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嘉十三年丙子年,公元436年)
春天,正月初一癸醜日),宋文帝劉義隆)生病,沒有舉行朝會。
正月初二甲寅日),北魏太武帝拓跋燾)返回皇宮。
二月初六戊子日),北燕王馮弘)派使者向北魏進貢,請求送王子到北魏當人質,北魏太武帝不答應,準備出兵討伐北燕;二月初十壬辰日),北魏派出十多名使者,前往東方的高麗等國,把討伐北燕的事告知他們。
司空、江州刺史、永修公檀道濟,在前朝東晉、宋武帝時期)立下大功,威望極高,他身邊的親信都經曆過無數次戰鬥,幾個兒子也有才乾,朝廷對他既猜疑又畏懼。宋文帝長期生病沒好轉,劉湛勸說司徒劉義康:“一旦皇上駕崩,檀道濟就再也控製不住了。”恰逢文帝病情加重,劉義康向文帝進言,征召檀道濟入朝。檀道濟的妻子向氏對他說:“超出常人的功勞,自古以來都會被君主猜忌。現在沒緣由召你入朝,災禍大概要來了。”檀道濟到京後,被留在京城好幾個月。後來文帝病情稍有好轉,打算送他回江州,檀道濟已經到了江邊碼頭,還沒出發;恰逢文帝病情突然反複,劉義康假傳聖旨,召檀道濟入宮參加踐行宴會,趁機把他逮捕。
三月初八己未日),朝廷下詔宣稱:“檀道濟暗中散發錢財,招攬奸詐狡猾之人,趁我生病,圖謀作亂。”將他交付廷尉主管司法的官員),連同他的兒子給事黃門侍郎檀植等十一人一起處死,隻赦免了他年幼的孫子。同時還殺了司空參軍薛彤、高進之——這兩人都是檀道濟的親信,勇猛有力,當時的人把他們比作三國時的關羽、張飛。
檀道濟被逮捕時,十分憤怒,目光像火炬一樣銳利,他摘下頭巾扔在地上,說:“你們這是毀了自己的萬裡長城比喻保衛國家的重要將領)!”北魏人聽說檀道濟死了,高興地說:“檀道濟一死,南方的宋國人就不值得我們再害怕了!”
三月初九庚申日),朝廷宣布大赦;任命中軍將軍南譙王劉義宣為江州刺史。
三月二十日辛未日),北魏平東將軍娥清、安西將軍古弼率領一萬精銳騎兵討伐北燕,平州刺史拓跋嬰率領遼西各路軍隊與他們會師。
氐族首領楊難當自稱大秦王,改年號為“建義”,立妻子為王後,立世子為太子,設置文武百官,製度全仿照皇帝的規格,但仍然向劉宋、北魏兩國進貢,沒有斷絕。
夏天,四月,北魏的娥清、古弼攻打北燕的白狼城,攻占了此城。高麗國派將領葛盧孟光率領幾萬士兵,跟隨北燕的陽伊到和龍北燕都城,今遼寧朝陽)迎接北燕王馮弘,高麗軍隊駐紮在臨川。北燕尚書令郭生趁百姓害怕遷都,打開城門放北魏兵進城;北魏兵懷疑有詐,沒進城。郭生於是領兵攻打馮弘,馮弘帶領高麗兵從東門進城,與郭生在皇宮門前交戰,郭生中箭而死。葛盧孟光進城後,命令士兵脫下破舊的鎧甲,取走北燕武庫裡的精良兵器裝備自己,還在城中大肆搶掠。
五月初五乙卯日),馮弘率領和龍城中現有的百姓向東遷徙,燒毀了皇宮,大火燒了十天都沒熄滅;他讓婦女穿上鎧甲在隊伍中間,陽伊等人率領精銳士兵在外麵護衛,葛盧孟光率領騎兵在後麵掩護,隊伍並排前進,前後綿延八十多裡。古弼的部將高苟子想率領騎兵追擊,古弼當時喝醉了,拔出刀阻止他,馮弘因此得以逃脫。北魏太武帝聽說後大怒,用囚車把古弼和娥清押回平城北魏都城,今山西大同),將兩人貶為守門的士兵。
五月初八戊午日),北魏太武帝派散騎常侍封撥出使高麗,命令高麗送回馮弘。
五月十七日丁卯日),北魏太武帝前往河西地區。
