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五十二章眾請立儲
西苑偏殿的燭火晃著人影,趙正望著少帝稚嫩卻堅定的臉,又看向太後眼中的懇切,沉默良久才躬身:“太後與陛下的心意,臣心領了。隻是立世子關乎社稷傳承,非臣一人能定,需問百官之意,更需看百姓之心。”
這話並非推脫——自任攝政王以來,他始終謹記“為蒼生而非為權位”,如今驟然提及立儲,若貿然應下,恐落人口實,說他早有篡唐之心。
太後卻似早有準備,抬手示意內侍捧來一卷萬民書:“這是長安、洛陽、恒州三地百姓聯名所書,還有百官的奏折,都懇請攝政王立世子,以安天下人心。老身與陛下,不過是順了民心罷了。”
趙正接過萬民書,泛黃的紙頁上滿是密密麻麻的簽名,有農戶的粗筆字跡,有士族的工整楷書,甚至還有吐蕃、回紇降眾的異域文字。最末一行,是蘇琬琬、慕容芷、柳萱、薩琳娜的聯名落款,墨跡新鮮,顯然是近日剛集齊的。
“父親,”趙江月忽然開口,聲音比平日沉穩,“孩兒昨日從靈州回來時,見吐蕃聚居地的論布帶著族人,在攝政王府外請願,說‘若攝政王不立世子,往後誰護咱們種莊稼、過安穩日子’。那時孩兒才知,百姓要的不是唐室或趙氏,是能讓他們安穩活下去的人。”
趙正轉頭看向兒子,少年眼底沒了往日的青澀,多了幾分對責任的認知——這正是他多年來刻意曆練的結果,卻沒料到,這份成長會以“立儲”的方式被推到台前。
次日早朝,百官齊聚太極殿。不等少帝開口,戶部尚書蘇琬琬率先出列,捧著新政賬本:“啟奏陛下、攝政王,如今京畿秋收豐稔,漕渠貫通,醫棚、義倉遍布各縣,江南、隴西皆已歸附。然社稷傳承未定,百姓心有不安,臣懇請攝政王立世子,以固國本!”
“臣附議!”慕容芷按劍出列,甲胄碰撞聲震得殿內寂靜,“範陽軍十萬將士,請立世子!若有亂臣賊子敢窺伺社稷,臣願率部蕩平!”
百官紛紛跪地,齊聲請願:“請攝政王立世子!”聲音撞在殿宇梁柱上,久久不散。少帝坐在龍椅上,看向趙正,輕聲道:“趙王,這是民心所向,你就應了吧。”
趙正望著殿內黑壓壓的朝臣,又想起昨日西苑外百姓舉著的“立世子安天下”木牌,終於深吸一口氣,上前一步:“臣,遵旨。然立儲非小事,需先定規矩——世子需入國子監習儒典,隨百官理政務,往各地察民生,待年滿二十,方可行儲君之權。臣此舉,非為趙氏私計,實為天下蒼生計,若世子他日不堪大用,臣必廢儲另擇,絕不負百姓所托!”
百官聞言,紛紛叩首:“攝政王仁明!”
消息傳出,長安百姓湧上朱雀大街,歡呼聲響徹雲霄。趙江月跟著趙正走上城樓,看著街上揮舞著“世子千歲”布條的人群,忽然覺得肩上的擔子重了幾分——他不再是隻需跟在父親身後學習的校尉,而是要學著扛起守護天下的責任。
三日後,立儲大典在太廟舉行。趙江月身著儲君禮服,在禮官的指引下祭拜先祖,接過趙正遞來的“鎮國玉印”——印上刻著“保境安民”四字,正是趙正多年來的初心。禮畢,他走到太廟外,見論布帶著吐蕃、回紇降眾,捧著青稞、雪蓮趕來祝賀,阿古拉還遞上一把回紇彎刀:“世子殿下,這刀能斬豺狼,往後若有外敵來犯,俺們異族弟兄也願跟著您殺賊!”
趙江月接過彎刀,鄭重點頭:“往後,咱們不分漢人與異族,都是一家人,一起守著這天下,一起過安穩日子。”
當晚,攝政王府的家宴上,柳萱端來一碗蓮子羹,笑著對趙江月道:“往後你要學的東西更多了,可彆像從前那樣,為了查堤壩缺口,連著兩夜不睡覺。”
薩琳娜也打趣:“影衛那邊已備好各地民情冊,世子殿下若想查哪裡的動靜,隨時吩咐。”
第二百五十二章完)
喜歡雪月大明請大家收藏:()雪月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