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婉寧語氣自然,接著方才的話題說道:
“姥姥總是提醒我,不要隻埋頭在航天公式裡,丟了‘人’的氣象。她常說,科學的儘頭是哲學,一個真正的科學家,內心必須有一片豐盈的人文沃土。”
明宸注視著前方被雨刷規律刮拭的玻璃,唇角微揚,輕聲接過她的話:
“所以,才有了今天這個——既能在研究室裡演算軌道,也願意抱著一堆古籍在雨中等車的蘇婉寧同誌。”
他這話說得恰到好處,既精準地描摹出她在理性與人文之間的自如穿梭,語氣裡又帶著一種不染輕浮的純粹欣賞。
蘇婉寧心弦被輕輕撥動。那是一種被真正“看見”的觸動。她沒有作答,隻回以一抹淺淺的笑意,轉頭望向窗外。
雨勢漸歇,城市的輪廓在氤氳水汽中重新清晰起來,如同她此刻的心緒。
吉普車穩穩地停在,國防科技大學校門口。
“到了。”
明宸的聲音打破了寧靜。
“今天真的非常感謝你,明宸同誌。”
蘇婉寧抱起書,真誠地道謝。
“若不是你,我和這些書恐怕都要淋透了。”
“舉手之勞。”
明宸溫和地說,目光在她懷中的書上停留一瞬,語氣真誠。
“下次若再去周先生那裡‘取經’,需要車馬夫,可以讓明玉提前告訴我。保護典籍,義不容辭。”
這是一句玩笑,卻給得極有分寸,不讓人感到絲毫壓力。
蘇婉寧莞爾,點了點頭:
“好,那我先替姥姥謝謝你這位‘義務車馬夫’了。”
她推門下車,抱著她的書,身影清雅地消失在校門內。
明宸並未立刻離開。
他靜靜坐在車內,目光追隨她的背影,直至那道身影徹底消失在視野儘頭,才緩緩收回視線。
車窗上殘留的雨滴正蜿蜒滑落,映出他眼底清晰的笑意,與那一抹剛剛好的、遇見知音的悅然。
時光在充實的科研與溫暖的友情間悄然流轉,梧桐葉落儘時,京都已靜靜步入冬天。
這三個月來,蘇婉寧的生活過得規律而充實。她與林南燕、明玉之間的情誼,在一次次的圖書館並肩共讀與周末溫馨小聚中悄然滋長,成了這個北方寒冬裡最暖心的慰藉。
姥姥先前提起的國學研討會,因故推遲到了來年開春。聽說規模會比原計劃更大,姥姥在電話裡語氣篤定,說到時候會直接通知她,讓她安心等待便是。
這三個月,蘇婉寧在實驗室的日夜沒有白費。她此前著力攻堅的“複雜電磁環境下的雷達抗乾擾技術”課題,終於在仿真與實測中取得了關鍵突破。
這天傍晚,崔教授將她叫到辦公室。冬日的天色暗得早,窗外已是暮色沉沉,可先生的眼中卻帶著難得的光彩。
他將一份數據報告輕輕推到她麵前,語氣裡是按捺不住的讚許:
“婉寧,這項突破,不僅是對理論的驗證,更是為我們國家在未來電子對抗中,爭得了先手。小蘇,你做的工作,意義重大啊。”
他將一份蓋著紅色公章的文件,輕輕推到她麵前,聲音裡帶著抑製不住的激動:
“你的論文不僅被《電子科學學報》錄用了,更重要的是,經過專家組評議,決定將你的‘雷達抗乾擾技術’研究成果,作為我們單位的重大突破,正式上報給國家863計劃航天技術領域專家委員會!”
蘇婉寧的心猛地一跳。
“863計劃”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