六月,劉宋朝廷下詔,命寧朔將軍蕭汪之領兵討伐程道養之前反叛的蜀地首領)。軍隊到達鄓口今四川昭化附近),程道養的部將帛氐奴請求投降。程道養戰敗,退回鄓山。
當初赫連定夏國君主)向西遷徙時,楊難當趁機占據了上邽今甘肅天水)。秋天,七月,北魏太武帝派驃騎大將軍樂平王拓跋丕、尚書令劉絜統領河西、高平的各路軍隊討伐楊難當,先派平東將軍崔賾攜帶詔書去勸降楊難當。
北魏散騎侍郎遊雅出使劉宋,進行友好訪問。
七月初十己未日),零陵王太妃褚氏東晉末代皇帝司馬德文的妻子)去世,劉宋朝廷追諡她為“晉恭思皇後”,用東晉的禮儀安葬她。
八月,北魏太武帝在河西地區打獵。
北魏太武帝派廣平公張黎征調定州的一萬二千士兵,開通莎泉道今山西靈丘附近的交通要道)。
九月初一庚戌日),北魏樂平王拓跋丕等人到達略陽今甘肅秦安);楊難當害怕了,請求接受北魏詔書,撤回在上邽駐守的士兵,返回仇池今甘肅成縣西北,氐族楊氏的根據地)。拓跋丕的部將們商議,認為:“不殺楊難當手下的頭目,等我們撤軍後,他們一定會聚集起來作亂;而且大軍遠道而來,不搶掠些財物,無法補充軍糧和賞賜將士。”拓跋丕打算聽從這個建議,中書侍郎高允參與拓跋丕的軍事事務,勸諫說:“如果按將領們的計劃做,會傷害那些願意歸順我們的人的心;大軍一撤,他們叛亂會更快。”拓跋丕於是放棄了搶掠,安撫剛歸附的百姓,絲毫不侵犯他們,秦、隴地區今陝西、甘肅一帶)因此安定下來。楊難當任命兒子楊順為雍州刺史,駐守下辨今甘肅成縣)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高麗國不肯把馮弘交給北魏,派使者向北魏上表,聲稱“會和馮弘一起尊奉北魏的教化”。北魏太武帝因高麗違背詔令,商議攻打高麗,準備征調隴右的騎兵。劉絜說:“秦、隴地區剛歸附的百姓,應該先讓他們休養生息,等他們富足了,再用他們打仗。”樂平王拓跋丕也說:“和龍剛平定,應該大力發展農業生產,充實軍糧,之後再進攻,到那時高麗一次就能被消滅。”北魏太武帝於是停止了攻打高麗的計劃。
九月初四癸醜日),劉宋文帝封皇子劉浚為始興王,劉駿為武陵王。
冬天,十一月初一己酉日),北魏太武帝前往稒陽今內蒙古固陽附近),在雲中郡今內蒙古托克托附近)驅趕野馬,設置了“野馬苑”。閏十一月初一壬子日),返回平城皇宮。
當初,宋高祖劉裕攻克長安時,得到一架古代的銅渾儀觀測天文的儀器),這架儀器雖然外形完整,但不能標注日、月、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七曜七大天體)的位置。這一年,文帝下詔命太史令錢樂之重新鑄造渾儀,新渾儀直徑六尺八分,用水力驅動,能使儀器上顯示的黃昏、黎明時的中星天空中正南方的星)與實際天象完全對應。
柔然國北方遊牧民族政權)與北魏斷絕和親關係,侵犯北魏邊境。
吐穀渾惠王慕容慕瓂去世,他的弟弟慕容慕利延繼位。
元嘉十四年丁醜年,公元437年)
春天,正月初五戊子日),北魏北平宣王長孫嵩去世。
正月初八辛卯日),劉宋朝廷宣布大赦。
二月初三乙卯日),北魏太武帝前往幽州今北京、河北一帶)。三月初六丁醜日),北魏太武帝任命南平王拓跋渾為鎮東大將軍、儀同三司,鎮守和龍。三月初八己卯日),返回平城皇宮。
劉宋文帝派散騎常侍劉熙伯出使北魏,商議聘娶北魏公主的彩禮事宜,恰逢文帝的女兒去世,此事就停止了。
