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修車鋪彌漫著機油和橡膠的味道。老王正蹲在地上給一輛電動車補胎,聽到餘年的詢問,他突然停下動作,往左右掃了眼——鋪子裡沒彆的客人,隻有牆角的舊電視在放天氣預報。
“餘律師?您可是幫老劉頭要回錢的大好人!”老王咧嘴一笑,壓低聲音:“前陣子小李表哥來補胎,抱怨說半夜拉貨去廢廠房,車後座總放著蒙黑布的箱子,問了一句還被老板瞪。說是家叫東林的公司...”
餘年遞過一瓶冰鎮礦泉水,順勢蹲在旁邊:“王師傅,您再仔細想想,除了東林,還聽過‘星輝資本’嗎?”
老王擰開瓶蓋灌了一大口:“星輝沒聽過。就東林那事兒透著邪性。”
“打印店小李的表哥……”餘年記下這個關鍵信息,“他現在還在這邊嗎?”
“早回老家嘍。不過小李應該還有他聯係方式。”老王熱心腸地指路,“打印店就在前麵路口右拐,綠色招牌那個。”
“多謝王師傅!”
“客氣啥!”老王擺擺手,“餘律師,您查這些公司...是不是他們又騙人了?需要幫忙您說話,我們這片兒的人都記著您的情呢。”
這份來自市井的質樸信任,讓餘年心頭一暖。
告彆老王,餘年走進打印店。小李捏著鼠標的手緊了緊,電腦屏幕還停在待打印的收據頁麵。“我表哥特意交代過,彆跟外人提那公司...”他抬頭看了眼餘年手裡的工作證,又瞟了眼牆上貼的‘社區法律顧問公示欄’,才慢慢點開通訊錄:“我給您號碼,但您千萬彆說是我給的。”
拿到電話後,餘年沒有立即撥打。他回到中心,先通過內部係統核實了東林科技注冊的生產地址——位於市郊的新興產業園,與老王提到的廢廠房完全是兩個方向。
下午接待谘詢的間隙,餘年注冊了一個虛擬號碼,特意選了本地郊區的歸屬地。接通後他先問“開發區那邊的廠房租金大概多少?我想租個地方放設備”,等對方抱怨“那片兒偏得很,隻有家叫東林的租了廢廠房”,才順勢追問“他們也放設備?”
“彆提了!那地方邪性得很,”前司機抱怨道,“說是搞研發,可我半夜接送的都是些生麵孔,說話帶外地口音。有回搬東西,我瞄見箱子裡是二手的光刻機零件...反正乾得不踏實,錢給得多我也辭了。”
“二手的光刻機零件”——電話裡的聲音剛落,餘年握著手機的指節瞬間發白,他下意識看向工位上的‘社區法律彙編’文檔,屏幕光映在臉上,一半亮一半暗。光刻機屬於高精尖設備,私人拆解買賣本就敏感,再和東林科技的“殼公司”身份掛鉤,背後的風險比他預想的還大。
快下班時,前台阿姨送來一封信件——是區法院寄來的,關於劉大爺保健品詐騙案的立案通知書。
“餘律師!劉大爺的案子立上了!”阿姨高興地宣布。
前台阿姨把通知書遞過來時,信封邊角還帶著郵局的油墨味。餘年打開一看,“劉大爺訴某保健品公司”的字樣清晰印在首頁,他突然想起劉大爺當初手抖著簽申訴書的樣子——那時候老人眼裡的光,和此刻通知書上的紅色印章一樣,都帶著實實在在的分量。
這個消息像一陣暖風,吹散了調查帶來的陰霾。
當晚,他在加密文檔中更新了記錄:
「東林科技疑點:
1.注冊地址與實際活動地址不符產業園vs廢廠房)
2.實際活動與主營業務描述嚴重偏離拆解二手高精設備vs光學鍍膜研發)
3.人員往來複雜,存在非正常技術活動嫌疑」
並在後麵補充:
「行動方向:
1.核實廢廠房產權及租賃信息通過王銳警官渠道?找王銳需借“社區排查違規廠房”名義,避免暴露真實目的——上次漏水糾紛已和物業提過“老廠房安全隱患”,可順理成章推進)
2.深挖東林科技采購二手設備的資金來源是否與星輝啟明有關?)
3.尋找阿爾法東林技術團隊離職研發人員突破口!)」
他把加密文檔保存時,特意命名為‘社區廠房安全排查筆記’——文檔裡的疑點記錄像散落的拚圖,而從老王、小李到前司機那裡拿到的線索,就是拚接的棱角。市井裡的真相或許粗糙,卻帶著煙火氣的溫度,這溫度,恰恰能燙開那些藏在暗網裡的冰冷縫隙。
喜歡明暗法則請大家收藏:()明暗法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