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8章 楚帝巡狩看民生_楚國一統華夏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楚國一統華夏 > 第298章 楚帝巡狩看民生

第298章 楚帝巡狩看民生(1 / 1)

永統二年的春風,是帶著渭水的潮氣來的。先是染綠了關中平原的田埂,再吹皺了渠畔剛抽芽的柳條,最後裹著新翻的泥土香,漫過涇陽縣外那片剛澆過水的麥田。青布馬車的輪子碾過田埂時,濺起的泥點落在車壁上,像綴了些細碎的青黛,倒比金鑾殿上的描金紋飾更顯鮮活。

車簾被風掀起半角,熊旅抬手按住被吹亂的衣襟——他身上穿的不是明黃龍袍,而是一身漿洗得發白的粗布短打,袖口挽到小臂,露出結實的手腕,發髻上也隻簪了根普通的棗木簪,若不是眉眼間那份沉斂的氣度,任誰見了都會當他是個走南闖北、熟悉農桑的貨郎。

“陛下,前頭就是涇陽縣城郊了,鄭國渠的新支渠,上月剛通到這片麥田。”隨行的涇陽縣令趙承宗趨步跟在車側,聲音壓得極低,手指向遠處。那裡,一道銀亮的水渠順著地勢蜿蜒鋪開,像條活泛的銀龍,將渭水引入先前還乾裂著細紋的土地,渠邊的麥苗喝足了水,青得能掐出汁來。

熊旅“嗯”了一聲,掀簾下車。腳剛沾地,一股濕暖的泥土氣便湧了上來,混著麥苗的清香,讓他不由得深吸了口氣。不遠處,一位老農正扶著犁站在田邊歇氣,那犁看著與尋常不同,曲木為轅,犁頭小巧卻鋒利,犁杆上還纏著幾圈防滑的麻繩。

“老丈,您這犁看著倒比尋常的省力些。”熊旅邁開步子走過去,語氣放得平和,像與鄰裡閒聊。

老農聞聲轉過頭,黝黑的臉上刻滿了歲月的溝壑,眼角的皺紋裡還沾著點泥星,見熊旅衣著樸素,倒也不設防,咧嘴一笑露出豁了顆牙的牙床:“可不是嘛!這是宮裡熊大人新造的曲轅犁,比以前那直轅犁省一半力氣,往常我扶著犁耕半畝地就喘得不行,如今這犁,老婆子都能扶著耕二畝地呢!”

他說著,用袖子抹了把額頭的汗,又往水渠的方向指了指,語氣裡滿是歡喜:“您再看那渠,去年冬天剛修的,縣太爺帶著咱們百姓一起挖的,凍得手都裂了口子也樂意!如今渭水順著渠流過來,今年就算再遇著大旱,咱這麥子也能喝飽水了。”

說話的工夫,一陣清脆的孩童聲從田埂那頭傳來:“爺爺,爺爺!先生讓背《農桑要術》,我背會兩段了!”

眾人轉頭看去,一個約莫七八歲的孩童背著個粗布書包,蹦蹦跳跳地跑過來,書包帶子上還繡著個歪歪扭扭的“田”字。老農笑著揮了揮手:“快去跟先生回話,彆耽誤了功課!”

孩童應了聲“曉得了”,又好奇地看了熊旅一眼,才一溜煙地跑遠了。老農轉頭對熊旅道:“這娃能進學堂,也全托了陛下的福。擱以前,咱莊稼人哪有閒錢送娃讀書?如今賦稅改成十稅一,地裡收的多了,交的少了,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還免徭役,我這把老骨頭,總算能歇口氣,攢點錢送娃認幾個字,將來不至於像我一樣,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。”

他見熊旅聽得認真,索性拉了拉他的衣袖:“這位客官看著像是外鄉來的,走了這半天路也累了,家裡就在那邊,有新炒的粗茶,去嘗嘗?”

熊旅還沒應聲,身後傳來一陣輕響,樊姬已從馬車上下來,手裡拎著個竹籃,籃子裡裝著剛在村口買的柿餅,紅通通的透著甜氣。她穿著一身淺青色的布裙,裙擺也沾了點泥,見老農熱情,便笑著走上前,伸手幫他摘屋簷下掛著的玉米:“老丈家的玉米長得真好,顆粒看著就飽滿。”

“可不是!”屋裡傳來婦人的聲音,一位穿著藍布圍裙的老婦人擦著手走出來,見了樊姬也笑著搭話,“去年這地畝產多收了三石呢!前幾日縣太爺還帶著人來丈量田地,說要按新規矩,給咱家評‘耕讀之家’,評上了就能免三年徭役,到時候就能多買些麥種,把西邊那片荒坡也開出來種上莊稼!”

