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8章 星信與繭聲_北大博士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遊戲競技 > 北大博士 > 第108章 星信與繭聲

第108章 星信與繭聲(1 / 2)

第一百零八章星信與繭聲

天文台的射電望遠鏡陣列在子夜時分發出刺耳的警報。不是機械故障的蜂鳴,是數據洪流衝擊服務器的尖嘯——那些來自紫星雲方向的回應信號,正以幾何級數暴漲,頻譜圖上的脈衝波像突然綻放的煙花,在屏幕上炸開無數道金色紋路。

“峰值超過閾值三百倍!”年輕的觀測員手指懸在緊急製動按鈕上,聲音發顫,“這不是自然形成的規律,是……有結構的編碼!”

陳景明盯著主屏幕上的三維頻譜模型。那些跳動的脈衝不是無序的噪音,正以某種複雜的算法排列,像一串用星辰書寫的摩爾斯電碼。更驚人的是,當他將璿璣銅盤貼近屏幕時,銅盤上的金線突然躍起,順著頻譜的紋路遊走,在空氣中勾勒出半張星圖——與歸墟銀灰色球體表麵的脈絡重合度高達98。

“是守契人的通用語。”他指尖點過金線交彙的節點,每個節點都對應著一組脈衝,“他們在重複發送同一個坐標,附帶一段……類似星圖的信息。”

周硯迅速接入全球天文網絡,將信號源定位在紫星雲外圍的一顆類地行星。行星的參數在屏幕上滾動:公轉周期387地球日,大氣成分含21氧氣,地表有液態水痕跡,甚至連地軸傾斜角都與地球相差不到3度。“這顆星在數據庫裡標記為‘望舒’,古希臘天文學家曾猜測它存在生命跡象,但從未收到過信號。”他放大行星的紅外成像圖,北極區域有一片規則的暗斑,形狀酷似石峁遺址的夯土城牆,“看這裡,像不像人為建造的結構?”

林薇的魚符突然脫離掌心,懸浮在屏幕前。魚符投射的光網與望舒星的成像圖重疊時,暗斑區域亮起無數紅點,組成與複活節島石像眼眶相同的六邊形陣列。“是‘信標’。”她指尖輕觸其中一個紅點,光網彈出一行甲骨文,“守契人在那裡建造了地脈中繼站,這些紅點是能量塔的位置,和石峁的發射塔功能相同。”

射電望遠鏡的警報聲突然變調。原本規律的脈衝信號裡,混入了一段低頻聲波,通過天文台的音響設備擴散開來——不是刺耳的噪音,是類似編鐘與管風琴的合奏,音色與石峁出土的青銅編鐘同源,卻多了種金屬共振的冷冽感。

“聲波裡藏著坐標修正參數。”陳景明的掌心印記突然發燙,青色光帶順著耳機線爬向頻譜儀,“他們在調整軌道,這不是靜態坐標,是實時航線!”

窗外的夜空突然亮了。不是月光,是極地才有的極光突然出現在北緯38度的天文台上空,綠色光帶裡浮動著無數細小的光斑,每個光斑都是一個微型星圖。觀測員們紛紛湧到露台,有人舉起相機,卻發現鏡頭裡的極光會自動聚焦——那些光斑在照片裡組成了一行篆字:“三契者親啟”。

“是定向投影。”周硯調出大氣電離層數據,極光的粒子密度在天文台上空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全息屏幕,“望舒星的信號不僅攜帶信息,還在主動調整地球的電離層,把這裡變成了接收站。”

林薇的魚符突然投射出一段動態影像:望舒星的北極冰原上,數百座水晶塔組成的陣列正在發光,塔尖噴射的等離子體在大氣層中畫出螺旋狀的軌跡,與石峁祭台的光紋完全對稱。影像的最後,一個披著冰晶鎧甲的類人生物對著鏡頭抬起手,掌心浮現出與陳景明同款的“歸”字印記,隻是色澤偏銀白,像淬了霜的金屬。

