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章 千川入海_華夏英雄譜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華夏英雄譜 > 第32章 千川入海

第32章 千川入海(2 / 2)

“鐺!”火星四濺,斧鉞與玄武岩碰撞出耀眼的火花。然而,隻在黑色冰冷的玄武岩上留下一道淺痕。這淺痕在巨大的岩石麵前顯得如此渺小,似乎在嘲笑他們的不自量力。

但禹沒有絲毫氣餒,他再次舉起斧鉞,口中喊道:“為後世開太平路!鑿!”那沙啞的嘶吼混合在風沙和鑿擊聲中,傳向更遠的高處。工師們聽到這聲呼喊,心中湧起一股熱血,紛紛拿起手中的工具,加入到開鑿的隊伍中。一時間,山壁旁響起了此起彼伏的鑿擊聲,與狂風的呼嘯聲交織在一起,奏響了一曲激昂的治水戰歌。

峭壁之上,冷風如刀,早已將千萬民夫的身體凍得麻木。可那激昂的嘶吼響起時,他們眼中重新燃起了鬥誌。鐵鑿、石錘撞擊巨石的聲音,粗礪的繩索摩擦發出的悶響,同時在天地間炸開,仿佛是一曲悲愴而堅忍的史詩奏響。

這些民夫們,在大禹的帶領下,肩負著疏通河道、拯救蒼生的使命。一點、一尺、一丈……他們用血肉之軀和青銅鑄就的工具,頑強地啃咬著亙古以來封堵河道的巨門。每一次鐵鑿的落下,每一下石錘的敲擊,都帶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,對戰勝洪水的堅定信念。

春去冬來,夏雨秋風,時光在他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。十三年的漫長歲月裡,禹的蓑衣早已磨成了襤褸的旗幟,在風中獵獵作響,仿佛在訴說著他的堅韌與執著。銅斤換了一把又一把,長時間的握持,斧柄的握槽都深深嵌入他的掌骨紋路,那是歲月和勞作留下的烙印。

禹的腳步從未停歇,他從西邊積石龍門那鑿骨之聲響起的地方出發,一路向東,走到東邊大野澤泄洪的泥濘沼澤。他沿著自己親手定下的標杆、測度的水路,橫穿了洪荒九州。每一處河道,每一片沼澤,都留下了他的足跡,每一道水流,每一塊巨石,都見證了他的艱辛。

終於,荊山腳下,水道初通。這本該是令人振奮的時刻,可天公不作美,連續月餘的暴雨傾盆而下。新開的河槽瞬間成了沸騰的泥湯,稍有不慎,泥石洪流便會衝垮剛具雛形的堤岸,讓百裡之地無數人多年的努力化為烏有。

禹赤著腳,深陷在齊腰深的冰冷泥流中。泥水裡混著碎石,每一次艱難的移動,都像被千萬根鋼針摩擦腳踝,鑽心的疼痛讓他的額頭布滿冷汗,但他的眼神卻無比堅定。他站在泥流中,指揮著疲憊不堪的部眾搶修一道關鍵的護坡。此時,他的嗓子早就喊裂,隻能不斷揮手打著手勢,用堅定的目光和有力的動作鼓舞著大家。
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
後稷臉色蠟黃如紙,正被人架著喝滾燙的薑水。連續數日泡在陰冷的水裡引流排澇,引發了他多年的腿疾,此刻劇痛鑽心,可他仍咬著牙,目光關切地望向搶修護坡的方向,心中滿是對治水大業的擔憂。

益則滿臉焦糊黑灰,剛從遠處野火蔓延的山腳奔回。他帶人撲救可能危及新開河道的山火,火勢凶猛,熱浪灼人,但他毫不退縮。在火海中,他帶領眾人奮力撲火,頭發眉毛都燎了一片,可他顧不上這些,一心隻想著不能讓山火毀了大家多年的心血。

狂風呼嘯,暴雨如注,天地間仿佛拉起了一道灰暗的幕布。泥漿在狂風驟雨的肆虐下翻湧奔騰,宛如一片混沌的汪洋。一匹快馬在這泥漿中奮力疾馳,馬蹄高高揚起,又重重落下,每一步都濺起大片的泥花。馬上的人渾身濕透,發絲被雨水打得淩亂不堪,他聲嘶力竭地呼喊著,那聲音穿透風雨,帶著無儘的急切與悲痛:“司空大人!夫人病重!長公子已從塗山啟程趕回,夫人……夫人想見您最後一麵!夫人說……她熬過了三個七年……”

