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折發生在一個深夜。
蘇婉寧正在測試一段關鍵代碼,手搖計算機卻再次報出內存溢出錯誤。巨大的挫敗感瞬間淹沒了她,連日的疲憊一起湧上,眼淚幾乎要奪眶而出。
她下意識地摸向口袋,那裡有顧淮最後一封來信,已經被摩挲得邊緣起毛。
“路雖遠,行則將至。”
信上的字句仿佛帶著溫度,熨貼著她焦灼的心。
她深吸一口氣,擦去眼角的濕潤,沒有放棄。她想起太姥爺筆記裡一句看似無關的話:
“大道至簡,衍化至繁。”
她忽然意識到,自己是否過於執著於模型的“完美”,而忽略了“簡潔”才是工程實現的靈魂?
她換了一種思路,不再追求動態因子的全程精確計算,而是將其離散化,預設幾種典型的飛行狀態模式,讓模型在這幾種模式間進行智能切換。
這相當於將“連續攀爬”變成了“選擇最優的預設台階”,雖然犧牲了一點理論上的最優值,但可靠性和計算效率大大提升。
靈感如星火迸濺,她重新投入工作,忘記了時間。
三天後,她帶著兩份報告走進了趙高工的辦公室。
一份是詳儘的簡化算法理論和仿真驗證報告,另一份,是她熬夜手寫的、長達二十頁的《動態因子模型故障模式與應急處置預案》,裡麵分析了十幾種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及應對策略。
趙高工仔細翻閱著,尤其是那份應急預案,他看了很久。
最後,他抬起頭,看著眼前這個有了黑眼圈卻目光灼灼的年輕女孩,嚴肅的臉上終於露出一絲極淡的、卻真實的笑意。
“考慮得很周全。”
他合上報告,做出了決定。
“控製係統同意接入你的‘竹節’模型進行下一階段聯調。蘇工,你證明了你不隻有理論,更有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。”
消息傳回軌道組,嚴工什麼也沒說,隻是在她經過時,將自己泡好的一杯濃茶推到了她常坐的座位旁邊。
那一刻,蘇婉寧知道,她不再是那個需要被保護的“學生”,她用自己的專業、堅韌和負責任的態度,真正贏得了這些苛刻的老專家的尊重,在這片戈壁灘上,牢牢地紮下了根。
事業的成長,並非一帆風順的凱歌,而是在一次次質疑、失敗與堅持中,淬火成鋼。
北方某野戰軍訓練場上,塵土飛揚。
顧淮剛結束一輪戰術指導,轉身便看見那道熟悉的身影——孟晚晴又來了。他眉頭幾不可察地蹙起,目光掠過她,落在遠處的訓練器材上。
“孟記者,連隊正在組織考核。”
他的聲音平穩得聽不出情緒。
“采訪事宜請按流程與政治處對接。”
孟晚晴唇角微揚,從挎包裡取出一個精巧的進口相機——在這個連黑白照相機都稀少的年代,這台相機顯得格外醒目。
“顧副營長,師部政委特批的。”
她晃了晃相機,笑容裡帶著幾分篤定。
“讓我全程跟拍訓練素材,這樣才能寫出最真實的報道,不是麼?”
陽光掠過她耳際,那枚小巧的珍珠耳釘閃著溫潤的光。
顧淮記得,很多年前,在軍校的林蔭道上,她也戴著同樣的耳釘,那時她的笑容還沒有這般銳利。
他沉默片刻,終於開口:
“既然有批文,請遵守軍事禁區規定。”
轉身時,作訓服擦過沙地,揚起細小的塵埃。
孟晚晴舉起那台進口相機,鏡頭精準地對準顧淮和他身後正在衝刺的戰士們,語氣顯得十分專業:
“顧副營長,你忙你的,不用特意關照我。我就是隨便取取素材。”
話雖這麼說,她的鏡頭卻始終追隨著顧淮的身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