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五十三章爹爹是好官!
範陽府衙的議事廳裡,晨光透過窗欞,落在案上的兩份文書上——一份是護渠隊的長效章程,另一份是百姓聯名遞來的“功德碑請願書”。趙正指尖拂過請願書上密密麻麻的簽名,從漕工到老農,從商戶到學子,幾乎涵蓋了範陽各階層,字裡行間滿是“願為趙大人立碑,記護漕安民事跡”的懇切。
“大人,這已是第三份請願書了。”慕容芷站在一旁,聲音裡帶著幾分感慨,“百姓說,自您到範陽,漕渠通了、糧價穩了、叛軍伏法了,日子比從前安穩太多,這碑該立。”
趙正抬頭看向柳萱,她正捧著護渠隊章程的修訂稿,指尖停在“護渠隊納入範陽府衙統管,設專人考核輪值”的條目上:“章程裡加了考核機製,每月評選‘護渠標兵’,給些糧米補貼,既能調動百姓積極性,也能讓護漕的事長久傳下去。這不僅是護漕,更是幫您把根基紮在百姓中間——百姓認您,您在範陽的立足才穩。”
趙正接過章程,目光落在“府衙統管”四個字上:“你考慮得周全。護渠隊本是百姓自發,現在納入府衙體係,既不會讓百姓覺得被管控,又能名正言順地支持他們,往後範陽的基層事,也能借著護渠隊的由頭,辦得更順。”
正說著,老梅拄著拐杖進來,手裡拿著一封長安來的驛信,臉色難掩激動:“大人!長安批複到了!陛下不僅認可您護漕的功績,還擢升您為範陽節度副使,準許您在範陽設立‘漕政署’,統管漕運與糧種事宜——這可是把範陽的糧道、漕權都交到您手裡了!”
“節度副使?”趙正接過驛信,指尖劃過“統管漕運糧種”的字樣,心中豁然——長安此舉,既是認可他的能力,也是默許他在範陽穩固勢力。有了漕政署的權柄,他便能名正言順地整合範陽的糧源與漕路,這才是根基的關鍵。
柳萱湊過來細看驛信,眼底泛起笑意:“有了漕政署,您就能製定範陽的漕糧調度規則,不用再受長安戶部的掣肘。薩琳娜的商隊、本地的糧商,都能通過漕政署統籌,既防貪墨,又能讓範陽的糧、貨流通更順,百姓日子好了,您的根基自然更穩。”
趙江月這時背著小布包跑進來,手裡拿著一張畫——上麵畫著府衙前立著兩座碑,一座是柳蓁蓁的護漕碑,另一座寫著“趙正功德碑”,周圍擠滿了百姓。“爹爹!我聽常嬤嬤說百姓要給您立碑,我就畫了這個!以後彆人來範陽,既能看到娘的碑,也能知道爹爹是好官!”
趙正蹲下身,摸了摸孩子的頭,指著畫裡的“漕政署”三個字是柳萱教他寫的):“江月看,爹爹以後要管漕政署了,就是幫著更多百姓護漕、種糧,像你娘當年一樣,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。”
午後,趙正帶著章程和驛信,去望河亭召集百姓。漕渠邊擠滿了人,老周頭、張老漢、薩琳娜都來了,眼神裡滿是期待。趙正站在祠壇前,舉起長安驛信:“陛下擢升我為範陽節度副使,還準許設立漕政署,往後範陽的漕運、糧種,都由咱們自己統籌!護渠隊也會納入府衙統管,給大家添補貼、評標兵!”
百姓們瞬間歡呼起來,張老漢第一個喊道:“俺們就信趙大人!有您在,範陽錯不了!”薩琳娜也上前一步:“商隊願意跟漕政署合作,以後西域的糧種、特產,優先供給範陽百姓,咱們一起把日子過好!”
趙正抬手壓了壓眾人的聲音,目光掃過眼前的百姓、漕工、商隊夥計,聲音沉穩:“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,是蓁蓁護漕的底子,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。百姓的請願碑,我謝過大家的心意,但碑就不立了——不如把錢省下來,在漕政署旁建個‘惠民倉’,存些糧米,遇到災年給百姓賑災,這比立碑更實在。”
“好!”百姓們齊聲應和,老周頭拍著胸脯:“惠民倉的活,俺們漕工包了!不要工錢,就為了這安穩日子!”
夕陽西下時,趙正和柳萱站在漕政署的選址地——就在永豐倉旁,既能管漕運,又能看糧庫。柳萱望著遠處忙碌的百姓,輕聲說:“今日這事,既得了長安的權,又得了百姓的心,您在範陽的根基,才算真的穩了。”
趙正握住她的手,目光落在趙江月身上——孩子正跟著老梅學寫“惠民倉”三個字,小臉上滿是認真。“根基穩了,接下來就是守好它。有你、有江月、有這些百姓,範陽的日子,會越來越好。”
第一百五十三章完)
喜歡雪月大明請大家收藏:()雪月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