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指揮的目光緩緩掃過蘇婉寧、嚴工,以及那疊寫滿數據與路徑的草稿。會議室裡的空氣仿佛凝固了。
終於,總指揮猛地一拍桌子,聲音沙啞卻帶著破釜沉舟的決絕:
“非常之時,行非常之事!”
“蘇婉寧,嚴工,我給你們最高權限!基地所有資源,計算室、機房、各崗位專家,全部聽你小組調配!48小時……不,我們隻有不到40小時了!我要看到萬無一失的最終方案!”
“是!”
命令下達,整個基地像一部精密的機器高速運轉起來,燈火徹夜通明,所有與非核心任務相關的電力被優先保障計算室和機房。
蘇婉寧作為方案提出者,被臨時授權為軌道計算組副組長,與嚴工一起,成為了這場戰役的前線指揮官。
計算室內,人聲與機器聲鼎沸。
蘇婉寧的辦公桌被更多的演算紙淹沒,她與團隊分工協作,將“漸進式規避變軌”方案拆解成無數個細微的數學問題。
每一個參數都被反複驗算,每一次脈衝發動機的點火時長和角度都被精確到毫秒級。
深夜,蘇婉寧再次獨戰龐大的計算機組。這一次,她進行的不是探索性的“仿真”,而是“最終驗證”。
她將團隊計算出的最新參數輸入,龐大的機器再次發出低沉的轟鳴,指示燈瘋狂閃爍,仿佛在與看不見的粒子暴賽跑。
她緊盯著輸出設備,看著模擬的衛星沿著那條她提出的、優美而驚險的三段式軌跡,如履薄冰般一次次繞過紅色的危險區域。
當最終軌跡與綠色的目標軌道完美重合時,她才發現自己的掌心已被指甲掐出深深的印痕。
就在方案最終審定前6小時,一個尖銳的問題被燃料控製係統工程師提出:
“第三次變軌所需燃料,已接近衛星攜帶總量的安全冗餘極限!如果第二次變軌出現哪怕1的偏差,第三次變軌將因燃料不足而失敗!”
會議室剛剛緩和的氣氛再次凍結。
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蘇婉寧身上。
她沒有慌亂,迅速抓起一張新的草稿紙,筆尖如飛。幾分鐘後,她抬起頭,聲音清晰而冷靜:
“調整第一次過渡軌道的近地點參數,利用地球引力進行一次‘引力彈弓’效應輔助,可以節省第三次變軌約3的燃料消耗。這個修正量,足以覆蓋2以內的偏差風險。”
嚴工一把抓過她的草稿,快速驗算後,重重一拍大腿:
“妙!就這麼辦!”
發射場區,巨大的火箭巍然屹立,在戈壁的朝陽下閃爍著冷峻的金屬光澤。
它不再僅僅是科技的造物,更像一柄即將出鞘、斬向未知風險的利劍。
指揮大廳,總指揮坐鎮中央,蘇婉寧和嚴工站在軌道監測席後方。
大屏幕上,倒計時數字無情地跳動著。
“……3,2,1,點火!”
火箭噴出巨大的烈焰和濃煙,怒吼著拔地而起,刺破蒼穹。
第一階段:成功進入臨時軌道。掌聲第一次響起,短暫而克製。
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。
第一次衛星自身脈衝變軌——指令發出!
大廳裡鴉雀無聲,所有人都盯著遙測數據。衛星姿態調整發動機噴出微弱的火焰,軌道參數開始細微變化。
“第一次變軌,成功!軌道參數與預測吻合度99.8!”監測員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的喜悅。
第二次脈衝變軌——指令發出!
這是最接近粒子暴邊緣的一次機動,堪稱“死亡之舞”。時間一分一秒過去,遙測信號一度因接近乾擾區而變得微弱。
蘇婉寧屏住呼吸,緊緊攥著拳頭。
突然,信號恢複穩定,新的軌道數據清晰傳來!
“第二次變軌,成功!已成功繞過粒子暴核心區!”
最後一次變軌——切入最終軌道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