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風如同一頭咆哮的巨獸,肆意地呼嘯著穿過幽深的山穀。那尖銳的風聲,似要將世間一切都碾碎。狂風卷起地上早已枯黃脆弱的樹葉和沙塵,在空中肆意地飛舞盤旋,整個天地都被這肅殺的景象籠罩。
軒轅下意識地緊了緊身上那件已經有些破舊的鹿皮襖。這鹿皮襖是他帶領族人在一次艱難的狩獵中獲得的,經過族中女人們精心鞣製而成,陪伴他度過了無數個或寒冷或艱辛的日子。此時,他眯起那雙深邃而銳利的眼睛,望向遠處那片廣袤無垠的森林。這片森林曾經是他們有熊氏部落取之不儘的寶庫,可如今,卻像是一座沉默而危險的巨獸,不再慷慨地給予。
已經連續三天了,狩獵隊每次歸來,帶回來的食物都少得可憐。昨天,狩獵隊曆經艱辛,僅僅帶回了兩隻瘦弱的野兔。那兩隻野兔,在往日裡或許隻是孩子們玩耍的小物件,可如今,卻成了部落裡孩子們和老人們果腹的珍貴食物。每一個族人都清楚,冬季的腳步越來越近,大自然對他們的考驗也愈發嚴峻。
“首領,我們回來了。”一個略顯疲憊的聲音從身後傳來。軒轅緩緩轉身,看到狩獵隊長力牧帶著五個同樣疲憊不堪的獵人空手而歸。力牧高大的身軀此刻也顯得有些佝僂,臉上有一道新鮮的傷口,傷口處的血跡已經凝固,在寒風中結成了暗紅色的痂,如同一條猙獰的蜈蚣趴在他的臉上。然而,比起這道傷口,力牧眼中流露出的深深無奈和自責更讓軒轅感到揪心。那是一種對自己沒能完成使命的愧疚,對整個部落未來擔憂的複雜神情。
“又沒收獲?”軒轅問道,儘管答案早已明明白白地寫在每個人那滿是疲憊與失落的臉上。力牧輕輕搖了搖頭,聲音沙啞地說道:“首領,方圓十裡的獵物幾乎都被我們獵光了。今天我們在林子裡好不容易發現了一隻鹿,正準備動手的時候,卻遇到了有羆氏的狩獵隊。他們也盯上了那隻鹿,雙方差點就打起來了。”力牧說著,眼中閃過一絲憤怒和不甘。
軒轅聽後,下意識地握緊了手中的石斧。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。隨著冬季越來越近,嚴寒如同一隻無形的大手,緊緊扼住了各個部落的咽喉。為了爭奪有限的食物資源,各個部落之間的衝突越來越頻繁。上個滿月,有熊氏就因為一片據說生長著很多蘑菇的林子,與其他部落發生了激烈的爭鬥,最終失去了兩個優秀的獵人。那兩名獵人都是部落中的頂梁柱,他們的離去,讓整個部落都沉浸在悲痛之中,也讓軒轅意識到,局勢已經到了萬分危急的時刻。
“讓大家集合,”軒轅沉思片刻後,下定決心說道,“我有事宣布。”力牧點了點頭,轉身去召集族人。
當有熊氏的八十多名族人紛紛聚集在中央火塘周圍時,火塘中的火焰正呼呼地燃燒著,照亮了每一個族人的臉龐。這些臉龐上,有老人的滄桑,有孩子的懵懂,有婦女的憂慮,也有年輕勇士的堅毅。軒轅緩緩走到一塊凸起的石頭上,站在那裡,他仿佛成為了整個部落的支柱。火光映照著他年輕但堅毅的麵龐,他才二十五歲,卻已經肩負起整個部落的生存重擔。
“族人們,”軒轅深吸一口氣,大聲說道,他的聲音在寒風中依然清晰有力,傳進了每一個族人的耳中,“我們必須改變。”
氣氛壓抑得如同鉛塊。族人們圍坐在一起,麵麵相覷,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憂慮和迷茫。年輕的首領軒轅緩緩站起身來,他的眼神堅定而深邃,打破了這令人窒息的沉默:“繼續這樣下去,我們撐不過這個冬天。”他的聲音不大,卻如同重錘一般,狠狠地砸在每個人的心頭。
“每天走更遠的路,打更多的獵,卻帶不回足夠的食物。這不是長久之計。”軒轅繼續說道,他的目光掃視著在場的每一個族人,試圖讓大家清醒地認識到現狀。
“那你說怎麼辦?”一個年長的獵人猛地站起身來,他的眼神中帶著質疑和不滿,大聲地質問軒轅,“我們的祖先世代以打獵為生!這是我們一直以來的生存方式,難道你要摒棄祖先的傳統?”