熊旅跟著老農進了茅屋,屋裡陳設簡單,土炕上鋪著粗布褥子,牆角堆著幾袋曬乾的穀物,灶台上還放著個冒著熱氣的陶壺。老農從灶台上拿起兩個粗瓷碗,倒了兩碗深褐色的茶,遞一碗給熊旅:“客官,嘗嘗,這是去年新采的槐花茶,泡水喝解乏。”

熊旅接過碗,溫熱的茶氣撲麵而來,抿了一口,微澀的口感過後,帶著點淡淡的槐花香。他坐在土炕邊的矮凳上,捧著粗瓷碗,聽老農絮絮叨叨地講這兩年的變化:賦稅減了多少,水渠通了之後地裡多收了多少糧,娃進學堂不用花多少錢,就連市集上的鹽價都降了,以前買鹽要攢半個月的錢,如今隨手就能買上半斤。

他沒說自己是誰,隻是默默聽著,指尖在膝頭輕輕叩著,把老農說的每一句話都記在心裡——哪家的耕牛病了沒處治,哪家的娃因為家裡窮還沒進學堂,哪段水渠的堤岸有點滲水。趙承宗站在門口,見陛下聽得如此仔細,額頭上漸漸滲出了汗,暗自把老農說的那些瑣事都記在心裡,隻待回頭一一處置。

樊姬則坐在一旁,幫老婦人擇著筐裡的野菜,偶爾搭兩句話,問些家常,屋裡的氣氛倒像一家人般熱絡。
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
待離開老農家用時,日頭已過了正午。馬車繼續前行,一路往東南而去,這一走,便是半月。

半月後,馬車駛入吳越之地。剛過長江,一股帶著鹹腥氣的水汽便撲麵而來,比關中的潮氣更烈些,卻也透著股鮮活的熱鬨。錢塘江畔的碼頭邊,密密麻麻停著數十艘樓船,桅杆高聳入雲,上麵飄揚的“楚”字大旗在風中獵獵作響,老遠就能看見。

羋璿璣與孫義早已在碼頭等候。羋璿璣雖為楚地公主,此刻卻沒穿那些繁複的宮裝,隻著一身便於行動的短褐,褲腳卷起,露出纖細的腳踝,上麵還沾著些船板的青苔,顯然是剛從船上下來不久。孫義則依舊是一身青色長衫,隻是袖口挽著,臉上帶著風塵,卻難掩意氣風發。

“父皇,母後!”羋璿璣見馬車停下,立刻快步迎了上去,拉著樊姬的手便往最大的那艘樓船走去,語氣裡滿是雀躍,“您快來看這船,是孫大哥新監造的,比先前的船身寬了兩丈,裝的貨更多,行船也更穩,去南洋一趟能省不少時日呢!”

樊姬跟著她登上甲板,隻覺一陣海風撲麵而來,帶著海魚的鹹香。甲板上,幾個漁民正將剛捕上來的海魚分類,竹筐裡的石斑魚、龍蝦活蹦亂跳,濺起的水花打濕了船板。還有幾個水手正忙著檢查船帆,吆喝聲、漁網的拖拽聲混在一起,滿是生機。

孫義跟在熊旅身側,指著船艙口堆放的貨箱道:“陛下,這些貨箱裡裝的是南海來的香料、西域的玉石,還有西洋國的玻璃器,待會兒就卸到碼頭的貨棧裡,明日便能運到市集上售賣。咱們吳越的瓷器、絲綢也已經裝了另外三艘船,下月初一就能發往南洋,聽說那邊的王公貴族,就愛咱們楚地的絲綢和吳越的青瓷。”

他說著,又指向正在清點貨物的幾個後生,笑著道:“那幾個都是本地漁民的子弟,以前靠打漁為生,遇上風浪就可能顆粒無收。如今跟著船隊跑南洋,月錢比打漁多三倍,還能見識外頭的世麵,家裡的日子都寬裕多了,村裡如今好多後生都想著要跟著船隊走呢。”

熊旅點了點頭,目光掃過碼頭,隻見來往的人絡繹不絕,有扛著貨箱的腳夫,有穿著異域服飾的商人,還有提著籃子買海貨的百姓,一派繁忙景象。

一行人下了船,往市集走去。吳越的市集比關中的更顯熱鬨,青石板鋪就的街道兩旁,店鋪鱗次櫛比。楚地來的絲綢鋪掛著各色綾羅綢緞,色澤鮮亮;吳越本地的瓷器攤擺著青瓷、白瓷,碗碟瓶罐樣樣精致;西域商人戴著高高的氈帽,用帶著點口音卻流利的楚語與攤主討價還價;南海來的船工則圍著一個糖人攤,笑著給身邊的孩子買了個捏成鯉魚形狀的糖人。

樊姬走到一個織錦攤位前停下,攤位上擺著幾塊織錦,上麵繡著鳳凰紋樣,卻與楚地常見的繁複紋樣不同,鳳凰的翅膀上綴著水波紋,顯得靈動飄逸。“這鳳凰紋樣真彆致,看著既像楚地的樣式,又帶著點水鄉的靈氣。”她拿起一塊織錦,指尖拂過細膩的絲線。