夏天,四月,之前反叛的蜀地首領趙廣、張尋、梁顯等人各自率領部眾投降;另一名將領王道恩殺了程道養,把他的首級送到朝廷,其餘黨羽全被平定。四月二十日丁未日),文帝任命輔國將軍周籍之為益州刺史。
北魏太武帝因地方官員大多貪婪,夏天,五月初四己醜日),下詔允許官吏和百姓舉報不遵守法令的郡守、縣令。此後,一些奸詐狡猾的人專門搜羅地方官員的過失,脅迫在位官員,在民間橫行霸道;而地方長官都隻能屈從他們,貪婪放縱的行為還是和以前一樣。
五月十一日丙申日),北魏太武帝前往雲中郡。
秋天,七月初五戊子日),北魏永昌王拓跋健等人在西河今山西汾陽一帶)討伐山胡北方少數民族部落)白龍的殘餘黨羽,消滅了他們。
八月二十二日甲辰日),北魏太武帝前往河西地區。九月初四甲申日),返回平城皇宮。
九月初七丁酉日),北魏太武帝派使者冊封吐穀渾王慕容慕利延為鎮西大將軍、儀同三司,改封他為西平王。
冬天,十月二十二日癸卯日),北魏太武帝前往雲中郡。十一月二十一日壬申日),返回平城皇宮。
北魏太武帝再次派散騎侍郎董琬、高明等人攜帶大量金銀綢緞,出使西域,招撫西域九國。董琬等人抵達烏孫國今中亞費爾乾納盆地一帶),烏孫王非常高興,說:“破洛那今烏茲彆克斯坦費爾乾納)、者舌今烏茲彆克斯坦塔什乾)兩國都想向北魏稱臣進貢,隻是沒有門路自己聯係,現在您應該順路去安撫它們。”於是派向導和翻譯送董琬去破洛那,送高明去者舌。西域各國聽說後,爭相派使者跟隨董琬等人前往北魏進貢,總共來了十六國。從此,西域各國每年都向北魏朝貢,從未間斷。
北魏太武帝把自己的妹妹武威公主嫁給河西王沮渠牧犍,沮渠牧犍派宋繇帶著奏表到平城謝恩,同時詢問自己的母親和武威公主應該用什麼稱號。太武帝讓大臣們商議,大臣們都說:“母親憑兒子顯貴,妻子隨丈夫的爵位定身份。沮渠牧犍的母親應稱‘河西國太後’,武威公主在河西國稱‘王後’,在北魏京城仍稱‘公主’。”太武帝聽從了這個建議。
當初,沮渠牧犍娶了西涼武昭王李暠的女兒李氏),等武威公主到了河西,李氏和她的母親尹氏遷居酒泉。不久,李氏去世,尹氏撫摸著她的屍體,沒有哭,說:“你的國家滅亡、家族覆滅,現在才死,已經算晚了。”沮渠牧犍的弟弟沮渠無諱鎮守酒泉,對尹氏說:“您的孫子們在伊吾今新疆哈密),您想過去和他們團聚嗎?”尹氏沒猜透他的心思,假意說:“我的子孫漂泊在外,寄身異國,我剩下的日子不多了,會在這裡死去,不再做穿毛氈皮衣的人的鬼魂指遊牧民族地區的人)。”沒過多久,尹氏偷偷逃往伊吾。沮渠無諱派騎兵追上她,尹氏對追來的騎兵說:“沮渠無諱時任酒泉太守,故稱“沮渠酒泉”)答應讓我回北方,為什麼又來追!你們拿我的頭回去複命吧,我不會再回去了。”追兵不敢逼迫她,隻好領兵返回。尹氏最終在伊吾去世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沮渠牧犍派將軍沮渠旁周向北魏進貢,北魏太武帝派侍中古弼、尚書李順賞賜河西國侍臣衣服,同時征召沮渠牧犍的世子沮渠封壇到北魏皇宮當侍衛。這一年,沮渠牧犍派沮渠封壇前往北魏,也派使者到建康劉宋都城,今江蘇南京),獻上各類書籍以及敦煌人趙匪攵撰寫的《甲寅元曆》,並請求賜給幾十種書籍,宋文帝都滿足了他的要求。
