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4章 發展生產_楚國一統華夏_线上阅读小说网 

第274章 發展生產(1 / 1)

陽春三月,楚地的田野上已是一片繁忙景象。春風拂過廣袤的平原,吹綠了江畔的柳條,也喚醒了沉睡一冬的土地。在郢都郊外的一處開闊農田裡,數十名農夫身著粗布短褐,腳踩泥濘,圍站在一位身著玄色官服、頭戴緇布冠的官吏身旁,神情專注地聽著講解。

那官吏姓許,是大王熊旅親自任命的農正,專司推廣新稻種之事。他手中捧著一隻漆木托盤,上麵鋪著一層細麻布,其上靜靜躺著一把顆粒飽滿、色澤金黃的稻種。陽光灑落,稻粒泛出溫潤光澤,仿佛蘊藏著豐收的希望。

“諸位鄉親!”許農正聲音洪亮,字字清晰,“這是大王命江南農官曆時兩年,在洞庭湖畔反複試種、優選而成的‘雙季稻’!此稻耐澇抗旱,生長期短,一年可收兩季,畝產比舊稻高三成有餘!若能悉心耕作,按時澆水、施肥、除蟲,今年秋後,家家倉廩充實,再不必為饑饉擔憂!”

人群中頓時響起一片驚歎聲。一名老農顫巍巍地上前,伸出布滿老繭的手,輕輕撚起一粒稻種,湊到眼前細細端詳,眼中竟泛起淚光:“這……這真是活命的種子啊!往年一季收成勉強糊口,如今竟能兩熟?大王仁德,澤被蒼生!”

旁邊一個年輕後生接過話頭:“我願帶頭試種十畝!若真如所言,來年我家娃兒就有米粥喝了!”眾人紛紛應和,爭先恐後地領取稻種,有人甚至將種子小心翼翼包進衣角,生怕遺落一粒。

與此同時,在黃河岸邊,千裡長堤正熱火朝天地修建著。烈日當空,黃沙滾滾,數萬民夫赤膊上陣,肩挑手抬,夯土築基。汗水浸透了他們的脊背,卻無人退縮。太尉屈丐一身戎裝,騎著烏騅馬沿堤巡視,不時下馬查看工程進度。

他走到一段剛完工的堤壩前,蹲下身用手丈量高度,又抓起一把泥土仔細查驗質地,眉頭微皺:“這段用土摻雜碎石過多,夯實不夠,須返工重修。”身旁的工頭連忙跪地請罪,屈丐卻擺手道:“非責你一人,而是關係萬千百姓安危。大王有令:修堤者,每戶記功,賞錢帛;全家免除三年徭役!但若有偷工減料、欺瞞上官者,一經查實,斬首示眾!”

話音未落,遠處傳來整齊的號子聲:“嘿喲——嘿喲——”那是另一隊民夫正在搬運巨石,他們步伐一致,神情堅毅。一名少年民夫雖身形瘦弱,卻咬牙扛著一塊百斤石塊,踉蹌前行。屈丐見狀,翻身下馬,親自上前扶住他肩膀,柔聲道:“孩子,歇一會兒吧。”

少年喘著氣搖頭:“將軍……我不累。我家去年遭了水患,房子衝垮了,娘也……我不想再讓彆人受苦。”屈丐默然良久,拍了拍他的肩,轉身對隨從下令:“記下這名少年的名字,上報大王,請予嘉獎。”

這正是熊旅推行的“興農”國策之核心——以科技改良農業,以水利保障民生。為了確保天下河防萬無一失,他親自主持製定了《水利工程律》,詳細規定堤壩的高度不得低於三丈,底寬須達十步,所用土石須經三層篩選,並由地方郡守與中央工部共同監造。每一裡堤段設一名“工丞”專職負責,完工後須由禦史大夫親臨查驗,簽署“驗訖”文書方可結算工酬。

而在千裡之外的郢都城內,手工業亦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。絲綢工坊中,機杼之聲晝夜不息。工匠們正操作著新式“提花機”——這種織機由熊旅召集蜀地巧匠與楚國機師共同研製,采用多綜多躡結構,隻需兩人協作,便可織出龍鳳、雲雷等複雜紋樣,效率較舊機提升近倍。

一位年逾五旬的老織工坐在機前,雙手翻飛如蝶舞,腳下踏板輕響,一幅《山河錦繡圖》漸漸成型。管事捧著剛下機的一匹雲錦,迎著光展開,隻見其上山水相映,霞光流轉,精美絕倫。

“好!太好了!”管事激動不已,“此錦若獻於大王,必得重賞!諸位聽好,大王有旨:凡能創新花樣、提升技藝者,賞黃金十鎰,名字刻入‘百工碑林’,永載史冊!我楚國絲綢,不僅要穿遍中原列國,更要漂洋過海,讓四夷皆知華夏之美!”

