契大聲說道:“司徒之劍,唯公理人心!”他的聲音激昂澎湃,帶著一股破釜沉舟的氣勢,“契當持此無形之劍,劈開萬年蒙昧荊棘!若有一族嗜血好殺依舊,契便自斷此舌,永不語教化!”
這浩然之音如黃鐘大呂,在大殿中久久回蕩。眾人都被契的這番豪言壯語所震撼,一時間,大殿中一片寂靜。
“司徒”的鋒芒,於此展露無遺。
舜的目光立刻轉向站在契旁、氣勢如高山孤峰般凜冽的男人——皋陶。“皋陶!”舜的聲音凝重如千鈞巨石。
皋陶微微躬身,神色恭敬:“臣在。”
“刑罰不公,則怨氣衝霄!強梁橫行,弱肉難存!”舜帝加重語氣,神情嚴肅,“若司法因人而異,因地而變,何談‘律’字?”朝臣們紛紛低頭沉思,心中明白刑罰公正的重要性。
此時,舜帝的目光落在皋陶身上。皋陶,身材魁梧,麵容冷峻,身著黑色長袍,上繡獬豸圖騰,那圖騰仿佛有生命一般,隱隱散發著威嚴之氣。
“士師之職,在於執掌法典,明正典刑!不分親疏貴賤,唯論是非曲直!獬豸神獸,不偏不倚!豢龍氏之事,可是為鏡?”舜帝突然點到皋陶的本族醜聞,殿中空氣頓時凝滯如冰。眾人皆倒吸一口涼氣,沒想到舜帝會在此刻提及此事。
皋陶眼中寒芒驟盛,他微微握拳,身體瞬間緊繃。這豢龍氏之事,乃是他心中的一根刺。豢龍氏仗著與他同屬一族,竟在族中橫行霸道,犯下諸多惡行。皋陶一直為此事痛心疾首,卻也一直在尋找合適的時機處置。
沒有辯解,沒有猶豫,皋陶向前踏出一步,單膝跪地,聲音冰冷如獄火:“士師皋陶,唯律法為尊!豢龍氏首惡,依律磔殺,其屍懸於部界,示眾三日!自今爾後,皋陶掌刑,三尺黃土之下,獄不分貴賤!但有違律,無論何部何族,皋陶之劍,定斬不饒!”他的聲音在寂靜的殿中回蕩,每一個字都充滿了堅定的決心。獬豸的圖騰仿佛在殿中隱現,散發著神秘而威嚴的氣息,仿佛在為皋陶的誓言作證。
舜帝微微點頭,眼中露出一絲讚許:“皋陶,我信你能秉持公正,守護律法尊嚴。華夏邦國,正需你這般鐵麵無私之人。”皋陶起身,退回到原位,目光堅定地望著前方,心中已然立下誓言,定要讓律法的光輝照耀每一個角落。
舜帝的目光沉穩地轉向垂。垂,身形消瘦,卻透著一股靈動之氣,身著青色短打,腰束革帶,手中拿著一根精巧的木尺,那是百工之人的象征。
“垂!山陵崩頹,洪水肆虐,豈獨天災?亦因人禍!”舜帝的聲音中帶著深深的憂慮,“道路毀壞,橋梁斷絕,屋宇倒塌,黎庶無所庇身!此皆百工之缺!”
垂微微低頭,臉上露出慚愧之色。他深知近年來天災頻繁,百姓受苦,而百工在應對這些災害時確實存在諸多不足。
“共工之位,司天下百工技藝!築城池,架橋梁,製舟車,造器械!山川草木之材,當為所用,非巧取豪奪!”舜帝加重語氣,目光緊緊盯著垂,“百工技藝乃邦國之筋骨,筋骨不興,邦國不強!垂,你若不能使邦國筋骨強健,百工之名,豈非虛設?!”