軒轅並沒有被他的氣勢嚇倒,他從懷中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個小皮袋。這個小皮袋被他貼身帶著,看得出他對裡麵東西的珍視。他輕輕打開皮袋,將裡麵的東西倒在手心,幾粒細小的種子出現在眾人眼前。
“看看這個。上個月我在河邊發現的,一種野草的種子。我嘗了幾粒,能吃,而且很容易收集。”軒轅說著,舉起手心,讓周圍的族人能看得更清楚。
“那點東西夠誰吃?”人群中有人嗤笑出聲,這笑聲中充滿了不屑和嘲諷,“就憑這幾粒種子,能解決我們部落的生存問題?彆天真了。”
“單獨當然不夠。”軒轅不慌不忙地解釋道,他的聲音沉穩有力,帶著一種讓人不由自主想要信服的力量,“但如果我們在合適的土地上撒下這些種子,定期澆水照料,來年可能會長出成百上千倍的種子。到那時,我們就再也不用擔心食物短缺的問題了。”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人群安靜下來,每個人都在思考著這個前所未聞的想法。種植食物?這完全違背了他們世世代代遊獵采集的傳統。在他們的認知裡,土地隻是他們路過的地方,獵物和野果才是生存的依靠。這種全新的概念,讓大家感到既新奇又恐懼。
“這...這可行嗎?”力牧遲疑地問,他的眼中滿是擔憂,“我們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情,萬一失敗了,我們豈不是白白浪費了時間和精力?”
“不確定。”軒轅誠實地回答,他的眼神中雖然也有一絲忐忑,但更多的是堅定和決心,“但我觀察到,這種野草總是在同一片地方年複一年地生長。它們不需要人乾預就能自己播種、生長。我們隻是幫它們做得更好一些。也許這就是我們度過難關的希望。”
爭論就此展開,一直持續到深夜。有人支持軒轅的想法,他們覺得這或許是部落的轉機;而有人則堅決反對,認為這是離經叛道的行為,會破壞部落的傳統和秩序。雙方各執一詞,互不相讓。
最終,在軒轅的堅持下,部落裡的大部分人還是同意嘗試這個瘋狂的想法——至少作為狩獵的補充。他們看著軒轅堅定的眼神,感受到他對部落未來的那份執著和責任感,決定相信他一次。
第二天清晨,陽光剛剛灑在大地上,軒轅就帶領著一隊身強力壯的族人來到了河邊一片平坦的土地。這片土地靠近水源,土壤看起來肥沃而鬆軟,軒轅覺得這裡就是種植那些種子的理想之地。
他們手中拿著簡陋的工具——木棍和石鋤。這些工具雖然簡單,但在族人的手中卻充滿了力量。軒轅率先拿起石鋤,用力地翻起了第一塊土壤。堅硬的土壤在石鋤的撞擊下,漸漸變得鬆軟,揚起一陣塵土。
其他族人也紛紛效仿,開始了辛苦的勞作。他們彎著腰,一下又一下地揮動著手中的工具,汗水從額頭滑落,浸濕了他們的衣衫。但沒有人喊累,每個人都懷著對未來的期待,認真地做著手中的工作。
在翻鬆了大片土壤後,軒轅小心翼翼地將那些珍貴的種子捧在手心,一顆一顆地撒在翻好的土地上。他的動作輕柔而虔誠,仿佛在播種著整個部落的希望。其他族人也跟著軒轅的動作,將種子均勻地撒在土地裡。
種子撒完後,軒轅又帶領著族人從河邊打來水,仔細地澆在播好種的土地上。清澈的河水滋潤著乾燥的土壤,仿佛也滋潤著每個人的心田。
“現在,我們等待。”軒轅望著翻耕好的土地說,雖然他心裡也沒底。漫長的冬季過去,春天的腳步悄然來臨。當第一場春雨如細絲般滋潤大地後,軒轅幾乎每天都要去看那片“試驗田”。起初,土地毫無變化,一片死寂,仿佛之前的努力都付諸東流。
就在軒轅幾乎準備放棄時,一天清晨,天邊剛泛起魚肚白,力牧急匆匆地跑來報告:“首領!地上冒出了綠色的小點!”軒轅的心猛地一顫,顧不上穿鞋,赤著腳便向試驗田奔去。跑到田邊,他果然看到一片嫩綠的芽苗破土而出,猶如點點繁星,整齊地排列在他們翻鬆過的土地上。這比野地裡自然生長的同類植物要密集得多,也健康得多。