李順從河西返回平城,北魏太武帝問他:“你往年提出攻取涼州河西國)的計策,我當時因為東方指北燕)有戰事,沒空顧及。現在和龍已經平定,我想就在今年西征涼州,可行嗎?”李順回答:“我從前說的話,以現在的情況來看,私下認為沒有錯。但國家多次出兵,士兵和戰馬都很疲勞,西征的事,請求等以後再議。”太武帝於是放棄了西征的計劃。
元嘉十五年戊寅年,公元438年)
春天,二月初七丁未日),劉宋朝廷任命吐穀渾王慕容慕利延為都督西秦、河、沙三州諸軍事、鎮西大將軍、西秦和河二州刺史,封隴西王。
三月十四日癸未日),北魏太武帝下詔,免除五十歲以下僧人的僧籍強製他們還俗)。
當初,北燕王馮弘逃到遼東後,高麗王高璉派使者慰勞他,說:“龍城王馮君,來到野外暫住,士兵和馬匹都辛苦了吧?”馮弘又羞愧又憤怒,以皇帝的名義斥責高璉。高麗把馮弘安置在平郭今遼寧蓋州),不久又遷到北豐今遼寧瓦房店一帶)。馮弘一向輕視高麗,在北豐仍然像在自己國家一樣製定政令、施行賞罰。高麗於是奪走他身邊的侍從,還把他的太子馮王仁扣作人質。馮弘怨恨高麗,派使者向劉宋上表,請求派人迎接他,宋文帝派使者王白駒等人去迎接,並命令高麗提供物資護送。高麗王不想讓馮弘南下歸附劉宋,派將領孫漱、高仇等人在北豐殺了馮弘,連同他的子孫十幾人一起處死,追諡馮弘為“昭成皇帝”。王白駒等人率領手下七千多人突襲孫漱、高仇,殺了高仇,活捉孫漱。高麗王以王白駒等人擅自殺人為由,派使者把他們押送到劉宋。宋文帝因高麗是遠方國家,不想違背它的意願,把王白駒等人關進監獄,不久又赦免了他們。
夏天,四月,宋文帝為太子劉劭迎娶已故黃門侍郎殷淳的女兒為太子妃。
五月十二日戊寅日),北魏宣布大赦。
五月三十日丙申日),北魏太武帝前往五原今內蒙古五原附近)。秋天,七月,從五原出兵北伐柔然。命令樂平王拓跋丕統領十五名將領從東路進軍,永昌王拓跋健統領十五名將領從西路進軍,太武帝親自率領中路軍。大軍抵達浚稽山今蒙古國戈壁阿爾泰山脈)後,又把中路軍分成兩路:陳留王拓跋崇從大澤今蒙古國東部大湖盆地)向涿邪山今蒙古國滿達勒戈壁附近)進軍,太武帝從浚稽山向北前往天山今蒙古國杭愛山),向西登上白阜山今蒙古國杭愛山支脈),最終沒遇到柔然軍隊,隻好撤軍返回。當時漠北地區發生大旱,沒有水草,北魏的士兵和馬匹很多都渴死、餓死了。
冬天,十一月初一丁卯日),發生日食。
十二月二十二日丁巳日),北魏太武帝回到平城。
豫章人雷次宗愛好學習,隱居在廬山。劉宋朝廷曾征召他任散騎侍郎,他沒有就任。這一年,朝廷以“處士”有才德但隱居不仕的人)的身份征召他到建康,在雞籠山今江蘇南京玄武湖畔)為他開設學館,讓他招聚學生講學。宋文帝一向喜好文學藝術,讓丹陽尹、廬江人何尚之設立“玄學”研究老莊學說的學派),讓太子率更令何承天設立“史學”,讓司徒參軍謝元設立“文學”,連同雷次宗的“儒學”,合稱“四學”。謝元是謝靈運的堂弟。文帝多次親臨雷次宗的學館,讓雷次宗戴著頭巾當時士人的日常頭飾,而非官員禮服)為自己講學,給他的物資供養十分豐厚。朝廷又任命他為給事中,他還是沒有就任。過了很久,雷次宗回到廬山。
臣司馬光說:《周易》中說:“君子要多了解前代的言論和行為,來修養自己的品德。”孔子說:“言辭能表達清楚意思就夠了。”如此看來,史學是儒學的一個分支,文學是儒學之外的次要學問;至於老子、莊子的“虛無”學說,本來就不該作為教化的內容。求學是為了追求“道”,天下沒有兩種不同的“道”,哪裡會有“四學”呢!
