鐵盒穩穩落入軌道,陳墨伸手接住。外殼還帶著高空的寒氣,表麵刻著波斯灣節點的編號與時間戳。他沒打開,直接遞給身後等候的記錄員。
“日誌入庫,同步沙盤。”
蘇婉娘站在信標圖前,指尖劃過黑海北岸的新標記點。她手腕輕抖,翡翠算盤發出一串短促聲響。“風向變了,東南氣流增強。若不調整中繼位置,東歐上空的信號延遲會超過十二刻。”
胡萬三靠在操作台邊,右手轉動扳指,左手檢查蒸汽電池的接頭。“保溫艙已裝好,六組備用電源全在線。隻要信標不偏移,機械鷹能飛到喀爾巴阡山脊。”
陳墨走到主控台前,手掌貼上玄鐵護腕。連接提示亮起,係統回應穩定。他閉眼兩秒,再睜眼時已切換至遠程視角。
“啟動鷹眼協議。”
指令下達瞬間,十二隻機械鷹從陰山基地升空。它們翅膀展開,鐵片拚合處泛著冷光。陀螺儀校準完畢,導航模塊載入耶律楚楚留下的馴鷹圖譜。這是她死前三天親手繪製的最後一份手稿,用契丹文標注了三十種氣候條件下鷹群的飛行規律。
第一隻鷹進入雲層後,信號立刻波動。
“熱感中斷。”工匠喊,“東歐山區降雪,能見度不足五十步。”
蘇婉娘迅速調出氣流模型,在紙上畫了幾道線。“把航線抬高三百尺,避開強風帶。信標船往北移十五裡,重新建立能量回路。”
胡萬三點頭,親自操作閥門調節蒸汽輸出。鍋爐壓力緩緩上升,保溫艙開始發熱。屏幕上,中斷的信號逐一恢複。
“連接成功。”他說,“六號鷹已越過邊境。”
完顏玉這時走上高台,手中捧著追風隼。鳥兒羽毛微顫,右爪係著一個小皮囊。這是耶律楚楚特製的“嗅風藥”,能激發鷹類對血腥和馬糞氣味的敏感度。
他將藥囊固定在鷹腹下方,低聲說了一句草原古語。追風隼振翅起飛,朝著東北方向疾馳而去。
陳墨盯著望管中的畫麵。機械鷹群已抵達目標區域上空,但熱源掃描結果為空。地麵營地看起來像普通商隊駐紮點,帳篷稀疏,火堆零星。
“自動預警未觸發。”慕容雪站在控製台旁,“沒有異常熱源,也沒有密集金屬反應。”
陳墨沉默片刻。“換模式。啟用遺產指令。”
所有人動作一頓。
這是耶律楚楚生前設定的三級響應程序,從未實戰測試。一旦激活,機械鷹將脫離中央控製,根據運動軌跡、營帳排列密度、人員活動頻率等非熱源變量自主判斷威脅等級。
係統提示閃爍三次,確認授權。
下一刻,鷹群分散成扇形編隊,降低高度。它們不再依賴熱感探頭,而是通過攝像頭記錄地麵細節。一隻鷹拍下帳篷間距,另一隻捕捉到夜間巡邏路線的重複性。第三隻發現炊煙升起的時間過於規律,不符合遊牧習慣。
數據回傳,沙盤自動生成分析圖。紅色斑點逐漸彙聚,集中在山穀深處一處隱蔽窪地。
“有埋伏。”蘇婉娘指著圖示,“外圍是假營地,主力藏在背坡。人數至少八百,配有重型武器。”
陳墨立即下令:“標記目標,準備打擊。”
慕容雪轉身走向武器區,取出一枚微型磁暴彈。這種炸彈體積小,威力可控,原本用於癱瘓敵方機械裝置。她仔細檢查引信,然後交給待命的機械鷹。
“不能直接引爆。”她說,“雪層太厚,衝擊波可能引發大範圍滑坡,波及下遊村落。”
陳墨看向她。
“脈衝式引爆。”慕容雪繼續說,“先釋放一次弱電磁脈衝,震動積雪結構;等鬆動完成後,再發動第二波定向衝擊,引導雪崩流向敵營。”
陳墨點頭。“按你說的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