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5章 郢都太學聚賢才 楚風漸染中原心_楚國一統華夏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楚國一統華夏 > 第225章 郢都太學聚賢才 楚風漸染中原心

第225章 郢都太學聚賢才 楚風漸染中原心(1 / 1)

楚莊王十年暮春,郢都的風裡帶著雲夢澤的濕潤水汽,太學宮前的梧桐樹枝葉已鋪得滿庭蔭涼。這座楚地最高學府自三年前擴建後,朱紅宮牆延綿數裡,殿宇間的長廊掛滿了楚地名士的竹簡著作,連門前的石獸都刻著《楚辭》中的雲紋——往日裡,太學中多是楚地子弟,如今卻多了些身著楚式深衣、口音帶著中原腔調的學子,成了郢都最熱鬨的去處。

辰時剛過,太學的“論道堂”內已坐得滿滿當當。東側靠窗的幾案前,幾個魯國土子正圍著一卷泛黃的《詩經》爭論,為首的青年捧著竹簡,指尖在字裡行間劃過,聲音裡滿是驚歎:“你們看這處!太子熊審批注‘七月流火,非謂暑退,實指心宿西沉’,還引了楚地天文竹簡裡的星圖佐證——往日裡咱們在魯國學《詩》,先生都說這是說七月節氣轉涼,如今看來,竟是誤讀了!”

旁邊一個衛國學子湊過來,指著竹簡上楚式的鳥蟲篆批注,眉頭微蹙又很快舒展:“楚地治學果然務實!咱們中原講《詩》多談禮儀教化,太子卻從天文曆法解起,倒讓我想起前日讀的《商君書》——楚地既重文典,又重實務,難怪能短短數年便強過列國。”

這話剛落,身後傳來一陣爽朗笑聲,幾個楚地子弟圍了過來,其中一人手持《楚辭·離騷》竹簡,朗聲道:“衛兄這話在理!當年先祖莊王問九鼎輕重,便有囊括天下之誌;如今大王勵精圖治,太子又廣納賢才,咱們楚地不僅要統一天下,更要讓天下人知楚學、從楚禮——你們看,連抄書用的竹簡,都是雲夢澤產的青竹,比中原的楊木簡更耐存;演算用的算籌,是郢都工匠鑄的銅籌,比骨籌更趁手,這不就是‘文統’的根基麼?”

眾學子紛紛點頭,有的捧著竹簡互相借閱,有的蹲在地上用算籌推演田畝算術,楚地的鳥蟲篆與中原的大篆在竹簡上交織,魯語、衛語、鄭語與楚語混在一起,竟半點不顯雜亂。

正熱鬨時,長廊外傳來一陣沉穩的腳步聲,眾人抬頭望去,隻見孫叔敖身著青色朝服,腰佩楚式玉鉤,在幾個太學博士的陪同下緩步走來。他年近五旬,須發已染霜色,卻依舊身姿挺拔,目光掃過堂內,見學子們或論經、或演算,連角落處都有中原學子跟著楚地子弟學寫鳥蟲篆,不由捋著胡須笑了,對身旁的博士道:“還記得十年前,中原列國尚稱我楚為‘蠻夷’,孔子周遊列國,從陳蔡入楚境卻未敢入郢都;如今呢?魯、衛、鄭、宋的學子爭相來楚,連齊地的名士都托人求太學的入學牒文——這哪裡是學子來楚,分明是天下的文脈,正朝著郢都彙聚啊!”

博士躬身應道:“令尹所言極是。自太子推行‘楚學廣納’之策,太學已收納中原學子三百餘人,他們帶來了中原的典籍,也學走了楚地的曆法、算術與治水之術。前日還有個魏國學子,將咱們楚地的《考工記》抄錄下來,說要帶回大梁,讓魏人也學學楚人的造車之術呢!”

孫叔敖聞言,目光轉向論道堂西側的“格物院”,那裡隱約傳來器皿碰撞的聲音,還有中原學子壓抑的驚歎。他笑著邁步過去,剛到院門口,便見羋清身著素色深衣,挽著衣袖,正站在石案前,麵前擺著一具剖開的豚鼠屍體,手中拿著銀製的細針,指向豚鼠的內臟,對圍在周圍的醫學生講解:“你們看,這是豚鼠的‘心’,形如桃,連通血脈,楚地醫書稱其為‘血之府’;這是‘肺’,分左右兩葉,呼吸之時起伏,若肺受損,人便不能吸氣——往日你們讀《黃帝內經》,隻知其名,今日親眼見之,方能知其理。”

