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策府開衙之後,李恪的日子並未如外界想象的那般忙於攬權或結黨,反而愈發低調。他每日除了入宮例行覲見、處理天策府積累的文書,大部分時間都留在府中,或與長史、司馬商議事務,或獨自閱覽各方奏報卷宗,沉穩得不像個剛剛獲得莫大權柄的年輕人。
這份沉靜,讓許多暗中觀察的人捉摸不透,也讓某些蓄勢待發的暗箭,一時尋不到合適的靶心。
這日午後,天空飄起了淅淅瀝瀝的春雨,潤濕了長安城的青石板路,也帶來幾分難得的清新與寧靜。李恪處理完手頭公務,信步來到府中後園的水榭。雨打荷葉,聲聲清脆,倒是洗去了幾分連日的煩悶。
他剛在榭中坐定,便有侍從來報:“王爺,崔祭酒府上派人送來請柬,言說崔司徒今日在家中舉辦小型雅集,以文會友,特邀王爺閒暇時前往一敘。”
崔仁師?雅集?李恪微微挑眉。這位祭酒大人素來清高,雖出任天策府祭酒,但平日交往並不多,今日突然相邀,倒是有些意外。他略一沉吟,想到那日崔芷柔夜訪的提醒,以及天策府中需要倚重這位清流領袖的地方,便點了點頭:“回複來使,本王稍後便到。”
崔府依舊是一派清雅幽靜。細雨中的亭台樓閣,更添幾分詩情畫意。雅集設在後園臨水的敞軒內,到場之人不多,除了崔仁師和他的長子崔敦禮,還有幾位以詩文著稱的名士,氣氛融洽,並無朝堂上的拘謹與算計。
李恪的到來,讓在場眾人略感意外,紛紛起身見禮。崔仁師親自迎上前,神色溫和:“殿下冒雨前來,老朽有失遠迎。”
“崔司徒客氣了,能參與司徒雅集,是恪的榮幸。”李恪還禮,姿態放得很低。
眾人重新落座,話題自然圍繞著詩詞歌賦、經史典籍展開。李恪雖以軍功聞名,但自幼受宮廷教育,學識根基紮實,加之在安西見聞廣博,偶爾插言幾句,皆能切中要害,言之有物,倒也讓在座名士不敢小覷,氣氛逐漸熱絡。
然而,李恪的心思並未完全沉浸在這風雅之中。他敏銳地察覺到,自他進入敞軒,一道清冷而專注的目光,便若有若無地落在他身上。他不用回頭也知道,目光來自敞軒角落,那扇繪著墨竹的屏風之後。
酒過三巡,崔仁師撫須笑道:“今日雅集,不可無絲竹助興。小女芷柔,平日也喜操琴,雖技藝粗淺,或可為大家助興一曲,諸位以為如何?”
眾人自然稱善。
片刻後,屏風後傳來輕微的腳步聲,以及衣裙摩擦的窸窣聲。一道水碧色的身影,懷抱一張古琴,在侍女的陪伴下,自屏風後嫋嫋走出。
正是崔芷柔。
她今日未施粉黛,青絲僅用一支素玉簪鬆鬆挽起,幾縷發絲垂落頰邊,更襯得肌膚勝雪,眉目如畫。她懷抱古琴,步履從容,向在場眾人微微屈膝行禮,神色平靜無波,仿佛隻是完成一件尋常之事。
然而,當她目光與李恪相遇時,那清澈的眼底,極快地掠過一絲幾不可察的波瀾,隨即又恢複了古井無波的沉靜。
她在軒中早已備好的琴案前坐下,將古琴輕輕置於案上,玉指輕撫琴弦,試了試音。
刹那間,一連串清越空靈的琴音自她指尖流淌而出,如同山間清泉,叮咚作響,瞬間抓住了所有人的心神。
她彈的是一曲《幽蘭操》。琴音初時低沉婉轉,似空穀幽蘭,遺世獨立,散發著淡淡的孤寂與清高;繼而音調漸起,如蘭草迎風,堅韌不屈,於寂靜中綻放芳華;最後,琴音複歸平和悠遠,餘韻嫋嫋,仿佛蘭香散入空山,不留痕跡,卻已沁人心脾。
她的琴技並非炫技般的華麗,而是內斂深沉,每一個音符都仿佛蘊含著無儘的心事與情感,將一曲《幽蘭操》的意境演繹得淋漓儘致。
李恪不懂琴,但他能聽懂這琴聲中的孤高、堅韌與那份深藏的寂寥。他看著她低垂的眉眼,專注的神情,以及那在琴弦上跳躍的、白皙修長的手指,一時間竟有些怔忡。此刻的她,與那個深夜送藥、冷靜分析朝局的神秘女子,與那個在月下發出警告的清冷身影,似乎重疊又分離,變得更加真實,也更加……令人難以移開視線。
琴音嫋嫋散去,敞軒內一片寂靜,眾人都沉浸在方才的餘韻之中。
片刻後,才爆發出由衷的讚歎之聲。
“崔小姐琴藝高絕,深得古意,佩服,佩服!”
