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6章 臨淄獻降存宗廟 郢都封爵定東萊_楚國一統華夏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楚國一統華夏 > 第226章 臨淄獻降存宗廟 郢都封爵定東萊

第226章 臨淄獻降存宗廟 郢都封爵定東萊(1 / 1)

楚莊王十年孟夏,臨淄宮城的“雍門殿”內,空氣沉悶得如雷雨前的雲夢澤。齊侯田和身著玄色朝服,端坐在青銅龍紋案後,目光落在案上那幾樣來自楚地的物件上,指節不自覺地攥緊了腰間的玉鉤。

案左,一袋用楚地細麻布封裝的胡椒散發出辛辣香氣,顆粒飽滿,是齊地從未見過的珍物;案中,一方瑩白的蔗糖塊躺在青銅盤裡,陽光下泛著琥珀般的光澤,據說此物在楚地已能批量熬製,尋常百姓都能嘗得甜味;最讓齊侯心驚的,是案右那架縮小版的新式織布機——木質機架上纏著細紗,機身上的銅製齒輪與曲柄精巧至極,楚使說,用這種織布機,一個織女一日能織出往日三倍的布帛,楚地的“楚錦”如今已能遠銷到東海之濱。

“君上,”跪在殿中的楚使抬起頭,聲音平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壓,“楚王有令,如實轉告君上:齊地濱海,民風彪悍,楚王素來敬重。若齊國願上表稱臣,歸入楚境,楚王可允齊侯繼續保留田氏宗廟,祭祀先祖;若執迷不悟,再與楚軍抗衡,三日之後,臨淄城將如當年的晉都絳邑一般,城垣傾頹,宗廟無存。”

最後一句話,如重錘般砸在齊侯心頭。他至今記得,三年前楚軍攻破絳邑時,消息傳到臨淄,來報信的齊使形容那場景:楚艦上的火炮轟鳴如雷,晉都的夯土城牆被轟出數丈寬的缺口,城內火光衝天,昔日繁華的市集化為焦土。如今,楚軍的水師已泊在渤海灣,陸軍更是攻占了齊地西部的曆下城,離臨淄不過百裡,那傳聞中能轟碎城牆的火炮,此刻或許正對著臨淄的城門。

殿內兩側的大夫們皆垂首沉默,無人敢出言反駁。前日,幾個主張“頑抗到底”的大夫偷偷去城外查看,遠遠望見楚軍營壘中架起的火炮,炮身粗如水桶,黑鐵鑄就的炮口透著森然寒氣,回來後便再無一人敢提“戰”字。他們都清楚,齊軍的戈矛甲胄,在楚軍的火炮與弩箭麵前,不過是螳臂當車。

齊侯深吸一口氣,目光掃過殿內沉默的大夫們,又落在案上的楚地特產上——胡椒、蔗糖、織布機,這些物件背後,是楚國強盛的國力,是楚地遠超齊地的農桑與工藝。他想起先祖田和代齊時,曾立誌要讓齊國重現齊桓公時的霸業,可如今,麵對楚國的兵鋒,所謂的“霸業”不過是一場幻夢。

“罷了。”齊侯突然起身,伸手摘下頭頂的王冠——這頂綴著珠玉的王冠,是田氏代齊後曆代齊侯的象征,此刻被他輕輕放在青銅案上,發出一聲清脆的碰撞聲。“傳我令,即刻備車,清點宗廟祭祀禮器,明日一早,本侯親自前往郢都,朝見楚王。”

大夫們聞言,皆是一驚,隨即紛紛跪倒在地:“君上……”

齊侯抬手止住他們,聲音帶著幾分疲憊,卻又透著一絲釋然:“楚強齊弱,再戰不過是徒增百姓傷亡。能保留宗廟,讓田氏先祖有後人祭祀,已是楚王的寬仁。再說,楚地的作物能養活百姓,楚地的工藝能讓齊人過上好日子,歸楚之後,齊地百姓或許能免受戰亂之苦,這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?”

次日清晨,臨淄城的東門緩緩打開,一輛裝飾簡樸的馬車從城內駛出,車轅上插著白旗,齊侯田和身著素色布衣,坐在車內,身旁隻帶了兩名侍從與一箱宗廟禮器。馬車緩緩駛過郊外的田野,齊侯掀開車簾,見田地裡的齊人百姓正遠遠觀望,眼神中沒有恐懼,反倒帶著幾分好奇——他們早已聽說,楚地的官吏到了曆下城後,不僅沒有劫掠,還教當地人種植楚地的水稻與桑麻,日子比從前安穩了許多。

消息傳到百裡外的楚軍營壘時,中軍帳內正燈火通明。熊昭身著銀色鎧甲,手持一卷竹簡,與羋璿璣一同核對齊國送來的貢品清單。少年約莫十八九歲,眉宇間帶著幾分銳氣,是楚王熊旅的庶子,此次隨楚軍出征,負責糧草與貢品清點。

“齊國倒是識趣,竟送來這麼多海產與鹽巴。”熊昭看著竹簡上的“魚乾百擔、海鹽千斤”,嘴角勾起一抹冷笑,“早知道今日,當初何必在曆下城頑抗?若不是父王下令留手,臨淄城去年就該破了。”

羋璿璣站在一旁,身著青色深衣,手中拿著一支毛筆,正在帛書上記錄貢品數量。她聞言,輕輕搖了搖頭,將毛筆放在筆洗中,道:“熊昭,不可如此驕縱。齊侯雖要歸降,卻也是田氏數代的諸侯,若逼得太緊,恐會讓齊地百姓心生不滿。不如奏請大王,封他為‘東萊侯’,將齊地東部的掖縣、黃縣、牟平三城封給他,讓他在那裡養老,保留宗廟祭祀之權。這樣既顯楚國的寬仁,也能安撫齊地人心。”

熊昭皺眉:“給他三城?這是不是太便宜他了?”

