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安的秋夜,已帶了幾分浸入骨髓的涼意。崔府後園,芷柔的閨閣內卻溫暖如春。一盞青玉燈樹散發著柔和的光暈,映照著窗前那道水碧色的窈窕身影。
崔芷柔並未安寢,而是坐在書案前,麵前攤開的並非女紅或詩詞,而是一張繪製精細的長安城坊圖,以及幾份看似尋常的市井雜聞、商號流水記錄。她的目光沉靜,指尖在一處處標記上緩緩劃過,時而凝神思索,時而提筆在旁邊的薛濤箋上記下幾筆。
“小姐,夜深了,該歇息了。”貼身侍女雲袖捧著一件薄披風,輕聲勸道。
“再等等。”崔芷柔頭也未抬,聲音清越,“西市‘博古齋’近月的流水,尤其是大宗金石交易,核對完了嗎?”
雲袖將披風為她披上,回道:“核對過了。與韋少監往來的記錄,與‘金不換’公子回報的時日、金額大抵對得上。此外,還發現有幾筆不明來源的款項流入,雖做了掩飾,但手法不算高明,似是來自永興坊那邊……”永興坊,多是勳貴高官的宅邸所在。
崔芷柔微微頷首,在坊圖上永興坊的位置輕輕一點,又在那幾筆不明款項旁做了個記號。“關隴各家,近來可有異動?”
“據門房和幾位外出采買的婆子說,長孫家、竇家、於家這幾日車馬出入似乎比往常頻繁了些,尤其是去了城西幾處彆院。還有……聽聞魏王府雖被圈禁,但其長史前日卻‘偶遇’了趙國公府上的二管家。”
一條條看似瑣碎無關的信息,在她腦中迅速拚接、過濾、分析。她仿佛能透過這重重迷霧,看到那張正悄然收緊的網——關隴舊族因吏治新政而躁動不安,與失勢的魏王舊部暗通款曲,甚至可能牽扯到西市那個看似隻知玩物喪誌的韋挺。
而這一切的矛頭,最終都指向了那座如今權傾朝野的天策府,指向了那個……讓她心緒難平的人。
她的目光不由落在書案一角。那裡靜靜放著一本《孫子兵法》,書頁間夾著一枚溫潤的羊脂白玉佩,雕著清臒的寒梅;旁邊還有一個打開的紫檀木盒,裡麵是那枚龍紋玉佩和那本他親筆批注的《帝範》。而在更隱蔽的抽屜裡,珍藏著他每一次送來的信箋,以及那方她“不慎”遺落、卻被他拾獲保存再悄然送還的繡梅素帕。
指尖拂過玉佩上冰涼的紋路,她的心卻泛起一絲暖意。他以山河為聘的誓言猶在耳畔,那般沉重,又那般……令人心折。她從未想過,自己這生於清河崔氏、注定要遵循禮法、維係家族清譽的一生,會與那位如同烈日般耀眼、身處帝國權力漩渦中心的親王,產生如此深刻的羈絆。
最初,或許隻是出於士大夫的家國責任,不忍見國之砥柱被小人構陷。但不知從何時起,那份關注裡,摻入了更多私人的情愫。是他於安西力挽狂瀾的英武?是他麵對朝堂風波時的沉穩決斷?還是他一次次毫無保留的信任,以及那笨拙卻真摯的表白?
她說不清。隻知每每聽到天策府的消息,心總會不由自主地牽動。得知他推行新政受阻,她會憂心;聽聞安西捷報,她會由衷欣喜;察覺暗處陰謀湧動,她會立刻調動所有能調動的資源,試圖為他掃清障礙。
就像此刻。
她鋪開新的信紙,提筆蘸墨,卻懸腕良久。該如何提醒他永興坊的異動與韋挺款項的關聯?如何暗示他關隴集團可能的反撲方向?既要點明要害,又不能過於直白,以免留下痕跡,授人以柄。
最終,她落筆,借《春秋左傳》鄭伯克段之典,圈點“京邑”、“西鄙北鄙”,將警示藏於經史注疏之間。她相信以他的聰慧,定能領悟。
“雲袖,明日一早,將這本書送去天策府,就說是……我偶有所得,或對殿下研讀兵法有所助益。”她將書輕輕合上,遞給侍女。
“是,小姐。”雲袖小心接過,遲疑了一下,還是問道:“小姐……您為何要如此……吳王殿下他……”
崔芷柔抬眸,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,目光仿佛能穿透重重屋宇,看到那座燈火通明的天策府。清冷的月光灑在她臉上,勾勒出完美的側顏,那眼神卻複雜難明,有擔憂,有關切,有一絲不易察覺的柔情,更有一種屬於她崔芷柔的、與生俱來的冷靜與決斷。
“雲袖,你看這長安城,”她輕聲開口,似在回答,又似自語,“看似花團錦簇,烈火烹油,實則底下暗流洶湧,殺機四伏。他身處其中,如履薄冰。他所謀者大,所擔者重,非為一己之私利,而是為這大唐江山,為天下黎庶。”
她頓了頓,聲音更輕,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堅定:“我幫他的,或許微乎其微。但若能以這微末之力,助他看清一絲迷霧,躲過一處陷阱,使他能更穩地執掌這帝國權柄,廓清妖氛,還天下一個海晏河清……那麼,便是值得的。”
至於那份悄然滋生的情愫,她將它深深埋藏於心。前路漫漫,荊棘遍布,現在還不是言明的時候。她所能做的,便是以她的方式,站在這深閨之中,做他背後的那雙眼睛,那顆頭腦,那縷在他疲憊時能予他慰藉的……暗香。
“更何況……”她收回目光,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那枚梅花玉佩,唇角泛起一絲極淡、卻真實的笑意,“見他安好,見社稷穩固,我心……便安。”
這,便是她的“但求心安”。
夜色更深,崔府閨閣的燈火終於熄滅。萬籟俱寂中,唯有那縷清冷的梅香,依舊淡淡縈繞,如同它的主人一般,沉靜,堅韌,於無聲處,蘊含著足以影響時局的力量。
她知道,明日,又會有新的消息,新的風波。而她,已準備好繼續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上,為他,也為自己心中的那份信念與情愫,籌謀下一著棋。
深閨梅影,暗香如故。帝國的棋局仍在繼續,而這抹不可或缺的亮色,已然深深融入了棋盤的經緯之中。
喜歡穿越大唐:我教李世民治盛世請大家收藏:()穿越大唐: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