瓷器工坊內,則另有一番景象。窯火熊熊燃燒,映紅了工匠們的臉龐。他們依照熊旅提供的秘方,在陶土中加入江南特產的高嶺土,並改進窯爐為“龍窯”結構,使溫度更均勻、釉色更穩定。經過千度高溫燒製,出爐的青瓷胎體致密,叩之如磬,釉麵青翠欲滴,宛如碧玉凝成。

負責工坊的少府屬官親自驗收每一件成品,合格者貼上“楚造”火印,不合格者當場砸碎。“寧可廢料,不可劣品。”他說,“大王常說:‘器物雖小,關乎國譽。’我們燒的不隻是瓷器,更是楚國的臉麵。”

一批精選青瓷被打包裝箱,由驛馬送往東海港口,交付給羋璿璣統領的海外商隊。這位出身王族的女商人,自受命執掌海貿以來,便以果敢睿智著稱。她與副手孫義一同整頓船隊,建立貿易章程,嚴禁劫掠欺壓,堅持“以貨易貨,以信立邦”。
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
此時,東海港風帆林立,數十艘巨艦停泊碼頭,桅杆如林,旌旗獵獵。船上裝載著楚國最精美的絲綢、青瓷、青銅禮器,還有精選的雙季稻種與桑苗——這些不僅是商品,更是文明的使者。

孫義立於旗艦船頭,手持竹簡,向數百名夥計訓話:“此行遠赴南洋諸島、扶南、天竺乃至更西之地,路途遙遠,風險重重。但我們肩負的是大王的囑托:傳播農技,互通有無,結交友邦。記住三條鐵律——其一,交易公平,童叟無欺;其二,尊重異俗,不得強占;其三,記錄風物,繪製地圖,帶回各地物產、氣候、航道情報。誰若違令,無論功勞多大,一律逐出商隊!”

眾人大聲應諾,士氣高昂。隨著一聲銅鑼響起,船隊緩緩啟航,乘著東南季風,駛向浩瀚無垠的大海。海鷗盤旋,波濤翻湧,仿佛也在為這場跨越海洋的文明之旅喝彩。

在國內,隨著農業增產、手工精進、商貿暢通,市集日益興旺。各郡縣城的集市上,攤販雲集,貨物琳琅滿目。糧食堆成小山,布匹五彩斑斕,瓷器晶瑩剔透,青銅器熠熠生輝。市官手持標準尺鬥秤,逐一查驗,杜絕短斤缺兩。百姓們提籃攜袋,以物易物,臉上洋溢著久違的笑容。

一位老婦人用兩鬥米換了一匹素絹,高興地對鄰人說:“以前一年攢不下一件新衣,如今竟也能穿上細布了!”旁邊孩童蹦跳著吃著糖糕,笑聲清脆。街頭巷尾,人們談論的不再是賦稅沉重、災荒頻仍,而是哪家田地產量最高,哪戶人家織出了新花樣的綢緞。

熊旅時常微服出巡,混跡於市井之間,傾聽百姓言語。這一日,他來到郢都西坊的工坊區,隻見鐵錘敲打聲、木鋸摩擦聲、織機轟鳴聲交織成一片生機勃勃的樂章。他在一處農具作坊前駐足,見幾名工匠正合力打造一種新式犁具。

“這便是加裝犁壁的新犁?”他走上前去,語氣平和。

工匠們一驚,連忙放下工具行禮。其中一名老匠人恭敬答道:“回大王,正是。我們在舊犁基礎上加了曲形犁壁,翻土更深更勻,還能自動碎土,省力三成以上。昨日已在城南試耕,農夫們都說好用。”

熊旅親自拿起那犁,掂了掂分量,又細看犁鏵角度,點頭讚許:“構思巧妙。你們可知為何寡人如此重視農具?因兵器雖利,終是守禦之具;唯有良犁善織,才能養活萬民,富強國家。”

他環視眾人,目光深邃:“爾等雖居工坊,不握兵權,但你們手中每一件工具,都是強國之基。織機快一分,百姓多一寸布;犁具省一力,田畝多一鬥糧。寡人許你們:凡有創新,不論出身貴賤,皆予重獎。楚國的強大,不在戰鼓喧天,而在炊煙嫋嫋;不在旌旗蔽日,而在倉廩充盈。”

工匠們動容不已,齊聲跪拜:“臣等誓竭心力,不負大王厚望!”

夕陽西下,晚霞染紅天際。熊旅登上工坊區最高的觀景台,極目遠眺——遠處田野阡陌縱橫,麥浪起伏;近處市集人流如織,車馬喧闐;江麵上舟楫往來,帆影點點。一切都昭示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。

他佇立良久,心中豪情激蕩。他知道,統一六國之路依然漫長,但隻要百姓安居,生產日進,民心歸附,何愁霸業不成?何懼天下不平?

風起雲湧的時代,正悄然拉開序幕。而這一切,始於一粒稻種,一把犁,一座堤壩,一艘遠航的船——始於他對“民為邦本”的堅定信念。

楚國的春天,才剛剛開始。

喜歡楚國一統華夏請大家收藏:()楚國一統華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牧羊人:活著再見 鐵血抗戰:我在抗聯殺瘋了 陛下,為何要造反? 天下最好的青梅竹馬 在修仙界苟命的我竟被魔尊盯上了 師父,你的徒弟是被通緝的血仙 鳳臨九天:神君他偏寵小星瀾 終末骸骨法典 仙子,這是老奴留給你肚子的禮物 帶娃部隊認親,絕嗣軍官被拿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