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7章 海外商路通天下_楚國一統華夏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楚國一統華夏 > 第287章 海外商路通天下

第287章 海外商路通天下(1 / 1)

郢都的海貿署坐落在城南的臨江之處,每日清晨都能聽見遼水的濤聲與商船的號角交織。署內最顯眼的便是正廳中央那張巨大的《海外商路圖》,圖卷用細密的蠶絲織成,鋪在長達三丈的楠木案幾上,邊角用銅釘固定,防止風吹卷邊。圖上用不同顏色的絲線標注著三條主航線:朱紅的絲線從番禺港出發,經南海穿越馬六甲海峽,抵達南洋洲的呂宋島、爪哇島,再延伸至身毒的摩揭陀國;靛藍的絲線自會稽港啟程,經東海繞過東瀛洲的九州島,一路向東抵達大洋洲的墨累河流域;明黃的絲線則最為曲折,從郢都出發,先經西域的河西走廊,過波斯的安息國,最終直抵大秦的亞曆山大港,絲線旁還用墨筆標注著沿途的城邦、山脈與河流,連每段航程的日數、易遇到的風暴區都寫得清清楚楚。

羋璿璣身著淡紫色錦袍,袖口挽至小臂,手中握著一支象牙筆,筆尖沾著朱砂,正俯身在圖上圈點。她指著南洋洲呂宋島的位置,對身旁的孫義說道:“上月從這裡回來的商隊,不僅帶回了滿船的香料與珍珠,還帶回來了高產的番薯種子——據說這種作物耐旱耐貧瘠,在山地裡也能生長,畝產比稻米還高兩石,我已讓人送到芍陂灌區試種,若是成功,明年就能推廣到北方乾旱地區。”

孫義站在案幾另一側,身著青色士服,手中捧著一卷《海外物產簿》,正用毛筆在上麵補充記錄。他聞言點頭,筆尖在“番薯”二字旁畫了個圈:“屬下已讓人將番薯的種植方法抄錄成冊,連同種子一起送往各地農官處。對了,藍色航線的商隊也有好消息,他們從東瀛洲的邪馬台國換回了大量硫磺,還有當地的鐵礦樣本——工匠營的師傅說,用東瀛的硫磺搭配咱們楚地的硝石,能改良火器的威力,熊正公子已經讓人著手試驗了。”

“還有黃色航線,”羋璿璣直起身,抬手揉了揉發酸的肩膀,眼中閃著興奮的光,“去大秦的商隊上個月剛傳回消息,他們不僅將帶去的絲綢、瓷器以十倍的價格售出,還從大秦帶回了玻璃鏡、青銅天文儀器,還有一本名為《幾何原本》的書——據說裡麵記載的數學原理,能精準計算建築的高度與橋梁的承重,工匠營的師傅們正圍著這本書研究,想仿製大秦的天文儀,用來觀測星象製定更精準的曆法。”

她的話音剛落,廳外便傳來內侍的通報聲:“大王駕到——”

羋璿璣與孫義連忙整理衣袍,轉身麵向門口,躬身行禮:“臣女臣)參見大王,大王萬歲萬歲萬萬歲!”

熊旅身著玄色常服,未穿朝袍,顯得格外親和。他走進廳內,目光第一時間便落在了案幾上的《海外商路圖》,笑著抬手:“免禮,孤就是來看看你們的商路規劃,不必多禮。”說罷,他俯身湊近地圖,指尖沿著朱紅的絲線從番禺港劃過,一直到身毒的摩揭陀國,又轉向明黃的絲線,停在“大秦”二字上。

“璿璣,你們做得很好,三條商路都能穩定往返,這是大功一件。”熊旅的聲音帶著讚許,但語氣很快變得鄭重,“不過,孤要的不隻是單向的貿易,不是隻把華夏的貨物賣出去,把異域的珍寶運回來——孤要的是雙向的交流,是讓華夏的文明走出去,也讓異域的長處學回來。”

他抬起頭,看向羋璿璣與孫義,繼續說道:“你們讓商隊帶去華夏的絲綢、瓷器、鐵器、曲轅犁,這很好,能讓異域之人見識到華夏的技藝;但更要用心學習他們的長處——大秦的曆法精準,能預測節氣變化,對農耕極有幫助;他們的數學發達,建築技藝更是精湛,你看大秦的鬥獸場,能容納數萬人,卻隻用了數年便建成,這背後的營造之法,值得我們好好研究。還有身毒的佛教經典,裡麵有關於哲學、倫理的論述,可用來豐富華夏的文化;南洋洲的造船術,他們造的獨木舟能在風浪中航行數月,這種造船技藝,也該學回來改良我們的商船。”

