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這問題提得犀利,有見地。”
梁斌將信反複讀了三遍,沉吟良久,才鄭重展紙回信。他引經據典,從曆史得失談到現實路徑,洋洋灑灑寫了八頁。
林南燕收到那封厚實的回信時,正在寢室泡茶。她小心地剪開信封,沉甸甸的信紙“嘩”地散落一桌。她讀得入了神,手邊的茶從溫熱放到冰涼,也渾然不覺。
“你說得對。”
她在下一封回信中寫道。
“改革的成敗,根本在於是否真正紮根於人民的現實需求。這讓我想起父親常說的:治國如烹小鮮,既不能墨守成規,也不可急火攻心。”
隨著書信往來,他們探討的話題從曆史政治逐漸擴展到人生理想。梁斌在信中寫道:
“如果說我們這一代人有何使命,那便是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好。我願做那鋪路石中的一塊,雖不起眼,卻不可或缺。”
林南燕的回信則帶著她特有的銳氣:
“鋪路石精神固然可貴,但我更願做那執火炬的人。我們不僅要腳踏實地,更要照亮前路。”
這兩對年輕人在書信往來中,不約而同地變得更加努力。
周明遠在實驗室待到深夜,他要做出最精準完美的模型,才配得上陳雪信裡那些靈光閃爍的構想。
梁斌去圖書館的次數更勤了,他必須讀更多的書,才能穩穩接住林南燕心中那些銳利而深刻的思想。
某個周末的黃昏,四個女生都在宿舍裡伏案寫信。夕陽透過玻璃窗,在信紙上塗抹出幾塊溫暖的光斑。
張敏抬起頭,瞧瞧左邊正為機械圖標注尺寸的陳雪,又望望右邊文思泉湧、奮筆疾書的林南燕,最後朝對麵的蘇婉寧使了個會心的眼色,壓低聲音說:
“瞧這架勢,咱們宿舍怕是要傳出兩段佳話了。”
蘇婉寧抬起頭,與張敏交換了一個會心的微笑,沒有作聲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她垂眸將目光重新落回麵前攤開的舊籍——那是她正在整理的太姥爺手稿。
崔教授已為她申請了研究室查閱資格,雖然學校的正式批複還未下來,她卻早已開始做著準備,一有空便來翻閱、梳理。
指腹輕撫過泛黃的紙頁,她明白,這世上最好的感情,從來不是相互占有,而是彼此照亮——
無論那個人近在身旁,還是遠在天涯。
寒假將至,校園裡已浮動著節前的輕鬆氛圍,然而係裡突然發布的一則通知,讓所有人心頭一凜——
從下學期起,專業將正式劃分為軍用、民用、研究和軍工航天四個方向。
公告欄前擠滿了議論紛紛的學生,蘇婉寧卻獨自靜立在外圍。她的目光越過攢動的人頭,精準地落在“軍工航天”那四個濃墨重彩的字上。
對她而言,這從來不是一個需要猶豫的選擇,而是一種早已注定的宿命。
晚飯後,暖黃的燈光下,四個女生在宿舍裡圍坐成一圈,空氣中彌漫著難得的鄭重。這是她們第一次如此認真地討論未來。
張敏輕輕撥弄著垂在肩上的發梢,第一個開口:
“我選民用方向。”
她抬起頭,眼裡帶著溫柔的堅定。
“周師兄一直在民用機械領域做研究,我想……沿著他走過的路看看。”
陳雪正仔細擦拭著手中的圓規,銀色的金屬邊在燈光下泛著冷光。
“我選軍工武器。”
她的聲音平靜卻有力。
“把精密儀器用在最需要的地方,這才是它們最好的歸宿。”
林南燕“啪”地合上手中的《空氣動力學》,揚起下巴:
“我選航天。”
見大家都看向她,她唇角微揚。
“不過我和你們不太一樣,我更願意做理論研究,為未來的航天器鋪好第一塊基石。”
這時,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蘇婉寧身上。
喜歡征途與山河請大家收藏:()征途與山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