宋文帝性情仁厚謙恭,生活節儉,處理政務勤勉,遵守法令但不苛刻,包容他人但不放縱。朝中百官都能長期擔任自己的職位,地方郡守、縣令的任期以六年為限,官吏不隨便免職,百姓有所依靠。在文帝在位的三十年間,劉宋境內安定無事,人口增多;百姓繳納賦稅、承擔徭役,隻限於規定的年度賦稅,早晚勞作,各自料理自家事務即可。鄉裡之間,到處能聽到讀書講學的聲音;士人注重操守品行,鄉裡以輕薄放蕩為恥。江南地區的風俗,在這個時期最為美好。後來談論治國理政的人,都稱讚“元嘉之治”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元嘉十六年己卯年,公元439年)
春天,正月二十五日庚寅日),劉宋司徒劉義康升任大將軍,仍兼任司徒;南兗州刺史、江夏王劉義恭升任司空。
北魏太武帝前往定州今河北定州一帶)。
當初,宋高祖劉裕臨終前留下遺詔,命令自己的兒子們依次擔任荊州刺史。臨川王劉義慶在荊州任職八年,文帝想為他挑選繼任者,按順序應當是南譙王劉義宣。文帝認為劉義宣才能平庸、品行鄙陋,沒任用他;二月初五己亥日),任命衡陽王劉義季為都督荊、湘等八州諸軍事、荊州刺史。劉義季曾在春季外出打獵,看到一位老農披著草席在田裡耕作,身邊的侍從嗬斥老農,老農說:“沉迷打獵,是古人告誡的事。現在春天陽氣上升,萬物生長,一天不耕種,百姓就會錯過農時,怎麼能因為打獵取樂而驅趕斥責老農呢!”劉義季停下馬說:“您是賢德之人啊!”命令手下賜給老農食物,老農推辭說:“大王不耽誤農時,境內的百姓就都能吃飽大王賜予的糧食,我怎麼敢獨自接受大王的賞賜呢!”劉義季問他的名字,老農沒說就離開了。
三月,北魏雍州刺史葛那侵犯劉宋的上洛郡今陝西商洛),上洛太守鐔長生放棄郡城逃走。
三月初七辛未日),北魏太武帝返回平城皇宮。
氐族首領楊保宗和他的哥哥楊保顯從童亭今甘肅武都附近)逃往北魏。三月二十六日庚寅日),北魏太武帝任命楊保宗為都督隴西諸軍事、征西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、秦州牧、武都王,鎮守上邽,把公主嫁給他;任命楊保顯為鎮西將軍,封晉壽公。
河西王沮渠牧犍和他的嫂子李氏私通,沮渠牧犍的兩個弟弟也輪流寵幸李氏。李氏和沮渠牧犍的姐姐一起毒殺武威公主北魏太武帝的妹妹),太武帝派能解毒的醫生乘坐驛車前去救治,公主才得以痊愈。太武帝征召李氏到北魏,沮渠牧犍不肯送去,反而給了李氏很多財物,讓她遷居酒泉。
北魏每次派使者出使西域,常常下詔讓沮渠牧犍派兵向導護送,讓使者穿過流沙今新疆塔克拉瑪乾沙漠)。有一次,北魏使者從西域返回,到達武威河西國都城,今甘肅武威)時,沮渠牧犍身邊有人告訴使者:“我們君主聽柔然可汗胡說,說‘去年北魏皇帝親自來攻打我,士兵和戰馬都染上瘟疫死了,大敗而回;我還活捉了他的大弟弟樂平王拓跋丕’。我們君主非常高興,在國內宣揚這件事。還聽說柔然可汗派使者告訴西域各國,說‘北魏已經衰弱,現在天下隻有我最強大,如果再有北魏使者來,不要再供奉他們’。西域各國對北魏已有二心。”使者回到平城後,把這些情況詳細報告給太武帝。太武帝派尚書賀多羅出使涼州,觀察河西國的虛實,賀多羅返回後,也說沮渠牧犍雖然表麵上對北魏儘臣子之禮,內心卻反叛不順。
北魏太武帝想討伐沮渠牧犍,就這件事詢問崔浩。崔浩回答:“牧犍的反叛之心已經暴露,不能不殺。我軍往年北伐柔然,雖然沒有活捉柔然可汗,但實際上沒什麼損失。三十萬匹戰馬,算上路途中死傷的,也不到八千匹,而平時每年因瘦弱死去的戰馬也不少於一萬匹。但遠方的人趁機誇大,倉促認為我軍衰弱,無法再振作。現在出其不意,大軍突然趕到,他們一定驚恐混亂,不知該怎麼辦,活捉牧犍是必然的事。”太武帝說:“好!我也這麼想。”於是召集公卿大臣在西堂大規模商議。