這呼喊如同一把鋒利的利錐,狠狠紮進了禹的心房。那一刻,時間仿佛凝固,整個世界的喧囂都在這瞬間隱去,隻剩下這一句如泣如訴的話語在他耳邊回蕩。塗山,那個承載著他最美好回憶與溫暖的地方,在他的腦海中漸漸浮現。新婚三日,他便毅然決然地離開那溫柔的港灣,投身到治水的偉大事業中。那時的他,心懷天下,壯誌淩雲,以為隻要自己全力以赴,定能馴服肆虐的洪水,給百姓帶來安寧。

啟兒,他那可愛的孩子,呱呱墜地的那一刻,自己卻遠在數百裡外的龍門開山。想象著妻子獨自承受分娩的劇痛,他的心中滿是愧疚。而如今,妻子卻在這即將看到治水勝利曙光的時刻,生命垂危。塗山氏,那個堅強而又溫柔的女子,她熬過了第一個七年洪水的瘋狂肆虐。在那些漫長的歲月裡,洪水如猛獸般吞噬著大地,房屋被衝毀,莊稼被淹沒,百姓流離失所。她帶著年幼的啟兒,與鄉親們一起在艱難中求生,心中始終堅信著丈夫一定會戰勝洪水。

第二個七年,開山的工作艱苦卓絕。禹帶領著眾人,在崇山峻嶺間揮汗如雨,一寸一寸地開鑿著河道。而塗山氏在家鄉,默默地操持著家務,撫養著孩子,用她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擔。她日夜盼望著丈夫能夠早日歸來,一家人能夠團聚。然而,第三個七年過去了,洪水雖已漸漸馴服,可她卻在這漫長的等待中油儘燈枯。

冰冷的泥水無情地裹著禹的雙腿,那徹骨的寒冷仿佛直接侵入了他的心臟,讓他的心變得如墜冰窖。一股巨大的悲傷和歉疚如洶湧的狂潮般湧上喉頭,幾乎要將他整個人撕裂。他的身體微微顫抖著,雙手緊緊握拳,指關節因為用力而泛白。他猛地轉身,望向東南方——那是塗山的方向。

在狂風暴雨中,他仿佛看到了塗山那熟悉的山巒,看到了家中那簡陋卻充滿溫暖的房屋,看到了妻子那日漸憔悴卻依然溫柔的麵容。他的嘴唇劇烈地顫抖著,如同風中的落葉,不受控製。眼中的血絲彌漫開來,如一張細密的網,籠罩著他那充滿痛苦與掙紮的雙眼。他張了張嘴,喉嚨裡滾過一陣破碎的嗚咽,那聲音低沉而壓抑,飽含著無儘的痛苦與不舍。

然而,就在這痛苦的嗚咽即將脫口而出的時候,他的目光突然掃過眼前那在風雨飄搖中、不斷被衝刷流失的護坡。那護坡,是他和無數百姓心血的結晶,是阻擋洪水、保護萬千生靈的屏障。如果此時他轉身離去,這岌岌可危的護坡隨時可能崩潰,洪水將再次泛濫,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,無數百姓又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。

瞬間,他心中的痛苦與掙紮被一種更強大的力量所壓製。那是對天下蒼生的責任,是對治水大業的堅定信念。他深知,自己肩負著無數人的生死存亡,不能因為個人的私情而放棄。於是,那即將出口的嗚咽最終化為了風雨中一聲嘶啞到極致的咆哮:“堵住——缺口——!”那手指,不是指向家鄉,而是死死指向眼前那在風雨中搖搖欲墜的護坡。

雨水如注,冰冷刺骨,和著地上的汙泥,肆意地衝刷著一切。禹的臉上,早已分不清是雨水、淚水還是汙泥,那溝壑縱橫的臉龐,寫滿了疲憊與堅毅。他聲嘶力竭地呼喊著,指揮著部眾們搶險,那聲音在狂風暴雨中顯得如此單薄,卻又透著一股不屈的力量。

