弋仲因為姚襄不是長子,不同意;請求的人每天有上千,姚弋仲才讓姚襄帶兵。石祗任命姚襄為驃騎將軍、豫州刺史、新昌公。又任命苻健為都督河南諸軍事、鎮南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、兗州牧、略陽郡公。
夏天四月,後趙主石祗派汝陰王石琨率兵十萬討伐魏國。
魏主冉閔殺掉李農和他的三個兒子,以及尚書令王謨、侍中王衍、中常侍嚴震、趙升。冉閔派使者到長江邊告訴晉朝說:“逆胡擾亂中原,現在已經誅殺了他們;能共同討伐的,可以派軍隊來。”朝廷沒有回應。
五月,廬江太守袁真攻打魏國的合肥,攻下來後,俘虜當地百姓返回。
六月,後趙汝陰王石琨進兵占據邯鄲,鎮南將軍劉國從繁陽來與他會合。魏國衛將軍王泰攻擊石琨,大敗敵軍,殺死一萬多人。劉國退回繁陽。
當初,段蘭在令支去世,段龕接替統領他的部眾,趁著石氏之亂,率領部落向南遷徙。秋天七月,段龕率兵向東占據廣固,自稱齊王。
八月,代郡人趙榼率領三百多家背叛燕國,歸附後趙並州刺史張平。燕王俊把廣寧、上穀兩郡的百姓遷到徐無,把代郡百姓遷到凡城。
王朗離開長安時,他的司馬京兆人杜洪占據長安,自稱晉朝征北將軍、雍州刺史,任命馮翊人張琚為司馬;關西的夷人、漢人都響應他。苻健想奪取長安,又怕杜洪知道,就接受了後趙的官職爵位。任命趙俱為河內太守,戍守溫縣;牛夷為安集將軍,戍守懷縣;在枋頭修建宮室,督促百姓種麥子,顯示沒有西進的意思,有知道卻不種的,苻健就殺了示眾。不久,苻健自稱晉朝征西大將軍、都督關中諸軍事、雍州刺史;任命武威人賈玄碩為左長史,洛陽人梁安為長史,段純為左司馬,辛牢為右司馬,京兆人王魚、安定人程肱、胡文等為軍谘祭酒,率領全部部眾西進。任命魚遵為前鋒,行進到盟津,修建浮橋渡過黃河。派弟弟輔國將軍苻雄率領五千人從潼關進入,侄子揚武將軍苻菁率領七千人從軹關進入。臨彆時,苻健握著苻菁的手說:“如果事情不成功,你死在黃河以北,我死在黃河以南,再也見不到了。”渡過黃河後,燒毀浮橋,自己率領大軍跟隨苻雄前進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杜洪聽說後,給苻健寫信,言辭輕蔑。任命張琚的弟弟張先為征虜將軍,率領一萬三千人在潼關以北迎戰。張先的軍隊大敗,逃回長安。杜洪召集關中所有部眾來抵抗苻健。杜洪的弟弟杜鬱勸他迎接苻健,杜洪不聽;杜鬱率領自己的部眾投降了苻健。
苻健派苻雄攻占渭北。氐族酋長毛受屯駐高陵,徐磋屯駐好畤,羌族酋長白犢屯駐黃白,各有幾萬部眾,他們都殺了杜洪的使者,派兒子向苻健投降。苻菁、魚遵所經過的城邑,沒有不投降歸附的。杜洪害怕了,固守長安。
張賀度、段勤、劉國、靳豚在昌城會合,準備攻打鄴都。魏主冉閔親自率軍迎擊,在蒼亭交戰,張賀度等人大敗,被殺的有兩萬八千人,冉閔追擊到陰安斬殺靳豚,俘虜了他的全部部眾返回。冉閔的士兵有三十多萬,旌旗、鉦鼓連綿一百多裡,即使是石氏最興盛的時候,也比不上。
