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宗謹見到眼前突然出現的大漢,不僅沒有躲到淩寵的身後,反而上前一步。問道:“閣下為何攔住我等去路?”
“誰是楊提刑!”大漢反問眾人。
楊宗謹再上前一步,抱拳道:“正是在下。”
大漢打量了一下楊宗謹,笑道:“你可知我是誰?”
楊宗謹想都沒想,答道:“聽人說當今北武林有四絕,刀劍拳掌。劍和掌,我都親眼見過。觀閣下氣勢,非刀即拳。除此之外,我不做他想。”
這一番話,表麵上沒有回答大漢的問題,其實已經是回答了。
大漢聽了,哈哈大笑道:“好、好、好,不愧是大宋的楊提刑。”旋即吐露自己的身份:“在下歐陽春,人送外號‘紫髯伯’。”
楊宗謹早看出來大漢的來曆,這才會不退反進。
但聽到大漢親口承認自己是歐陽春,又覺得有些奇怪。紫髯碧眼是形容胡子和眼睛,看歐陽春的大胡子似乎與紫髯伯的名頭相差甚遠。
歐陽春看楊宗謹遲疑,笑道:“楊提刑是看在下沒有傳說中的紫髯吧?”
楊宗謹尷尬的笑了笑。
這一笑,說明了歐陽春猜測的沒錯。
但歐陽春不屑於解釋,而是道:“在下之所以突然現身相見,是想問各位有沒有見到李興。在下追他到此,就失去了蹤跡。隻因前方是伏羲觀,在下不合適前往。”
江湖有江湖的規矩,到一個地方要拜山門。
像歐陽春這樣成名已久的大俠,在江湖行走尤其需要拜山門。但他不願將事情鬨到江湖人儘皆知,因此隻能暗中進行。
尋常道觀,歐陽春進也就罷了。
伏羲觀不行。
楊宗謹仔細想了想,回道:“我等也是追著李興的身影來到此處,並在伏羲觀內做客。從那之後就一直沒再見到李興,見天色已晚,隻好回府。”
歐陽春自忖楊宗謹沒必要騙他,便道:“既然眾位都沒看見,在下隻好找個機會親上疏離山伏羲觀。”
不容楊宗謹再說,歐陽春縱身一躍,消失在樹林之中。
一整片樹林,竟然沒有一株樹晃動一下,可見歐陽春輕功之高。
李媗之揣度歐陽春已走遠,上前對楊宗謹說道:“從歐陽春剛才的反應判斷,他應該盯上了伏羲觀。說明伏羲觀的確有問題,你以後可要小心。”
楊宗謹聽了,點頭道:“敵人還沒有露出真的意圖之前,一定會隱藏好自己。”
言外之意,就算是伏羲觀真的有問題。觀主明微真人如果沒有達到目的,是不會輕易鋌而走險傷害他。
李媗之雖然認為有道理,還是提醒道:“小心為上。彆忘了明微真人可是威名赫赫,不容小覷。”
“好,我記下了。”楊宗謹心裡暖暖的。
幾人沿著官道走進汴梁城,見到街上人來人往,感到莫名的心安。
這時,秦祈開口道:“幾位大哥哥、大姐姐,我要回家了,明天再見。”
楊宗謹想起秦祈的房子被封,便挽留道:“你在汴梁無親無故,房子又被封,能去哪裡?不如隨我回府,同我住在一起。”
秦祈現在無依無靠,當然想去李府和楊宗謹同住。但楊宗謹也是寄人籬下,做不了主。因此躊躇不決,待在原地。
李媗之看出秦祈的心思,笑道:“李府可不是楊宗謹能做主,一切都得聽我父親的吩咐。如果你不嫌棄我家簡陋,就隨我到府上。我會代你在我父親麵前說情,讓你在府上留下來。”
秦祈聞言一喜,抱拳道:“多謝。”
這下秦祈有了著落,可以說是皆大歡喜。
眾人又走路,到李府前分手。
淩寵和曾公亮各自回家,秦祈跟著楊宗謹和李媗之進李府。
到了李府前廳,見到嶽父李迪。
楊宗謹向李迪說明情況,懇請李迪收留秦祈。
李迪仔細打量秦祈,同意道:“秦祈無家可歸,我當然可以收留。”命人把秦祈帶下去,好生照料。
留下楊宗謹和李媗之,自然是彆有用意。
“父親,兒想去看望母親。”李媗之看出情況不妙,拔腿就跑。
“站住!”李迪一聲輕喝,嚇得李媗之又退回原地,規規矩矩的站著。
李迪看著這一對璧人,坐回主位,然後問道:“你們今天去秦懷誌家探查有什麼收獲?”
李媗之看了眼楊宗謹,這種事還是楊宗謹比較擅長。
楊宗謹當仁不讓的介紹了秦家地道和伏羲觀的情況,並道:“李興也在伏羲觀不見了蹤影,小婿有理由相信伏羲觀有問題。”
李迪卻不像楊宗謹那樣急著下結論,說道:“你們可知伏羲觀是什麼所在?”
楊宗謹和李媗之對視一眼,搖了搖頭。
李迪又問道:“你們可知先帝在大中祥符年間的‘天書’之事嗎?”
天書,指的是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,真宗君臣一起搞的“天書”封祀運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