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和七年辛亥年,公元351年)
春天正月丁酉日,發生了日食。
苻健的左長史賈玄碩等人請求仿照劉備稱漢中王的舊例,上表推舉苻健為都督關中諸軍事、大將軍、大單於、秦王。苻健發怒說:“我怎麼配當秦王呢!而且晉朝的使者還沒回去,我的官職爵位,不是你們能妄議的。”不久後,卻暗中讓梁安暗示賈玄碩等人獻上皇帝尊號,苻健假意推辭了好幾次,才答應下來。丙辰日,苻健即天王、大單於位,國號大秦,大赦天下,改年號為皇始。追尊父親苻洪為武惠皇帝,廟號太祖;立妻子強氏為天王後,兒子苻萇為太子,苻靚為平原公,苻生為淮南公,苻覿為長樂公,苻方為高陽公,苻碩為北平公,苻騰為淮陽公,苻柳為晉公,苻桐為汝南公,苻廲為魏公,苻武為燕公,苻幼為趙公。任命苻雄為都督中外諸軍事、丞相、領車騎大將軍、雍州牧、東海公;苻菁為衛大將軍、平昌公,負責皇宮和太子宮的警衛;雷弱兒為太尉,毛貴為司空,略陽人薑伯周為尚書令,梁楞為左仆射,王墮為右仆射,魚遵為太子太師,強平為太傅,段純為太保,呂婆樓為散騎常侍。薑伯周是苻健的舅舅;強平是王後的弟弟;呂婆樓原本是略陽的氐族酋長。段龕請求獻出青州歸附晉朝,二月戊寅日,晉朝任命段龕為鎮北將軍,封齊公。
魏主冉閔圍攻襄國一百多天,後趙主石祗處境危急,於是去掉皇帝稱號,改稱趙王;派太尉張舉向燕國求援,許諾送上傳國玉璽,派中軍將軍張春向姚弋仲求援。姚弋仲派兒子姚襄率領二萬八千騎兵救援後趙,告誡他說:“冉閔背棄仁義,屠殺石氏家族。我受石氏厚待,應當為他們報仇,可惜年老多病不能親自前往。你的才能比冉閔強十倍,要是不能把他活捉回來,就彆再見我了!”姚弋仲也派使者告訴燕國,燕王慕容俊派禦難將軍悅綰率領三萬士兵前去會合。
冉閔聽說慕容俊要救援後趙,派大司馬從事中郎廣寧人常煒出使燕國。慕容俊讓封裕質問常煒:“冉閔是石氏的養子,忘恩負義叛逆作亂,怎麼敢擅自稱帝?”常煒說:“商湯流放夏桀,周武王討伐商紂,從而建立商、周大業;曹操被宦官收養,沒人知道他的出身,最終奠定魏國基業。如果不是天命所歸,怎麼能成功呢?由此說來,何必多問!”封裕說:“有人說冉閔剛即位時,鑄造金像為自己占卜成敗,結果像沒鑄成,是真的嗎?”常煒說:“沒聽說過。”封裕說:“從南方來的人都這麼說,你為什麼隱瞞?”常煒說:“奸偽之人想假托天命迷惑眾人,才會借助祥瑞、占卜抬高自己。魏主手握玉璽,占據中原,受天命有什麼可懷疑的?反而會舍真就假,靠金像決定成敗嗎!”封裕說:“傳國玉璽到底在哪?”常煒說:“在鄴都。”封裕說:“張舉說在襄國。”常煒說:“殺胡那天,鄴都的胡人幾乎沒留下一個,偶爾有逃脫的,也都潛伏在水溝裡,他們怎麼知道玉璽在哪?那些求援的人,為了說假話騙援助,什麼都編得出來,何況一個玉璽呢!”
