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三十九章凱旋歸心
鳳鳴坡的硝煙還未散儘,柳萱的醫療營已率先鋪開。她蹲在臨時帳內,正給一個斷了腿的我軍士兵接骨,醫女遞來的夾板還帶著鬆木的清香,士兵咬著布巾,額上滲滿冷汗,卻仍咧嘴笑:“大夫,俺砍了三個吐蕃兵,沒給咱範陽丟臉!”
帳外,蘇琬琬正帶著屬吏清點戰利品——堆積如山的吐蕃彎刀、甲胄,還有論欽陵的帥印,都被一一登記造冊。她翻著帳冊,忽然對身後的趙江月道:“你看,這是從論欽陵大帳裡搜出的吐蕃讚普密信,說若拿下靈州,就分回紇一半疆土,難怪阿古拉會倒戈。”
趙江月接過密信,指尖拂過上麵的吐蕃文字,想起昨日決戰時回紇騎兵突襲吐蕃後營的場景,忽然明白父親常說的“敵友隻在利益之間”。他將密信收好:“蘇姨,這信得給父親看看,說不定能用來安撫阿古拉——畢竟我們還答應歸還他雲州馬場。”
此時,慕容芷正押著論欽陵往中軍大帳走。論欽陵被鐵鏈鎖著,肩膀上的箭傷還在滲血,卻仍梗著脖子:“我乃吐蕃大將,要殺便殺,彆想讓我降!”慕容芷冷笑一聲,指了指不遠處歸降的吐蕃士兵:“你的弟兄們都願歸降,換一口飽飯,你倒要逞英雄?”論欽陵望去,隻見他的舊部正排隊領我軍發放的乾糧,眼神裡滿是對生的渴望,頓時啞口無言。
未時,趙正下令班師回靈州。我軍隊伍綿延數裡,前麵是扛著戰利品的士兵,中間是歸降的吐蕃兵,後麵跟著救治傷兵的醫療營。剛走到靈州城外,就見百姓們捧著熱粥、饅頭湧了過來,一個白發老丈捧著一碗粥,跪在趙正馬前:“趙王殿下,您救了靈州百姓,俺代表大夥給您磕頭了!”
趙正連忙翻身下馬,扶起老丈:“老丈快起,這是全軍將士的功勞,不是我一人之能。”話音剛落,周圍的百姓紛紛歡呼起來,“趙王千歲”的喊聲震得空氣都在顫抖——自吐蕃回紇犯境以來,百姓們日日活在恐懼裡,如今大捷,這份喜悅比任何時候都真切。
消息傳回長安時,紫宸殿裡一片死寂。少帝握著捷報的手都在抖,太後坐在一旁,眼淚止不住地流:“多虧了趙王,不然這江山……”老臣們紛紛跪地,請求下旨嘉獎趙正,有幾個激進的甚至說:“趙王功蓋寰宇,當加九錫,封尚父,以安天下民心!”
三日後,朝廷的使者帶著詔書抵達靈州。使者捧著明黃詔書,聲音帶著諂媚:“陛下有旨,趙王趙正平定吐蕃回紇,救社稷於危難,封尚父、天策上將,加九錫,賜三州之地,入朝不趨,讚拜不名!”
趙正接過詔書,目光掃過“尚父”二字,心裡清楚——這是朝廷無奈的妥協,如今他手握重兵,天下民心歸附,朝廷早已無法掌控。慕容芷、蘇琬琬等人站在身後,眼神裡滿是期待,卻沒一人多言——他們都在等趙正的決定。
“臣,謝陛下恩典。”趙正躬身接旨,語氣平靜,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。
接下來的幾日,靈州城熱鬨非凡。天下賢才紛紛來投,有從長安辭官來的文官,有從邊疆來的武將,甚至有西域的商隊首領求見,願為趙正效力。百姓們更是自發在靈州城外立起趙正的生祠,日日香火不斷,祠前的石碑上刻著“救民於水火,扶社稷於將傾”十二個大字。
深夜,趙正的書房裡還亮著燈。柳萱、慕容芷、蘇琬琬、薩琳娜,還有趙江月圍坐在案前,案上攤著天下輿圖。蘇琬琬率先開口:“如今朝廷名存實亡,天下隻認趙王,不如順天應人,登基稱帝,以安民心。”
慕容芷也附和:“末將願率全軍將士,擁戴趙王登基!”
趙正沉默良久,目光落在輿圖上的長安,又看向身邊的趙江月——少年眼神堅定,顯然也認同眾人的提議。他想起穿越以來的種種,從範陽的落魄孤兒,到如今的天下柱石,一路的犧牲與付出,都是為了讓百姓不再受苦。
“為天下蒼生計,”趙正終於開口,聲音低沉卻有力,“我當順天應人。”
第二百三十九章完)
喜歡雪月大明請大家收藏:()雪月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