垂,這位身材精悍、指關節異常粗大的工匠大師,靜靜地站在殿中。他的身上,散發著一股對工藝執著的氣息。平日裡,他總是沉浸在各種器械的打造和道路的修築之中,那雙粗糙卻又無比靈巧的手,不知創造了多少精巧實用的物件,開辟了多少蜿蜒於山川之間的道路。
此時,舜帝的目光落在垂的身上,聲音洪亮而沉穩:“垂啊,這天下的百工器械,關乎萬民的生計;道路的通暢與否,影響著四方的交流。如今,尚有許多村落因器械簡陋、道路不通而困苦,屋塌路斷之事時有發生。你乃共工,身負重大使命。”
垂聽聞此言,眼中猛地爆發出狂熱的光彩,仿佛看到了無數未完成的藍圖在眼前展開。他向前一步,單膝跪地,抱拳說道:“共工垂,領命!三載之內,必讓天下百工器械精良,道路通暢!若再有村落毀於屋塌路斷,垂便無顏執斧鋸!”他的誓言鏗鏘有力,回蕩在殿堂之中,那堅定的決心,如同磐石一般不可動搖。
舜帝微微點頭,目光中流露出讚許。此時,“共工”的錘音仿佛已經在眾人的耳邊響起,那是對未來美好的憧憬,也是對垂的信任與期待。
舜帝的目光緩緩轉移,落在了益的身上。益,身材挺拔,氣質中透著一種與山林鳥獸融為一體的祥和。他一直以來,都是山澤林木、飛禽走獸的守護者,對這片土地上的生靈充滿了敬畏與熱愛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舜帝神色憂慮,緩緩說道:“益!近來山火連天,鳥獸絕跡!森林焚毀,此非獨天怒,亦因人火不絕!你身為虞官,山澤林木、飛禽走獸皆歸你護衛。草木休養之地,鳥獸生息之所,皆係於你一身。”舜帝的話語帶著深沉的憂患與遠慮,每一個字都像是重錘敲擊在眾人的心頭。
益聽著舜帝的話,心中湧起一股沉重的責任感。他如同一株紮根岩石的古鬆,神色異常肅穆。眼前仿佛浮現出山林被大火吞噬,鳥獸驚慌奔逃的慘狀。他抬起頭,目光堅定地看著舜帝:“火起一瞬,即是益之大過!山林即吾手足,鳥獸乃吾友鄰!益當以身為屏,守此界,護此生靈!天地共鑒!”他的聲音雖然平和,卻蘊含著一種不可動搖的信念。
舜的視線緩緩投向了伯夷。伯夷身著一身素淨而典雅的服飾,頭戴象征著身份的冠冕,麵容清瘦卻透著一股莊重之氣。
“伯夷!”舜的聲音在大殿中回蕩,原本平和的語調此刻轉為莊嚴肅穆,猶如沉悶的鐘聲,敲打著眾人的心房。“如今祭祀失時,禮器錯亂,人心也隨之浮動不安。要知道,宗廟之禮,乃是國家的根本啊!”舜微微站起身來,神情凝重,踱步向前。“秩宗之位,責任重大,它掌管著國之重典大禮。祭祀天地,那是與浩瀚宇宙溝通,祈求風調雨順、國泰民安;告慰祖宗,是銘記先輩的功績,傳承家族的榮耀;朝聘諸侯,關乎國家的團結與穩定;婚喪大事,體現著人間的倫常與情義。這一切,皆需嚴謹的禮製來規範!”
