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章 天下承平_綜影視之不晚_线上阅读小说网 

第37章 天下承平(1 / 1)

昭熹元年,元月初一,紫禁城。

晨曦微露,鐘鼓齊鳴,莊嚴肅穆的樂曲響徹雲霄。新帝永玥的登基大典,在萬眾矚目與期待中隆重舉行。他身著繡有十二章紋的明黃龍袍,頭戴珠冠,一步步踏上太和殿那高聳的漢白玉石階,步伐沉穩,氣度天成。在文武百官、宗室王公的跪拜山呼聲中,他接過傳國玉璽,宣告改元“昭熹”,寓意光明初現,和美安康,願為天下帶來煥然一新的氣象。

登基之後,昭熹帝永玥並未沉溺於權力頂端的喜悅,而是以極大的理智和迅捷的手腕,開始穩定朝局與後宮。他深知“嫡庶有彆”乃禮法根基,亦是穩固統治之要務。首要之事,便是鄭重冊封原配嫡福晉、出身滿洲勳貴之首富察氏的結發之妻為皇後,母儀天下,入主象征中宮權威的坤寧宮。這不僅是對發妻的尊榮,更是對在其登基之路上鼎力相助的富察家族最直接、最厚重的回報,一舉奠定了新朝初期“帝後和睦,外戚輔政”的穩定格局。

緊接著,他便以極大的孝心與尊崇,處理兩位母親的地位。他親至永壽宮,以最隆重的禮儀器仗,尊奉生母、靜貴妃何玉蓉為“聖母皇太後”,恭請其移居曆代太後所居的慈寧宮正殿,享天下供養,受萬民朝拜,尊榮至極。與此同時,他亦未忘卻嫡母恩情。先帝皇後富察·琅嬅雖已病體沉屙,他卻依然恪儘人子孝道,尊奉其為“母後皇太後”,將其妥善安置於環境清幽舒適的壽康宮靜養,並下旨一切飲食起居、醫藥用度皆按最高規格供給,甚至比先帝在位時更為優渥,極儘孝道,以示自己不忘嫡母撫育名義上)之恩與富察氏扶持之功,此舉令朝野上下無不稱讚新帝仁厚念舊。

對待先帝留下的一眾皇子皇女及嬪妃,昭熹帝的處理方式堪稱仁孝典範,寬厚得體。他對已成年的兄弟,如三阿哥永璋和五阿哥永城等人,無論他們的母妃出身如何低微,或者過去是否與自己有過矛盾和爭執,都能依據祖宗定下的規矩以及彼此之間的親疏關係,賜予他們親王或郡王的爵位,並給予豐厚的錢糧和寬敞的府邸,允許他們開設府第,獨立居住。

這樣的做法既體現了昭熹帝對兄弟之情的重視,又避免了前朝皇子留居宮內可能引發的種種事端。通過賜予爵位和府邸,讓這些皇子們能夠在宮外自由生活,同時也給予他們一定的權力和地位,使得他們能夠在各自的領域發揮作用,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。

這種處理方式不僅展現了昭熹帝的寬厚胸懷和明智決策,更顯示出他作為皇帝的仁德和智慧。他以實際行動維護了皇室家族的團結和穩定,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對於尚未成年的弟妹,則一律接入宮中,交由可靠的嬤嬤和乳母悉心照料,承諾必直至其婚嫁之年,再為其風光操辦,絕不虧待。

而對於先帝的遺妃們,昭熹帝的處置也充滿了人情味與皇家氣度。凡育有子嗣的太妃,皆可依其意願,隨子出宮,入住王府榮養,安享天倫之樂。而那些無子無女的太妃,則被統一妥善安置於慈寧宮、壽康宮東西兩側的壽安宮、英華殿等宮殿群中,一應供給豐厚,宮人伺候周到,使其能彼此作伴,頤養天年,遠離紛爭,無一受到冷落或苛待。

這一係列舉措,如和煦春風,迅速撫平了新舊朝代更迭可能帶來的緊張與不安。宗室勳貴感念新帝的寬厚,朝臣讚譽其處事周全仁孝,後宮也因此迅速安定下來。昭熹帝永玥“仁孝寬厚、明理睿智”的名聲不脛而走,為其未來的統治奠定了極好的輿論基礎。

紫禁城上空的天空,宛如被一層輕紗拂過一般,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澄澈和明亮。仿佛是為了迎接“昭熹”這個新的年號,連老天爺都特意為這座古老的宮殿增添了幾分清新與生機。

然而,就在這看似平靜的表象之下,一場關於權力的激烈角逐正在悄然展開。真正的權力格局,就如同那被深埋在地下的樹根,雖然不為人所見,卻在暗中不斷延伸、交織,重新塑造著這座宮殿的未來。

而那位剛剛移居慈寧宮的聖母皇太後何玉蓉,便是這場權力遊戲中的關鍵人物。她端坐在慈寧宮的寶座上,眼神平靜而深邃,宛如一泓深不見底的湖水。她的目光緩緩掠過重重宮闕,仿佛能夠穿透那些朱紅的牆壁和金碧輝煌的屋頂,洞察到隱藏在其中的每一絲權力的波動。

何玉蓉深知,這一切都僅僅隻是一個開始。在這個充滿權謀與算計的宮廷世界裡,沒有什麼是永恒不變的。她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謀略,去應對那些接踵而來的挑戰和危機,守護住屬於自己的地位和權力。