慕容俊還是相信張舉的話,就在常煒身邊堆起柴草,讓封裕私下引誘他:“你再好好想想,彆白白被燒成灰燼!”常煒嚴肅地說:“石氏貪婪殘暴,曾親自率大軍攻打燕國都城,雖然沒打贏撤退了,但誌在奪取。所以他們在東北運輸糧草、聚集器械,不是要幫助燕國,是想消滅燕國。魏主消滅石氏,雖然不是為了燕國,但作為臣子,聽說仇人被滅,按道義該是什麼心情?你反而替石氏指責我,不覺得奇怪嗎!我聽說死者骨肉埋入土中,魂魄升上天。托你的福,趕緊加柴點火,讓我能向上天訴說就夠了!”手下人請求殺了他,慕容俊說:“他不怕死來忠於君主,是忠臣啊!而且冉閔有罪,關他的使者什麼事!”讓常煒去客館休息。夜裡,慕容俊派常煒的同鄉趙瞻去慰勞他,還說:“你為什麼不說實話?大王發怒,想把你流放到遼東、碣石之外,怎麼辦?”常煒說:“我從小到大都不欺騙百姓,何況君主呢!違心迎合不是我的本性,實話實說,就算沉到東海也不逃避!”說完就麵朝牆壁躺下,不再理趙瞻。趙瞻把情況告訴慕容俊,慕容俊就把常煒囚禁在龍城。
後趙並州刺史張平派使者向秦國投降,秦王任命張平為大將軍、冀州牧。
燕王慕容俊回到薊城。
三月,姚襄和後趙汝陰王石琨分彆率兵救援襄國。冉閔派車騎將軍胡睦在長蘆抵禦姚襄,將軍孫威在黃丘抵禦石琨,結果都戰敗而回,士兵幾乎全軍覆沒。
冉閔想親自出擊,衛將軍王泰勸諫:“現在襄國沒攻下,外圍救兵雲集,要是我們出戰,必定腹背受敵,太危險了。不如堅守營壘挫其銳氣,慢慢等待時機再進攻。而且陛下親自上陣,萬一有閃失,大事就完了。”冉閔正要作罷,道士法饒進言說:“陛下圍攻襄國一年,沒半點功勞,現在賊兵來了又避戰,怎麼指揮將士!況且太白星進入昴宿,預示該殺胡王,百戰百勝,不能錯過!”冉閔挽起袖子大喊:“我決定出戰,敢阻攔的斬!”於是全軍出動,和姚襄、石琨交戰。悅綰恰好率領燕兵趕到,在離魏兵幾裡的地方,把騎兵分散布陣,拖著柴草揚起塵土。魏兵看到後恐慌不已,姚襄、石琨、悅綰三麵夾擊,趙王石祗從後麵衝鋒,魏兵大敗,冉閔和十多個騎兵逃回鄴都。投降的胡人栗特康等人抓住大單於冉胤和左仆射劉琦投降後趙,趙王石祗殺了他們。胡睦和司空石璞、尚書令徐機、中書監盧諶等將士共十多萬人戰死。冉閔偷偷返回,沒人知道,鄴都人心惶惶,謠言說冉閔已經戰死。射聲校尉張艾請求冉閔親自到郊外祭祀安撫民心,冉閔照做,謠言才平息。冉閔把法饒父子處以車裂之刑,追贈韋謏為大司徒。姚襄回到灄頭,姚弋仲因他沒活捉冉閔發怒,打了他一百杖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當初,冉閔當後趙丞相時,把倉庫物資全散發出去樹立私恩,和羌人、胡人互相攻打,沒一個月不打仗。後趙遷來的青、雍、幽、荊四州百姓以及氐、羌、胡蠻幾百萬人,因為後趙的法令失效,都想回故鄉。路上人流交錯,互相殺掠,能回到家的隻有十分之二三。中原大亂,加上饑荒瘟疫,出現人吃人現象,沒人耕種土地了。
