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 暖燈照歸途_愛情六十四封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都市言情 > 愛情六十四封 > 第4章 暖燈照歸途

第4章 暖燈照歸途(1 / 1)

二零一零年的春天,城郊老街的泡桐樹開得正盛,淡紫色的花串垂下來,風一吹就簌簌落,鋪在青石板路上,像撒了層碎紫絨。阿美的“青絲發廊”就開在老街中段,木質招牌是李姐幫著找木匠做的,“青絲”兩個字用墨汁寫的,筆畫裡還帶著點顫——是阿美自己寫的,她沒讀過多少書,字卻練得周正,像她現在剪頭發的手藝,穩當,不花哨。

發廊不大,也就十二三平米,牆是刷的米白色,有點泛黃,是去年雨季洇的。靠牆擺著兩張舊理發椅,是李姐淘汰下來的,人造革的扶手磨出了淺褐色的印子,卻被阿美擦得發亮。中間一張玻璃櫃台,裡麵擺著飄柔、蜂花,還有幾盒老式發蠟,瓶瓶罐罐擺得整整齊齊。牆上沒掛抽象畫,貼了幾張泛黃的舊照片:一張是青瓦鎮的老槐樹,是阿美去年回去拍的;一張是李姐的全家福;還有一張,是阿美十七歲時的齊耳短發照,照片邊緣卷了角,是從當年的賬本裡翻出來的。

阿美坐在櫃台後,正擇著從菜市場買回來的菠菜。她穿了件淺灰色的棉麻襯衫,袖口卷到胳膊肘,露出細瘦卻結實的小臂——常年握剪刀的緣故,指關節有點粗,卻很靈活。頭發是齊肩的黑,沒燙沒染,垂在肩上,像兩縷黑綢。臉上沒塗口紅,隻擦了點潤膚霜,皮膚是健康的米黃色,比在“金剪子”時看著舒展多了,眼角的細紋也淡了些,像被春風吹軟的褶皺。

“阿美,剪個頭發。”

門口的布簾被掀開,帶著股外麵的春風和泡桐花香。阿美抬頭,看見老周站在門口,手裡拎著個帆布包,包上印著“紅星中學”的字樣——他是隔壁中學的語文老師,每周五下午都來,雷打不動。

老周五十歲出頭,頭發有點花白,總梳得整整齊齊。穿件藏青色的中山裝,洗得有點發白,卻熨得平平整整。他不怎麼說話,每次來都坐在靠裡的那張理發椅上,安安靜靜地等,像棵站在院子裡的老槐樹,穩當。

“周老師,坐。”阿美放下菠菜,擦了擦手,拿起圍布。圍布是新做的,藍色的粗布,上麵繡了朵小小的梔子花,是她閒時繡的,針腳有點歪,卻透著股認真。

老周坐下,阿美給他圍上圍布,手指碰到他的肩膀,能感覺到布料下的骨頭,有點硌手,卻很結實。她拿起梳子,輕輕梳開老周的頭發,花白的頭發混著黑色,像摻了棉絮的線,梳的時候得輕,不然容易掉。

“周老師,這次還剪平頭?”阿美問,聲音很輕,像春風拂過泡桐花。

“嗯,短點,天熱了。”老周點點頭,眼睛看著鏡子裡的阿美,眼神很溫和,像看自家的孩子。

剪刀“哢嚓哢嚓”響起來,碎頭發落在圍布上,像撒了把碎雪。發廊裡很安靜,隻有剪刀聲和外麵的鳥鳴,偶爾有路過的鄰居探進頭來:“阿美,忙著呢?”阿美笑著應一聲,手裡的剪刀沒停。不像在“金剪子”時,總有客人的閒聊聲、音樂聲,鬨得慌,這裡的安靜,是讓人心裡踏實的靜。

老周話少,卻很細心。每次來,都會給阿美帶點東西:春天帶點自己種的香椿芽,夏天帶個剛摘的西瓜,秋天帶袋曬乾的桂花,冬天帶杯熱乎的薑茶。阿美不收,他就說:“家裡種的,吃不完,彆浪費。”語氣平淡,卻透著股真誠,不像當年陳先生送的名牌包,帶著算計的熱;也不像攝影師的甜言蜜語,飄得像肥皂泡。