突然,一陣更為猛烈的洪峰襲來,如同一頭暴怒的猛獸,狠狠地撞擊著剛剛築起的堤壩。禹眼睜睜看著土袋被洪水瞬間衝垮,心中的悲痛與憤怒如火山噴發。淚,混著冰冷的雨水和汙泥,衝刷著他溝壑縱橫的臉龐,最終落入咆哮的泥流,瞬息不見。所有扛著土袋、喊著號子搏命的部眾都看見了這一幕,聽見了這嘶吼。刹那間,粗野的號子聲陡然拔高百倍!這聲音,仿佛要衝破這壓抑的蒼穹。淚水與汗水和泥漿交融,化作無窮的力量灌注於臂膀!他們不是為司空守坡,是為一個舍棄天倫也要守護他們家園的人而戰!
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
禹的妻子,塗山氏,自禹離家治水,便日夜思念牽掛。她獨自撫養著年幼的啟,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。然而,她從未有過一句怨言,隻是默默地盼望著丈夫早日歸來,一家團聚。但命運卻如此殘酷,在日複一日的操勞與思念中,塗山氏的身體每況愈下,最終一病不起。在臨終之際,她的嘴裡一直喊著禹的名字,眼神中滿是眷戀與不舍。

禹再沒有回頭看一眼塗山的方向。他那被水泡得發白變形、布滿裂口和老繭的雙腳,像生了根的磐石,深深陷在那片刺骨泥濘裡,紋絲不動。他深知,自己肩負的責任重於泰山,無數百姓的生命和家園都係於他一身,他不能有絲毫的退縮與懈怠。

在他身後風雨如晦處,山道上正有個瘦小的身影在侍從的攙扶下艱難跋涉奔來。那是少年啟,終於得了父親應允,從塗山趕來想見久彆的父親一麵,想告訴父親母親臨終前一直喊著父親的名字。一路上,啟曆經艱辛,山路崎嶇,又逢暴雨,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難。但一想到能見到日思夜想的父親,他便咬緊牙關,奮力前行。

少年隔著茫茫風雨和水汽,隻模糊看到那個頂天立地的背影,正將手中沉重的標杆,狠狠砸向咆哮的洪水,如同楔入大地的定海神針。那背影,如此高大,如此堅定,仿佛一座不可撼動的山峰。啟的腳步停住了,那一刻,他心中百感交集。他看到了父親為了治水,為了天下蒼生,舍棄了家庭,奉獻出了一切。那滾燙的淚砸在腳下冰冷的石頭上,心中對父親的敬佩與思念如決堤的洪水般洶湧。

時光荏苒,轉眼到了第十三個年頭。豫州之野,一片前所未有的浩大景象鋪陳在天地之間。

渾濁的河水終於洗去了當初困獸般的暴虐。曾經,它如脫韁的猛獸,以洶湧之勢席卷一切,所到之處,皆是無儘的災難與恐懼。而如今,寬闊的河床宛如巨人用精準的規矩畫出的筆直通道,展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秩序與安寧。

河水溫順地流淌著,依循著兩岸堅固規整的堤防。這堤防,乃是萬民齊心的偉大傑作。巨大的石塊被一塊塊壘砌成堅實的基座,黃土經過無數次的夯打,堅硬得如同鐵壁,成為了守護大地的嶄新屏障。它們沉默而堅毅地矗立在那裡,見證著人類在與自然抗爭中的不屈與智慧。

河水不急不緩地奔湧,帶著曆經滄桑後的從容。曾經,這片廣袤的土地飽受洪水的漫灌淹沒,萬頃沃野淪為澤國,一片死寂。而此刻,洪水退去,留下了一層厚厚的黑色淤泥。這淤泥,是大自然慷慨的饋贈,飽含著生命的養分。春風輕拂,如同溫柔的使者,喚醒了沉睡的大地。新草如茵,從黑泥中探出嫩綠的腦袋,在微風中輕輕搖曳,仿佛在訴說著生命的頑強與希望。

兩岸不再是往昔那洪水肆虐後的死寂模樣。曾經流離失所的百姓們,懷著對故土深深的眷戀,拖家帶口地踏上了歸鄉之路。他們的眼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,有對過去苦難的銘記,更有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。

回到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,百姓們立刻投入到重建家園的忙碌之中。他們手持骨耜、石耒,小心翼翼地犁開那飽含水分、油潤肥沃的黑泥。每一道犁痕,都承載著他們對生活的期盼。新翻的泥土在陽光下蒸騰出帶著腥氣的生命氣息,那是荒蕪多年後土地重新煥發出的勃勃生機。這氣息,彌漫在空氣中,讓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希望的力量。

在岸邊的高地上,許多人開始開辟嶄新的家園。他們就地取材,依山而建石屋木棚。一塊塊石頭被精心堆砌,一根根木頭被巧妙搭建,凝聚著他們的心血與汗水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一座座房屋逐漸成型,煙囪中開始嫋嫋升起炊煙。那炊煙,緩緩升騰,直入湛湛青天,宛如人間與天際的紐帶,傳遞著生活的溫暖與寧靜。

