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塊不夠就兩塊,十塊,直到他們...直到他們..."他猛地站起來,撞得桌子上的多肉東倒西歪,"老刀那有燒烤攤的廢鐵架,我去聯係他。"
老刀的燒烤攤後巷飄著焦糊味。
五十歲的男人掄著大錘,火星子從鐵架上炸開,映得他眼角的皺紋發亮。"王姨總說,鐵要燒透了才軟和。"他把燒紅的鐵塊夾到鐵砧上,錘子落下時,聲音像敲在人心上,"這鐵替她說句話,成不?"
陳默蹲在旁邊調試平板,二維碼的藍光映著他繃緊的下頜線。"得嵌進防篡改係統,掃碼能播王姨的錄音。"他翻出個舊p3,耳機裡傳出走調的民謠——是王姨在社區廚房哼的,"月亮出來亮堂堂..."
趙子軒舉著手機直播,鏡頭裡火星四濺。"今天我們造反,"他對著麥說,聲音比平時低了兩度,"材料是鐵,不是數據。"彈幕刷得太快,他根本來不及看,但能聽見手機在褲袋裡震得發燙。
第一座碑立在老城區廢棄的社區廣場時,天剛蒙蒙亮。
金屬板還帶著熔鑄的餘溫,林楓握著刻刀,刀尖抵在板上,突然想起王姨的手——那雙手總沾著粥湯,摸過他的頭頂,說"這孩子穩當"。
他慢慢刻下:"這裡躺著一個好人。"沒有名字,沒有生卒年,隻有這一句。
張野帶來的市集攤主們圍過來。
賣雜糧餅的阿姨放了碗熱粥,蒸汽模糊了碑麵;賣手工皂的姑娘插了支野菊,黃色花瓣上還沾著露水。
趙子軒的手機舉得發酸,直播畫麵裡,彈幕像漲潮的海:"我給她送過鹹菜!她幫我家孫子補過課!她不在名單裡,她在我們心裡!"
淩晨三點的雨聲裡,城管車的遠光燈刺破黑暗。
兩個穿製服的人搬著苫布衝過來,其中一個舉著相機:"無手續立碑,按規定..."話沒說完,廣場四周突然亮起一片傘。
送早餐的大爺、遛狗的老太太、下夜班的護士,上百把傘撐開,像片彩色的海。
最前排的小學生舉著紙條,字歪歪扭扭:"我認識她!"
陳默的手指在手機上翻飛,現場照片自動上傳"口述中國"檔案庫,時間戳和地理坐標像釘子,把這一刻釘進互聯網的骨頭裡。
林楓站在碑前,雨水順著發梢滴進衣領,他望著傘海上的二維碼,那抹藍光像隻不肯閉合的眼睛。"你們可以刪記錄,"他說,聲音被雨聲泡得發顫,"但刪不掉記得的人。"
天快亮時,趙子軒關了直播。
他揉著發酸的手腕,正打算收拾設備,手機突然震了震。
新評論提示跳出來,最上麵一條是段視頻——畫麵裡,一個穿藍外套的女孩對著鏡頭,手指在眼前劃出溫柔的弧線。
那是手語。
"老林,"趙子軒喊他,"有人用手語留言。"
林楓走過來時,雨剛好停了。
陽光穿過雲層,照在碑上的二維碼上,反射出細碎的光。
喜歡我的室友全是臥龍鳳雛請大家收藏:()我的室友全是臥龍鳳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