“一統天下,靠的不是趕儘殺絕,而是讓人心歸服。”羋璿璣指著帳外,“你看,齊地的百姓如今已開始學著種植楚地的水稻,曆下城的市集裡,楚地的布匹與齊地的海鹽已經能互相交易。若能讓齊侯安心歸降,其他尚未歸附的小邦便會主動來投,這比用火炮轟開十座城池更有用。”
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
熊昭沉默片刻,想起父王常說的“文治武功,缺一不可”,終於點頭:“你說得有道理,明日我便將此事奏報父王,請他定奪。”

正說著,帳外傳來一陣孩童的笑聲。兩人走到帳邊,撩開帳簾望去,隻見不遠處的田埂上,太子熊審正蹲在地上,身邊跟著一個穿著齊地布裙的少女。熊審手中拿著一株稻穗,指著上麵的穀粒,對少女說著什麼,少女聽得認真,時不時點頭,臉上露出好奇的笑容。

陽光灑在兩人身上,金色的光芒籠罩著翠綠的稻田,微風拂過,稻穗輕輕晃動,連空氣裡都帶著稻花的清香。熊審不時撿起地上的石子,在田埂上畫出楚地的灌溉水渠圖樣,少女則捧著一個陶罐,裡麵裝著齊地的新收麥粒,小心翼翼地遞給熊審看。

“你看,”羋璿璣輕聲道,“這才是一統的真諦。不是城破之後的血流成河,不是諸侯歸降後的屈辱臣服,而是讓曾經的敵人,變成能並肩站在田埂上,一起討論農作物、一起分享收成的鄰人。讓楚地的水稻能在齊地的田地裡生長,讓齊地的海鹽能撒在楚人的餐桌上,讓天下的百姓,都能過上安穩的日子。”

熊昭望著田埂上的兩人,心中的銳氣漸漸消散,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從未有過的平和。他想起出征前,父王曾對他說:“楚國要統一天下,不是為了讓天下人都變成楚人,而是為了讓天下人都能像楚人一樣,有飯吃、有衣穿、有屋住,不再受戰亂之苦。”

此刻,他終於明白了父王的意思。遠處的渤海灣上,楚軍的戰船靜靜停泊,炮口已收起了寒氣;近處的田地裡,楚地的太子與齊地的少女正分享著各自的收成。這一武一文,一剛一柔,正是楚國一統華夏的底氣——既有足以震懾天下的武力,更有能包容天下的胸襟。

次日,熊昭將封齊侯為“東萊侯”的提議奏報郢都。三日後,楚王熊旅的批複傳回楚營:準奏。同時傳來的,還有楚王的詔令:命楚軍將士不得劫掠齊地百姓,待齊侯從郢都返回後,即刻著手劃定齊地郡縣,派遣官吏,推廣楚地的農桑技術與律法製度。

臨淄城的百姓得知消息後,紛紛走出家門,在街道兩旁觀望。當楚使宣讀楚王詔令時,人群中沒有恐懼,反倒響起了零星的歡呼聲——他們知道,戰亂終於要結束了,日後的日子,或許會像楚地的蔗糖一樣,帶著甜味。

而遠在郢都的楚王熊旅,此刻正站在章華台上,望著東方的天際。他手中拿著一封來自齊地的奏報,上麵寫著:齊地百姓已開始種植楚稻,曆下城的市集日益繁華。熊旅微微一笑,將奏報遞給身旁的大夫:“告訴熊審,讓他在齊地多待些時日,好好學學齊地的農桑之術,也讓齊地的百姓,多了解了解楚地的文化。”

大夫躬身應道:“遵大王令。”

章華台下,雲夢澤的水波蕩漾,與天際的雲霞連成一片。熊旅知道,楚國一統華夏的路還有很長,但看著眼前的景象,看著齊地歸降後百姓安穩的生活,他心中清楚,這條路,走對了。未來的天下,不再有楚、齊、晉、魯之分,隻有一個統一的華夏,隻有一群共享太平的百姓。

喜歡楚國一統華夏請大家收藏:()楚國一統華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鹹魚少女,危! 南洋遺夢:荊棘與星途 鼠鼠我啊,可是上古神獸噠! 城主大人,今天也要抱抱哦! 重生從三皇五帝開始 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 重生打獵長白山都飆臟話 人族聖朝:從商紂五皇子開始 神魔幻影 牧羊人:活著再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