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問:升學宴的意義是什麼?
某著名競價排名搜索引擎是這麼說的:
“謝師宴,也叫升學宴,尊師重道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,孩子升學了,家長總要感謝一下老師,謝師宴也就應運而生,謝師可以表達對老師的感謝,也可以選擇送自己動手做的賀卡等。”
可是,很多事情在華夏這片土地上,總繞不開“人情”二字,升學宴自然也就被賦予了更多的社交意味。
表麵上說是謝師宴,可實際上,更像是一場順勢而為的聚會。
親戚朋友借機齊聚一堂,喝幾杯酒,誇幾句孩子的成績,也算替父母光宗耀祖。
一些心思活絡的父母,還會順帶把生意夥伴、領導或關係戶都請上桌,既是鋪麵子,也是還人情、積人情。
至於份子錢,那更是必不可少的環節。
有人來吃席,自然要隨禮,這樣一進一出,升學宴甚至成了一筆“收支循環”。
可老周和穆桂英辦升學宴的目的卻很樸實:這是兒子一輩子僅此一次的大事,不亞於結婚!
而且這老兩口吧,著實沒什麼朋友。
沒什麼人情往來,更彆提收什麼份子了。
滿打滿算也就隻能擺個六桌,其中一半還是周嶼的同學,收不了份子。
一桌親戚,分彆是老周家和穆桂英家的。
一桌零零碎碎的朋友,估計也就隻能坐到半桌。
一桌周嶼的老師。
再加上兩三桌周嶼的同學。
雖然一共也沒幾桌,但老兩口還是十分重視的。
從錄取通知書一到家門口的那天起,就緊鑼密鼓地準備起來了。
穆桂英一有空,就騎著那輛小粉到處跑,早早去打聽臨安市幾家有名的酒樓,挨個比較,反複琢磨。既要排場好,又要味道佳。
自家的小酒樓雖然也已經越辦越有模樣,可在她心裡,總覺得這種正式的場合,得更體麵,更氣派。
升學宴的酒店敲定之後,穆桂英還不忘給一家人都置辦了新衣服。
臨到升學宴前一天,她更是拉著周嶼和老周一塊去剃了頭。
老小子是實在不想去的,因為剃頭未必是增加你的顏值啊!
可能是醜到讓你不敢出門!甚至需要一兩個禮拜恢複期,才勉強能看。
不過拗不過穆桂英的堅持,還是去了。
好在tony老師這次聽勸,沒有太多自我發揮,規規矩矩剪完。
老小子整個人看著還真比先前清爽了幾分。
說到酒席。
這次穆桂英真的也是下了血本——六桌,全都定的是豪華包廂,還特意挑了一個口碑和裝修都不錯的酒店。
場麵不算特彆奢華,但在臨安本地來說已經相當體麵了。
要說這六桌賓客裡,周嶼最期待的是誰?
那當然是那些親戚們啊!
特彆是那些喜歡攀比、喜歡炫耀,以前還特瞧不起老周和穆桂英的那些的親戚!
可太他媽期待了!
——彆攔我,老子今天又要裝逼了!
見一個裝一個!
.....
.....
酒店門口。
周嶼穿著新衣服新鞋子,精神抖擻地站在門口,和父母一起,笑嘻嘻迎接著老師、同學,還有那些一年也就見一兩次的親戚。
賓客們陸陸續續到場。
今天的“主力軍”,自然是周嶼的同學們。
足足來了六十多號人。
原本計劃好的兩桌,根本不夠,酒店臨時又硬是多開了一個大包廂,加了一個大桌。
最先到的是一班的幾個老同學。
“喲,周嶼!”
“新郎官似的,穿得挺精神啊!”
“滾!去你媽的。”
一群人笑鬨著推搡進場。
沒多久,五班的大部隊也來了。
基本五班全員到齊,可以說麵子給足了。
幾十號人呼啦啦一湧,差點把酒店門口堵得水泄不通。
“嶼哥!”
“嶼神!”
“老周!”
叫啥的都有,聲浪一陣高過一陣,好不熱鬨。
周嶼笑著和大家一一打招呼,幾個特彆愛演的,還非得逐個握手,硬是整得跟商務洽談似的。
穆桂英和老周則站在一旁,臉上笑得合不攏嘴,一一回應著那一聲聲“叔叔好”、“阿姨好”。
老母親甚至一大早就跑去造型店化了個妝,隆重的和要登台表演一樣。
送走了這兩撥活蹦亂跳的同學們,門口的吵鬨聲剛稍微緩了緩。
很快,親戚們也陸陸續續到了。
先到的,是穆桂英這邊的娘家人。
老周家和穆桂英家這邊,其實情況差彆挺大。
老周那頭的家庭底子要好一些,兄弟姐妹大多是知識分子,工作基本都在體製內,個個有編有崗。
而穆桂英家這邊,就樸實多了,說得直白點——都是窮親戚。
好幾個都還在鄉下務農,反倒是穆桂英自己,算是兄弟姐妹裡混得最體麵的一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