趙王石祗派將領劉顯率領七萬士兵攻打鄴都,駐紮在明光宮,離鄴都二十三裡。魏主冉閔害怕,召見王泰想商議對策。王泰怨恨之前的建議沒被采納,以傷勢太重推辭。冉閔親自去慰問,王泰還是說病重。冉閔發怒回宮,對身邊人說:“巴奴對王泰的辱罵),我難道要靠你活命嗎!先消滅胡人,再殺王泰!”於是全軍出戰,大敗劉顯軍隊,追擊到陽平,斬殺三萬多人。劉顯害怕,秘密派人請求投降,許諾殺石祗贖罪,冉閔才率軍返回。恰逢有人告發王泰想叛逃秦國,冉閔殺了王泰,滅了他三族。
秦王苻健分彆派使者詢問百姓疾苦,搜羅賢才,減輕繁重賦稅,解除離宮禁令,廢除無用器物,摒棄奢侈服飾,凡是後趙苛刻有害百姓的政令全都廢除。
杜洪、張琚派使者去叫梁州刺史司馬勳來幫忙。夏天四月,司馬勳率領三萬步兵騎兵趕去,秦王苻健在五丈原抵擋他。司馬勳打了幾次仗都失敗了,退回南鄭。苻健因為中書令賈玄碩一開始沒提議給自己上尊號,心裡記恨,就派人誣告賈玄碩和司馬勳勾結,把他和幾個兒子都殺了。
渤海人逄約趁著後趙大亂,聚集幾千家人歸附魏國,魏國任命逄約為渤海太守。原來的太守劉準是劉隗哥哥的兒子,地方豪強封放是封弈的堂弟,他們另外聚集人手自保。冉閔任命劉準為幽州刺史,讓他和逄約把渤海一分為二管理。燕王慕容俊派封弈討伐逄約,派昌黎太守高開討伐劉準、封放。高開是高瞻的兒子。
封弈帶兵直接到逄約的營壘前,派人對逄約說:“咱們是同鄉,分開這麼久,難得見麵。現在時局好壞,各人有各人的想法,這就不多說了。希望你單獨出來見一麵,好讓我表達思念之情。”逄約一向信任敬重封弈,馬上就出來了,在營門外見封弈。兩人都讓騎兵退下,騎著馬單獨交談。封弈和他聊完生平往事,就勸他說:“我和你家幾代都是同鄉,感情深厚,實在想讓你能長久享福。今天既然能見麵,我得把心裡話都說出來。冉閔趁著石氏之亂,占了現成的家業,按理說天下人該服他的強勢,可禍亂才剛開始,這就知道天命不是靠力爭來的。燕王積累德行,憑著道義討伐叛亂,打哪兒勝哪兒。現在已經在薊城建都,向南逼近趙、魏,遠近的百姓都背著孩子來歸附。人們受不了苦難,都想投奔有道明君。冉閔離滅亡不遠了,成敗的形勢明明白白。而且燕王開創大業,虛心招攬賢才,你要是能改變主意,功勞能和西漢的絳侯、灌嬰相比,福澤能傳到子孫後代,這比起做亡國的將領,守著孤城等必然到來的災禍,哪個好呢?”逄約聽了,悶悶地說不出話。封弈的侍從張安很有力氣,封弈早就囑咐過他,等逄約情緒低落時,張安突然上前抓住他的馬韁繩,挾持著他跑回營中。到了營裡,封弈陪他坐著,說:“你自己拿不定主意,所以我替你決定了,不是想抓你邀功,是想保全你,也安定百姓。”
高開到了渤海,劉準、封放出來投降。慕容俊任命封放為渤海太守,劉準為左司馬,逄約為參軍事。因為逄約是被引誘才被俘的,就把他的名字改成“釣”。
劉顯殺了趙王石祗和他的丞相安樂王石炳、太宰趙庶等十多個人,把首級送到鄴都。驃騎將軍石寧逃到柏人。魏主冉閔把石祗的首級在大路上燒掉,任命劉顯為上大將軍、大單於、冀州牧。
五月,後趙兗州刺史劉啟從鄄城來投奔晉朝。
秋天七月,劉顯又帶兵攻打鄴都,被魏主冉閔打敗。劉顯回去後,在襄國稱帝。