昭熹帝永玥,自幼目睹宮闈傾軋,更深悉民間疾苦乃動搖國本之根源。登基之後,他並未將自己禁錮於九重宮闕之內。在位期間,他多次力排眾議,輕車簡從,僅帶著少數心腹侍衛與官員,深入江南水鄉、中原腹地乃至西北邊陲。沒有浩蕩的儀仗,沒有繁瑣的迎送,他如同一位普通的貴公子,行走於市井街巷,駐足於田間地頭。
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
他曾經親眼目睹過洪災過後,百姓們失去家園、流離失所的悲慘景象。那是一片被洪水淹沒的廢墟,房屋倒塌,道路衝毀,人們四處逃散,無家可歸。他看到孩子們在泥濘中哭泣,老人們無助地坐在路邊,心中充滿了痛苦和憐憫。

不僅如此,他還親自觸摸過乾旱土地上那令人心碎的龜裂痕跡。那是大地因缺水而裂開的深深溝壑,仿佛是大地的傷口,訴說著無儘的苦難。他感受到了土地的乾涸和農民們的絕望,這讓他下定決心要改變這種狀況。

於是,他屢次頒下詔書,大規模地減免賦稅。尤其是對於那些受災嚴重的地區和本就貧瘠的地方,他常常一免便是數年,讓百姓們有足夠的時間恢複生產,重建家園。這些減免賦稅的政策,使得百姓們的負擔大大減輕,生活逐漸得到改善。

在他的治理下,百姓們終於得以休養生息,重新開始他們的生活。農田裡的莊稼茁壯成長,村莊裡的房屋重新建起,孩子們的笑聲再次回蕩在街頭巷尾。他的善舉不僅給百姓們帶來了希望,也贏得了他們的衷心愛戴。更令天下震動的是,這位萬乘之尊的皇帝,竟曾數度挽起龍袍,脫下靴襪,親身踏入泥濘的水田,與老農一同插秧耘田,汗水滴入禾下土。他仔細詢問稻穀的品種、肥料的施用、灌溉的難處,言語懇切,毫無帝王架子。老農起初嚇得戰戰兢兢,後來見皇帝如此平易近人,也便打開了話匣子。百姓們奔走相告,皆言“從未見過如此知曉冷暖、體貼黎民的聖天子”。

在朝堂之上,他勤於政事,每日批閱奏章至深夜,常常是“宵衣旰食”,廢寢忘食。他大力整頓吏治,懲治貪腐,選拔寒門賢才,同時廣開言路,鼓勵臣民直言進諫。在其治理下,官場風氣為之一清,社會經濟蓬勃發展,國庫日益充盈,邊境安寧,四海升平,開創了被後世史家高度讚譽的“昭熹之治”。其仁德愛民與文治武功,皆被濃墨重彩地載入史冊,光耀千秋。

慈寧安寧,圓滿落幕

高居慈寧宮的聖母皇太後何玉蓉,透過重重宮牆,靜觀著兒子開創的這番盛世景象。她的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平靜與欣慰。她看著永玥從一個謹慎的皇子成長為一代勵精圖治的明君,看著他與富察皇後舉案齊眉,後宮和睦。

最讓她感到歡愉的,是孫輩們的繞膝嬉戲。尤其是皇後所出的嫡皇子,聰穎活潑,伶俐可愛,被皇帝帶在身邊親自教導,深受寵愛。看著孫子,她仿佛看到了愛子永玥幼時的模樣,更是將滿腔的慈愛傾注其中。她時常在慈寧宮的花園裡,看著孩子們追逐嬉戲,臉上洋溢著滿足而祥和的笑容。

她的一生,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詩。從那個五品小官之女,到入宮為低微的答應;從在陰謀算計中艱難求存的靜嬪、靜妃,再到執掌後宮、輔佐愛子的靜貴妃;最終,成為這紫禁城裡最尊貴的女人——聖母皇太後。她曆經風雨,如履薄冰,步步為營,終見彩虹。

如今,她在無儘的尊榮、徹底的安寧與含飴弄孫的天倫之樂中,看著大清的江山在自己兒子手中變得如此穩固繁榮,內心再無遺憾。

在一個溫暖而寧靜的午後,陽光透過雕花窗欞,灑在慈寧宮暖閣的軟榻上。何玉蓉安陵容)剛剛聽著小太監講完宮外有趣的見聞,嘴角還帶著一絲淺笑,緩緩閉上了眼睛,手中輕輕撚動的佛珠悄然靜止。

她在睡夢中溘然長逝,麵容安詳,神態平和,宛若隻是沉入了一場甜美的夢境,再也無需醒來。

噩耗傳出,舉國哀悼。昭熹帝永玥悲痛欲絕,撲在母親榻前慟哭不已,下令舉國服喪,為母親上尊諡曰“孝慈昭懿仁惠端禧佑天啟聖憲皇後”,極儘哀榮,葬入帝陵。

何玉蓉的一生,伴隨著巨大的哀榮與皇帝的無限追思,圓滿落幕。她最終跨越了前世安陵容的所有遺憾與悲苦,在這深宮之中,走出了一條截然不同的、通往巔峰與圓滿的道路。

喜歡綜影視之不晚請大家收藏:()綜影視之不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當AI名為利維坦時 穿到八零做首富,反派大佬被撩紅溫了 三國:開局結拜關羽,專刀天選者 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繡春刀 重生後我帶綠茶將軍搞事業 我是怎麼在牛市虧的血本無歸的 凡間小天師 傳說之大探險 東方聖人京華錄 戀綜之神仙姐姐愛上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