舜目光炯炯地看著伯夷,神色中帶著期許與質問:“儀以立規,禮以定序。隻有禮製完備,才能讓四方蠻夷皆知敬畏,使上下臣民都信服於儀軌。倘若秩序崩塌,人心便如散沙,國家將何以為繼?你身為這秩宗,肩負著如此重任,可能立下萬世不易之規矩,樹天下之楷模?!”舜的追問如洪鐘般響亮,在大殿中久久回蕩,震得眾人耳膜嗡嗡作響。
伯夷聽聞,身軀微微一震,他的須發在輕微地顫動著。他抬起頭,眼中閃爍著神聖而堅定的光芒,那光芒中充滿了對禮製的虔誠與責任感。他向前邁出一步,單膝跪地,聲音激昂而沉穩:“敬天法祖,禮通神明!這是伯夷一生的信念,也是我立命之所在!禮製,乃是天地間的準則,是維係家國的紐帶。若禮製崩塌,那便是伯夷的脊梁先折斷!我願以這身血肉之軀,為守護禮製而殉道!”伯夷的話語擲地有聲,仿佛帶著千鈞之力。古老的禮樂仿佛在這一刻被喚醒,隱隱在殿中回旋,那“秩宗”二字所承載的重量,仿佛化作了無形的規矩,沉甸甸地壓在眾人的心頭。
舜聽了伯夷的回答,微微點頭,眼中露出一絲欣慰之色。他的目光又緩緩轉向了夔。夔站在群臣之中,身形修長,氣質獨特,身上仿佛帶著一種靈動的韻律。
“夔!”舜的聲音陡然增添了幾分靈動和韻律,仿佛春風拂過湖麵,泛起層層漣漪。“如今乾戈止息,天下初定,正是教化萬民的關鍵時刻。豈能讓這世間隻聞殺伐的哀鳴,而無禮樂的美妙之聲呢?光有文字的規誡,雖能約束行為,卻難以深入人心。何如以和諧的音律,浸潤百姓的心靈,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化?”舜走下王座,慢慢走向夔,眼神中滿是期許。
“樂官夔,你的職責在於司教興樂。製雅樂以和民心,讓那美妙的旋律如潺潺流水,潤澤每一個人的心田,使百姓內心平和,鄰裡和睦;譜正聲以感天地,讓那宏大的樂章上達九霄,祈求天地的庇佑與恩賜。還要興庠序之樂教,在學府之中傳播音樂的魅力,開啟蒙童的詩篇。讓那些年幼的孩子,在聽聞樂音之時,便能心生向善之意;讓那些熱血的壯士,在聆聽歌聲之際,便懂得禮儀之道。”舜站在夔的麵前,目光緊緊地盯著他,神情凝重地說:“若這邦國之中,隻剩下刀劍碰撞的冰冷之聲,絲竹樂音斷絕,那你夔,便有負這通曉萬籟之名!你可明白這樂官之責的重大?”舜的期許透著藝術的和諧與教化之美,仿佛一幅美好的畫卷在眾人眼前徐徐展開。
夔,身形修長而清瘦,此刻正微微顫抖著,那顫抖並非恐懼,而是內心澎湃的激動與使命感。他的雙眼仿若深邃的幽潭,其中似有千種旋律在跳躍、流轉,每一道光芒都閃爍著對音樂的癡狂與熱愛。
舜帝的聲音沉穩而有力,在殿堂中回蕩:“夔,朕命你掌管樂音之事。樂,乃教化萬民、和諧天下之重器。朕要你使鐘磬之音遍於鄉野,讓蒙童童謠曲聲朗朗。每一個音符,都應如同溫暖的春風,吹拂進百姓的心田;每一段旋律,都當似清澈的溪流,潤澤萬民的靈魂。若有不諧之音擾了這太平盛世,你當攜琴磬,跪於朕前請罪!”