八月,魏國徐州刺史周成、兗州刺史魏統、荊州刺史樂弘、豫州牧張遇獻出廩丘、許昌等城來投降晉朝;平南將軍高崇、征虜將軍呂護抓住洛州刺史鄭係,獻出洛州地盤投降。
燕王慕容俊派慕容恪攻打中山,慕容評到魯口攻打王午,魏國中山太守上穀人侯龕關閉城門抵抗。慕容恪向南攻占常山,在九門駐軍,魏國趙郡太守遼西人李邽獻出全郡投降,慕容恪好好安撫他,帶著李邽回去繼續包圍中山,侯龕這才投降。慕容恪進入中山,把當地的將帥、豪強幾十家遷到薊城,其餘的人都讓他們安居;軍隊紀律嚴明,一點都不侵犯百姓。慕容評到了南安,王午派部將鄭生抵抗,慕容評出擊殺了鄭生。
悅綰從襄國回來,慕容俊才知道張舉說的是假話,就殺了張舉。常煒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在中山,慕容俊把常煒從牢裡放出來,讓他的孩子們去見他。常煒上奏章感謝,慕容俊親手寫了回信說:“你本來不是為了自己活命,我是因為同鄉才收留你。現在大亂之中,你的孩子們都能來,難道不是上天眷顧嗎!上天都念著你,何況我呢!”賜給他一個妾,三百斛穀子,讓他住在凡城。任命北平太守孫興為中山太守。孫興很會安撫百姓,中山就安定下來了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庫傉官偉率領部眾從上黨投降燕國。
姚弋仲派使者來請求投降。冬天十一月,晉朝任命姚弋仲為使持節、六夷大都督、督江北諸軍事、車騎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、大單於、高陵郡公,又任命他的兒子姚襄為持節、平北將軍、都督並州諸軍事、並州刺史、平鄉縣公。
逄釣逃回渤海,召集舊部眾背叛燕國。樂陵太守賈堅派人告訴同鄉,說明成敗形勢,逄釣的部眾漸漸散去,他隻好來投奔晉朝。
吐穀渾的葉延去世,兒子碎妥繼位。
當初,桓溫聽說石氏大亂,上奏請求出兵收複中原,過了很久都沒回音。桓溫知道朝廷依靠殷浩來對抗自己,心裡很氣憤,但他向來了解殷浩的為人,也不怕他。因為國家沒彆的禍事,就和朝廷相持了一年多,雖然有君臣的名分,其實隻是勉強維持,他所管轄的八個州的人力物資,幾乎不為國家所用。他多次請求北伐,詔書都不批準。十二月辛未日,桓溫上奏後就自行出兵,率領四五萬人順流東下,駐紮在武昌,朝廷非常害怕。
殷浩想辭職避開桓溫,又想用騶虞幡一種用來止兵的旗幟)讓桓溫的軍隊停下。吏部尚書王彪之對會稽王司馬昱說:“這些都是為自己打算,不能保全國家,不是為殿下考慮。如果殷浩辭職,人心離散,天子孤立,這時候肯定要有承擔責任的人,不是殿下是誰呢!”又對殷浩說:“他如果上奏問罪,你是第一個。現在責任這麼重,猜疑已經形成,想做個普通人,哪有全身而退的地方!不如靜觀其變。讓相王司馬昱)給你寫親筆信,表達誠意,說明成敗利害,他一定會回軍的;如果不聽,就派宮中使者去;還不聽,再用正義來製裁他。何必無緣無故慌慌張張,先自亂陣腳呢!”殷浩說:“決定大事本來就難,這幾天真讓人鬱悶。聽了你的主意,心裡才踏實了。”王彪之是王彬的兒子。