“它們真的長出來了!”軒轅欣喜若狂,激動地揮舞著手臂,“比野生的長得更好!”消息迅速在部落中傳開,整個部落都沸騰了。族人們紛紛放下手中的活計,趕來圍觀這奇跡般的小苗。孩子們在田邊興奮地奔跑嬉戲,大人們則滿臉笑容,眼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。
接下來的日子裡,軒轅組織人手精心照料這些幼苗。除草時,人們小心翼翼,生怕傷到脆弱的苗莖;澆水時,一桶桶清澈的水緩緩滋潤著土地,如同滋潤著人們的心田。為了保護幼苗不受野獸侵害,部落安排了專人日夜巡邏。夜晚,篝火熊熊燃燒,巡邏的族人手持武器,警惕地注視著四周的動靜。
隨著天氣逐漸轉暖,小苗在眾人的悉心嗬護下迅速長高。它們抽出了細長的穗,在微風中輕輕搖曳,仿佛在向人們展示生命的蓬勃力量。終於,到了收獲的那天。飽滿的籽粒在陽光下閃爍著金色的光芒,沉甸甸地低垂著頭。有熊氏舉行了一場小型慶祝,族人們圍在田邊,載歌載舞。
他們小心翼翼地收集成熟的種子,經過仔細清點,數量是當初播種的十倍還多。力牧捧著滿手的種子,眼中閃爍著希望:“太神奇了!如果種更多……”軒轅望著遠方,已經開始規劃:“明年我們種十倍的土地,後年再十倍。這樣幾年後,我們就不必完全依賴狩獵了。”
然而,農耕之路並非一帆風順。第二年,正當幼苗茁壯成長時,一場突如其來的旱災席卷而來。烈日高懸,大地乾裂,莊稼在乾旱中逐漸枯萎。軒轅心急如焚,他帶領族人四處尋找水源,挖掘水井。在烈日下,他們揮汗如雨,雙手磨出了厚厚的繭子。
終於,在一處山穀中,他們找到了水源。族人們用簡陋的容器,一桶一桶地將水運往農田。經過數日的努力,莊稼得到了及時的灌溉,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又一年,蝗蟲成災,鋪天蓋地的蝗蟲如烏雲般襲來,所到之處莊稼被啃食殆儘。軒轅組織族人用樹枝、草編的拍子驅趕蝗蟲,同時挖掘陷阱,捕捉蝗蟲。在這場人與天災的鬥爭中,有熊氏部落展現出了頑強的毅力和團結精神。
農耕技術在有熊氏部落不斷發展完善。他們學會了根據季節變化播種、施肥,培育出了更優良的品種。部落的糧倉逐漸充實,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穩定。
這個小小的成功讓軒轅心中燃起了熊熊的探索之火,他變得更加大膽,決心深入研究其他可食用的植物,並嘗試各種不同的種植方法。
從那以後,軒轅每天天不亮就離開部落,踏入山林與曠野,尋找那些可能成為食物來源的植物。他仔細觀察每一株植物的生長環境,記錄下它們的特征。他發現,有些植物偏愛濕潤的河邊,根係在潺潺流水的滋養下茁壯成長;有些則適應乾燥的山坡,在貧瘠的土地上也能綻放生機;有些植物如同嬌弱的孩童,需要精細的照料,按時澆水、除草才能結出果實;而有些植物則生命力頑強,幾乎可以放任自流,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自由生長。
經過無數個日夜的奔波與研究,軒轅帶著他的發現回到了部落。他號召族人們一起行動起來,開辟土地,嘗試種植這些植物。一年後,有熊氏部落的土地上出現了三塊大小不等的田地,裡麵種植著五種不同的作物。這些作物在族人們精心的照料下,茁壯成長,豐收的景象初現端倪。
食物的穩定性大大提高了,即使在狩獵收獲不佳的季節,部落裡的人們也不再為饑餓而擔憂。族人們圍坐在篝火旁,歡聲笑語回蕩在夜空,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希望。
然而,有熊氏部落種植作物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周邊部落。起初,這些部落的人們紛紛投來嘲笑的目光,他們無法理解有熊氏的人為何要像螞蟻一樣在地上刨食,認為這是一種愚蠢而低下的行為。在他們的觀念裡,狩獵才是獲取食物的正統方式,隻有依靠強壯的體魄和鋒利的武器,才能在這殘酷的自然環境中生存下去。