夔聽聞此命,激動得伏地而拜,聲音中滿是堅定:“夔領命!陛下放心,夔定傾儘全力。必讓那鐘磬之聲,或清脆悅耳,或雄渾壯闊,回蕩在每一寸土地;必讓蒙童的童謠,如林間鳥鳴,如風中鈴音,傳唱於大街小巷。若有半點差池,夔願以死謝罪!”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樂音,這無形卻擁有巨大力量的存在,仿佛為“樂官”夔增添了靈動的翅膀。夔起身之後,周身似環繞著一層若有若無的光芒,那是對使命的神聖感。他深知,自己手中的琴磬,彈奏出的不僅是美妙的音樂,更是天下萬民的心聲與期盼,是王朝和諧昌盛的象征。
舜帝微微點頭,目光帶著期許,隨後緩緩轉移,落在那位氣質沉穩、眼神睿智銳利的男子——龍的身上。“龍!”舜帝的聲音低沉而蘊含著掌控天下的威嚴,這一聲呼喊,猶如洪鐘巨響,在殿堂中久久回蕩。
“朝廷號令如今如泥牛入海,地方疾苦上達無門!政令不暢,國家便如聾聵之人,聽不到外界的聲音;民情不達,邦國就似盲叟,看不見世間的狀況。納言之責,居於中樞而要通天下!你需上傳民情疾苦,下達王命國策!每一個字都要清晰無誤,每一句話都要準確通達!哪怕隻是一個字的錯誤,便可能生出萬壑之隔;哪怕有一件民情不明,就可能成為國家的膏肓之患!你是朝廷之耳、之口、之目!若是耳目堵塞,這納言之官還有何用?!若是喉舌喑啞,這納言之名又有何意義?!”
舜帝的質詢,如重錘般敲在眾人心中,點出了溝通天下命脈的關鍵。宮廷之中,氣氛瞬間凝重起來,眾人皆屏氣凝神,靜靜聆聽。
龍神色凝重如深潭,他微微低頭,沉思片刻後,立刻朗聲應道:“陛下教誨,龍銘記於心。龍,敢不儘心竭力?!口傳王命,當如金聲玉振,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,準確無誤地傳達陛下的旨意;耳聽民隱,誓如饑渴難耐之人,不放過任何一絲百姓的疾苦。若有半分阻塞壅塞,龍之頭顱,當懸於通衢大道,為天下信使之警醒!”龍的聲音堅定有力,透著一股無畏的決心。
八個字如鼎之重!它們仿佛帶著歲月的沉澱和曆史的使命,沉甸甸地壓在眾人的心頭。這八個字,不是簡單的言語,而是一種承諾,一種責任的開端。
九道身軀如鬆之挺!九位肩負重任的臣子筆直地站立在大殿之中,身姿挺拔,猶如紮根於大地的蒼鬆,任風雨如何侵襲,都堅定無比。他們的眼神中透著堅毅與決然,早已將自己的命運與這未知的使命緊緊相連。
九雙眼睛如星之灼!每一雙眼睛裡都閃爍著光芒,那光芒熾熱而明亮,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,灼灼生輝。這光芒中,有對未來的期許,有對使命的忠誠,更有麵對未知挑戰的無畏。
他們身上的袍服似乎被無形的風鼓蕩,獵獵作響。這風,仿佛是命運的召喚,又像是曆史的催促。每個人都被精確地定義,被賦予了清晰可見的疆界。混亂的繩索被斬斷了,各自手中握著屬於自己的那一段,堅韌無比。這繩索,象征著他們的職責,從此刻起,他們將獨自承擔起屬於自己的那一份責任,再無推諉,再無逃避。
殿內死寂。空氣仿佛凝固了,每個人的呼吸都變得小心翼翼,生怕打破這令人窒息的寧靜。那遠方隱隱傳來的山火的呼嘯、百姓的哀泣、狂風的怒嚎,都在這一刻被隔絕於太和殿外。這裡,是新秩序的誕生地,是責任的起始點,一切外界的紛擾都被暫時屏蔽。
舜,這位偉大的領袖,目光緩緩掃過下方九張神情各異卻都無比專注的麵孔。他的眼神中,既有審視,也有期待。這九個人,是他精心挑選的,是這片土地未來的希望。隨後,舜抬起頭,望向大殿更深遠處肅立的諸侯方伯們。他們的臉上,寫滿了驚愕、震撼、疑慮,甚至有些茫然。他們見證著這一曆史性的時刻,卻又對即將發生的變革充滿了擔憂和不確定。
“職責既定!”舜的聲音再次響起,如同冰河炸裂,打破了長久的沉寂。這聲音,在空曠的大殿中回蕩,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。“職守之內,便如生死之地!無此擔當,今日之誓言便是欺天之謊!”舜的目光變得銳利無比,仿佛能看穿每個人的內心。
他陡然提高了音量,蘊含著前所未有的決斷:“自今始,司空掌水土,四方河渠堤防不歸司空調度者,斬!”