撫軍司馬高崧對司馬昱說:“您應該寫信給桓溫,說明禍福,他自然會退兵。如果他不這樣,就整頓六軍,反正順逆之分就在這裡了!”於是在座位上替司馬昱起草書信說:“叛賊該平定,時機該把握,這確實是國家的長遠打算、重要謀略,能抓住這個機會的,除了你還有誰?隻是因為近來興師動眾,總要以物資為根本,運輸的艱難,古人都覺得難,不能開始時不重視,不仔細考慮。最近我之所以有疑慮,就是因為這個。而且這種不尋常的舉動,大家都會害怕,各種議論傳言,想來你也聽到一些。如果擔心失去什麼,就會什麼事都做得出來,有的人可能會聞風動搖,一下子潰散。這樣的話,名聲和實力都沒了,國家大事也就完了。這都是因為我昏庸軟弱,德行威信不夠,不能安定百姓,保住國家,所以對內愧對自己,對外愧對好友。我和你雖然職責有內外之分,但安定社稷、保衛家國的目標是一樣的。天下安危,都靠你的美德。應該先考慮安定國家,再圖謀外部,讓國家根基更穩固,大義更顯著,這是我對你的期望。我真誠的心意,怎麼能因為顧忌嫌疑就不說呢!”桓溫馬上上奏,惶恐地謝罪,撤軍回到鎮所。
朝廷準備舉行郊祀祭祀天地)。會稽王司馬昱問王彪之:“郊祀應該大赦嗎?”王彪之說:“自從東晉建立以來,郊祀往往大赦,我覺得不合適。那些凶惡愚蠢的人,會認為郊祀必定大赦,就會產生僥幸心理!”司馬昱聽從了他的意見。
燕王慕容俊到龍城。
丁零人翟鼠率領部眾投降燕國,被封為歸義王。
永和八年壬子年,公元352年)
春天正月辛卯日,發生了日食。
秦國丞相苻雄等人請求秦王苻健正式稱帝,說要依照漢、晉的舊例,不必學石氏剛開始那樣先稱天王)。苻健聽從了,正式即位為皇帝,大赦天下。各位公爵都晉升為王爵。還說單於這一職位是用來統管各蠻族的,不該由天子兼任,就把這個職位授給了太子苻萇。
司馬勳回到漢中後,杜洪、張琚屯兵在宜秋。杜洪覺得自己出身名門望族,看不起張琚,張琚就殺了杜洪,自立為秦王,改年號為建昌。
劉顯攻打常山,魏主冉閔留下大將軍蔣乾輔佐太子冉智守衛鄴都,自己率領八千騎兵去救援常山。劉顯的大司馬清河王劉寧獻出棗強,向魏國投降。冉閔進攻劉顯,打敗了他,一直追到襄國。劉顯的大將軍曹伏駒打開城門讓冉閔進城。冉閔殺了劉顯和他手下的公卿等一百多人,燒毀了襄國的宮殿,把襄國的百姓遷到鄴都。後趙的汝陰王石琨帶著他的妻妾來投奔晉朝,結果在建康的街市上被斬首,石氏家族就此滅絕。
尚書左丞孔嚴對殷浩說:“近來眾人的情緒實在讓人寒心,不知您打算怎麼安定局麵。我覺得應該明確各自的職責,像韓信、彭越那樣專門負責征伐,像蕭何、曹參那樣負責留守,內外職責各有分工;還要認真想想廉頗、藺相如互相謙讓的道理,陳平、周勃和睦相處的謀略,讓大家和諧無間,這樣才能保住大局、成就功業。看最近來投降歸附的人,都是人麵獸心,貪婪又無情義,恐怕很難用道義去感化他們。”殷浩不聽。孔嚴是孔愉的侄子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殷浩上奏請求北上出兵許昌、洛陽,朝廷下詔批準了。任命安西將軍謝尚、北中郎將荀羨為督統,進軍屯駐在壽春。謝尚沒能安撫好張遇,張遇發怒,占據許昌反叛,派他的部將上官恩占據洛陽,樂弘在倉垣攻打督護戴施,殷浩的軍隊因此無法前進。三月,朝廷命令荀羨鎮守淮陰,不久又讓他監管青州各項軍事,還兼任兗州刺史,鎮守下邳。
