強盛集團的宣傳機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開動起來。
其策劃之精準、投放之密集,在1966年的韓國商界堪稱典範。
幾乎是在一夜之間,“強盛聯盟”和“推薦一人,獎勵100萬韓元”的口號,以各種形式滲透進社會的各個角落。
《東亞日報》和《韓國日報》的商業版頭版,出現了設計醒目的大幅廣告。
粗黑的標題極具衝擊力——《強盛聯盟千萬現金招募令!您的每一次推薦,價值100萬韓元!》。
下方配以簡要的規則說明和一張象征著財富的韓元紙幣堆積的圖片。
在內頁的配套報道中,則詳細描述了大邱“金山運輸”的李金山社長加盟的故事,並將其譽為“新一代物流企業家的明智選擇”,文中巧妙地暗示李社長已經摩拳擦掌,準備為爭奪“區域代理”而大展拳腳。
清晨的新聞時段、午間的評書節目間隙、傍晚的交通路況播報後……漢城、釜山、仁川、大邱等主要城市的廣播頻道裡,開始反複回蕩著一個充滿誘惑力的男中音:
“致全國辛勤的運輸業者們!強盛聯盟,為您開啟財富新篇章!成功推薦一位加盟夥伴,即可獲得100萬韓元即時現金獎勵!累積推薦,更可晉升等級,享受費率減免,角逐區域代理,共享億萬市場!詳情請谘詢……強盛聯盟,與成功者同行!”
這則廣告像一段魔性的旋律,鑽入無數正在駕駛室、修理廠或家中休息的司機和企業主的耳朵裡。
《韓國物流周刊》這一期的封麵標題便是《病毒式擴張:解密強盛聯盟的“推薦經濟學”》。
文章不再僅僅是報道,而是以一種近乎學術分析又帶著驚歎的口吻,剖析了這種模式的可怕潛力:
“它巧妙地利用了社會網絡中最穩固的‘信任鏈’,將每一個加盟者都變成了其最熱情的銷售代表。100萬韓元的即時現金刺激,足以撬動任何一個猶豫不決的決定。
這不僅僅是招募,這是一場自我繁衍的商業生態構建。”
在漢城的清涼裡貨運市場、釜山的劄嘎其市場周邊、各個高速公路的服務區、加油站、甚至是一些生意紅火的路邊餐館,設計簡潔明了的宣傳單頁開始出現。
上麵最重要的信息就是用最大字號標注的“推薦成功=1,000,000韓元”,以及一個聯係電話。
卡車司機們休息時撿起來一看,眼睛立刻瞪直了,許多人小心翼翼地把傳單折好塞進口袋,心裡開始活絡起來。
這場宣傳風暴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。
強盛聯盟總部原本隻有兩條線的招募熱線,在廣告播出後的第一天就被徹底打爆。
接線員的聲音說到沙啞,桌子上堆積的谘詢記錄簿像小山一樣高。
這股風潮迅速從媒體蔓延到街頭巷尾,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,更在運輸業內點燃了無數或激動、或焦慮、或充滿野心的火焰。
在釜山港,37歲的樸萬圭經營著一家擁有八輛卡車的運輸公司,主要承接港區內的短途轉運和一部分通往大邱的線路。
他頭腦靈活,人脈很廣,但在港口這個魚龍混雜、勢力林立的地方,他的公司始終隻能算中等偏下,常常需要看人臉色,接一些彆人挑剩的活兒。
這天中午,他在港區常去的一家小餐館吃飯,鄰桌幾位其他公司的司機正拿著《韓國日報》激動地討論著。
“呀!看到沒有?強盛聯盟!推薦一個人就給100萬!這是真的嗎?”
“廣播裡也天天放,應該是真的吧?你說咱們社長要是加入了,我們去推薦彆人,這錢能分我們一點不?”
“想得美!那是給社長的獎勵!不過社長要是發了財,說不定也能給我們漲點工資?”
說者無心,聽者有意。
樸萬圭立刻叫來夥計,也要了一份《韓國日報》。當他仔細讀完整個報道和廣告後,心臟砰砰直跳。
他敏銳地意識到,這不僅僅是一個賺錢的機會,更是一個打破釜山港現有格局的天賜良機!
他的大腦飛速運轉:
“我在釜山混了十幾年,認識的大小老板不少。
其中至少有一半像我一樣,受夠了被那幾個大公司壓榨。
如果我能說服他們加入……不需要多,隻要說服五個,我就能拿到500萬現金!我的管理費還能降到7!更重要的是,如果我成了釜山的區域代理……”
他的眼中閃過一絲光芒。
他立刻扔下飯碗,跑回辦公室,第一個電話就打給了和他關係最好、同樣飽受排擠的“大成海運物流”的社長雖然叫海運物流,但其實隻有幾輛負責陸運的卡車)。
“喂!金社長!你看報紙了嗎?對!就是強盛聯盟!彆管什麼韓進了,那是虛的,眼前這100萬可是實實在在的!……你聽我說,這不是讓我們去給人當小弟,這是我們去當開國元勳!
想想看,我們抱成團,以後釜山港的活兒,還不是我們說了算?……晚上見麵聊?好!我請客!我們把老金、老韓、老樸他們都叫上!”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樸萬圭的行動力極強。
他不僅僅是想賺推薦費,他更想借助強盛聯盟這個龐然大物和這套神奇的規則,整合釜山的中小勢力,讓自己一躍成為能與本地大佬平起平坐,甚至取而代之的新霸主。
強盛的廣告,為他送來了最好的“招兵買馬”的由頭和彈藥。
在全羅北道的首府全州,45歲的崔秉久是當地有名的“硬骨頭”。
他的“秉久運輸”擁有十五輛性能良好的卡車,專跑全州漢城仁川的精密儀器和高端農產品運輸。
他以價格高、服務好、要求嚴著稱,從不參與惡性價格競爭,但也因此生意規模一直不溫不火。
他性格獨立甚至有些孤僻,很少與其他本地同行來往,堅信靠質量和信譽就能活下去。
連續幾天,他從司機、客戶甚至家人那裡都聽到了“強盛聯盟”和“100萬”的消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