郢都章華宮內,青銅編鐘餘韻未散,熊旅卻已沒了欣賞樂舞的興致。案幾上燕國使臣剛剛呈遞的國書,如同一塊巨石壓在他心頭。燕國北疆屢遭東胡侵擾,國力衰微,如今竟主動提出和親之議,願將燕國公主嫁入楚國,以結秦晉之好。
“大王,燕國此舉誠意可嘉,和親既能彰顯我大楚仁德,又能免去一場兵戈,不失為良策。”右尹鬥般上前一步,拱手進言。殿內群臣紛紛點頭,讚同之聲此起彼伏。
熊旅摩挲著腰間的玉玨,目光掃過殿內眾人,心中卻仍有疑慮。就在這時,一道明麗的身影從側殿輕盈走來,正是他最寵愛的女兒羋璿璣。隻見她一襲赤色華服,繡著展翅欲飛的玄鳥,發間玉簪搖曳,不卑不亢地施了一禮:“父王,女兒以為和親之事,還需從長計議。”
熊旅眉頭微挑,饒有興致地看著女兒:“璿璣,你有何見解?”
羋璿璣抬眸,眼中閃爍著聰慧的光芒:“燕國向來反複無常,今日因東胡威脅而求和親,他日若局勢有變,難免背盟。和親隻能解一時之困,卻非長久之計。依女兒之見,不如扶持其國內親楚勢力,從內部瓦解,如此方能真正掌控燕國,為我大楚所用。”
“笑話!”左尹陽匄嗤笑一聲,“小小女子,懂什麼軍國大事?燕國遠在北疆,我們如何插手其內政?和親乃是兩國邦交正道,豈容你在此胡言!”
羋璿璣不慌不忙,向熊旅福了福身,朗聲道:“父王,女兒願親自前往燕國,以‘共抗東胡’為餌,說服燕國貴族倒戈。女兒雖為女子,但自幼研讀兵法謀略,亦曾隨父王征戰,對燕國局勢也有所了解。若能成功,楚國不費一兵一卒,便可將燕國納入版圖;即便不成,女兒也願以性命擔保,不損楚國分毫威嚴。”
熊旅凝視著女兒堅毅的麵容,想起她自幼便展現出的過人膽識與智慧。當年楚軍與庸國交戰,正是羋璿璣識破庸軍弱點,助楚軍大勝。沉吟良久,他重重一拍案幾:“好!準了!璿璣,本王命你為特使,即刻啟程前往燕國!”
三日後,羋璿璣率領使團踏上了北上之路。寒風凜冽,路途艱辛,但她的眼神卻愈發堅定。抵達燕國都城薊城後,她並未急於求見燕王,而是暗中派人聯絡燕國貴族中的親楚勢力。
燕國丞相子之,素有野心,卻因出身低微而備受排擠。羋璿璣親自登門拜訪,曉之以理,動之以情:“丞相之才,遠超常人,卻因出身不得施展。若能助楚國掌控燕國,他日丞相便是一人之下,萬人之上,東胡、齊、趙皆不足懼。楚國願為丞相後盾,助您成就霸業。”
子之心中動搖,卻仍有疑慮:“楚國當真會全力相助?”
羋璿璣取出熊旅的密信,信中承諾,隻要子之助楚國掌控燕國,楚國便承認他在燕國的地位,並派兵協助他抵禦東胡。子之接過信,眼中閃過貪婪與野心,終於點頭應允。
與此同時,羋璿璣又以豐厚的禮物結交燕國其他貴族,向他們宣揚楚國的強大與仁德,稱楚國願與燕國結盟,共同抵禦東胡,共享北疆之利。在她的巧言善辯下,越來越多的燕國貴族倒向楚國。
三個月後,局勢已然明朗。在子之的策劃下,親楚派在燕國朝堂上占據上風,燕王迫於壓力,不得不主動向楚國示好,提出歸附之意。
消息傳回郢都,熊旅大喜過望。當羋璿璣凱旋而歸時,他親自出城相迎,望著女兒疲憊卻驕傲的麵容,感慨萬千:“吾女之智,不輸須眉!有女如此,乃楚國之福!”
自此,燕國成為楚國在北疆的重要盟友,楚國勢力進一步擴張。而羋璿璣的名聲,也在諸國間傳頌,成為令無數男子都為之讚歎的傳奇女子。
喜歡楚國一統華夏請大家收藏:()楚國一統華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