“守契人的分支。”陳景明放大影像裡的鎧甲紋路,那些冰裂紋路與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神樹紋理一致,“四萬八千年前,他們帶著‘歸’字印記遷徙到了望舒星,用當地的水晶礦建造了地脈係統。”

射電望遠鏡的信號突然中斷。不是信號消失,是所有數據都被壓縮成了一個發光的球體,懸浮在控製台上方。球體炸開的瞬間,無數銀色數據流像瀑布般傾瀉而下,自動注入天文台的數據庫。最頂端的文件夾命名為“繭語”,點開後是上萬段音頻文件,播放時發出類似氣泡破裂的輕響——與歸墟裡那些透明“繭”的震動頻率完全一致。

“是其他文明的語言樣本。”林薇顫抖著點開一段音頻,魚符立刻投射出對應的波形圖,“望舒星的守契人一直在收集宇宙文明的信息,這些‘繭語’是翻譯密鑰!”

淩晨三點,卡洛斯的加密通訊切入係統。他的背景是南極科考站的冰穹,身後的巨型冰芯樣本正在發光,冰紋裡浮現出與望舒星水晶塔相同的螺旋紋。“南極冰蓋下的地脈節點被激活了。”他舉起一個冰鑽樣本,裡麵凍著的氣泡正在播放一段低頻信號,與天文台收到的聲波完全同步,“全球十七處遺址的地脈能量都在向兩極彙聚,像在搭建能量橋。”

陳景明突然想起父親筆記裡的插圖:地球南北極被朱砂線連接,形成一個貫穿地軸的漩渦。他調出地脈監測圖,果然,從石峁延伸的青綠色光帶正順著經線向北流動,與南極冰蓋升起的白光在北極點交彙,形成一道橫貫大氣層的光柱。
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
“是‘星門’的雛形。”他指著光柱與望舒星連線的夾角,正好是璿璣銅盤上“開”字的刻痕角度,“守契人設計的航線需要地軸能量引導,兩極的地脈節點是天然的導航燈塔。”

天快亮時,歸墟的銀灰色球體通過星槎的量子通訊傳來新的影像。那些懸浮在光海裡的“繭”開始劇烈震顫,表麵的薄膜逐漸透明——能清晰看見裡麵的生物形態:有長著蝶翼的矽基生命,翅膀振動的頻率與望舒星的聲波共振;有通體覆蓋晶甲的液態生物,軀體流動的紋路與南極冰芯的螺旋紋一致;還有一群類似珊瑚的植物生命體,根係延伸的方向始終指向地球……

“它們在回應‘繭語’。”林薇將一段蝶翼生物的震動頻率輸入魚符,光網立刻轉換成對應的甲骨文:“坐標確認,靜待接引。”她突然捂住嘴,眼眶泛紅,“這些不是‘種子’,是當年跟著守契人離開的同伴,它們一直在歸墟等待地球發出信號。”

周硯的實驗室裡,那塊從歸墟帶回的銀灰色碎片正在發生異變。原本穩定的粒子結構開始重組,在顯微鏡下形成微型的水晶塔模型,塔尖射出的光束在牆壁上投射出星圖——標注著從地球到望舒星的航線,途經七顆恒星,每個恒星係都標記著守契人遺跡的符號。

“這是‘星圖鑰匙’。”他用鑷子夾起碎片,發現它的重量比之前增加了三倍,“歸墟物質能根據地脈能量的變化重構形態,現在它變成了導航模塊。”碎片突然發出蜂鳴,與星槎的核心引擎頻率同步,實驗室的全息投影裡,星槎的航線圖自動更新,望舒星被標記為“第一航點”。

清晨六點,第一縷陽光掠過石峁遺址的夯土牆。那些昨夜被青光浸染的殘垣,此刻在晨光裡滲出金色的粉末,粉末落地後生根發芽,長成半透明的植物——葉片是星圖的形狀,花瓣上印著甲骨文的“歸”字。陳景明摘下一片葉子,它在掌心化作光點,滲入皮膚,與“歸”字印記融為一體。

