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王主任終究是和丁稀泥。項目資金沒有獨家吞下,也沒有完全偏向哪一邊,而是劈成了兩半,像塊不大不小的烙餅,中間劃了一刀——韓向北的“金穗”和林曉梅的“曉梅農場”,被硬摁著頭,搞什麼“電商合作試點”。
官麵上的說法漂亮得很:“傳統優勢與生態理念相結合,線上營銷開拓新渠道,為高邑農產品探索多元化發展路徑。”
韓向北聽著老王在電話裡念經,牙花子都快嘬出血了。跟那個軸女人合作?還是搞那虛頭巴腦的電商?他覺得這事兒比讓他那拖拉機耕石頭地還硌硬。可沒辦法,櫻桃爛掉的教訓像鞭子懸在頭頂,那筆錢雖說不多,也能緩緩燃眉之急。他捏著鼻子,認了。
合作地點定在了韓向北合作社那間最大的倉庫。往日裡這裡堆滿化肥農藥,氣味衝鼻,如今清理出一角,擺上了兩張舊桌子,一台從縣裡借來的、吱呀怪叫的舊電腦,拉了一根晃晃悠悠的網線,就算開了張。
頭一天,兩人各占一張桌子,像廟裡兩尊互不搭理的門神。韓向北這邊,搬來一箱箱精挑細選的、紅得發紫的大櫻桃,個個渾圓飽滿,看著就喜人。林曉梅那邊,帶來的則是她那些“歪瓜裂棗”——大小不一、顏色也算不上頂鮮豔的櫻桃,還有一堆用草繩捆紮的、帶著泥點的蔬菜,幾罐子黏糊糊的、據說是“古法釀造”的櫻桃醬。
“這能賣出去?鬼才信!”韓向北心裡嘀咕,鼻子裡哼出一股冷氣。
負責操作電腦的是合作社裡唯一一個高中畢業的年輕後生,叫小軍。小夥子手指頭在鍵盤上敲得劈啪響,信心滿滿地在縣裡扶持的電商平台上開了個店鋪,名字也是上頭定的,叫“鳳凰山珍味館”。照片拍上去,韓向北那油光鋥亮的櫻桃擺在最顯眼的位置,標價不菲。林曉梅的那些,則縮在角落,價格倒是標得挺硬氣。
第一天,叮咚聲倒是響了幾次,賣出去幾單,大多是韓向北的櫻桃。韓向北臉色稍霽,覺得這電商或許也沒那麼邪乎。林曉梅那邊,一單未開,她也不急,拿著個小本子,在倉庫門口記錄著什麼,時而抬頭看看天,時而蹲下捏捏土。
麻煩從第二天開始顯露真容。
先是包裝。韓向北要求每個櫻桃都用軟紙獨立包裹,放進定製的泡沫網格盒裡,再套上印著“金穗”商標的漂亮紙盒,生怕磕碰了一點。林曉梅卻堅持用她那種透氣的、用玉米苞葉編織的小簍子,她說這樣環保,果子也能呼吸。
“呼吸?果子還喘氣兒不成?”韓向北幾乎要吼起來,“你這破簍子,一路顛簸,送到人家手裡不成櫻桃醬了?”
“你的包裝,華而不實,產生太多垃圾。”林曉梅寸步不讓。
最後隻好各包各的。韓向北這邊,幾個手腳麻利的婦女,圍著桌子包得飛快;林曉梅那邊,隻有她和一個幫忙的老太太,慢工出細活般地編著簍子,像在進行某種古老的儀式。
接著是物流。韓向北聯係的是縣裡最快的快遞,價格貴,但保證時效。林曉梅卻找了一家剛起步的、主打“綠色物流”的小公司,用的是電動車配送,速度慢,但據說碳排放低。
“碳排放?老子碳都吃不上了,還管它排放?”韓向北覺得這女人腦子裡絕對灌了漿糊。
最要命的是客戶反饋。幾天後,陸陸續續的評價來了。韓向北那包裝精美的櫻桃,有不少人稱讚賣相好,但也有幾條刺眼的評論:
“甜是甜,但好像少了點櫻桃味兒。”
“吃多了舌頭有點發麻,是不是打藥了?”
而林曉梅那邊,銷量寥寥,卻幾乎全是好評:
“櫻桃雖然小,但味道特彆濃,是小時候的味道!”
“簍子太有感覺了!支持生態農業!”
“醬很好吃,天然的味道!”
韓向北盯著屏幕上那“小時候的味道”幾個字,眼睛像被針紮了一下。他娘的,老子投入那麼多,化肥、農藥、精心管理,倒比不上她那些“天生天養”的歪果子?
合作的“牛車”,還沒走出村口,就陷進了理念不合的泥沼裡,輪子空轉,濺起一片泥濘的爭吵。
這天下午,為了一批要發往省城的混合訂單既有韓向北的櫻桃,也有林曉梅的醬菜),兩人又吵了起來。韓向北堅持要用冰袋和泡沫箱保溫,林曉梅則認為她的醬菜無需冷藏,冰袋浪費且不環保。
爭吵聲在空曠的倉庫裡回蕩,震得梁上的灰塵簌簌往下落。小軍縮在電腦後麵,不敢吱聲。幾個合作社的社員扒在門口看熱鬨,交頭接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