乙巳日,燕王慕容俊回到薊城,逐漸把軍隊裡的文武官員、士兵和百姓的家屬遷到薊城。
姚弋仲有四十兩個兒子,到他病重時,對兒子們說:“石氏待我不薄,我本來想為他們儘力。現在石氏已經滅亡,中原沒有主人;我死後,你們趕緊歸附晉朝,一定要堅守臣子的氣節,不要做不義的事!”姚弋仲去世後,兒子姚襄隱瞞喪事不公布,率領六萬部眾向南攻打陽平、元城、發乾,攻下了這些地方,屯駐在碻磝津,任命太原人王亮為長史,天水人尹赤為司馬,太原人薛瓚、略陽人權翼為參軍。姚襄和秦國軍隊交戰,戰敗,損失了三萬多戶,向南退到滎陽,才公布喪事。又和秦將高昌、李曆在麻田交戰,他的戰馬中了流箭死去。弟弟姚萇把自己的馬給了姚襄,姚襄說:“你怎麼脫身?”姚萇說:“隻要哥哥能脫身,那些小子一定不敢害我!”恰逢救兵趕到,兩人都得以脫險。尹赤投奔了秦國,秦國任命尹赤為並州刺史,鎮守蒲阪。
姚襄於是率領部眾歸附晉朝,送自己的五個弟弟作為人質。朝廷下詔讓姚襄屯駐在譙城,姚襄獨自騎馬渡過淮河,在壽春拜見謝尚。謝尚早就聽說他的名聲,命令撤去儀仗侍衛,用幅巾表示ra)接待他,兩人相處得像老朋友一樣開心。姚襄學識淵博,善於談論,江東人士都很看重他。
魏主冉閔攻下襄國後,就到常山、中山各郡流動就食。後趙的立義將軍段勤聚集了一萬多胡人和羯人,占據繹幕,自稱趙帝。夏天四月甲子日,燕王慕容俊派慕容恪攻打魏國,慕容霸等人攻打段勤。
魏主冉閔準備和燕國交戰,大將軍董閏、車騎將軍張溫勸諫說:“鮮卑人乘勝而來,銳氣正盛,而且他們人多我們人少,請求暫且避開他們,等他們驕傲懈怠了,再增加兵力攻打他們。”冉閔發怒說:“我想率領這些人平定幽州,斬殺慕容俊;現在遇到慕容恪卻要躲避,彆人會怎麼說我!”司徒劉茂、特進郎闓互相說:“我們的君主這次出征,一定回不來了,我們何必坐著等死受辱呢!”兩人都自殺了。
冉閔在安喜駐軍,慕容恪帶兵跟著他。冉閔向常山進軍,慕容恪追擊他,丙子日,在魏昌的廉台追上了。冉閔和燕兵交戰十次,燕兵都沒打贏。冉閔向來有勇猛的名聲,他率領的士兵也很精銳,燕人都怕他。慕容恪巡視陣地,對將士們說:“冉閔勇猛但沒有謀略,隻能對付一個人罷了!他的士兵又餓又累,武器裝備雖然精良,其實難以發揮作用,不難打敗!”冉閔因為自己率領的多是步兵,而燕兵都是騎兵,就想帶兵進入樹林。慕容恪的參軍高開說:“我們的騎兵在平地有利,如果冉閔進了樹林,就沒辦法製服他了。應該趕緊派輕騎兵去攔截他,交戰後假裝逃跑,把他引誘到平地,然後就能攻打他了。”慕容恪聽從了他的建議。魏兵回到平地,慕容恪把軍隊分成三部,對將領們說:“冉閔性格輕率急躁,又自以為兵少,一定會和我們決一死戰。