司空,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,此刻神情肅穆。他深知這職責的重大,治水之責,關乎百姓的生死存亡,關乎國家的穩定繁榮。他微微躬身,心中暗暗發誓,定當竭儘全力,守護四方河渠堤防,不負使命。
“田疇司農桑,稼穡荒廢而倉廩空虛者,斬!”
田疇,麵容樸實,聽到這一職責,眼神中閃過一絲堅定。農桑之事,乃國之根本。他明白,隻有讓土地豐收,倉廩充實,百姓才能安居樂業。他握緊了拳頭,決心要讓這片土地充滿生機,不再有荒蕪之地
“司徒掌教化,蠻夷未化而私鬥如故者,斬!”
司徒,身形修長,氣質儒雅。教化之責,任重道遠。他深知蠻夷之地的風俗習性,要改變他們並非易事。但他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,心中已然有了規劃,定要以仁德之心,以禮教之法,讓蠻夷之地也能沐浴文明之光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“士師掌刑罰,有法不依、徇私枉法者,斬!”
士師,麵容冷峻,眼神中透著公正與威嚴。刑罰之職,關乎公平正義,關乎社會的安定。他明白,手中的權力是用來維護正義的,絕不能有絲毫的偏袒和徇私。他挺直了腰板,決心要讓法律的尊嚴得以維護。
“共工掌百工,道路不通、器械不備者,斬!”
共工,身材健壯,眼神靈動。百工之事,關係到國家的發展和進步。他深知道路和器械對於國家的重要性,心中已經開始構思如何組織工匠,修建道路,製造器械。他充滿信心,定要讓國家的基礎設施煥然一新。
“虞官護山林,火起而不救、竭澤而漁者,斬!”
虞官,一位麵容和善的老者,聽到這一職責,表情變得嚴肅起來。山林是大自然的饋贈,是萬物生靈的棲息之所。他深知保護山林的重要性,心中暗暗下定決心,定要守護好這片山林,讓它永遠充滿生機
“秩宗掌禮典,祭祀失序、製度混亂者,斬!”
秩宗,舉止優雅,神態莊重。禮典之事,關乎國家的尊嚴和文化傳承。他明白,祭祀的秩序和製度是國家精神的象征,絕不能有絲毫的馬虎。他微微頷首,決心要讓禮典恢複往日的莊重和威嚴。
“樂官掌教化,雅樂不興、蒙童無教者,斬!”
樂官,氣質不凡,精通音律。雅樂,是陶冶情操、教化民眾的重要方式。他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,心中已經有了創作和傳播雅樂的計劃,定要讓雅樂在這片土地上重新興起,讓蒙童們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。
“納言掌通聯,政令不通、民情不達者,斬!”