石案周圍,幾個中原學子臉色發白,卻又忍不住往前湊了湊。其中一個鄭國學子低聲對同伴道:“在鄭國時,先生說‘身體發膚受之父母,不可毀傷’,更彆說剖解牲畜了,這羋清女醫……真是離經叛道!可你看她指的內臟,竟與醫書中寫的分毫不差,倒比死記硬背醫書清楚得多。”

同伴還沒接話,便見一個身著錦袍的少年快步跑過來,手中捧著一疊繪著紅色線條的帛書,正是太子熊審。他今年剛滿十六,眉宇間已有幾分英氣,走到學子們麵前,將帛書一一分發,笑著說:“這是清姐姐畫的‘人體經絡圖’,上麵的紅線是‘經脈’,黑點是‘穴位’,你們日後學針灸,按著這圖找穴位,比翻醫書快十倍!清姐姐說,醫道不分楚地中原,隻要能治病救人,便是正道——你們若是感興趣,明日還能來格物院,看她剖解羊的內臟,講解腸胃運化之理。”

接過帛書的中原學子低頭看去,隻見帛書上用墨線勾勒出人體輪廓,紅色的線條縱橫交錯,從頭頂的“百會穴”到足底的“湧泉穴”,每個穴位都用楚篆標注了名稱,旁邊還附了小字注解,寫著“此穴治頭痛”“此穴止腹痛”,淺顯易懂。方才還覺得“離經叛道”的鄭國學子,指尖輕輕拂過帛書上的紅線,眼神漸漸變了,喃喃道:“原來醫道還能這樣學……楚地的學問,果然與中原不同。”
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
羋清見熊審來了,停下講解,對他頷首道:“太子來得正好,方才這些學子問,中原的‘傷寒病’在楚地為何少見,我正想給他們講楚地的‘青蒿治瘧’之法,你來得巧,不如也聽聽?”

熊審笑著點頭,走到石案旁,對眾學子道:“清姐姐是楚地最好的醫官,去年雲夢澤鬨瘧疾,便是她用青蒿煮水,救了上萬百姓。你們若有疑問,儘管問——太學設‘格物院’,本就是為了讓大家不拘泥於舊說,親見親聞,方能求得真知。”

孫叔敖站在院門口,看著眼前的景象,心中感慨萬千。他想起早年輔佐楚莊王時,楚地雖強,卻因“蠻夷”之名被中原列國排斥;如今不過數十年,楚地的學問、技藝、醫道,竟引得中原學子爭相學習。論道堂裡爭論“王道”與“霸道”的聲音,格物院裡驚歎經絡圖的低語,還有長廊上中原學子跟著楚地子弟學寫鳥蟲篆的身影,都在告訴他——楚國要統一天下,靠的不僅是甲兵之強,更是這能包容天下的文脈之力。

此時,太學的鐘聲響了,午時已至。學子們紛紛收起竹簡與帛書,有的相約去郢都的市集嘗嘗楚地的梅酒,有的打算去城外的雲夢澤邊,看看楚地農夫如何用“芍陂”之法灌溉稻田。中原學子與楚地子弟並肩而行,談笑間,魯語裡摻了楚腔,楚語中也帶了幾分中原的溫婉,就像太學裡交織的竹簡與帛書,漸漸融成了一體。

孫叔敖望著他們離去的背影,對身旁的博士道:“當年武王伐紂,以周文化統天下;如今我楚要一統華夏,便要以楚學為基,納中原之所長,成天下之文統。這些學子,便是未來的棟梁——待他們學成歸去,楚風楚學,自會傳遍天下。”

博士躬身道:“令尹高見。假以時日,天下人提起‘文統’,便知在楚;提起‘學問’,便知在郢都太學。”

孫叔敖捋須而笑,目光望向遠方的郢都宮城。那裡,楚懷王正與諸臣商議修治“鴻溝”,欲將楚地的水運與中原連通;而太學裡的這些學子,終將帶著楚地的學問與技藝,走向中原的每一片土地,為楚國一統華夏,鋪就最堅實的文脈之路。

喜歡楚國一統華夏請大家收藏:()楚國一統華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一起擺爛吧!我的反派師尊! 重生後,全門派都是我的守護神 多子多福,養育後代得長生 靈蔬天價?抱歉,有錢也得排隊 末世進化我是異種生物製造師 重生大唐,在高陽公主府當牛馬 仙尊重生:強吻校花後,全網炸了 第四天災:到底誰才是域外天魔 模擬器:我,諸天至高家族老祖! 超神之自研戰錘40K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