孫義聞言,連忙上前一步,躬身道:“大王英明!臣早已想到此事,已從華夏學府選拔了十名學子,他們自幼學習楚語與大秦、身毒的文字,熟悉算術與曆法,下一批去大秦的商隊出發時,他們便會一同前往。到了大秦後,他們會拜師當地的學者,專攻曆法與建築;去身毒的商隊中,也會帶上研習哲學的學子,專門學習當地的文化典籍,待學業有成,便會帶回中原,將所學整理成書。”

他頓了頓,又補充道:“此外,臣還在各海外封地的重要港口設立了‘華夏商棧’——南洋洲的呂宋港、東瀛洲的大阪港、大洋洲的悉尼港,都有咱們的商棧。這些商棧不隻是貿易據點,更是文化交流的窗口。商棧的管事,都是從華夏學府選拔的優等生,不僅精通楚律與商業算術,還熟悉當地的民情風俗,既能與當地商人做生意,又能調解華夏商人與土著的糾紛,向他們宣揚華夏的規矩與禮儀。”

“做得好。”熊旅眼中閃過一絲讚賞,伸手拍了拍孫義的肩膀,“孤再給你們加個任務——在每個商棧裡都設立‘譯書館’,讓管事們組織人手,翻譯當地的書籍,尤其是史書、技藝類的著作,比如大秦的《建築十書》、身毒的《農經》,都要翻譯成楚語,帶回中原後交給華夏學府的學者整理,編入藏書樓,供學子們學習研究。”
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
他的目光重新落回《海外商路圖》上,指著大洋洲的位置,語氣變得格外認真:“那裡的土著部落還處於蒙昧狀態,有的甚至還在靠采集野果、狩獵為生,不懂耕種,不會織布。咱們的商棧不僅要與他們通商,還要主動教他們華夏的農耕之法,給他們送去種子與農具,教他們開墾土地、種植作物;再派織娘去,教他們養蠶繅絲、紡紗織布。讓他們親身體驗到華夏文明的好處,感受到農耕生活比狩獵更安穩,比采集更富足,這樣他們才會心甘情願地歸附華夏,認同自己是華夏的一份子。”

“父王放心,兒臣早已安排好了。”羋璿璣上前一步,指著圖上的悉尼港,“兒臣已讓商隊給大洋洲的商棧送去了華夏學府的基礎教材,有《千字文》《算術入門》《農耕要訣》,還派去了兩名農官與三名織娘。如今,商棧每天都會開放課堂,讓當地願意學習的年輕人來聽課,教他們說楚語、寫楚字,學算術、學禮儀。上個月,南洋洲呂宋島一個部落的首領,見自己的族人學了華夏的農耕後,糧食收成翻了倍,還特意派自己的兒子跟著商隊來郢都求學,想係統學習華夏的文化與技藝呢。”

熊旅聞言,臉上的笑意更深了,他伸手從案幾上拿起一麵大秦帶回的玻璃鏡。鏡麵光滑,能清晰映出他的麵容,連鬢角的白發都看得一清二楚。“璿璣,你看這玻璃,”他舉起鏡子,對著陽光,鏡麵上折射出七彩的光芒,“大秦能造,我們學過來,用不了多久也能造;將來,我們的絲綢、瓷器,他們學過去,或許也能造。但你要記住,器物可以仿製,技藝可以學習,可文明的源頭不會變——隻要華夏始終是文明的引領者,是規矩的製定者,始終能給海外封地帶來安穩與富足,他們就永遠會有向心力,永遠會認同自己是華夏的一部分。”

羋璿璣與孫義齊聲應道:“臣女臣)謹記大王教誨!”

窗外,一陣風從臨江的窗戶吹進來,帶著遼水濕潤的氣息,仿佛還夾雜著番禺港商船的號角聲。案幾上的《海外商路圖》被風吹得微微顫動,三條彩色的絲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,如三條堅韌的紐帶,將華夏與遙遠的異域緊緊連接在一起。它們輸送的不隻是絲綢、瓷器、香料與珍寶,更傳遞著文明的火種——農耕的技藝、文字的魅力、禮儀的溫度、製度的智慧。

熊旅走到窗邊,望著遠方的天空,目光仿佛穿越了千山萬水,看到了南洋洲田野裡勞作的農夫,看到了大秦學府中學習的華夏學子,看到了大洋洲商棧裡聽課的土著青年。他知道,這些火種終會在異域的土地上生根發芽,長成參天大樹;而當這些大樹枝繁葉茂時,華夏一統的根基,便會如芍陂的黑土地般深厚,如長城的磚石般堅固,綿延千秋萬代,永遠不會動搖。

喜歡楚國一統華夏請大家收藏:()楚國一統華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漫畫重啟後,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:穿書八零,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: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: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