前晉朝散騎常侍隴西人辛謐,名聲很高,經曆劉、石統治時期,征召他做官都不接受;冉閔備禮征召他為太常。辛謐給冉閔寫信,認為:“事物發展到極致就會走向反麵,達到頂點就會危險。君王功業已成,應該趁著這次大捷,歸附晉朝,必定能有許由、伯夷那樣的清廉名聲,享受赤鬆子、王子喬那樣的長壽。”隨後絕食而死。
九月,燕王俊向南攻占冀州,奪取章武、河間。當初,勃海人賈堅,年輕時崇尚氣節,在後趙做官任殿中督。後趙滅亡後,賈堅拋棄魏主冉閔回到家鄉,擁有幾千家部曲。燕國慕容評攻占勃海,派使者招降他,賈堅始終不投降。慕容評和他交戰,擒獲了他。燕王俊任命慕容評為章武太守,封裕為河間太守。燕王俊和慕容恪都欣賞賈堅的才能。賈堅當時六十多歲,慕容恪聽說他擅長射箭,把牛放在百步之外來測試他。賈堅說:“年輕時能讓箭不射中,現在老了,卻常常射中。”於是射了兩箭,一箭擦過牛脊,一箭擦過牛腹,都貼近皮膚落下牛毛,上下位置一樣,觀看的人都佩服他的技藝。燕王俊任命賈堅為樂陵太守,治所設在高城。
苻菁和張先在渭北交戰,擒獲張先,三輔地區的郡縣堡壘都投降了。冬天十月,苻健長驅直入到達長安,杜洪、張琚逃到司竹。
燕王俊回到薊城,留下將領們駐守;隨後又返回龍城,拜謁祖宗陵墓和宗廟。
十一月,魏主冉閔率領十萬騎兵攻打襄國。任命他的兒子太原王冉胤為大單於、驃騎大將軍,把一千名投降的胡人分配到他部下。光祿大夫韋謏勸諫說:“胡人和羯人都是我們的仇敵,現在他們來歸附,不過是苟且保命罷了;萬一發生叛亂,後悔都來不及!請誅殺或驅逐投降的胡人,去掉單於的稱號,以防範隱患。”冉閔正想安撫招納各胡族,聽了大怒,殺掉韋謏和他的兒子韋伯陽。
甲午日,苻健進入長安,因為百姓思念晉朝,就派參軍杜山伯到建康獻上捷報,並且和桓溫建立友好關係。於是秦、雍地區的夷人、漢人都歸附了他。隻有後趙涼州刺史石寧占據上邽拒不投降,十二月,苻雄進軍擊殺了他。
蔡謨被任命為司徒,卻三年不就職;朝廷多次下達詔書,太後也派使者說明意思,蔡謨始終不接受。於是皇帝親臨殿前,派侍中紀據、黃門郎丁纂去征召蔡謨;蔡謨聲稱病重,讓主簿謝攸去陳述推辭之意。從早上到申時,使者往返十多次,蔡謨還是沒來。當時皇帝才八歲,很疲倦,問身邊的人:“被召見的人為什麼到現在還不來?臨朝什麼時候才能結束?”太後因君臣都很疲憊,就下詔說:“如果實在不來,就退朝吧。”中軍將軍殷浩上奏請求罷免吏部尚書江虨的官職。會稽王司馬昱命令官署說:“蔡公傲慢違抗君命,沒有做臣子的禮節。如果君主在上麵卑躬屈膝,大義在下麵不能施行,也就不知道該怎麼治理國家了。”公卿們於是上奏說:“蔡謨狂悖傲慢,對皇上不恭敬,罪行等同於背叛君主,請把他交給廷尉依法處置。”蔡謨害怕了,率領子弟穿著素服到宮門前磕頭,自己到廷尉那裡等待治罪。殷浩想給蔡謨定死罪。恰逢徐州刺史荀羨入朝,殷浩問他的意見,荀羨說:“蔡公今天處境危險,明天必定會有齊桓公、晉文公那樣的舉兵問罪之舉。”殷浩才作罷。朝廷下詔把蔡謨免為平民。
喜歡資治通鑒白話版請大家收藏:()資治通鑒白話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