村莊裡,處處洋溢著生機與活力。孩童們在田野間嬉戲奔跑,他們的稚嫩笑聲如同銀鈴般清脆,在空氣中回蕩。那笑聲,是對無憂無慮生活的最好詮釋,也是這片土地重生的最美音符。農人們彼此呼喚的號子聲此起彼伏,交織成一曲勞動的讚歌。他們互相交流著耕種的經驗,分享著彼此的喜悅與期待。還有那些趕著新得的水牛犁地的人們,口中發出響亮的吆喝聲,指揮著水牛有條不紊地勞作。這些聲音,彙聚在一起,交織成一首活著的、喧騰的、充滿著無窮希望的樂章,奏響了這片土地重生的旋律。

在河堤一側的製高處,臨時用巨大的原木搭起了一座眺望台。這座眺望台,仿佛是曆史的見證者,靜靜俯瞰著這片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的土地。禹,這位治水的英雄,此刻正站在台頂邊緣。

陽光灑在一片廣袤的河灘上,淤泥散發著獨特的氣息。後稷和益分立於禹的左右,神色凝重又帶著一絲期待。後稷俯下身,輕輕撫摸著身旁一株從淤泥裡新長出的嫩綠禾苗。那禾苗纖細卻堅韌,在風中微微顫抖,仿佛在訴說著生命的頑強。
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
後稷的臉上,深刻的皺紋如同犁開的田地,縱橫交錯,記錄著歲月的滄桑與艱辛。而此刻,他的眼中卻是幾乎要滿溢出來的熱淚與滿足。他聲音略帶顫抖,激動地朝著禹喊道:“沃土……大司空!這是萬年未有的膏腴之地啊!今歲播下穀種,明歲倉廩必滿!”

後稷對土地有著與生俱來的熱愛與敏銳。在洪水泛濫的日子裡,他從未放棄尋找能讓莊稼生長的希望。如今,看到這肥沃的土地,他仿佛已經看到了來年豐收的景象,百姓們不再忍饑挨餓,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。

益的眼眸依舊銳利如鷹隼,閃爍著智慧的光芒。他那曾記錄九州山川脈絡的巨大皮囊,此刻正靜靜放在腳邊,邊緣磨損不堪。這皮囊跟隨他翻山越嶺,見證了無數艱難險阻,每一道磨損的痕跡,都是一段難忘的治水曆程。

他緩緩抬起手臂,指著遠方如臥龍般馴服流淌的大河,那大河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,河水不再洶湧泛濫,而是沿著既定的河道平穩流淌。他的手指向兩岸星星點點的村落與田野,那裡有百姓們忙碌的身影,有的在耕種,有的在修葺房屋,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。最終,他的目光投向北方的天際線,語氣堅定地說道:“九條河脈皆已定軌歸流。河水已過大野,東流入海之途儘皆貫通。自此之後,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……九州大地,洪波永靖!”

益為了治水,踏遍了九州的山山水水。他用腳步丈量大地,用智慧繪製山川脈絡,為治水提供了至關重要的依據。如今,看到洪水被成功馴服,他心中滿是欣慰與自豪。

禹靜靜地站在那裡,沒有回應。他隻是極目遠眺,眼神中透著深邃與感慨。他看那蜿蜒奔流的大河,它馴服地沿著他們測定的方向流淌,這是無數人日夜辛勞的成果,是他們與洪水頑強抗爭的勝利象征。

他又看兩岸忙碌的農夫,他們如同螞蟻般渺小,卻比洪荒巨獸更有力量。這些樸實的百姓,在洪水退去後,迅速投入到重建家園的工作中。他們不畏艱辛,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著未來。那一個個忙碌的身影,構成了一幅充滿希望的畫卷。

接著,他的目光落在那嫋嫋炊煙和錯落有致的屋舍上。炊煙升起,帶著生活的氣息,屋舍儼然,給人一種安定的感覺。無數畫麵潮水般湧入他的腦海。

積石山龍門的漫天風雪中,他們揮舞著銅斤鑿石,火星四濺。寒風如刀割般刮在臉上,卻絲毫沒有動搖他們治水的決心。那堅硬的山石,在他們的努力下,一點點被鑿開,為洪水開辟出一條通道。

大野澤沒頂的泥濘裡,他的腿骨傳來劇痛。每前進一步,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。但他沒有退縮,心中隻有一個信念:一定要馴服洪水,拯救百姓。