“是地脈能量具象化的生命。”林薇看著漫山遍野的透明植物,魚符投射出它們的基因序列,與地球已知的任何物種都不同,卻帶著守契人特有的能量標記,“守契人說‘萬族歸源’,原來也包括讓宇宙的生命形態在地球紮根。”

天文台傳來新消息:望舒星的信號裡新增了一段影像。畫麵中,水晶塔陣列的中心升起一座石碑,碑上刻著三幅圖案:第一幅是守契人駕駛星槎離開地球的場景,第二幅是他們在歸墟封存“繭”的畫麵,第三幅是陳景明三人站在石峁祭台的剪影——與昨夜發生的事分毫不差。

“他們預見了這一切。”陳景明指尖撫過屏幕上的剪影,石碑底部的落款是一串星軌符號,翻譯後是“四萬八千年的等待”,“不是預言,是他們用基因編碼、地脈記錄、星軌計算共同寫下的‘必然’。”

正午時分,全球十七處遺址同時發生異變。埃及金字塔的石塊自動移位,在地麵拚出望舒星的星圖;納斯卡線條的土壤下冒出水晶脈絡,與望舒星的地質結構完全匹配;複活節島石像的黑曜石眼睛投射出光束,在太平洋上空組成導航箭頭……最驚人的是馬裡亞納海溝,深潛器拍到海底升起一座發光的拱門,門楣上的符號與星槎龍骨的紋路同源,像在海底打開了一道通往星空的門。

“地脈網絡在重構地球的坐標係統。”周硯將所有異變點標注在三維地球儀上,它們正好組成望舒星的等高線,“就像給地球裝了個‘宇宙定位器’,讓任何文明都能通過這些地標找到我們。”

卡洛斯的南極團隊傳來更震撼的發現:冰蓋下凍著一艘完整的守契人星槎。這艘星槎的龍骨比他們駕駛的“燭龍號”小一半,卻保存著更古老的日誌——記載著四萬八千年前,第一批守契人如何帶著“繭”離開地球,在歸墟建立中轉站,又派出十七支隊伍在宇宙播種地脈節點的全過程。日誌最後一頁畫著三枚印記,與陳景明三人掌心的圖案分毫不差。

“‘三契者’不是頭銜,是基因序列的匹配。”陳景明對比日誌裡的基因圖譜,發現自己的y染色體上有段特殊序列,與守契人首領的完全一致,林薇的線粒體基因攜帶星槎導航的編碼,周硯的dna則包含地脈能量的調控因子,“我們是守契人用四萬八千年時間,在人類基因裡埋下的‘鑰匙’。”

傍晚,當最後一縷陽光沉入戈壁地平線,星槎的檢修工作已近尾聲。地勤人員發現,那些與地麵青銅齒輪組連接的能量導管,此刻長出了半透明的“根須”,深深紮進地脈節點——星槎正在像植物一樣,通過地脈吸收地球的能量,同時反向輸出歸墟的物質,修複著因工業文明受損的地脈網絡。

“它在完成守契人未竟的事。”周硯撫摸著艙壁上新生的脈絡,這些結構與望舒星水晶塔的材質相同,“讓星槎成為地脈與星軌的轉換器,地球不再是孤立的星球,而是宇宙地脈網絡的一個節點。”
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
陳景明站在星槎的駕駛艙裡,掌心的印記與控製台共振。舷窗外,石峁遺址的透明植物正在夜風中發光,它們的根係在地下織成巨大的網,與星槎的根須、青銅齒輪組、極地光柱連接成完整的能量循環。他突然明白,父親當年為什麼拒絕將石峁遺址的發現公之於眾——不是保守秘密,是在等待地球的科技與地脈能量達到平衡,等待人類真正理解“歸源”不是索取,而是共生。


最新小说: 霸道總裁惹我 家族修仙,我能生出靈根子嗣 快穿:古董雜貨鋪奇遇記 末世:從重卡戰車到天空之城 被總裁師妹騙到非洲當軍閥 快發靈旅:美業星辰路 饑荒年:我無限換糧,草芥稱王 我,昊天,開局洪荒當天帝 妾本絲蘿,隻圖錢帛 勝天半子祁同偉魂穿林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