弘農王奚斤等三十多人都說:“牧犍所在的河西是西部邊境的小國,雖然內心不是真心臣服,但自從他繼承王位以來,一直沒中斷過貢品。朝廷把他當作藩屬,還把公主嫁給他;現在他的罪行還沒公開,應該寬恕他。國家剛征討過柔然,士兵和戰馬都疲憊不堪,不能大舉出兵。而且聽說河西土地貧瘠,鹽堿化嚴重,難以找到水草,大軍到了那裡,他一定會據城堅守。要是攻不下城,野外又沒什麼可搶掠的,這是危險的做法。”
當初,崔浩厭惡尚書李順。李順出使涼州總共十二次,北魏太武帝認為他有能力。河西武宣王沮渠蒙遜牧犍父親)多次和李順宴飲,有時會在下屬麵前說傲慢無禮的話;他怕李順泄露,就把金銀財寶塞進李順懷裡,李順也為他隱瞞。崔浩知道這件事,秘密報告給太武帝,太武帝沒相信。到商議討伐涼州時,李順和尚書古弼都說:“從溫圉水今甘肅靖遠附近)往西到姑臧河西國都城,今甘肅武威),土地全是碎石,完全沒有水草。當地人說,姑臧城南的天梯山上,冬天有積雪,深達一丈多,春夏融化後,雪水往下流形成河,百姓引河水灌溉農田。他們要是聽說我軍來了,一定會挖斷水渠口,到時候我們肯定會缺水。姑臧城周圍百裡之內,土地不長草,士兵和戰馬會又餓又渴,難以長期停留。奚斤等人的建議是對的。”太武帝於是讓崔浩和奚斤等人互相辯論。眾人沒彆的話可說,隻反複說“那裡沒有水草”。崔浩說:“《漢書·地理誌》說‘涼州的牲畜數量天下最多’,要是沒有水草,牲畜怎麼繁殖?而且漢人絕不會在沒有水草的地方修築城郭、設置郡縣。再說,積雪融化的水量,頂多能壓塵,怎麼能開通水渠灌溉農田呢!這種說法太騙人了。”李順說:“耳聽不如眼見,我親眼見過,沒必要和你爭辯。”崔浩說:“你收了人家的錢財,想為人家遊說,以為我沒見過就能欺騙我嗎!”太武帝在屏風後暗中聽著,聽到這話,就出來見奚斤等人,語氣和神色都很嚴厲,大臣們不敢再說話,隻能唯唯諾諾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大臣們退出後,振威將軍、代郡人伊對太武帝說:“涼州要是真沒有水草,他們怎麼立國?眾人的建議都不能用,應該聽從崔浩的話。”太武帝認為他說得對。
夏天,五月十四日丁醜日),北魏太武帝在西郊訓練軍隊;六月十一日甲辰日),從平城出發。派侍中、宜都王穆壽輔佐太子拓跋晃留守監國,處理朝廷留守事務,朝廷內外都聽從他的命令。又派大將軍、長樂王稽敬,輔國大將軍、建寧王拓跋崇率領兩萬人駐紮在漠南,防備柔然。太武帝讓公卿大臣寫信斥責河西王沮渠牧犍,列舉他的十二條罪狀,還說:“如果你來親自率領群臣,捧著禮物遠迎,在我馬前拜見,這是上策;要是我大軍到了,你反綁雙手、帶著棺材來投降,這是中策;如果執迷不悟,堅守孤城,不及時悔改,就會身死族滅,成為世人唾棄的對象。你要好好考慮,為自己謀求一條生路!”
六月十六日己酉日),劉宋朝廷改封隴西王吐穀渾慕容慕利延為河南王。
北魏太武帝從雲中郡渡過黃河,秋天,七月初七己巳日),抵達上郡屬國城今陝西榆林附近)。七月二十日壬午日),留下軍用物資,部署各路軍隊:命撫軍大將軍、永昌王拓跋健,尚書令劉絜和常山王拓跋素擔任前鋒,分兩路進軍;驃騎大將軍、樂平王拓跋丕,太宰、陽平王杜超擔任後續部隊;任命平西將軍源賀為向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