還有那三過塗山家門的場景,每一次都如同一把利刃刺痛他的心。第一次,聽到孩童的啼哭,那是他未曾謀麵的孩子的聲音,他多想進去抱抱孩子,看看妻子。但治水的重任在肩,他隻能狠下心,轉身離去。

第二次,妻子臨窗的呼喚聲傳來,那聲音飽含著思念與牽掛。他停下腳步,內心掙紮不已,但最終還是咬咬牙,繼續踏上治水的征程。

第三次,傳來母親病榻垂死的消息。他的心仿佛被撕裂,淚水奪眶而出。可洪水尚未平息,百姓還在受苦,他不能停下。那一刻,他的舍棄和痛楚,如同巨石般壓在心頭。

那些錐心刺骨的舍棄和痛楚,都融入了眼前這河清海晏的盛景。

禹矗立在山巔,狂風呼嘯著吹過他飽經風霜的身軀。他的胸膛劇烈起伏了一下,仿佛被這巨大的、沉甸甸的幸福和釋然猛烈衝擊。這幸福與釋然,承載著十三年來的嘔心瀝血、九死一生。

十三年啊,自舜帝將治水的重任托付於他,禹便踏上了這條充滿艱辛與未知的征途。他告彆新婚的妻子,不顧家人的擔憂,毅然決然地投身於與洪水的殊死搏鬥之中。

他的足跡遍布山川大地,從巍峨的高山到廣袤的平原,從奔騰的河流到深邃的峽穀。他帶領著後稷、益等一眾誌士,手持簡陋的工具,風餐露宿,不畏艱險。在那漫長的歲月裡,他們麵對的是洶湧澎湃的洪水,是隨時可能降臨的山體滑坡,是無數個疲憊不堪卻又不能停下腳步的日夜。

每一次洪水來襲,禹都衝在最前麵,指揮著眾人修築堤壩、開鑿河道。他的聲音在洪水中嘶啞,卻從未有過一絲退縮。那一次次與洪水的較量,如同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役,每一次勝利都飽含著無數的汗水與鮮血。

此刻,喉頭一甜,一口滾燙腥鹹的淤血猛地湧了上來!這淤血,是他多年來身心俱疲的見證。他強行想要咽下,卻無法控製。那濃重的、近乎黑色的血塊從他緊咬的齒間迸射而出,落在腳下堅實溫厚的泥土上,瞬間滲入大地,了無痕跡。仿佛大地母親在默默接納著他的傷痛,給予他無聲的安慰。

後稷與益大驚失色,疾步上前扶住他驟然搖晃的身軀:“司空!”他們的聲音中充滿了擔憂與關切。禹艱難地擺了擺手,阻止他們的攙扶。他知道,自己不能倒下,哪怕此刻身體已千瘡百孔,但心中的信念從未動搖。

他緩緩抬起衣袖,擦去唇邊的血痕。那衣袖早已破舊不堪,沾滿了泥土與汗水。他的背脊挺得更直了,那雙經曆萬千苦難而深邃如寒潭的眼中,此刻映照著萬裡河山。

曾經,這片土地滿目瘡痍,洪水肆虐,百姓流離失所,哀鴻遍野。而如今,洪水退去,山川重現生機。河道暢通無阻,河水在新開辟的河道中靜靜流淌,灌溉著兩岸肥沃的土地。田野裡,麥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,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豐收的希望。

百姓們從臨時搭建的窩棚中走出,回到自己重建的家園。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劫後餘生的喜悅,眼中充滿了對禹的感激與崇敬。孩子們在街道上嬉笑玩耍,那清脆的笑聲仿佛是世間最美的音符。

禹的眼中,終於卸下了重擔,流露出一種純粹如嬰兒般的光——那不是疲憊,是一種曆經劫波、功成不居的寧靜與釋然。他深吸一口氣,這初春清冽帶著新泥和草木萌發氣息的風直貫肺腑。十三年來,第一次,他沒有聽到狂風的怒號,洪水的咆哮,鑿山的巨響。

他聽到的,唯有風聲、水聲、人聲、萬物的聲息交織融合而成的宏大音浪,如同天地間一曲禮讚生命與秩序的盛大和鳴!

喜歡華夏英雄譜請大家收藏:()華夏英雄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江湖奇聞記 光冕與混沌權柄 瘋批魔尊從草包到滅世 苟道修仙:師姐你彆鬨! 我靠吞噬雷劫逆天改命 主角團有掛還這麼卷,不要命了? 重生七五:真千金她隻想搞錢暴富 星際戀愛法,男友是指揮官大人! 寒門的仕途傳奇 甜吻定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