“此曲隻應天上有,人間能得幾回聞啊!”
崔芷柔起身,再次斂衽一禮,聲音清越:“小女獻醜了,諸位謬讚。”她並未多看李恪一眼,便抱著古琴,再次退入了屏風之後,如同驚鴻一瞥,留下滿室馨香與回味。
雅集繼續,但李恪的心思,卻已有些不在此處。那抹水碧色的身影和那空靈的琴音,仿佛還在眼前、耳邊縈繞。
又過了約莫半個時辰,雨勢漸歇,李恪便起身告辭。崔仁師親自送他至二門。
就在李恪即將登上馬車之時,一名崔府侍女悄然上前,將一個用油紙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小冊子塞到他隨從手中,低聲道:“這是小姐命奴婢交給王爺的,說是王爺或許用得上。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李恪心中一動,接過那本冊子,入手微沉。他並未當場打開,隻是對那侍女微微頷首,隨即登車離去。
回到吳王府書房,屏退左右,李恪才拆開油紙。裡麵並非什麼書信,而是一本手抄的、看似尋常的《樂府詩集》。但他隨手翻了幾頁,瞳孔便微微收縮。
在一些詩句的字裡行間,或用朱砂,或用墨筆,標注著極其細小的字跡!這些字跡組合起來,赫然是一些人名、時間、地點以及簡單的關聯描述!其中,竟包括了近日潛入長安的那些江湖人的幾個疑似落腳點,以及他們與某些府邸管事的隱秘接觸記錄!甚至還有一條簡短的備注,提及魏王李泰近日常召見的一名方士,似乎與已故的侯君集曾有過往來!
這根本不是什麼詩集,而是一份精心整理、隱藏極深的情報彙總!是崔芷柔通過她自己的渠道,收集到的、可能與針對他李恪的陰謀相關的線索!
李恪握著這本看似尋常卻重若千鈞的詩集,久久無言。他仿佛能看到,那個清冷的女子,在夜深人靜時,於燈下一筆一劃地整理這些信息,將其巧妙地隱藏在詩句之中,隻為在他可能遭遇危險時,能多一份提醒,多一份保障。
她為何要為他做到如此地步?僅僅是為了所謂的“家國大義”?還是……
李恪的心湖,第一次因為一個女子,泛起了清晰而持久的漣漪。那抹水碧色的身影,那雙清澈沉靜的眼眸,那空靈的琴音,以及手中這本承載著無聲關切與智慧的詩集,都深深地印入了他的心底。
他走到窗邊,推開窗戶,雨後清新的空氣湧入。天邊,一彎新月如鉤,清輝灑落庭院。
“崔芷柔……”他低聲念著這個名字,眼中神色複雜難明。
他知道,從這一刻起,有些東西,已經不一樣了。這長安的棋局,因為這顆悄然落下的“梅子”,似乎變得更加複雜,也……更加值得他去守護。
然而,他同樣清楚,這份悄然萌動的情愫,在這權力傾軋的漩渦中,或許本身,就是一種致命的軟肋。
他必須更加小心,更加謹慎。
將詩集小心收好,李恪的眼神重新變得銳利而堅定。無論是為了帝國,為了安西,還是為了……那抹悄然照入心底的月光,他都不能倒下。
風雨欲來,他需得更快、更準地斬斷那些伸向他的黑手。這本詩集,便是他下一步行動的重要依據。
夜,還很長。而鬥爭,也從未停歇。
喜歡穿越大唐:我教李世民治盛世請大家收藏:()穿越大唐: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