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四十一章長崎炮聲
長崎港的晨霧還沒來得及散開,就被“洪武級”戰列艦的炮口火光撕開一道裂口。薩琳娜站在旗艦的指揮台上,手裡攥著鄭阿福繳獲的布防圖,指尖在“長崎糧庫”的標記上劃過——那是倭國九州島最重要的糧草囤積地,按影衛密報,裡麵堆著能供五千武士吃三個月的糙米,還有從大明沿海搶來的絲綢、瓷器。
“各艦注意!第一輪炮擊,目標糧庫、碼頭戰船!避開東側民居!”薩琳娜的聲音通過銅製傳聲筒傳遍艦隊,身後的伊凡正指揮波斯工匠調整炮架,靈州產的熟鐵炮閂被磨得鋥亮,炮膛裡填著摻了碎石的霰彈——這是伊凡結合西洋火炮技術改良的“破甲彈”,專門用來對付倭國的木質戰船。
“放!”隨著薩琳娜一聲令下,十艘戰列艦的重型破城炮同時轟鳴,炮聲震得海麵都在顫抖。黑色的炮彈拖著煙尾掠過晨霧,精準砸在長崎港的糧庫屋頂上,茅草和木板瞬間飛濺,裡麵的糙米像瀑布一樣傾瀉而出。碼頭上的倭國戰船還沒來得及解纜,就被火箭點燃帆布,火舌順著船板蔓延,浪人們尖叫著跳進海裡,卻被後續的霰彈掃中,海麵上泛起一片片猩紅。
鄭阿福趴在快船的船舷邊,手裡的測深木早已被他忘在腦後。他看著眼前的場景,忽然想起洪武二年寧波港被燒的那天——也是這樣的清晨,倭寇的火箭點燃了漁民的船,父親就是在那場大火裡,為了救他被燒斷的桅杆砸中。如今,炮聲換了方向,燒的是倭寇的船,毀的是倭寇的糧庫,他的眼淚混著海水往下淌,卻笑著對身邊的張三柱說:“你看!咱們的炮多厲害!這下輪到他們怕了!”
張三柱用力點頭,手裡的漁叉攥得更緊。他想起自己被倭寇擄走的哥哥,想起母親天天在碼頭盼著哥哥回來的模樣,此刻看著倭船在火海裡掙紮,他忽然覺得,壓在心裡的石頭終於要落地了。
趙政和趙江月站在旗艦的後甲板上,望著長崎港的火光。趙江月的臉色有些發白,不是因為害怕,是因為震撼——他從未見過如此猛烈的炮火,也從未想過,大明的水師竟有如此強大的力量。“父親,那些民居……”他輕聲問道,擔心炮火誤傷無辜。
“放心,”趙政指著布防圖上的紅色虛線,“薩琳娜早就讓人標好了民居範圍,咱們打的是倭寇的糧庫、戰船,不是百姓。你看那邊,柳萱的醫女隊已經準備好快船,等炮擊結束,就去救被困的百姓。”
順著趙政指的方向,趙江月果然看到幾艘掛著“惠民醫館”旗幟的快船,正停在安全海域,小桃和幾個醫女正往陶甕裡裝金瘡藥,陶甕上的草藥圖案在晨霧裡隱約可見——那是柳萱前六卷在靈州、寧波醫館一直用的標記,如今成了海麵上的“生命信號”。
炮擊持續了一個時辰,長崎港的抵抗漸漸弱了下去。倭國的木質戰船要麼被燒毀,要麼沉入海底,糧庫的火勢雖然還沒撲滅,卻已無力回天。薩琳娜下令停止炮擊,讓鄭阿福帶著漁民向導隊先去探路,確認沒有暗礁和埋伏後,再讓登陸部隊上岸。
鄭阿福的快船剛靠近碼頭,就看到幾個倭國百姓舉著白旗跑過來,他們的衣服又破又舊,手裡捧著幾個陶罐,裡麵裝著剛煮好的糙米——那是從糧庫的火裡搶出來的。“大人,我們不是武士,是被幕府逼著來守港的百姓!”一個白發老倭人跪在地上,用生硬的漢話說道,“幕府的武士早就跑了,還想把我們當盾牌,多虧你們的炮沒打過來!”