日子一天天過去,一個特彆嚴酷的冬季來臨了。寒風呼嘯,冰雪覆蓋了大地,往日豐富的獵物變得蹤跡難尋。周邊部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,饑餓如同惡魔一般籠罩著每一個人。人們饑寒交迫,孩子的哭聲、老人的歎息聲充斥在部落的每一個角落。
有羆氏的老族長看著自己部落裡奄奄一息的族人,心急如焚。在無奈之下,他帶著幾個族中骨乾,拖著疲憊而虛弱的身體,來到了有熊氏部落。他們見到軒轅後,老族長撲通一聲跪了下來,眼中滿是哀求:“教教我們吧,軒轅首領。我們願意用珍貴的獸皮和燧石交換你的種植秘密,救救我們的族人吧。”
軒轅看到他們如此可憐的模樣,心中沒有絲毫的猶豫。在他看來,這種能夠讓人們不再挨餓的知識應該共享,越多的部落掌握了種植技術,整個人類就越不容易在饑餓麵前低頭。他扶起老族長,微笑著說:“老族長請起,這些知識本就不應藏著掖著。大家都是人類,理應互相幫助。”
隨後,軒轅親自帶著有羆氏的人來到田地裡,詳細地指導他們如何選擇合適的土地。他蹲下身子,抓起一把泥土,對他們說:“你們看,這樣鬆軟、肥沃的土地最適合種植作物。如果土地太硬,種子很難紮根生長。”接著,他拿起鋤頭,向他們演示翻土的技巧,一邊翻土一邊說道:“翻土的時候要注意深度,不能太淺,也不能太深,這樣種子才能更好地吸收養分。”
播種的時候,軒轅更是手把手地教他們。他耐心地告訴他們種子的間距應該如何把握,如何根據不同的作物選擇不同的播種方式。有羆氏的人都聽得十分認真,他們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。
不僅如此,軒轅還送給他們一些種子作為啟動。他說:“這些種子是我們精心培育的,你們拿回去好好種植,隻要用心,一定能收獲足夠的食物。”有羆氏的人感激涕零,他們對軒轅千恩萬謝,帶著種子和種植的方法回到了自己的部落。
力牧看著這一切,心中既敬佩又有些擔憂。他私下對軒轅說:“首領,這些種植方法是我們辛苦摸索出來的,就這樣輕易地傳授給彆人,會不會太可惜了?萬一以後他們反過來對付我們怎麼辦?”
軒轅望著遠處那片充滿生機的田野,目光堅定而深邃。他緩緩地說:“力牧,你想象一下,如果所有的部落都有足夠的食物,大家就不會再為了爭奪獵場而爭鬥,不會為了一口吃的而拚命廝殺。那將是怎樣的一種和平景象啊。我們有熊氏部落的發展,不應該建立在其他部落的痛苦之上。隻有整個人類都繁榮昌盛,我們才能真正迎來美好的未來。”
力牧聽了軒轅的話,若有所思地點點頭。他開始逐漸理解年輕首領的遠見卓識,這不僅僅是關於食物的問題,更是關於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。這種生活方式摒棄了血腥的爭鬥,倡導著互助與共享,讓人類在這片土地上和諧共生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有羆氏部落按照軒轅所教的方法,成功地種植出了作物。他們的部落逐漸擺脫了饑餓的威脅,人們的臉上重新露出了笑容。其他部落看到有羆氏的變化,也紛紛前來向有熊氏部落學習。軒轅總是熱情地接待他們,毫無保留地傳授種植技術。
在軒轅的帶領下,越來越多的部落開始掌握了種植的方法,糧食產量不斷增加。人們不再僅僅依賴狩獵為生,生活變得更加穩定。各個部落之間的關係也因為這種知識的共享而變得融洽起來,曾經的敵意與紛爭漸漸消散。
農耕的初步成功,隻是部落繁榮的開端,它帶來了相對穩定的食物來源,讓族人們不再為了溫飽而四處奔波。然而,軒轅的目光並未滿足於此,他深知,要讓部落持續發展,就必須不斷探索和改進。
種植和收獲的過程中,軒轅發現現有的石鋤效率實在太低。族人們辛苦勞作,翻一小塊地就要耗費一整天的時間。看著大家疲憊的身影,軒轅心中滿是憂慮。
