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宸殿內,燭火通明。李恪看著崔芷柔呈上的奏疏,以及附帶的各項證據——被篡改的正本清單、原始的草稿、浸濕的勘驗記錄尤其那個模糊的“蘇”字與三角符號)、王司簿的初步供詞,以及玄影隨後補充的關於錢姓內侍與永嘉郡王舊仆接觸的密報。
他的臉色,在跳動的燭光下,看不出喜怒,唯有那雙深邃的眼眸,寒意凜冽,如同結了冰的深潭。
貢品清單被篡改,意圖構陷尚宮,其心可誅!更令他震怒的是,此事背後,竟隱隱牽扯到已被清算的永嘉郡王餘孽,甚至可能波及後宮妃嬪!
他沒有立刻發作,而是將奏疏輕輕擱在案上,指尖無意識地敲擊著光滑的紫檀木桌麵。篤,篤,篤……每一聲,都像敲在殿內侍立之人的心尖上。
“玄影。”
“臣在。”玄影的身影如同鬼魅般出現。
“那個錢姓內侍,‘榮養’在何處?”
“京郊五十裡,一處皇莊。”
“‘請’他回來。朕要親自問問,他是如何‘年老體衰’的。”李恪的聲音平靜,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殺意。
“是!”
“還有,”李恪目光掃過那浸濕的記錄,“查清楚,檔房失慎,是意外,還是人為。所有經手過這批寶石文書的人員,包括內侍省、尚宮局、乃至可能接觸到的任何宮人,給朕細細地篩一遍!”
“遵旨!”
玄影領命而去。李恪獨自坐在殿中,良久,他起身,走到那盆羅漢鬆前。鬆影沉沉,一如他此刻的心境。
他早知道將她置於這個位置,會讓她成為眾矢之的。但他沒想到,這些人的手段如此齷齪,如此迫不及待!若非她心細如發,洞察入微,此次恐怕真會被他們得逞!
想到她可能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人構陷,可能因此獲罪,可能……李恪胸中那股壓抑的怒火便灼灼燃燒起來。這已不僅僅是朝堂傾軋,後宮爭鬥,這是觸碰到了他絕不容許任何人觸碰的底線!
他回到書案前,提筆,卻並非批閱奏疏。他在一張空白的詔書上,緩緩寫下兩個字:
“正名。”
然後,他將這張隻寫了兩個字的詔書,置於一旁,用鎮紙壓好。
他在等。等玄影帶回更確鑿的證據,等一個最合適的時機。
兩日後。
玄影帶回的消息,印證了李恪最壞的猜想。錢姓內侍“招認”,是受永嘉郡王昔日一名心腹指使,利用職務之便,在勘驗時做了手腳,並買通王司簿在謄錄時篡改清單,目的便是借貢品之事,挑起事端,構陷備受聖眷的崔尚宮,若能因此動搖陛下對尚宮局的信任,甚至牽連更深,則更好。至於那個模糊的“蘇”字,經查,是當初勘驗時另一名小內侍所注,意指寶石色澤存疑,需請“蘇司珍”內侍省一名負責鑒彆珍寶的女官)複核,與蘇德妃並無直接關聯,隻是被幕後之人巧妙利用,混淆視聽。
而檔房“失慎”,確係人為,是另一名被收買的內侍故意為之,意圖銷毀原始勘驗記錄。
鐵證如山!矛頭直指永嘉郡王殘餘勢力!
李恪看著玄影呈上的供詞,臉上最後一絲溫度也消失了。
“傳旨。”他聲音冰冷,如同數九寒天的風,“永嘉郡王餘黨,冥頑不靈,竟敢窺伺宮闈,構陷女官,罪加一等!所有涉案人員,無論主從,一律處斬,家產抄沒!著刑部、大理寺、禦史台,繼續深挖嚴查,務必將其黨羽一網打儘,絕不姑息!”
這道旨意,如同雷霆,再次震懾朝野。永嘉郡王案餘波未平,又起波瀾,且直接牽扯到宮廷,陛下對此事的震怒與肅清決心,可見一斑。
緊接著,李恪拿出了那張隻寫了“正名”二字的詔書,親自提筆,在其後續寫:
“尚宮局尚宮崔氏芷柔,秉性忠貞,才識敏慧,恪儘職守,明察秋毫。今於貢品核查中,洞悉奸邪,肅清宮闈,功在社稷。特賜玉璧一雙,金如意一柄,以彰其功,以正其名。望內外臣工,宮闈上下,皆以崔尚宮為楷模,各安其位,共保清明。欽此。”
這道明發宮廷乃至前朝的詔書,不僅再次重重褒獎了崔芷柔,更是以最正式的方式,為她此次化解危機“正名”!將她“秉性忠貞”、“才識敏慧”、“恪儘職守”、“明察秋毫”的形象,牢牢樹立起來。同時,也嚴厲警告了那些蠢蠢欲動之人!
詔書下達,漪蘭殿內再次擺滿了賞賜。玉璧溫潤,金如意璀璨。
崔芷柔跪接旨意,神色平靜如常。她知道,這道詔書,不僅僅是對她功勞的肯定,更是陛下對她最堅定的支持與回護。他將她從這次陰謀的漩渦中心,徹底托舉出來,置於陽光之下,受萬目瞻仰,也讓那些暗處的冷箭,再也難以輕易射向她。
“臣,謝陛下隆恩。”她叩首,聲音清晰。
而淑蘭殿內,蘇德妃聽聞這道詔書,氣得直接摔了手中的藥碗。她本想借刀殺人,即便不成,也能給崔芷柔添些堵,卻沒料到陛下反應如此迅疾猛烈,不僅迅速查清了真相,還借此機會再次為崔芷柔大張旗鼓地“正名”,反而讓那小賤人聲望更隆!更讓她心驚的是,陛下對永嘉郡王餘黨的清洗如此酷烈,難保不會……她不敢再想下去。
帝心明斷,雷厲風行。
梅影正名,光耀宮闈。
經此一事,崔芷柔在宮廷中的地位,已無人能夠撼動。她不再是那個需要小心翼翼、隱藏鋒芒的女官,而是真正成為了內廷中一股舉足輕重、深受帝眷的力量。
夜色中,她站在漪蘭殿的院子裡,仰頭望著星空。腰間那枚“清恒”玉佩,在月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。
她知道,前方的路依然不會平坦。但經過此次風雨洗禮,她的根紮得更深,她的梅魄,也淬煉得更加堅韌晶瑩。
她輕輕撫過玉佩上的梅紋,唇邊泛起一絲清淺而堅定的笑意。
這亂局,她已看得更清。
這前路,她將走得更加從容。
而那道來自紫宸殿的、名為“正名”的詔書,如同最亮的星辰,照亮了她腳下的路,也昭示著,在這九重宮闕之內,帝心所向,便是梅影所棲之處。
喜歡穿越大唐:我教李世民治盛世請大家收藏:()穿越大唐: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