攤主是個二十多歲的吳越女子,穿著一身藍布衣裙,發髻上插著支銀簪,見樊姬詢問,抬頭笑了笑,聲音清脆:“夫人好眼力!這紋樣是我按楚地的鳳凰花樣改的,又加了咱們錢塘江的水波紋,去年運到西域,那些商人搶著要呢,說看著就像能飛出水麵似的。”她說著,又用流利的楚語招呼旁邊的客人,語氣熟稔,聽不出半點吳越口音。

孫義在一旁笑道:“如今吳越子弟學楚語、考學堂的越來越多了。陛下推行的‘書同文、語同音’,這兩年在吳越落地生根,各地都設了蒙學館,聘了楚地的先生來教書。去年海外商隊招船員,要求會說楚語、能識些字,報名的吳越後生占了三成,都說跟著大楚走,能做的事多了,日子有奔頭。”

熊旅緩步走著,看著市集上往來的人群,聽著耳邊混雜著楚語、吳越方言的叫賣聲,心裡漸漸暖了起來。他走到一個賣麥餅的小攤前,買了塊剛出爐的麥餅,咬了一口,外皮酥脆,內裡鬆軟,帶著淡淡的麥香。攤主是個憨厚的漢子,笑著道:“客官嘗嘗,這麥是今年的新麥,磨出來的麵香得很!如今日子好了,麥餅裡都能摻點芝麻了。”

一路行來,熊旅的馬車裡漸漸堆滿了各式各樣的“寶貝”:關中老農硬塞給他的一袋新米,顆粒飽滿;吳越織錦女子送的一小塊織錦布頭,紋樣精致;蜀地匠人捏的陶碗,胎質細膩;還有孩童畫的一幅《豐收圖》,紙上歪歪扭扭畫著田地、水渠和笑哈哈的農人,角落裡還寫著“謝陛下”三個字。

每到一處驛站歇腳,熊旅便會在油燈下鋪開紙,寫下巡狩筆記。他寫涇陽的水渠需要加固,寫吳越的蒙學館需要添些筆墨,寫蜀地的鹽道需要拓寬,寫百姓口中的難處,也寫他們臉上的笑容。樊姬便在一旁幫他整理那些物件,用紙條一一貼上標簽:“涇陽的麥種,顆粒飽滿,耐旱性強,可推廣至北疆乾旱之地”“越州的瓷土,質密透光,色澤溫潤,宜在此設官窯,規範燒製技藝”“蜀地的桑苗,成活率高,可鼓勵百姓多植桑樹,助力蠶桑業”。
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
夜深時,驛站裡靜悄悄的,隻有油燈的火苗在風中輕輕搖曳。樊姬看著熊旅伏案疾書的身影,他的眉頭微蹙,筆下的字跡卻愈發遒勁,紙上“民生無小事,枝葉總關情”十個字,寫得力透紙背。她輕輕走過去,為他添了點燈油,輕聲道:“今日在市集上,那織錦女子說‘跟著大楚走,日子有奔頭’,還有老農嘴裡的‘托陛下的福’,這些話,比金鑾殿上百官的歌功頌德都實在。”

熊旅放下筆,揉了揉有些發酸的手腕,抬頭望向窗外。月光透過窗欞灑進來,落在驛站的青瓦上,也落在桌上那些貼著標簽的物件上,泛著柔和的光。他忽然明白,所謂帝王功業,從不是金鑾殿上堆積如山的奏章,也不是邊境上的赫赫戰功,而是老農扶犁時省下來的力氣,是學子背書時清脆的聲線,是貨船離港時揚起的船帆,是織錦女子臉上的笑容——那是千萬百姓用實實在在的日子,一筆一畫寫就的太平。

第二日天剛蒙蒙亮,馬車便又啟程了。車輪碾過路邊新綠的草地,發出輕微的聲響,車廂裡的“寶貝”隨著馬車的顛簸輕輕晃動,像是在訴說著一路的見聞。馬車一路向南,載著滿筐的“民生”,也載著一顆沉甸甸的民心,往更遼闊的天地去了。前路還有無數的田埂要走,無數的百姓要見,無數的瑣事要辦,但熊旅知道,隻要守住百姓的這份期盼,大楚的江山,便會如這春日的田野一般,愈發繁盛。

喜歡楚國一統華夏請大家收藏:()楚國一統華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詭神密語 讓你回高三奮鬥,你卻做空股市? 鬼吹燈之昆侖神宮新篇 抗戰:隊伍拉起來後,老李人麻了 大唐劍聖錄 變身傭兵以為佬,實則人妻當到老 廢柴覺醒:開局獻祭親妹妹 被休後,每日情報助我熬過荒年 目光所及都將是你 明豔知青遇上偏執痞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