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章民心歸趙
靈州城的晨光裡,生祠前的香火嫋嫋升起。百姓們捧著五穀、綢緞,自發排成長隊,將祭品擺在趙正的塑像前——那塑像用樟木雕刻,身著範陽軍甲胄,目光望向靈州城外,正是趙正率軍守渡口時的模樣。老吏捧著萬民傘,顫巍巍地遞給迎上來的蘇琬琬:“蘇主事,這傘是全城百姓連夜繡的,上麵繡著‘保境安民’四個字,您一定要轉交給趙王殿下!”
蘇琬琬接過萬民傘,傘麵的絲線在陽光下閃著光,每一針都透著百姓的心意。她轉頭望向節度使府方向,心裡清楚,如今的趙正,早已不是隻掌三州的趙王,而是天下百姓心中的“救星”——自鳳鳴坡大捷後,洛陽、太原的百姓也紛紛派代表來靈州,懇請趙正移駐中原,主持大局。
府衙議事廳內,朝廷的第二道詔書剛送到。使者站在案前,腰彎得更低:“陛下諭旨,趙王平定外患,功高蓋世,特準總領天下兵馬,節製諸州節度使,凡軍民政務,皆可先行後奏。”這話一出,廳內眾人都看向趙正——“總領天下兵馬”意味著朝廷徹底將兵權交出,趙正如今已是實質的天下共主。
趙正接過詔書,指尖拂過“先行後奏”四字,眼底沒太多波瀾。他看向薩琳娜,後者立刻遞上密報:“長安來的消息,奸相張邦昌正勾結宦官,說您‘功高震主,意圖不軌’,想勸太後下旨削您兵權。還有,恒州的王煥、魏州的劉錚,最近也在暗中聯絡舊部,似有異動。”
“跳梁小醜罷了。”慕容芷冷笑一聲,佩刀在鞘裡輕響,“若他們敢來,末將率範陽軍去平了他們!”自鳳鳴坡一戰,範陽軍威望更盛,原本歸降的吐蕃殘部也編入軍中,如今兵力已達十萬,足以震懾任何有異心的勢力。
柳萱這時走進來,手裡攥著流民安置清單:“靈州、洛陽的流民已安置妥當,新墾的田地能供他們春耕。隻是太原那邊還缺農具,蘇琬琬,能不能從範陽調一批過去?”
蘇琬琬立刻點頭:“我這就安排漕渠糧船改運農具,三日之內必到太原。”
趙江月站在輿圖旁,忽然開口:“父親,孩兒昨日去生祠,聽見百姓說‘寧隨趙王,不尊天子’。如今民心在您,兵權在您,不如……”他話沒說完,卻已點明了眾人的心思——勸趙正更進一步,取代唐室。
廳內瞬間安靜下來,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趙正身上。柳萱輕聲道:“如今唐室衰微,奸臣當道,百姓苦久矣。你若登基,既能安民心,又能推新政,實乃天命所歸。”
趙正沉默良久,走到輿圖前,指尖劃過長安、洛陽,再到範陽:“我並非貪戀權位,隻是若不掌權,新政難推,百姓仍會受苦。”他想起穿越之初,那個在範陽寄人籬下的孤兒趙五,若不是為了活下去、為了護更多人活下去,也不會走到今天。
“但現在還不是時候。”趙正話鋒一轉,目光變得銳利,“長安的奸臣未除,王煥、劉錚的異動未平,吐蕃回紇的殘部還需安置。若此時登基,隻會給人以口實,讓天下再起戰亂。”
他看向眾人,語氣堅定:“第一步,先派慕容芷率兩萬範陽軍進駐洛陽,控製東都門戶;蘇琬琬,你繼續推行漕運、稅法改革,先在三州試點,再逐步推廣到中原;柳萱,醫療營隨慕容芷去洛陽,安撫流民,穩定民心;薩琳娜,你的情報網盯緊長安和恒州,一有異動立刻回報;江月,你隨我留在靈州,處理吐蕃回紇殘部的安置,學怎麼治理異族降眾。”
“是!”眾人齊聲應下,原本期待“登基”的情緒,漸漸被趙正的深謀遠慮撫平——他們明白,趙正要的不是一時的帝位,而是長久的太平。
傍晚時分,趙正獨自登上靈州城樓。夕陽將範陽軍的營寨染成金色,遠處的黃河靜靜流淌,岸邊的百姓正在田裡耕作,孩童的笑聲隨風傳來。他想起鳳鳴坡的血戰,想起鹽州的夜襲,想起那些為守護這片土地而犧牲的將士——這天下,他必須守住,而且要守得更好。
這時,趙江月走上城樓,手裡捧著一卷輿圖:“父親,這是孩兒畫的流民安置分布圖,您看看有沒有要改的地方。”
趙正接過輿圖,見上麵標注得細致,連每個村落的農具數量、種子種類都寫得清楚,眼底露出笑意:“做得好。記住,治理天下,不在兵權有多盛,而在百姓過得有多安穩。”
第二百四十章完)
喜歡雪月大明請大家收藏:()雪月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