暮色如血,籠罩著楚國郢都的城牆。熊旅立於城頭,望著城外蜿蜒如蛇的運糧車隊,眉頭卻並未舒展。晉國使臣送來的戰書猶在案頭,墨跡未乾便裹挾著凜冽殺意——晉秦聯軍已陳兵河濟,誓要截斷楚國北運糧草的水道。一旦糧道斷絕,楚國正在中原爭霸的二十萬大軍,將如離水之魚,不戰自潰。
大王,晉國此舉意在釜底抽薪。孫叔敖一襲青衫踏月而來,手中竹簡在風中簌簌作響,但臣已派人探查多日,或許能破此危局。
熊旅轉身,目光灼灼:先生可有良策?莫不是要啟用那條......
正是。孫叔敖撫須頷首,二十年前先王下令開鑿的雲夢渠,雖已荒廢多年,但臣暗中派人維護。如今江漢水位正高,若開閘引水,可將江水引入鴻溝,另辟糧道。
與此同時,秦國商於之地的崇山峻嶺間,熊審率領的三萬楚軍正悄然潛行。這位楚國最年輕的將領,目光如鷹隼般掃視著山道。他手中握著的,是孫叔敖連夜送來的密信——攻敵必救,方解糧道之困。
將軍,前方就是武關!副將的聲音裡帶著興奮。熊審卻抬手示意眾人噤聲,月光下,他望著武關城樓上飄揚的秦國旗幟,嘴角勾起一抹冷笑。他深知,秦國看似與晉國結盟截斷楚糧道,實則最忌憚的,是楚國對商於之地的覬覦。這裡是秦國東出的咽喉,一旦失守,鹹陽危矣。
當楚軍的戰鼓聲在武關下響起時,秦國朝堂亂作一團。秦哀公拍案而起:楚人竟敢聲東擊西!傳令下去,即刻調回河濟之軍,馳援商於!
千裡之外,雲夢渠畔。孫叔敖親自執斧,斬斷攔在渠口的鐵鏈。渾濁的江水頓時如萬馬奔騰,順著乾涸已久的渠道奔湧向前。負責押運糧草的楚將激動得熱淚盈眶:孫令尹,水通了!通了!
楚國中軍大帳內,熊旅接到兩路捷報時,晉國使者正趾高氣昂地要求楚軍獻糧求和。貴國糧道已斷,此時投降,還能......使者話音未落,熊旅便將戰報狠狠拍在案上:睜大你的狗眼看看!
戰報上,熊審大破武關的消息讓使者麵如土色。而另一封密報顯示,秦晉聯軍因秦國撤軍而軍心大亂,楚國糧草已順利北運。
慶功宴上,酒香四溢。熊旅高舉青銅爵,朗聲道:此戰,勝在未雨綢繆,更勝在君臣同心!若不是孫令尹多年謀劃,若不是熊審將軍奇兵突襲,楚國危矣!
孫叔敖謙然一笑:臣不過是遵先王遺誌,維護水利罷了。倒是熊審將軍,以三萬偏師牽製秦軍主力,才是破局關鍵。
熊審起身拜倒:末將謹遵大王與令尹之計,不敢居功。
帳外,新開通的雲夢渠波光粼粼,倒映著滿天星鬥。楚國君臣的笑聲,隨著渠水的流淌,傳向遠方。而此時的晉國,尚未從盟友倒戈的震驚中回過神來,便已在這場不見硝煙的糧道之爭中,輸得一敗塗地。
喜歡楚國一統華夏請大家收藏:()楚國一統華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