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林深處,暗香浮動。
兩個相擁的身影在雪地裡站成一幅畫,偶爾有風吹過,落雪從枝頭簌簌往下掉,卻吹不散他們之間纏纏繞繞的情意。
“顧淮。”
蘇婉寧在他懷裡輕聲說,聲音裹著暖意。
“嗯?”
“等我們老了,也要每年都來看梅花。”
“好。”
顧淮答得毫不猶豫,手指跟她的手指扣在一起,緊緊的。
“不僅每年來,還要在這裡種一片梅林,用我們的名字命名。”
“叫什麼好呢?”
蘇婉寧的聲音裡帶著期待。
“淮寧梅海,怎麼樣?”
顧淮低頭看著她,眼裡滿是認真。
蘇婉寧輕輕念著這四個字,唇瓣彎起:
“淮寧……好聽。”
像是把兩個人的名字,都融進了歲歲年年的梅花裡。
“那說好了,誰也不許反悔。”
她抬頭看著他,眼裡閃著光。
“永不反悔。”
顧淮握住她的手,十指相扣,掌心的溫度燙得人心安。
“就像這梅林,年年歲歲都開花,我們也年年歲歲,永不相負。”
陳雪收到周明遠的信時,正在圖書館自習。
她小心地拆開信封,看到信紙上除了工整的文字,邊緣還畫著一個小小的改進草圖。她的嘴角不自覺地上揚,立即拿出草稿紙開始驗算。
回信時,她除了詳細解答技術問題,還在信末輕輕添上一句:
“明遠同學的設計草圖總是畫得清晰又美觀,比我們教科書上的示意圖還要好。”
周明遠收到這回信時,正和同學在食堂吃飯。看到最後那句話,他耳根一熱,趕緊把信紙折起來。室友打趣問:
“誰的信啊,看得臉都紅了?”
“沒、沒什麼,討論技術問題。”
他嘴上否認,卻把那張信紙小心翼翼地夾進了最常用的筆記本裡。
接下來的通信中,技術討論漸漸裹上了溫暖的外衣。周明遠會在信裡寫:
“最近京城天氣轉涼,你們那裡雖然是江南,但做實驗時,還是要記得多添件衣服。”
陳雪則會回信:
“謝謝關心。你總是熬夜畫圖,也請保重身體。”
有一次,陳雪在信中不經意提到食堂的包子總是皮厚餡少。半個月後,她竟收到一個小包裹,裡麵是一本《北方麵點製作圖解》,扉頁上留著周明遠剛勁的字跡:
“偶然在書店看到,想著你或許用得上。”
陳雪抱著那本書在宿舍床上坐了許久,心頭湧上一股暖流。
與另一對的含蓄溫存不同,林南燕和梁斌的通信從一開始就閃爍著思想的鋒芒。
林南燕的第一封信便開門見山:
“梁斌同學:你在文章中提出‘要從曆史中尋找解決當下問題的智慧’,我深表讚同。但縱觀曆代改革,商鞅變法強秦而秦二世而亡,王安石變法也終告失敗。你認為在當今形勢下,改革要如何才能真正避免重蹈覆轍?”
這封信在梁斌的同學圈裡引起了不小的震動。
“了不得,這位女同學不簡單!”
一位室友傳閱著信紙,連連讚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