我把中軍的兵力集中起來嚴陣以待,等交戰時,你們從旁邊夾擊,沒有打不贏的!”於是挑選了五千名擅長射箭的鮮卑士兵,用鐵鎖把他們的馬連起來,排成方陣前進。冉閔騎的駿馬叫朱龍,一天能跑一千裡。冉閔左手拿著雙刃矛,右手握著鉤戟,攻擊燕兵,斬殺了三百多人。他看到有大的旌旗,知道那是中軍,就直衝過去;燕軍的左右兩部從旁邊夾擊,大敗冉閔。把冉閔包圍了好幾層,冉閔突破包圍向東跑了二十多裡,朱龍突然死去,冉閔被燕兵抓住。燕人殺了魏國的仆射劉群,抓獲了董閏、張溫,和冉閔一起送到薊城。冉閔的兒子冉操逃到魯口。高開受傷去世。慕容恪進軍屯駐在常山,慕容俊命令慕容恪鎮守中山。
己卯日,冉閔被押到薊城。慕容俊大赦天下,讓人把冉閔帶上來責備他說:“你這個奴仆一樣的下等人,怎麼敢擅自稱帝?”冉閔說:“天下大亂,你們這些夷狄禽獸之類的都能稱帝,何況我這樣的中原英雄,為什麼不能稱帝呢!”慕容俊發怒,鞭打他三百下,把他送到龍城。
慕容霸的軍隊到達繹幕,段勤和弟弟段思陪獻出城池投降。
甲申日,慕容俊派慕容評和中尉侯龕率領一萬精銳騎兵攻打鄴都。癸巳日,到達鄴都,魏國的蔣乾和太子冉智關閉城門抵抗。城外的人都向燕國投降,劉寧和弟弟劉崇率領三千胡人騎兵逃奔晉陽。
秦國任命張遇為征東大將軍、豫州牧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五月,秦主苻健在宜秋攻打張琚,殺了他。
鄴都發生大饑荒,出現人吃人的現象,原來後趙時的宮女幾乎被吃光了。蔣乾派侍中繆嵩、詹事劉猗奉上奏表請求投降,並且向謝尚求救。庚寅日,燕王慕容俊派廣威將軍慕容軍、殿中將軍慕輿根、右司馬皇甫真等人率領兩萬步兵騎兵援助慕容評攻打鄴都。
辛卯日,燕人在龍城斬殺了冉閔。恰逢大旱、蝗災,慕容俊認為是冉閔在作祟,就派使者祭祀他,追諡為悼武天王。
當初,謝尚派戴施占據枋頭,戴施聽說蔣乾求救,就從倉垣移駐到棘津,攔住蔣乾的使者,索要傳國玉璽。劉猗讓繆嵩回鄴都告訴蔣乾,蔣乾懷疑謝尚不能救援,猶豫不決。六月,戴施率領一百多名壯士進入鄴都,幫助守衛三台,騙蔣乾說:“現在燕寇在城外,道路不通,玉璽不敢送出去。你暫且把玉璽拿出來交給我,我會騎馬去報告天子。天子聽說玉璽在我這裡,就會相信你的誠意,一定會多派軍隊和糧草來救援。”蔣乾信以為真,拿出玉璽交給了戴施。戴施聲稱派督護何融去迎接糧草,暗中讓何融懷揣玉璽送到枋頭。甲子日,蔣乾率領五千精銳士兵和晉兵一起出戰,慕容評大敗他們,斬殺四千人,蔣乾脫身逃回城中。
甲申日,秦主苻健回到長安。
謝尚、姚襄一起在許昌攻打張遇。秦主苻健派丞相東海王苻雄、衛大將軍平昌王苻菁奪取關東地區,率領兩萬步兵騎兵去救援張遇。丁亥日,在潁水的誠橋交戰,謝尚等人大敗,死亡一萬五千人。謝尚逃回淮南,姚襄丟下輜重,護送謝尚到芍陂;謝尚把後事全都交給姚襄處理。殷浩聽說謝尚戰敗,退守壽春。秋天七月,秦國丞相苻雄把張遇以及陳、潁、許、洛等地的百姓五萬多戶遷到關中,任命右衛將軍楊群為豫州刺史,鎮守許昌。謝尚被降職,封號為建威將軍。