有次收工晚,阿美正搬著一箱洗發水往店裡挪,箱子沉,她憋得臉通紅,腳步都晃。老周正好路過,二話沒說就接了過去,一隻手就拎起來,腳步穩得很。他幫阿美把箱子搬到櫃台後,又幫她擦了擦額頭上的汗,說:“下次搬不動,喊我一聲,我家就在隔壁巷子。”

阿美看著他的背影,心裡暖了一下,像喝了口熱粥。她想起在“金剪子”時,陳先生送她回家,卻從不會幫她搬東西;攝影師聽她講故事,卻在第二天消失得無影無蹤。老周的好,不是轟轟烈烈的,是細水長流的,像老街的青石板路,踩上去踏實。

入秋的一個晚上,阿美突然發起燒來,渾身發冷,蓋著兩床被子還打哆嗦。她想起來找退燒藥,卻連起身的力氣都沒有,隻能蜷縮在床上,聽著外麵的風聲,心裡有點發慌——以前在大城市生病,都是自己扛,現在在老街,身邊還是沒人,她突然覺得有點孤單。

就在這時,門口傳來“咚咚”的敲門聲,很輕,卻很執著。阿美掙紮著起身,走到門口,透過貓眼一看,是老周。

她打開門,老周手裡拎著個保溫桶,還有個塑料袋,裡麵裝著退燒藥。“聽鄰居說你沒開門,怕你出事,就過來看看。”他的聲音有點急,眼神裡帶著擔心,像家裡的長輩。

老周把阿美扶到床上,摸了摸她的額頭,“燙得厲害”。他打開保溫桶,裡麵是小米粥,還冒著熱氣,香得很。“先喝點粥,墊墊肚子再吃藥。”他舀了一勺粥,吹了吹,遞到阿美嘴邊。
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
阿美張開口,粥的溫度剛剛好,甜絲絲的,滑進胃裡,像一股暖流,把身上的冷意驅散了不少。她看著老周的側臉,燈光下,他的眼角有細紋,鬢角的白發很明顯,卻讓人覺得安心。

“周老師,謝謝你。”阿美小聲說,眼睛有點紅。

“謝什麼,鄰裡之間,應該的。”老周笑了笑,把藥遞給她,又倒了杯溫水,“吃完藥睡一覺,明天就好了。”

他幫阿美掖好被角,又把窗戶關小了點,怕風灌進來。然後坐在床邊的椅子上,沒走,說:“你睡吧,我在這兒守著,有事喊我。”

阿美閉上眼睛,心裡像被什麼東西填得滿滿的,不再是空落落的。她想起十七歲時,發燒了,是母親煮的薑湯;想起在大城市生病,是自己一個人扛著,連個遞水的人都沒有。現在,老周坐在床邊,像棵大樹,替她擋著風。

那天晚上,阿美睡得很沉,沒做噩夢,夢裡是青瓦鎮的夏天,老槐樹下,阿明遞過來的半根冰棒,甜絲絲的。

第二天早上,阿美醒來的時候,老周已經走了,桌子上放著做好的豆漿油條,還有一張紙條:“藥在桌上,記得吃,我去上課了,中午再來看你。”

阿美拿起油條,咬了一口,外酥裡嫩,是她喜歡的味道。她走到鏡子前,看著鏡中的自己,眼睛亮了,臉上有了血色,不像以前那樣麻木。她突然覺得,或許,她不用再像刺蝟一樣裹著自己,或許,她可以試著相信,這世上還有不摻雜質的溫暖。

從那以後,阿美和老周的來往多了起來。老周下班晚,阿美會給他留著門,等他來剪頭發;阿美進貨,老周會幫她搬東西;周末的時候,老周會帶阿美去老街的菜市場,教她挑新鮮的蔬菜,認那些她不認識的野菜。

他們沒說過“喜歡”,也沒說過“在一起”,卻像多年的老夫妻一樣,默契得很。清晨,老周會把煮好的豆漿油條送到店裡;傍晚,阿美會幫老周染黑發根,動作輕柔;收工後,兩人一起鎖門,沿著老街慢慢走,看泡桐花落在青石板上,聽鄰居的嘮叨,聞著家家戶戶飄出的飯菜香。

