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,嘹亮的軍號聲刺破戈壁的寂靜,也喚醒了沉睡的基地。
蘇婉寧隨著號聲利落起身,軍綠色的被子被疊成標準的豆腐塊。用限量供應的清水快速洗漱後,她便與明玉一同彙入前往食堂的人流。
早餐通常是小米粥、饅頭和一小碟鹹菜,她總是吃得很快,心思早已飛向了計算室。
白天,她幾乎全部泡在計算室和那座被稱為“智庫”的平房裡。
計算室裡彌漫著紙張、墨水和老舊機器散熱的氣息,她的工作台總是被成遝的演算紙和數據表格占據,計算尺和不同顏色的繪圖筆是她最親密的戰友。
而在“智庫”——
那個存放著大量國內外技術資料和珍貴文獻的平房——她則像一塊貪婪的海綿,在知識的海洋裡汲取養分,常常一抬頭,才發現窗外已是夕陽西下。
夜晚,當大部分宿舍熄燈後,才是她真正擁抱“星河”的時刻。
她常常申請在機房值守,利用這寶貴的、無人爭搶的機時,進行大規模軌道仿真。
龐大的計算機組發出低沉而持續的轟鳴,指示燈如呼吸般明滅,映著她專注的側臉。
隻有在這個時候,她才能獨占這台“寶貝”,將腦海中的模型付諸實踐,看著模擬的衛星軌跡在輸出設備上緩緩繪製出來。
偶爾在數據輸出的間隙,她會走到機房外稍作喘息。
戈壁灘的夜空清澈得沒有一絲雜質,銀河如練,繁星低垂,仿佛觸手可及。
她總會下意識地仰起頭,在璀璨的星海中尋找最亮的那幾顆,想象著顧淮是否也在同一片星空下站崗。
夜風帶著寒意拂過她的麵頰,她會不自覺地抬起手腕,輕輕摩挲著那塊上海牌手表。
冰涼的金屬表殼下,秒針穩健地跳動,仿佛與遠方他的心共振。這份無聲的思念,便在這浩瀚的星夜下,悄然轉化為她眼底更堅定的光芒和前行的動力。
每一天,都在號聲中開始,在星光下暫歇。
周而複始,簡單、艱苦,卻因夢想與思念,而充滿了沉甸甸的充實感。
江南的秋雨纏綿不絕,帶著浸入骨髓的涼意。林南燕抱著厚重的參考書走出圖書館,細雨打濕了她的額發。
同行的師姐猶豫再三,還是將一份折疊整齊的軍區內部通訊報塞進她手裡,語氣小心翼翼:
“南燕,婉寧的那個軍官男朋友,就是經常在校門口等她的那位……你看看,報道上是不是他。”
林南燕在廊簷下展開報紙。
頭版下方,《淬火成鋼:記某部偵察尖兵顧淮的成長之路》的標題赫然在目,署名“孟晚晴”三個字格外醒目。
報道文筆流暢,生動刻畫了顧淮從士兵到指揮員的成長曆程。但字裡行間那些“知情人”的敘述,卻讓林南燕微微蹙眉——
“共同成長的戰友”
“軍區大院裡共同奔跑”
“熟悉他的朋友透露”
……
這些若即若離的措辭,既維持著官方報道應有的莊重,又隱隱透露出超越工作關係的熟稔。起初林南燕並未在意,隻當是自己多心。
直到某天在爺爺家,她無意間瞥見報紙上的一張合影——照片中顧淮身旁站著一位神采飛揚的女記者。
雖然隻是黑白影像,但那位記者望向顧淮的眼神裡,分明流轉著難以掩飾的傾慕與溫柔。
林南燕的心倏地沉了下去。
林南燕覺得作為好友,有必要替婉寧弄清真相。她不願看到婉寧完成科研任務歸來時,要麵對任何關於顧淮的意外消息。
於是她開始動用自己的所有人脈關係,悄悄打聽顧淮與孟晚晴的過往。
梁斌得知此事後,在回信中鄭重寫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