納言,為人沉穩,思維敏捷。通聯之責,至關重要。他明白,隻有讓政令暢通,讓民情上達,國家才能治理得更好。他暗暗發誓,定要搭建起一座堅固的溝通橋梁,讓上下信息無阻。
一連串的“斬”字,如九記重錘,帶著雷霆萬鈞之勢,狠狠砸在太和殿光滑的青石地板上,也砸在每一個人的心上!聲音在空曠的大殿內回蕩,久久不絕,震得眾人耳膜生疼,心跳也隨著這聲聲“斬”字劇烈跳動。
“斬!斬!斬!”沒有絲毫的妥協,沒有任何的退路!九個核心職務,在這嚴峻的氛圍中,如同國家的九根支柱,每一根的崩壞,都可能帶來帝國的傾覆之災。這九個職務,關乎著帝國的興衰存亡,容不得絲毫懈怠與差錯。
“然,獎懲分明,方為治道常理。”舜帝的聲音略緩,卻更加沉重清晰,仿佛是從曆史的深處傳來,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。他緩緩起身,走下龍椅,每一步都踏得沉穩有力,鞋履與青石地板碰撞發出的聲響,在寂靜的大殿內格外清晰
“國之大小事務,各部州郡,皆據此九職條分縷析!”舜帝邊走邊說,目光依次掃過殿內的群臣。“功績者,當賞;怠惰者,必罰。”他的聲音回蕩在大殿的每一個角落,如同洪鐘大呂,撞擊著眾人的心靈。
“三年為期!三年一大考,三考以定優絀!積九載之功過,優者擢升其位,劣者罷黜其職,以儆效尤!”舜帝停下腳步,站在大殿中央,目光炯炯地環顧四周。他的眼神中,既有對國家未來的殷切期望,也有對那些不稱職官員的嚴厲警告。
他稍微停頓了一下,目光再次掃視全場,那目光仿佛能穿透時間,看到帝國的未來。“三年後,寡人當再臨此殿,親聽爾等述職!何人所儘忠職守、造福一方?何人屍位素餐、禍亂民生?三年之期一到,功過昭昭,賞罰分明!”
舜帝的聲音沉落,太和殿內再次陷入一片死寂。仿佛時間在這一刻凝固,每個人都被這前所未有的變革之音震撼得說不出話來。隻有遠處山火的劈啪聲,隱隱傳來,那聲音仿佛是命運的鼓點,又仿佛預示著變革之火已經熊熊燃起。
在這死寂之中,舜帝站在原地,如同一棵屹立在風暴中心的青鬆,沉穩而堅定。玄圭冰冷的質感再次從掌心傳來,那枚玄圭,是權力的象征,也是責任的重擔。但他知道,他已將這九枚沉甸甸的“玉印”,連同那“三年考績”的利刃,牢牢地刻在了帝國運轉的基石之上。
時光如潺潺逝水,不經意間,三年悠悠而過。平陽大地,又一次迎來了霜降節氣。霜花如銀,悄然覆上世間萬物,給這古老的土地增添了幾分清冷與肅穆。天空在霜降過後顯得格外高遠湛藍,宛如一塊澄澈的寶石,鑲嵌在大地之上。
太和殿,這座象征著權力與威嚴的古老宮殿,靜靜矗立在平陽的中心。巨大的朱漆殿門,在歲月的侵蝕下,依舊散發著莊重的氣息。這一日,隨著一聲沉重的“吱呀”聲,殿門轟然開啟,那聲音仿佛穿越了時空的隧道,喚醒了沉睡已久的宮殿。塵封的曆史氣息撲麵而來,讓人不禁心生敬畏。
殿外,諸侯與方伯們早已彙聚一堂。三年前,他們初聚於此,心中滿是忐忑與觀望。那時的天下,局勢未明,新主舜初登大位,未來的走向如同迷霧中的山巒,難以看清。如今,三年時光的磨礪,讓他們發生了巨大的改變。
這些諸侯與方伯們麵容沉穩,眼神中透著曆經世事的堅毅。他們一路風塵仆仆趕來,長途的奔波並未讓他們顯得疲憊不堪,反而在身姿中隱隱透著一股被磨礪後的精悍。他們的目光,整齊地聚焦在丹墀深處,帶著一種篤定和些許迫不及待。這份篤定,源自三年來對舜領導的認可與信任;而那迫不及待,則是對即將到來的大事充滿了期待。
在丹墀之上,舜依舊端坐於蟠龍座。那蟠龍座雕刻精美,龍身蜿蜒,仿佛隨時都會騰空而起。舜身著玄衣,顏色深重,更顯其莊重威嚴。三年的操勞,在他的眉宇間刻下了深深的風霜紋路,那是歲月留下的痕跡,也是他為天下蒼生付出心血的見證。然而,他的眼神卻更加沉靜明亮,如同久經淬煉的星辰,深邃而堅定,透著智慧與擔當。
喜歡華夏英雄譜請大家收藏:()華夏英雄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