後趙西中郎將王擢派使者請求投降,被任命為秦州刺史。
丁酉日,任命武陵王司馬曦為太宰。
丙辰日,燕王慕容俊前往中山。
王午聽說魏國戰敗,當時鄧恒已死,王午自稱安國王。八月戊辰日,燕王慕容俊派慕容恪、封弈、陽騖攻打他,王午關閉城門堅守,把冉操送到燕軍;燕人搶掠了當地的莊稼後返回。
庚午日,魏國長水校尉馬願等人打開鄴城城門接納燕兵,戴施、蔣乾用繩子吊下城牆,逃到倉垣。慕容評把魏後董氏、太子冉智、太尉申鐘、司空條攸等人以及皇帝的車馬服飾器物送到薊城。尚書令王簡、左仆射張乾、右仆射郎肅都自殺了。燕王慕容俊謊稱董氏得到傳國玉璽並獻給了他,賜董氏封號為奉璽君,賜冉智海賓侯爵位。任命申鐘為大將軍右長史。命令慕容評鎮守鄴城。
桓溫派司馬勳協助周撫在涪城討伐蕭敬文,將其斬殺。
謝尚從枋頭迎接傳國玉璽到建康,文武百官都前來祝賀。
秦國任命雷弱兒為大司馬,毛貴為太尉,張遇為司空。
殷浩北伐時,中軍將軍王羲之寫信勸阻,殷浩不聽。後來北伐沒有成效,又謀劃再次出兵。王羲之給殷浩寫信說:“如今以小小的江東之地,讓天下人寒心,本來已經很久了。強行爭奪武功,不是應當做的事。近來擔任內外要職的人,沒有深謀遠慮,卻耗儘國家根本,各自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,最終沒有一點功績可言,於是讓天下將有土崩瓦解的趨勢。擔任這些職務的人,怎麼能推卸天下人的指責呢!現在軍隊在外戰敗,物資在國內耗儘,保住淮河的想法,已經不可能實現了,不如返回保住長江,讓督將們各自回到原來的鎮所。長江以外的地區,隻能籠絡控製罷了。承認過錯並自責,改而施行善政,減輕賦稅徭役,讓百姓重新開始,或許還能解救當前的危急!您從平民起家,肩負天下重任,擔當統領的職責,卻失敗喪師到這種地步,恐怕滿朝賢能大臣中沒有誰會和您分擔指責。如果還認為以前的事情做得不夠好,所以又追求分外的功績,宇宙雖然廣大,您又能在哪裡容身呢!這是無論愚笨還是聰明的人都不能理解的。”
王羲之又給會稽王司馬昱寫信說:“作為臣子,誰不願意尊崇自己的君主,讓他和前代聖君一樣興盛!何況遇到難得的機遇呢!隻是力量有所不及,難道能不權衡輕重來處理嗎!現在雖然有可喜的機會,但向內審視自己,所憂慮的卻比所喜悅的更重。功業難以期望,幸存的百姓被消滅殆儘,勞役沒有時限,征收索取日益繁重,以小小的吳越之地去治理天下十分之九的地區,不滅亡還等什麼!卻不衡量自己的德行和力量,不耗儘民力不罷休,這是封疆之內的人痛心歎息卻不敢說出真心話的事情。‘過去的事情不能挽回,未來的事情還可以補救。’希望殿下再仔細考慮,先打下不可戰勝的基礎,等到根基穩固、勢力興起,再謀劃北伐也不晚。如果不這樣做,恐怕麋鹿出沒的地方,將不止在山林了!希望殿下暫時放下虛無高遠的情懷,來解救當前的危急,可以說是以亡求存,轉禍為福。”司馬昱沒有聽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