有次,老周的襯衫扣子掉了,阿美幫他縫。她的手很巧,針腳細密,縫得很結實。老周看著她低頭縫扣子的樣子,頭發垂下來,遮住了半邊臉,陽光從窗戶照進來,落在她的頭發上,像撒了層金粉。

“阿美,”老周突然開口,聲音有點輕,“我們在一起吧。”

阿美抬起頭,看著老周的眼睛,裡麵滿是真誠,沒有算計,沒有虛假,隻有溫和的光。她點了點頭,眼淚掉了下來,不是難過,是開心,是釋然。

那天晚上,收工後,阿美關了“青絲”的燈,老周牽著她的手,沿著老街走。泡桐花還在落,風裡帶著花香,路燈的光把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,疊在一起,像一棵並排生長的樹,根在地下悄悄纏繞,枝椏在風中輕輕觸碰。

阿美摸了摸老周的手,掌心有點粗糙,卻很溫暖,像她手裡的剪刀,用得越久,越順手,越踏實。她想起在“金剪子”時的精致和疏離,想起那些虛假的溫暖和短暫的親密,突然覺得,那些都像過眼雲煙,隻有眼前的安穩,才是她想要的。

回到家,老周給阿美倒了杯溫水,她喝了一口,暖到了心裡。她走到窗邊,看著外麵的老街,路燈亮著,家家戶戶的燈光透著溫暖,像撒了一地的星星。她突然明白,情愛不是深夜的狂歡,不是昂貴的禮物,不是甜言蜜語,而是清晨的一杯豆漿,是生病時的一碗粥,是晚歸時留著的一盞燈,是剪頭發時安靜的陪伴——是經過歲月沉澱後的溫柔,像經過打磨的玉,褪去了鋒利的棱角,留下溫潤的光澤,在平淡的日子裡,發出細碎而堅定的光。

阿美轉過身,看著老周正在幫她整理明天要用的剪刀。她輕手輕腳走過去,從身後慢慢伸出手臂,環住他的腰。指尖觸到他中山裝的布料,洗得軟塌塌的,卻帶著陽光曬過的暖,混著點粉筆灰的淡味——那是他站了三十年講台的味道,不似陳先生的皮革味刺鼻,也不像攝影師的煙味疏離,是熨帖在日子裡的溫。

老周的動作頓了頓,沒回頭,隻是抬手覆在她交疊的手上。他的掌心粗糙,有常年握粉筆磨出的薄繭,輕輕摩挲著她的手背,像在摸一件易碎的瓷器。阿美把臉貼在他的背上,能聽見他平穩的心跳,“咚咚”的,像老街青石板下的水流,慢卻堅定。她鼻尖蹭過他後頸的碎發,帶著點皂角的清苦,突然想起十七歲那年,在青瓦鎮的老槐樹下,阿明遞來的冰棒也是這樣的涼甜——隻是那時的甜是飄在風裡的,而現在的暖,是沉在骨血裡的。

窗外的風掠過泡桐樹梢,帶起幾片花瓣落在窗台上,“嗒”的一聲輕響。遠處傳來鄰居張奶奶關門的聲音,還有巷口狗叫的動靜,混著屋裡台燈的暖光,把兩人的影子投在牆上,疊成一團軟軟的影。阿美閉上眼睛,手指輕輕攥著老周的衣角,像抓住了一把穩穩的時光。她想起在“金剪子”的深夜,獨自對著空蕩的房間發呆;想起攝影師閣樓裡那張冰冷的紙條;想起那些在欲望裡打轉的日子,像踩在棉花上,虛得慌。而此刻,貼著老周的背,聞著他身上的味道,聽著他的心跳,她終於覺得腳落了地——不是臨時的落腳點,是真正的歸途。

“剪刀都磨好了,明天一早用著順手。”老周的聲音從頭頂傳來,帶著點笑意。阿美嗯了一聲,把臉埋得更深,嘴角忍不住往上翹。原來情愛從來不是霓虹下的狂歡,不是酒杯裡的甜膩,是有人幫你理好剪刀,是有人在寒夜給你留著燈,是你抱著他的腰,就能聽見自己心裡踏實的回響——像老街的燈,不亮,卻足夠照暖往後的每一個日子。

喜歡愛情六十四封請大家收藏:()愛情六十四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漫畫重啟後,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:穿書八零,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: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: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