鄭阿福連忙扶起老倭人,從懷裡掏出張阿婆送的青稞餅,遞給他:“彆怕,我們是大明水師,是來打倭寇的,不是來害百姓的。你們要是願意,就帶我們去找武士的藏身處,我們還會給你們分糧食。”
老倭人接過青稞餅,咬了一口,眼淚突然掉了下來:“謝謝大人!幕府的武士搶我們的糧,燒我們的房子,你們卻給我們餅吃……我這就帶你們去!”
在老倭人的指引下,明軍登陸部隊很快找到了武士的藏身地——一個廢棄的寺廟,裡麵躲著兩百多個浪人,正拿著刀對著門口,卻沒敢出來。慕容芷率影衛繞到寺廟後麵,點燃了事先準備好的煙硝,濃煙灌進寺廟裡,浪人們嗆得咳嗽不止,很快就舉著刀投降了。
趙江月跟著登陸部隊走進寺廟,看到裡麵堆著不少從大明搶來的東西——有蘇州織戶的絲綢,有寧波漁民的漁網,還有靈州商隊的藥材。他拿起一塊絲綢,上麵的“李”字印記還很清晰,突然想起父親給他看的《倭寇害民圖》,圖上李大姐抱著被燒毀的織坊哭泣的樣子,和眼前的絲綢重疊在一起。
“這些東西,都要登記好,”趙政走到他身邊,輕聲說,“等打完仗,要還給原主。李大姐的織坊還等著這些絲綢,寧波的漁民還等著他們的漁網。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趙江月點頭,把絲綢交給身後的親兵,忽然覺得,這場戰爭不僅僅是複仇,更是在為那些被搶走的東西、被傷害的人,討一個公道。就像前六卷裡,他們幫靈州百姓奪回被蒙古殘部搶的糧,幫寧波漁民找回被倭寇偷的船,如今,他們要在倭國的土地上,把屬於大明百姓的東西,一件一件拿回來。
夕陽西下時,長崎港的火勢終於被撲滅。柳萱的醫女隊救治了兩百多個倭國百姓,鄭阿福帶著漁民們清理碼頭的碎石,薩琳娜則在糧庫的廢墟上設立了臨時糧倉,把搶出來的糙米分給百姓。趙政站在碼頭的高台上,望著忙碌的人群,忽然想起寧波港戰後的場景——那時也是這樣,百姓們和水師一起清理戰場,一起重建家園。
“父親,”趙江月走到他身邊,手裡拿著一塊從倭船殘骸上拆下來的木板,上麵刻著“三葉葵”的標記,“兒臣明白了,為什麼您說這場仗一定要打。不是為了征服,是為了讓這裡的百姓,也能像大明的百姓一樣,不用再怕武士的刀,不用再被搶糧。”
趙政摸了摸他的頭,指著遠處的海麵——“洪武級”戰列艦的帆影在夕陽裡格外醒目,鄭阿福的漁民向導隊還在港外探路,柳萱的醫女隊正往船上搬空了的藥甕。“對,”他輕聲說,“無論是大明的百姓,還是這裡的百姓,都該有安穩的日子。這才是咱們東征的真正目的。”
夜色漸深時,長崎港的臨時營地裡亮起了火把。明軍士兵和倭國百姓一起圍著篝火,吃著張阿婆的青稞餅和倭國百姓煮的糙米,雖然語言不通,卻能從彼此的笑容裡感受到善意。薩琳娜站在篝火旁,和伊凡討論著明天進軍鹿兒島的戰術,慕容芷則在清點俘虜,準備把頑固的浪人押回大明受審。
鄭阿福坐在篝火邊,手裡拿著測深木,上麵的紅漆刻度被海水泡得有些模糊,卻依然清晰地標著“安全航線”。
第三百四十一章完)
喜歡雪月大明請大家收藏:()雪月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