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7章 新政總結_雪月大明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雪月大明 > 第267章 新政總結

第267章 新政總結(1 / 1)

第二百六十七章新政總結

靈州府衙的院子裡,梧桐葉落了滿地。蘇琬琬捧著厚厚的《民生冊》,指尖劃過密密麻麻的字跡——上麵記著流民安居數、農具推廣量、醫棚診治記錄,每一筆都是新政落地的細碎注腳。她抬頭時,院門口已聚了不少人:張阿婆提著布兜,裡麵是新磨的粟米;論布扛著半扇青稞穗,身後跟著巴圖;王老鐵抱著雙用犁的圖紙,柳萱則拎著藥箱,小桃跟在後麵。

“蘇大人,您叫俺們來,是有啥要緊事?”張阿婆先開口,布兜裡的粟米晃出細碎聲響,“今年俺家收了五石糧,還在院裡種了菜,小石頭也能背《論語》了,都是托新政的福。”

蘇琬琬笑著讓眾人坐下,翻開《民生冊》:“今日請大家來,是想說說新政在靈州的成效——你們都是親曆者,說的比文書上的字更實在。論布,你先說說異族種地的事吧。”

論布把青稞穗放在石桌上,指尖摸著飽滿的顆粒:“去年俺們還怕種不好中原的地,如今有王師傅的雙用犁,漢族老叔教的耕種法子,部落裡三十戶人,每戶都收了四石多糧,比在草原種牧草強多了!俺還教漢族弟兄種青稞,現在靈州的粥鋪裡,都有青稞粟米粥賣了。”

王老鐵接著笑:“雙用犁在靈州已推廣了兩百多把,西域的精鐵也運來了,往後打犁更快。前幾日阿古拉的商隊還說,要把犁賣到回紇去,讓那邊的弟兄也能種中原的莊稼——這農具一改良,各族人都能靠種地過日子,誰還願鬨矛盾?”

柳萱也打開藥箱,取出一本診脈冊:“醫棚在靈州開了半年,診治了兩千多百姓,有漢族農戶的風寒,有吐蕃老婦的風濕,還有回紇商隊的高原反應。如今不少吐蕃、回紇人都來學認草藥,小桃還教他們熬預防疫病的湯藥,往後就算醫棚沒人,他們自己也能照顧自己。”

張阿婆聽得頻頻點頭,忽然從布兜裡掏出個布包,裡麵是小石頭寫的“家”字:“這是娃前日寫的,他說要把字送給攝政王——要是沒有流民安居的政策,俺們祖孫倆還在逃荒,哪有現在的家?”

正說著,院外傳來馬蹄聲。趙江月翻身下馬,身上還帶著漕渠的水汽——他剛從長安趕來,替父親趙正查看靈州新政的收尾情況。“蘇姨,各位鄉親,”他走進院子,目光掃過石桌上的粟米、青稞、圖紙,“父親說,新政的好壞,要看百姓的飯碗滿不滿,要看各族人能不能湊在一起過日子——你們說的這些,就是最好的答案。”

論布忽然站起身,把青稞穗推到趙江月麵前:“世子殿下,俺們吐蕃人認理——誰讓俺們有地種、有飯吃,俺們就跟著誰。從前俺跟著論欽陵打仗,如今俺想加入範陽軍輔營,幫著守靈州,不讓壞人來毀俺們的地!”

巴圖也跟著點頭:“俺也去!回紇商隊的弟兄說了,要是邊境有事,俺們也能幫著送信、運糧草!”

趙江月看著眾人懇切的模樣,心裡忽然明白父親說的“威震天下”——從不是靠甲胄刀劍,而是靠張阿婆手裡的粟米、論布肩頭的青稞、王老鐵案上的圖紙、柳萱藥箱裡的湯藥。這些散在靈州各處的支線故事,最終都彙向一條主線:民心歸攏,天下安穩。

他接過論布的青稞穗,又拿起張阿婆的“家”字:“各位放心,朝廷不會讓你們的地白種,不會讓你們的日子白過。靈州的新政會推廣到更多地方,流民能安居,異族能種地,工匠能傳技,醫者能救民——這就是父親想守的天下。”

夕陽西下時,眾人散去。張阿婆提著粟米往家走,心裡想著要給小石頭做青稞粥;論布和巴圖跟著趙江月去看範陽軍輔營的營地,腳步輕快;王老鐵捧著圖紙去找蘇琬琬,商量把雙用犁推廣到隴西;柳萱則帶著小桃往醫棚走,藥箱裡還剩些給卓瑪熬的風濕藥。

蘇琬琬站在府衙門口,看著《民生冊》上添的新字——“靈州流民安居120戶,異族共耕田300畝,雙用犁推廣210把,醫棚診治2300人”,忽然覺得,這些細碎的民生記錄,意味著新政已成,民心已固。

第二百六十七章完)

喜歡雪月大明請大家收藏:()雪月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逆天開局!我在遊戲裡歐瘋了!! 晚熟櫻桃 誘她情陷 帶狗修仙:從海島世界開始 陰律判:無間歸墟錄 詭庭從玩家開始 寒門逆襲:我用科技平天下 割據勢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? 白衣盜 我自地獄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