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也是。雖然我們來自天南海北,但現在不也成了並肩作戰的戰友?”
在追尋理想的道路上,真摯的情誼,永遠是最珍貴的行囊。
張敏眼睛一亮,身子往前傾了傾:
“婉寧,能不能把你朋友的信給我們念念?我們也想聽聽他們的故事。”
林南燕合上手中的書,和陳雪交換了一個期待的眼神,兩人不約而同地往蘇婉寧身邊湊近了些。
“當然可以。”
蘇婉寧欣然應允,指尖在幾封信上輕輕掠過,最後選定了最上麵那封。
“這是周明遠從理工學院寄來的。”
她小心翼翼地拆開信封,展開信紙的瞬間,嘴角就不自覺地揚了起來。陳雪好奇地探頭看去,當看到信紙上精致的機械草圖時,眼睛微微一亮。
“周明遠還是這麼喜歡畫圖。”
蘇婉寧笑著把信紙往陳雪那邊偏了偏。
“你看,他每次來信都要附上設計圖。”
陳雪接過信紙,指尖輕輕撫過那些流暢的線條,聲音裡帶著欣賞:
“這圖畫得真細致,每個零件都標注得很清楚。”
蘇婉寧會意一笑,開始念信:
“婉寧,見字如麵。
這學期的機械設計課讓我大開眼界,突然想起在鄉下時咱們修理農具的往事。結合那時候的經驗,我琢磨出一種改良播種機的結構......”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陳雪仔細端詳著圖紙,忽然指著其中一個部件說:
“這個傳動裝置設計得很巧妙,不過如果在這裡加一個緩衝結構,會不會更耐用?”
“你說到點子上了。”
蘇婉寧驚喜地點頭。
“周明遠在信裡也提到了這個問題。”
她繼續念道:
“......估摸著要是真能做出來,起碼能省下一半力氣!就是幾個傳動部位還得琢磨,特彆是主動輪和從動輪之間的緩衝問題一直沒找到理想的解決方案。婉寧你學的專業也是機械,幫我看看這想法靠不靠譜?”
陳雪若有所思地輕聲說:
“這個問題我們上周的力學課剛好討論過......”
張敏看著陳雪專注的神情,打趣道:
“雪兒,看來你和這位周明遠很有共同語言嘛!”
陳雪臉一紅,急忙把信紙推回給蘇婉寧,但目光還忍不住往那張設計圖上瞟。
蘇婉寧輕輕展開另一封信,嘴角噙著笑意:
“這是梁斌從人大寄來的。”
林南燕的目光不自覺地追隨著那張展開的信紙。
“他的字寫得真好。”
陳雪探頭看了一眼,忍不住讚歎。信紙是人民大學特有的紅色抬頭,上麵的字跡蒼勁有力,一筆一劃都透著沉穩。
蘇婉寧的聲音在暮色中緩緩響起:
“婉寧,見字如麵。
坐在窗明幾淨的大學課堂裡,聽著教授縱論古今,有時恍惚間總會想起在煤油燈下,我們激烈爭論"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"的那個夜晚。如今討論的問題視野更開闊,肩上的擔子卻感覺更重了。”
念到這裡,蘇婉寧抬頭看了看專注聆聽的室友們,解釋道:
“那時候梁斌就常說,我們這代人從田埂走進課堂,帶來的不該隻是泥土,更應該是那片土地教給我們的思考。”
喜歡征途與山河請大家收藏:()征途與山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