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八章奉天宣戰
奉天殿外的廣場上,積雪已被清掃乾淨,卻仍透著刺骨的寒意。各國使節的馬車整齊地停在廣場兩側,有西域的回紇商隊首領,有南洋的爪哇國王使者,還有波斯的船匠哈桑——他們都是被趙政邀請來的,要親眼見證大明對倭國的態度。
殿內,氣氛比昨日更凝重。案上擺滿了各種“倭患信物”:被倭寇燒毀的江南絲綢邊緣還留著灼燒的痕跡)、寧波漁民的血淚賬冊冊頁上按滿了紅手印)、鬆浦領主的佩刀刀鞘上刻著“平戶”二字)、還有倭國幕府的軍令狀蓋著足利義詮的朱印)。這些信物,從殿門一直擺到龍椅前,像一條鋪在金磚地上的“血淚之路”。
辰時三刻,趙政身著明黃常服,在文武百官的簇擁下走進殿內。他沒有直接坐上龍椅,而是走到案前,拿起那塊被倭寇燒毀的江南絲綢——這是蘇州織戶李大姐的,上麵還能看到她女兒繡的“平安”二字,隻是“安”字的最後一筆,被火燒得模糊不清。
“諸位使節,諸位大臣,”趙政的聲音在殿內回蕩,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,“今日朕召集大家,是為了一件事——討倭。”
他舉起那塊絲綢,聲音帶著幾分顫抖:“這塊絲綢,來自蘇州織戶李大姐的織坊。洪武二年三月,倭寇襲擾蘇州港,燒了她的織坊,擄走了她年僅十二歲的女兒。李大姐告訴我,她女兒繡這‘平安’二字,是想送給出海捕魚的父親,可如今,織坊沒了,女兒沒了,隻剩下這塊被燒毀的絲綢,和她日夜的思念。”
趙政又拿起那本《寧波漁民血淚冊》,翻開其中一頁,指著上麵的名字:“這是寧波漁民張阿福的弟弟張阿狗,十七歲,洪武元年十月,被倭寇用殿外那柄櫻花紋倭刀刺穿胸膛,死的時候,手裡還攥著半塊張阿婆送的青稞餅。張阿福說,他弟弟最大的願望,就是能跟著水師,把倭寇趕回老家,可他再也沒機會了。”
廣場上的各國使節紛紛側目,有的拿起隨身攜帶的紙筆記錄,有的低聲議論著。波斯船匠哈桑看著那塊被燒毀的絲綢,想起自己在寧波造船廠看到的大明戰船,眼裡露出敬佩的神色——他終於明白,大明要打的,不是一場侵略戰爭,是一場為百姓複仇的戰爭。
“佐佐木道譽說,這些都是浪人所為,與足利幕府無關。”趙政冷笑一聲,拿起那份蓋著足利幕府朱印的軍令狀,“可這份軍令狀,是洪武二年影衛從倭寇首領鬆浦的船艙裡繳獲的,上麵寫著‘劫掠大明沿海,所得財物三成上繳幕府’。你們看,這上麵的‘三葉葵’印鑒,和佐佐木道譽昨日帶來的幕府文書上的印鑒,一模一樣!”
他走到殿門口,指著廣場上的百姓代表——張阿婆、鄭阿福、蘇州織戶李大姐,還有靈州被倭寇襲擾的商隊首領,“這些人,都是倭患的受害者。張阿婆的粥鋪差點被燒,鄭阿福的弟弟被殺害,李大姐的織坊被毀,靈州商隊的貨物被搶——他們不是抽象的‘百姓’,是活生生的人,是朕的子民!朕作為大明的皇帝,不能看著他們被欺負,不能看著倭寇在大明的海疆上燒殺搶掠!”
“陛下說得對!”石守信突然出列,單膝跪地,“臣願領兵東征,將倭寇的老巢端了,為百姓報仇!”
“臣也願往!”薩琳娜跟著出列,她的水師鎧甲上,還留著平戶港之戰的刀痕,“陛下,寧波水師三萬將士已整裝待發,隻要陛下一聲令下,臣立刻帶著戰船出發,定將倭國的港口炸平,讓他們再不敢來犯大明!”
“臣願往!”“臣願往!”文武百官紛紛單膝跪地,聲音震得奉天殿的梁柱都在微微顫抖。廣場上的百姓代表也跟著高呼:“陛下萬歲!大明萬歲!討倭必勝!”
趙政看著眼前的景象,眼眶微熱。他知道,這些人不是為了權力,不是為了封賞,是為了那些被倭寇殘害的百姓,是為了大明的海疆安穩——就像他們一起清內奸、籌糧草、建海防時一樣,他們始終記得,大明的根基在百姓手裡。
“好!”趙政從案上拿起早已寫好的《討倭詔》,展開時,聲音鏗鏘有力:“朕奉天承運,詔告天下:倭國足利幕府,縱容倭寇,殘害大明百姓,燒我商隊,毀我家園,罪不容誅!朕今日下令,興師東征,目標隻有一個——犁庭掃穴,絕其祭祀,設郡置縣,永鎮東溟!凡參與東征者,無論官民,朕都記在功勞簿上;凡阻礙東征者,無論是誰,朕都以通倭論處!”
他將《討倭詔》交給內侍,讓其宣讀給廣場上的百姓和各國使節聽。詔書上的每一個字,都像一把錘子,砸在在場每個人的心上——有憤怒,有堅定,有期盼,還有對和平的渴望。
宣讀完畢,趙政走到張阿婆麵前,接過她遞來的一碗熱粥——這是她淩晨特意熬的,用的是靈州的青稞,還加了紅棗。“陛下,喝碗粥暖暖身子。”張阿婆的聲音帶著幾分顫抖,“老身等著將士們凱旋,等著咱們大明的海疆,再也沒有倭寇的影子。”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趙政接過粥,當著眾人的麵喝了一口,溫熱的粥滑進喉嚨,和當年在靈州喝的第一碗粥一樣暖。他看著張阿婆布滿皺紋的臉,看著鄭阿福堅定的眼神,看著李大姐眼裡的期盼,忽然想起戰船成軍時,李木匠說的話:“大明的戰船,不是為了征戰,是為了護著百姓能安穩過日子。”
他知道,這場東征,就是為了這句話——為了讓寧波的漁民能重新安穩地捕魚,為了讓蘇州的織戶能重新安穩地織綢,為了讓大明的百姓,再也不用在夜裡聽著海風聲,就想起倭寇的刀。
夕陽西下時,各國使節紛紛向趙政表示祝賀,願為大明東征提供幫助——回紇商隊首領願意提供駱駝,幫助運輸糧草;爪哇國王使者願意提供南洋的柚木,用於戰船修補;波斯船匠哈桑願意留在寧波造船廠,幫助改進火炮。
趙政站在奉天殿的台階上,望著遠處的汴河,糧船正源源不斷地駛向寧波港的方向;廣場上的百姓還在歡呼,聲音像海浪一樣,一波接著一波。他知道,這場戰爭,他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,是整個大明在戰鬥——從靈州的鐵礦工人,到江南的織戶,從寧波的漁民,到波斯的船匠,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為東征出力。
為了那些被倭寇殘害的百姓!
為了大明的海疆安穩!
為了能讓更多的人,像張阿婆說的那樣,“安穩地過日子”!
第三百三十八章完)
喜歡雪月大明請大家收藏:()雪月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