一天,陽光明媚,軒轅在田間踱步思考。一隻甲蟲引起了他的注意,那隻甲蟲正努力地推動著糞球。它那獨特的動作,每一次用力推動,糞球就緩緩向前滾動。軒轅的眼神漸漸明亮起來,腦海中靈感一閃。他仿佛看到了一種全新的翻地工具。
軒轅立刻回到部落,開始尋找合適的材料。他找來了一塊扁平的石片,這石片質地堅硬,形狀較為規整。接著,他用尖銳的石器在石片中間小心地鑿出一個洞。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每一下敲擊都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力量,石屑飛濺,汗水濕透了他的額頭,但他沒有絲毫停歇。
洞鑿好後,他又挑選了一根彎曲的木棍。這木棍粗細適中,韌性十足。軒轅將木棍插入石片中的洞,反複調整角度和位置,確保木棍與石片緊密結合。經過一番努力,第一把犁誕生了。
軒轅迫不及待地來到田間,親自嘗試這新工具。他用腳踩住石片,雙手緊緊拉住木棍,輕輕用力,石片便切入土壤,輕鬆地翻起一大塊泥土。力牧恰好路過,看到這一幕,不禁讚歎:“太巧妙了!”他接過軒轅手中的犁,試著操作起來,一邊用一邊讚不絕口:“比石鋤快多了!”周圍勞作的族人們紛紛圍過來,眼中滿是驚喜和好奇。
新犁的發明,大大提高了翻地的效率,族人們的勞作輕鬆了許多。但軒轅並沒有滿足於此,他又注意到另一個問題:搬運收獲的穀物和工具非常費力,尤其是長途運輸。每次收獲季節,族人們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搬運物資,許多人累得腰酸背痛。
一次偶然的機會,軒轅和族人們一同去山上采集石料。在下山的途中,一段圓木從山坡上滾下。圓木滾動的速度極快,轉眼間就滾到了山腳下。軒轅被這一幕深深吸引,他盯著滾落的圓木,陷入了沉思。突然,他明白了圓形物體的移動優勢——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。
回到部落,軒轅立刻開始了新的嘗試。他挑選了一塊質地堅硬的整木,準備將其削成圓盤。削木頭是一項艱巨的任務,需要極大的力氣和精湛的技巧。軒轅拿起石斧,一下一下地砍削著木頭。木屑飛揚,他的雙手磨出了血泡,但他依舊沒有放棄。
經過數日的努力,圓盤終於削成了。軒轅在圓盤中間小心地穿孔,又製作了一根光滑的木軸。他將圓盤裝在木軸上,一個簡單的輪子誕生了。
軒轅看著這個輪子,心中充滿了喜悅。但他知道,這隻是一個開始。他又找來一些木材,製作了一個簡單的平台,將兩個輪子安裝在平台下麵。一輛簡易的拖車完成了。
族人們圍在拖車周圍,滿臉疑惑和好奇。軒轅笑著解釋道:“這叫‘車’,它可以裝載數倍於人力背負的重量。”說著,他將一些穀物和工具搬上拖車,輕輕一拉,拖車便緩緩向前移動。“這簡直...不可思議!”族人們圍著這個新奇裝置嘖嘖稱奇。
車的發明,極大地提高了部落的運輸效率。以前需要十個壯勞力搬運的收獲,現在兩三個人就能輕鬆搞定。族人們再也不用為搬運物資而發愁,部落的物資流通變得更加便捷。
軒轅並沒有停下探索的腳步。他不斷思考如何進一步改進車的設計。他發現現有的輪子比較笨重,搬運起來也不方便。於是,他開始尋找更輕的材料。
經過一番尋找,軒轅發現了一種質地較輕但又足夠堅固的木材。他用這種木材重新製作輪子,新輪子不僅重量減輕了許多,轉動起來也更加靈活。
同時,軒轅還增加了車體的大小。更大的車體可以裝載更多的物資,滿足了部落日益增長的運輸需求。
軒轅並不滿足於人力拉車,他開始思考能否借助動物的力量。在部落的畜欄裡,有幾頭強壯的牛。軒轅觀察牛的習性,發現牛力大無窮,而且性格相對溫順,適合用來拉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