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策府內,燈火通明,徹夜不眠。中書門下的幾位重臣很快趕到,得知軍情後,無不色變,議論紛紛,有主張立刻調集大軍反擊者,有主張暫且穩守、查清敵情者,莫衷一是。而關於長安城中的謠言,更是讓眾人憂心忡忡,擔心引發朝局動蕩。
李恪端坐主位,聽著眾人的爭論,麵色沉靜,心中卻在焦急地等待著那個可能的回音。
時間一點點過去,直到東方泛起魚肚白,議事仍在繼續,卻未能達成一致意見。
就在眾人疲憊不堪、一籌莫展之際,那名暗衛終於返回,悄無聲息地來到李恪身邊,將一個細小的竹管塞入他手中。
李恪精神一振,借口更衣,來到偏殿,迅速打開竹管,倒出裡麵的紙條。
上麵依舊是那娟秀而熟悉的字跡,內容卻讓李恪緊繃的心弦為之一鬆,眼中爆發出銳利的光芒!
“殿下勿憂。於闐之失,在乎奇,而非力。論欽陵孤軍深入,糧道必長,補給維艱。其意在亂我心神,迫我分兵,而非即刻鯨吞安西。
當務之急:一,穩軍心。殿下可明發諭令,申斥謠言,堅信安西將士,擢升有功,撫恤傷亡,安定人心。二,固防線。命蘇將軍不惜代價,死守疏勒、龜茲,挫敵銳氣。三,斷糧道。遣精銳輕騎,繞行漠北或羌塘,不惜代價,尋其糧道而擊之!四,惑敵心。可散布假情報,言我關中大軍已發,或聯絡西域諸國,許以重利,共擊吐蕃,使其首尾難顧。
至於長安謠言,不過跳梁小醜,欲亂殿下方寸。可置之不理,專心應對邊患。待前線捷報傳來,謠言自破。殿下穩坐中樞,調度有方,便是對謠言最好之回擊。
妾堅信,以殿下之能,必能克敵製勝。——梅”
字字珠璣,條分縷析!她一眼就看穿了論欽陵孤軍深入的致命弱點——糧道!並且提出了“斷糧道”這一釜底抽薪的狠辣策略!同時,對內穩定、固防、惑敵的建議也極為老到。最後那句“妾堅信”,更是給了他莫大的信心和支持!
李恪緊緊攥著紙條,仿佛握住了破局的鑰匙。心中的焦躁與陰霾一掃而空,取而代之的是冷靜的殺伐決斷!
他深吸一口氣,將紙條小心收好,整理了一下衣袍,重新走回議事正殿。
眾臣見他回來,目光皆投向他。
李恪環視眾人,聲音沉穩而有力,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決斷:
“諸公,議了半夜,也該有個結果了。”
“傳本王令!”
“一,明發安西將士諭令,申明朝廷信任,擢升蘇定方為安西道行軍大總管,總攬對吐蕃戰事!所有於闐之戰傷亡將士,撫恤加倍!”
“二,命蘇定方,給本王死守疏勒、龜茲!丟失一寸土地,提頭來見!”
“三,命安西都護府,即刻挑選三千最精銳騎兵,由熟悉羌塘、漠北地形之將領率領,攜帶半月乾糧,輕裝簡從,繞行敵後,給本王找到論欽陵的糧道,燒了它!”
“四,命百騎司,即刻散播消息,就說本王已調集十萬關中精銳,不日即將西征!同時,以本王名義,密信高昌、龜茲等國,許以擊退吐蕃後,絲路利益重新劃分,邀其共擊吐蕃!”
“五,長安謠言,不必理會!一切,等安西捷報!”
一條條指令,清晰、果決、狠辣,直指問題核心!與之前眾人爭論不休的保守或冒進方案截然不同,充滿了積極的進攻性和戰略眼光!
殿內眾臣無不愕然,隨即恍然!尤其是“斷糧道”一策,簡直是神來之筆!若真能成功,論欽陵五萬大軍不戰自潰!
“殿下英明!”房玄齡率先躬身,眼中露出欽佩之色。
“臣等遵命!”其餘眾人也紛紛領命,再無異議。
天策府這台戰爭機器,在李恪的指令下,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運轉起來。一道道命令化作快馬加急的文書,奔向四方。
李恪獨自立於殿中,望著窗外漸亮的天色,心中充滿了堅定的信念。
波瀾再起又如何?內憂外患又如何?
他有忠心耿耿的將士,有運籌帷幄的臣工,更有……那在暗夜中為他指引方向的梅影智囊!
這一次,他不僅要穩住局勢,更要讓鬆讚乾布和那些隱藏在暗處的魑魅魍魎知道,這大唐的天,塌不下來!他李恪監國,絕非易與之輩!
帝國的狂瀾,再次洶湧拍岸。但執舵的砥柱,已然找到了破浪前行的方向!
喜歡穿越大唐:我教李世民治盛世請大家收藏:()穿越大唐: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