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一十五章戰船成軍
洪武二年二月的寧波造船廠,最後一艘“大明艦”的船帆終於掛上桅杆。李木匠光著膀子,手裡攥著最後一顆鐵皮鉚釘,用力砸進船舷——木錘落下的瞬間,周圍響起工匠們的歡呼,這是第三十艘完工的戰船,每一艘都帶著江南工匠的汗水,藏著護民的巧思:船底的尖形設計能避暗礁,船尾的踏車可無風而行,船舷的鐵皮尖刺防登艦,連船艙都隔出了“醫官艙”,擺著柳萱從靈州醫館調運的草藥箱。
“李師傅,踏車的承重測試咋樣?”薩琳娜踩著跳板走上戰船,指尖劃過船舷的鐵皮,上麵還留著工匠們刻的“保民”二字。
李木匠抹了把汗,指著正在踏車旁忙活的漁民:“鄭伯帶了十個漁民兄弟,踩了半個時辰,船速沒減,踏車也沒鬆勁!俺們還加了個‘省力齒輪’,比最初的設計省三成力氣,將士們長時間踩也不累。”
鄭阿福這時從了望台探出頭,手裡拿著測深木:“薩大人,俺們剛測了港外的暗礁區,戰船吃水深正好能過,測深木一探就知道哪裡有礁,絕不會像倭寇的小船那樣擱淺!”
正說著,遠處傳來馬蹄聲,是趙江月帶著漕糧船趕來,船上還載著張阿婆粥鋪送來的青稞餅和王老鐵匠坊新打的“船用修漏錘”。“薩大人,這是父親讓臣送來的‘出征禮’,”趙江月遞過一份詔書,“父親說,大明的艦隊不是為了征戰,是為了護著沿海百姓能安穩捕魚、商隊能安穩走海,讓倭寇再不敢來搶一針一線。”
薩琳娜展開詔書,上麵的朱字力透紙背,末尾還畫著個小小的粥勺圖案——是趙正特意加的,為了讓將士們記得,身後有百姓的熱粥等著他們凱旋。“臣定不負陛下所托!”她將詔書交給副將收好,轉身對工匠和漁民們道,“今日戰船成軍,多謝大夥的力挺——沒有李師傅的巧勁、鄭伯的熟海、百姓的支持,就沒有這大明艦隊!”
當天下午,三十艘戰船列陣駛出寧波港,在海麵上展開“明”字旗。陽光灑在鐵皮船舷上,反射出耀眼的光,鄭阿福帶著漁民船隊在前方引路,薩琳娜站在旗艦船頭,望著一望無際的大海,忽然想起去年剛到寧波時,被倭寇燒毀的商船殘骸——如今,這些戰船終將為那些百姓討回公道。
暮色降臨時,艦隊返回港口,碼頭邊早已擠滿了百姓。張阿婆的粥鋪夥計推著車,給將士們送熱粥;王老鐵的匠坊學徒,給每艘戰船送了把修漏錘;阿古拉的商隊則送來西域的奶酒,給將士們暖身。薩琳娜接過一碗粥,喝了一口,和在民生坊喝的一樣暖。
洪武二年三月的寧波港,晨霧剛散,三十艘大明戰船就已列成整齊的艦隊,船帆上的“明”字在海風裡獵獵作響。碼頭邊,兩萬禁軍與水師將士列隊而立,甲胄上的霜花還沒化,卻掩不住眼底的決心——他們腳下的地麵,去年還留著倭寇燒殺的痕跡;他們身後的百姓,手裡捧著剛做好的乾糧和護符,等著為東征將士送行。
第三百一十五章完)
喜歡雪月大明請大家收藏:()雪月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